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濟光

鎖定
龍濟光(1868年—1925年3月12日),字子誠(紫宸),出生於雲南省蒙自縣境紅河南岸逢春嶺犒吾卡哈尼族土司(今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 [10]  ,彝族 [1]  (一説哈尼族 [10]  )。民國初年軍閥,陸軍上將、曾任廣西提督、廣東安撫使、都督兼署民政長、兩廣巡閲使等,一度主持廣東軍政大局。1918年3月,龍濟光遭到李烈鈞討伐,同年5月被驅逐出廣東。1925年3月12日,龍濟光在北京病逝。 [1] 
中文名
龍濟光
別    名
龍子誠
龍紫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彝族 [1] 
籍    貫
雲南蒙自
出生日期
1868年
逝世日期
1925年3月12日

龍濟光人物生平

龍濟光,字子誠(紫宸)。雲南蒙自人,彝族。龍家一向為當地世襲土司。年輕時喜愛武術,好習棒弄槍。後在蒙自、臨安(今建水)、廣南一帶辦團練,曾率部參與鎮壓滇南人民的反清鬥爭,被任為廣南縣弄汪地區續備營補用同知。 [2] 
有關龍濟光的出生年份,有四個説法。一説1866年; [5]  一説1867年; [4]  一説1868年 [1] 一説1876年 [3]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龍濟光被調任廣西邊防濟字營統領,率5000名滇軍入桂,參與鎮壓百色地區人民的反清運動。不久,升任廣西右江道。1907年12月,孫中山派同盟會會員黃明堂等發動鎮南關起義,龍派出3000人協助桂軍陸榮廷部,將起義撲滅。1908年,當上廣西提督。同年4月,黃明堂等又發動雲南河口起義。龍親率南寧防營,協助雲南總督錫良部隊鎮壓起義軍。回到廣西后,清政府將龍統率的巡防部隊擴編為30營,並稱“濟軍”。
宣統三年(1911)四月,廣州爆發黃花崗起義。清政府為鎮壓廣東革命,將龍濟光連同大部“濟軍”調入廣東,並任命他為廣東陸軍第二十五鎮統制。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廣東十幾個州縣相繼舉行武裝起義,廣州紳商各界促兩廣總督張鳴岐反正。龍濟光不僅沒有促張獨立,反而率部四處捕殺革命黨人,屠殺人民羣眾。為抗議龍的暴行,30日,廣州全城舉行罷市。龍被迫於11月8日與張鳴岐一道,宣佈廣東獨立。張、龍分別被省城各團體代表會議推舉為廣東省臨時正、副都督。張懾於革命黨聲勢,當晚微服遁走。龍拒不就任,聲稱“我是忠於皇室的”,“一切均要聽候皇上諭旨”。會議只好另推胡漢民為廣東都督,後又補推陳炯明為副都督。
1912年3月,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月,令龍率全部“濟軍”由廣州調駐梧州,並給補充大量餉械。5月,廣東軍政府設立總經略處,龍當了副總經略。12月,袁任命龍為廣東護軍使副使,給龍逐步取代革命黨人統治廣東提供了有利條件。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廣東革命黨人紛紛宣佈討袁。袁世凱在免去胡漢民、陳炯明兩都督之後,任命龍濟光為廣東宣撫使,並令其督飭各師旅鎮壓革命黨人。龍得令後,即率“濟軍”由梧州出動進攻肇慶。肇慶統領李耀漢附袁迎龍,所部不戰而降。8月3日,袁任龍為廣東都督兼民政長,並授陸軍上將。龍連日率部下三水,11日抵廣州後,即指揮所部向據守觀音山的討袁軍進攻。戰至13日,討袁軍不支,撤離廣州。18日,龍以“袒護逆黨”、“煽惑國民”等罪名強加給廣州《平民報》,並迫令其“永遠停版”。還對1911年由香港遷廣州出版的《中國日報》,下令查封停刊。之後,又下令懸賞通緝朱執信鄧鏗廖仲愷等革命黨人。11月,潛入香港的朱執信密遣黨人盧作夫婦和周義等攜運武器至廣州,擬與在廣州的黨人梁秉鋒等會合舉事,不料事泄被龍濟光密探捕獲,盧作夫婦和梁秉鋒等慘遭殺害。
龍濟光還派兵到順德的上淇、良教等農村大舉“清鄉”,沿途殺燒淫掠。廣東各界人民團體電請梁啓超轉奏袁世凱制止“濟軍”的暴行,袁竟通令表彰龍“忠勇誠樸”,為他解除了“中央南顧之憂”。民國3年(1914)6月,袁授龍為振武上將軍,督理廣東軍務。10月、12月分別授龍一等文虎章和一等嘉禾章。龍還效法袁世凱,建立“軍法課”、“探訪局”等特務機關,繼續搜捕革命黨人。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加緊復辟帝制活動。龍濟光力表贊成。1915年12月12日,袁申令接受帝位,次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封位晉爵,龍濟光被特封為一等公。25日,蔡鍔唐繼堯在雲南通電討袁,發動護國戰爭。29日,龍致電北京政府,表示願出師蕩平滇“亂”,請袁“誕登大位以慰人心”。旋即調兵遣將,於1916年1月至3月,先後鎮壓朱執信、陳炯明等在惠州、廣州等地的反袁武裝起義。龍濟光加郡王銜。同年初,還按袁旨意,派其兄龍覲光率4000餘人經桂攻滇,被滇桂護國軍擊敗。 [9] 
護國戰爭的勝利,迫使袁世凱於3月22日宣佈撤銷帝制案,但聲言繼續做大總統。龍在滇桂護國軍和廣東民軍的軍事壓力下,4月6日宣佈廣東獨立。12日,龍在廣州海珠島水上警署召開各界代表參加的解決廣東獨立善後問題的會議,會議剛開不久,龍的警衞軍統領顏啓漢突然開槍,護國軍代表湯覺頓譚學夔等當場被擊斃命。廣東人民對海珠兇殺事件表示強烈不滿,紛紛揭露龍玩弄假獨立的陰謀。龍為推脱罪責,將事件起因歪曲為雙方“言語衝突,開槍互擊”,對此案如何了結卻一字不提。
5月8日,正獨立的滇、黔等省,為使袁世凱交出政權,在肇慶成立軍務院,並給龍濟光安了個撫軍頭銜。接着,軍務院令龍派兵協同滇桂護國軍北伐。龍表面應允,背地卻指使韶州(今韶關)守將朱福全阻撓假道粵北北上的護國軍。因此,當北伐滇軍進入韶州時,即遭朱部截擊,爆發北江戰爭。激戰兩日,朱部潰敗,龍急調兵馳援未果,退回廣州。
6月6日,袁世凱死去,段祺瑞任國務總理。龍即致電表示恭賀。段給他安排廣東督軍兼署巡按使的職位。龍、段勾結,遭到廣東人民的強烈反對,孫中山立即發出討龍號召。7月,滇桂護國軍和廣東民軍發動進攻,龍部敗退。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陸榮廷為廣東都督,朱慶瀾為省長,任龍濟光為兩廣礦務,以保存實力。10月,龍率餘部退守瓊州(今海南島)後,繼續擴充部隊,企圖捲土重來。
1917年7月,孫中山等由上海南下廣州,組織和領導護法運動。段祺瑞為鎮壓南方革命,源源不斷地調動北洋軍進入湘、川。躲在瓊州的龍濟光,亦加緊組訓部隊,企圖進攻廣東大陸。11月8日,段任命龍為兩廣巡閲使。龍即通電兩廣督軍取消自主,並宣稱由他節制兩粵水陸軍警。不久,他親率2萬餘人在陽江一帶登陸後,向廣州方向推進。護法軍政府討龍軍經3個多月作戰,於1918年4月擊敗龍軍,龍棄軍逃往北京。
龍濟光逃往北京後,段祺瑞給他撥了大批槍械,讓他編練振武新軍。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直、奉兩系聯合對抗皖系,段令龍部協同作戰。開戰不久,皖軍一敗塗地,龍軍亦被奉軍全部繳械。龍濟光從此一蹶不振,1925年3月12日病死於北京。 [2] 

龍濟光人物經歷

龍濟光清末對南部邊疆的維護

(一)龍濟光在家鄉辦團練維護地方
龍濟光膽大喜武,在清朝末年邊境多事之秋有了用武之地。中法戰爭爆發後法軍佔領越南,屢屢侵犯雲南邊陲。1889年龍濟光奉命在家鄉大辦團練,捕治羣盜,防範外來侵略,因功晉升知縣,不久擢升候補道、廣南縣團總,同時得以在文山、蒙自、建水、金平、屏邊及箇舊等地招兵,勢力迅速擴大。1900年納更、稿吾兩土司奉雲南撫院諭示,修築大坪炮台,炮樓上書寫着“雄鎮跤南”四字,邊款為“納更土司龍濟光、稿吾土司龍裕光聯合建造、四川清神縣知縣龍覲光書。”大坪炮台佔地好幾畝,主體建築為炮樓,是由石頭砌成的五面菱形,石板、石柱、石樑、石門,石頭雕刻的掛旗旗杆。炮樓四周砌有一米高的石牆,牆外是一個池塘。槍眼設計巧妙,從裏面可看見外面敵人,外面人看不見裏面也傷不到裏面人。大坪是來自越南犯兵的必經之路,三兄弟把炮台建在此處,震懾了法國侵略者。如今,炮台還屹立在那裏,巋然不動。
(二)龍濟光率軍在廣西剿匪
1902年春,廣西散勇土匪勢力日張,“已聚有一二萬人”[2]。兩廣總督岑春煊奉詔鎮壓,命丁憂在家的龍覲光率領鄉團前往廣西協同征剿。龍覲光想到兩兄弟都為土司官,各有一部分兵力,龍濟光也辦過團練且有一定軍事知識,遂向岑春煊保薦。岑春煊和龍覲光是故交,對龍覲光的保薦極為讚賞,當即照準。龍濟光即率五千土司兵投靠岑春煊,這支軍隊被岑春煊裝備一新,依為股肱,龍濟光任邊防濟字軍統領。1903年3月起義軍被鎮壓,不久,龍濟光被任命為廣西泗城知府,以道員補用。1904年6月廣西柳州又爆發了陸亞發、褚大、歐四等人領導的反清起義。1905年2月龍濟光捉住柳州地區遊勇首領陸亞發,被授廣西右江道。兩廣總督岑春煊奏請清廷對龍“賞加頂戴”,在奏摺中稱:“褚大、歐四等股匪於上年九月初在羅城縣柳城交界之五村一帶為濟字各軍痛加殲擊。……於是柳州叛弈亦全數伏誅。”1907年龍濟光署太平思順兵備道。1907年12月鎮壓孫中山聯合會黨發動的鎮南關起義。清廷認為龍濟光在圍剿中“辦理迅速”,“陣斬匪首,奪獲槍械甚多”,“故又特賞著頭品頂戴副將街”。1908年2月龍濟光署理廣西提督,孫中山派黃明堂、王和順到雲南河口起義,義軍佔河口、克南溪,進逼曼耗、蒙自。雲貴總督錫良調兵鎮壓,龍濟光奉令回師四個營助戰,藉機擴充為30個巡防營,約一萬六千人,稱為“濟軍”。1909年2月實授廣西提督。在廣西任職期間,龍濟光被光緒帝授予“捷勇巴圖魯”稱號。
(三)龍濟光奉調廣東,促成廣東和平獨立
1911年4月27日廣東廣州新軍起義,炮轟兩廣總督署,張鳴岐逃走,即“三二九起義”。張鳴岐本與水師提督李準不和[8],此次受到驚嚇後,奏請調龍濟光率八營兵力援粵:“粵省匪亂漸清,省外土匪乘機蜂起,剿辦尚未得手,兵力單薄,大局垂危。請飭廣西提督龍濟光抽調廣西防勇八營,親自統率,星夜赴援。”5月初龍濟光率濟軍到廣州後分佈於觀音山等地,成為張鳴岐的衞隊。6月29日廣東新軍依照序列成為第二十五鎮,龍濟光任鎮統,控制了廣東新軍,廣東革命活動陷入低潮,社會相對穩定。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各地滿漢相互殘殺,民族衝突加劇,媒體傳播着京陷帝崩的消息,廣州商民請願獨立的呼聲高漲。李準與胡漢民來往書信,表示支持革命,也得到龍濟光支持:“惟直繩君知張鳴岐易制,先約龍統制子誠君秘密在舟談判,龍君亦表同情。直繩乃用電話威脅張鳴岐,使從速反正。”11月9日廣州和平獨立,廣州諮議局開會,通過了歡迎民黨組織共和政府及臨時機關,推張鳴岐為都督,龍濟光為副督,但張鳴岐早已逃往沙面租界,龍濟光也拒絕就職,會議又公舉胡漢民為都督。11月10日胡漢民從香港回到廣州,各界代表齊集諮議局開會,胡漢民正式就任粵省都督,“即日佈告安民,通電海內外”。顯然,龍濟光不只是簡單“同情”革命,事實是龍濟光和岑春煊、李準立場一致,參加了辛亥革命。 [7] 

龍濟光幫助陳炯明遣散民軍

胡漢民任廣東都督後立即整頓軍隊,採取固新軍、壯民軍、壓降軍和防營、遣散八旗兵之策。濟軍實力較強,李準建議胡漢民給以保全。“龍子誠之濟軍約二千人尚駐西關,雖非紀律之師,較之民軍勝萬萬倍,君當力任保全。自獨立後,民軍日多至十餘萬之眾。粵人排外之心益盛。子誠屢欲求去,餘亦派定有船送之回廣西。濟軍多有家眷,至八百餘房之多,行之不易。有由二廣三鐵路去者,中途亦為民軍截回,以致滯留粵中。君如能保全其眾,必能感激用命。”但濟軍是反正軍隊,龍濟光曾拒絕任廣東副都督一職,胡漢民認為其留在省城終為心病,便以剿匪為名,照會龍濟光為欽廉等屬安撫使,文雲:“為照請事,粵東軍政府成立,省城大局甫定,而高雷欽廉瓊崖各屬地居邊境,遠在海隅,土匪出沒無常,地方頗形不靖,益以邊防交涉胥關重要,夙仰執事聲威久著,恩信交孚,所部各軍素稱勁旅,相應照請貴統制督辦欽廉高雷瓊崖各屬,安撫綏靖事宜,兼理邊防交涉事務,所有各屬軍隊及安撫使所部悉歸節制,如有應商之件,尚祈隨時見示,至深盼禱,須至照會者右照會廣州新舊軍統制龍濟光。”胡漢民將濟軍調至粵西,解除了軍政府的心腹大患。
1911年12月21日,胡漢民隨孫中山北上。陳炯明任代理都督,準備北伐,為維持秩序,電請已調往北海的龍濟光所部濟軍返回廣州。1912年2月2日,陳炯明致電孫中山、馮自由:“炯明經電請龍濟光所部濟軍返省,以防新軍出發後,無主力兵隊鎮壓。昨已派‘廣利’先往北海迎載,約初五、六日可抵省垣。”2月15日清帝退位,南北議和,北伐停止。陳炯明在龍濟光的輔佐下,開始採取強硬措施對待各路民軍,先是槍斃了石錦泉,解散了“石”字民軍,接着將勢力最為強大的王和順領導的惠軍包圍消滅。之後,其他各支民軍望風降從,紛紛被整編、遣散。4月6日,陳炯明頒佈分別截留民軍諭:“查各路民軍現經議定,次第編遣,各統領均已贊成。當此軍政統一之事,除編陸軍外,其餘所有民軍及巡防營均應一律編為警衞軍,以昭劃一而便分防。”
陳炯明遣散民軍得到了龍濟光及其濟軍的有力幫助。這從幾個方面可以説明問題:第一,陳炯明遣散民軍是在把濟軍調回之後。第二,濟軍回防前,陳炯明一再陳述困難,請求辭職,龍濟光回粵後,陳炯明的情緒較為穩定,開始了對民軍有序的編遣。第三,陳炯明的循軍不足以抗衡王和順的惠軍。第四,1912年4月,龍濟光請求率軍回雲南,但被廣東各界盛情挽留。十九日共和黨聯合數十社團代表,假座新粵共和社,會同前往黃沙修元精舍龍統制行轅,面謁龍統制,具道挽留誠意:“我粵秩序尚未大復,盜賊披猖,非統制之威望未克鎮壓。現我粵倚統制若長城,近聞告退,人心恐慌,如矢慈母。代表等特聯合社團,面懇留粵,以慰我三千萬同胞之望雲。”龍濟光回答:“鄙人久欲返里,且擬出遊各國考察,以資閲歷,因貴省人民之感情甚厚,故欲行又止。今日復荷蒙各貴社團代表前來,於心殊抱不安。此貴省各同胞厚待鄙人,而鄙人自難遽卻,惟有暫緩此行雲。”各代表聽後鼓掌不絕。龍濟光遂函覆陳都督:“競存大都督台鑒:前辱鈞示,以大局未平,勿萌退志,相勖連日。又承此邦君子勤懇攀留,庸才虛譽,感極而慚。弟留粵年餘,無可稱道,保商衞旅職守猶虧,近者地方漸就粗安,庫儲方嘆奇絀,意若遣散一兵,即為粵人輕一分擔負,重以故鄉父老及滇省都督函電交馳,催令回籍服務,違故不可迫,乃思歸。既承挽留,公義至情,均難諉卸,謹當遵諭,暫緩行期,並將地方治安隨時商承維護,以副雅意。除電覆袁大總統、黃留守外,肅此奉復,並布微忱。敬請勳安。”又電覆香港各行雲:“南北銀業行公鑑:電悉近以滇省屢促回籍服務,軍士久役思歸,不得已而言去粵,輒復辱荷,挽留情誼交摯,自當展緩歸期,以副眾望。”這是龍濟光來到廣東後第二次請求離粵歸裏,但在各社團、各商行的懇求下還是留了下來,這也充分説明在陳炯明代理都督這一時期,龍濟光在維護廣東社會治安方面確實起了很大作用。第五,孫中山回粵後對龍濟光進行了充分肯定。1912年4月25日,陳炯明和龍濟光等一起宴請孫中山等回粵,宴會上,“先生複稱頌龍濟光之功績,並請各人舉觴為龍統制壽。”這表明龍濟光及其“濟軍”在遣散民軍、維護廣東社會治安過程中,有力地幫助了陳炯明,而深得陳炯明、胡漢民的信任。 [6] 

龍濟光督粵期間維護社會穩定

(一)治理盜匪
第一,取銷獨立後治理盜匪。1913年8月中旬,龍濟光到廣州後即派鎮撫副使龍覲光“節制內江外海各兵輪,統歸督率調遣,以期整肅。”因“廣州府屬地廣匪熾,緝捕巡防甚關重要”,龍濟光將廣肇羅綏靖處分為肇陽羅綏靖處和廣州府屬綏靖處,並函請龍覲光“兼任督辦廣州府屬綏靖事宜,督飭各營縣認真辦理,以期盜戢民安。”龍覲光認為:“匪風之熾,非痛剿固不為攻,匪膽之張,非嚴懲尤不能懾刑。”同時提出嚴辦清鄉條款四則,得到民政長李開侁和都督龍濟光同意,李開侁回覆:“所擬暫行嚴辦條款四則,洵屬刑亂用重之旨,均皆切要可行,即請分令營縣照辦以靖地方,相應函覆貴副使請煩查照施行。”龍濟光訓令各綏靖處通飭各營縣遵照清鄉暫行嚴辦匪犯條款辦理。
羣盜如毛,惡性事件頻頻發生。新昌埠各店鋪被匪焚劫,匪徒聚眾至三百餘名,揚旗標熾,分路攻撲,傷斃警兵、事主及游擊隊多名,焚劫三十餘家,“其悍鷙猖獗,實屬駭人聽聞。”陽春“匪千餘掃劫全堡,擄男婦二百餘口,牛數百頭,焚屋數十,轟斃男婦七名。乞電肇軍派兵痛剿。”形勢嚴峻,單靠警衞軍不足以震懾匪盜,龍川縣電請將會盜鬥案犯仍舊歸軍事審決,10月25日龍濟光訓令各廳縣知事遵照辦理:“查目下亂事初平,人心甫定,省外各屬羣盜如毛。現正會同廣東鎮撫使兼廣州綏靖處督辦嚴定章程,督飭各營縣大舉清鄉,以收盜戢民安之效。所有會盜鬥案犯,自應責成各該縣仍歸軍事審決,以期直捷而遏亂萌。”廣屬毗連,華洋雜處,向為盜賊淵藪。為防匪徒奔竄,龍濟光特派福軍分赴駐紮認真清鄉,由各統領派兵駐紮南海、番禺、新會、新寧、赤溪、東莞、新安、增城、龍門等地。國家頒佈治盜條例後,龍濟光政府開始深層次治理。
第二,依照國家制定的條例和法規實力進行。1914年6月,國家制定了《地方保衞團條例》,廣東據此清鄉剿匪。保衞團把保甲制度和清鄉結合在一起,各村各户,獎罰分明。10月30日龍濟光飭軍政各機關遵照懲治打單匪徒準照強盜例辦理。11月9日龍濟光飭陸軍各機關遵照部頒盜匪案件執行死刑人犯一覽表分別填報。12月9日《廣東公報》公佈了國家制定的《懲治盜匪法》,19日又公佈了《懲治盜匪法施行法》,該法是對《懲治盜匪法》的進一步解釋,這使懲治盜匪法律化、常態化。依照治盜法,各道尹因地制宜,制定軍警緝匪簡則,高雷道尹擬定的軍警緝匪簡則“詳慎周密”,1915年4月8日龍濟光飭所擬緝匪簡章尚屬妥協,通飭所屬查照辦理。1915夏天,廣東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水災,省政府積極組織賑災,並繼續依法懲治盜匪。
(二)鎮壓革命黨人反袁活動
1914年、1915年,革命黨人乘廣東特大水災之際積極組織反袁驅龍,龍濟光忠實執行中央決定,殘酷鎮壓革命活動。
1914年夏天水災發生後,政府進行了積極救災,但受災面積大,涉及人數多,加之歐戰爆發,華僑紛紛回國。1914年10月初,南洋華僑因失業而回廣州者有三十萬人,省政府派專員照料其事,有革命黨人乘機回國進行反袁活動。從10月到12月,革命黨人在廣東境內多個地方拋擲炸彈,政府也加緊防範和鎮壓。10月底,革命黨人在東堤兩次拋擲炸彈,傷斃多個平民,引起居民恐慌。11月7日龍濟光與李國筠巡按使通告軍民人等毋為亂黨搖惑。11月初,在東堤、正南街又有人拋擲炸彈。省城警察廳長、所在區區長各記大過一次,罰俸一個月,區員警察分別處罰。炸彈案迭次發生,人心惶惶。13日龍濟光和李國筠示諭人民遵照稽查地方賞罰各條:“照得近日匪黨團逞,省垣內外竟有炸彈三次發現,慘斃多命,滅絕人道,莫此為甚。若不嚴重稽察,不足以保地方公共之安寧”14日龍濟光和李國筠示諭商民人等各安生業勿庸驚擾,並留心偵察以保公安,軍警加意搜查,不久又在黃沙車站起獲大批炸藥。進入12月份,仍有不少“炸彈”消息。為防範革命黨暗運炸彈入城,政府派員檢查城門,規定檢查辦法。
1915年6月底7月初,三江暴漲,水災比上年更嚴重,政府組織各界急賑。革命黨人乘機派多人潛入城內進行反袁驅龍運動,方式是拋擲炸彈加之縱火。6月陳炯明與譚人鳳等在新加坡,“與在美之黃克強、在東京之劉大同互通聲氣,以水利促成社名義向華僑籌款,準備討袁。”7月12日、13日廣州西關、河南一帶被淹,13日十三行起火,廣州最富庶之地,悉成灰燼,上萬市民葬身水底、火海,嚴重影響了整個救援工作。對於此次火災,傳聞為縱火所致。14日香港電:“十三行大火延燒七八街,焚燬一千五百家。今火勢仍熾,疑係縱火所致。”17日上午政府派三個人前去起火地點調查,“經再三諮詢,確由十三行連發油燭店起火。”調查並未言及因午炊起火,但省政府早已上報中央。同天大總統申令,“據振武上將軍龍濟光、廣東巡按使李國筠電稱:三江水漲,省城適當其衝,迭經先後呈報。詎本月十三日下午四時,西關十三行商民避水樓居,午炊遺火,遂兆焚如。”起火既是因午炊,也就無關刑事或政治,這顯然是地方政府為急賑而息事寧人之舉。沒有人承認自己縱火所為,只是炸彈襲擊、放火擾亂行為有增無已。龍濟光下令懸賞捉拿放火匪徒,軍警救災與偵查在繼續,8月10日夜警察第十區內十六鋪直街一食物店二樓起火,消防隊聞訊紛紛趕到,兩三個小時才撲滅,共燒燬六家。
1915年9月之後,革命黨人較少有大進攻,龍濟光鎮壓革命黨人活動也暫告一段落。12月雲南護國運動起,1916年4月6日龍濟光在四面包圍中被迫宣佈獨立,佈告強調同心協力保衞安寧,此後,龍濟光發佈了數十則佈告以安定人心,在號令不出廣州的兩個月多時間裏,龍濟光兼任民政長,一如既往維護廣州秩序。8月龍濟光深知自己離粵已成定局,但對於咄咄逼人的滇系和桂系並不看好,而是把希望寄託於粵人陳炯明。9月龍濟光卸任都督,21日仍然以督軍、兩廣礦業督辦名義約束士兵不準擾民。
可以説,龍濟光督粵三年,重在維護地方治安,確保社會穩定,其所作為帶有明顯的階級性,鎮壓革命活動,被迫宣佈獨立,體現了其保守、反革命一面,但不可否認其作為地方官員忠於職守及在維護邊疆穩定中所起的作用。 [7] 

龍濟光家庭關係

龍濟光是稿吾第五代土司龍汝霖第三子。長兄龍覲光;二哥龍裕光
龍覲光(1863~1917),字怡庭。元陽稿吾第五代土司龍汝霖庶長子。幼年喜讀詩書,長於琴棋書畫。因系庶出,不能承襲土司職位,父死後,輔佐二弟龍裕光治理稿吾有方,被族內推舉代辦納便司事務。兩弟成長後,密謀除兄奪權,他覺查而於清光緒七年(1881)交出印信,棄權赴省趕考,錄取後赴京會試,捐官四川清神縣,受川督岑春煊器重,摧升會理知州。隨岑調兩廣總督署征討廣西遊勇。光緒二十七年(1900)獲假為嫡母奔喪,力勸兩弟放棄土職,一同出外施展抱負。兩弟為兄長寬容大義所感,欣然從命。他即修書稟告岑春煊,獲准招募兵丁同赴廣西投效,著戰功,1913年,龍覲光以功升任廣東惠州鎮守使。“二次革命”失敗後,雲南發動護國運動,袁世凱將討伐雲南事託付龍氏,於1916年派龍覲光為雲南查辦使,率兵假道廣西分路入滇,前鋒為護國軍趙鍾奇、劉祖武、馬為麟等擊敗;主力行至百色,即被廣西寧武將軍陸榮廷部包圍繳械,迫使龍覲光宣佈參加廣西獨立。後在女婿陸裕光(陸榮廷子)護送下赴北京,任總統府顧問,曾東渡日本考察,後病卒北京。
龍裕光(1865~1930),字世卿。元陽稿吾土司龍汝霖嫡長子,排行二,為第六代土司。在庶長兄龍覲光代辦納更司事後,心生嫉妒,與三弟龍濟光密謀在掃墓返家途中,二人在後,龍濟光突然舉槍朝龍覲光發射膳火,龍覲光聞聲問:“你在幹什麼?”龍濟光無言答對。龍裕光忙説:“三弟在舉槍打鳥。”弟兄心照不宣。歸家後,龍覲光乘光緒辛已科考之機,交出印信,赴省鄉試而赴京會試。在外為官,後保兩弟投廣西岑春煊效力,1913年,龍裕光升任廣東瓊崖鎮守使,1916年隨龍覲光出兵雲南,在百色被繳械,退回瓊崖,後到北京定居。在京病逝。 [8] 
參考資料
  • 1.    廣州鮮為人知的“龍濟光天橋”-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南方都市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2-12-02]
  • 2.    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廣州市志 卷19 人物誌,廣州出版社,1996.12,第41-42頁
  • 3.    尚海等主編,民國史大辭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09,第748頁
  • 4.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民族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2,第148頁
  • 5.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區軍事志辦公室編,廣東軍事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04,第145頁
  • 6.    王愛雲:《龍濟光與1912-1913年廣東社會治安》,《韶關學院學報》2015年第7期,第7-12頁
  • 7.    王愛雲:《龍濟光與清末民初南部邊疆的穩定》,《南方論刊》2015年第7期,第63-65、82頁
  • 8.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總纂;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物誌編輯組編撰,雲南省志  卷80  人物誌,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12,第29-31頁
  • 9.    龍濟光  .人民政協網[引用日期2023-05-29]
  • 10.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區軍事志辦公室編. 廣東軍事人物誌[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1.04.P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