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眼山村

鎖定
龍眼山村,位於石巖街道東南部的陽台山山坳中,距離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羅租村、黎光村。村東、南、西均靠陽台山。該村始建於清代。曾稱龍眼村,因從陽台山發源的一條溪流蜿蜒流經村落,溪邊山坡上種滿龍眼樹而得名。2005年,老村拆除,修建陽台山登山廣場,現村於老村北部丘陵平緩地帶統一規劃重建別墅新村。
中文名
龍眼山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羅租社區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烏石巖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石巖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三區石巖鄉;1958年10月,屬超英公社;1959年,屬南頭公社上屋大隊;1961年7月,屬南頭區石巖公社;1963年1月,屬南頭公社上屋大隊;1975年8月,屬石巖公社上屋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石巖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石巖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石巖區石巖鄉;1986年10月,屬石巖鎮石巖行政村;1993年,屬深圳市寶安區石巖鎮石巖行政村;1996年7月,屬羅租行政村;2004年,屬石巖街道羅租社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村民主要為謝姓,明末清初從福建汀州府永定縣遷移至廣東龍華大船坑村;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從龍華大船坑村遷移至當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95人,其中男性50人,女性45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4歲(男)。非户籍外來人口1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6人,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傳統經濟為農業,主要種植水稻、青梅、柿子、龍眼、沙梨等。現村集體經營工業區開發、物業管理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特色傳統食品有春節油角、清明節雞屎藤粄、端午節粽子、農曆十月餈粑粄等。陽台山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生長着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以及其他珍貴樹種如野生樟樹、土沉香等。
瀋海高速G15線、龍騰路、羅租大道經過該村。1960年通電,1980年通自來水,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1年通電話,1998年通互聯網。
謝氏宗祠,始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重建於2006年;坐南向北,佔地面積88平方米;三開間兩進佈局,磚混結構,仿古建築形式,外牆貼仿磚瓷片,硬山頂,綠琉璃瓦覆面,船形屋脊。
村中存有《謝氏族譜》,偏篡者不詳,於192年篡修。龍眼山村有年清明節、重陽節組職族人到山墳整拜祖先,春節前的冬至組積全村人吃大盆菜。
傳統習俗舞粗麟形成於清朝,流行至今。
龍眼山村是抗戰時期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設立的交通站和秘密豫待站。1942年初參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營救滯留香港的文化名人的接待活動。
2006年,該村被列人陽合山郊野旅遊區規劃。
代表性人物:謝平(1926-1944),1940年參加抗日遊擊隊地下工作。1944年9月在石巖輛牲。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編. 深圳村落概覽 第1輯 寶安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09.4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