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潭橋鄉

鎖定
龍潭橋鄉緊靠軍山鋪鄉,守候在漢壽縣境東大門,常長北線高速互通金喜塘村,319國道、長常高速公路橫穿境內。南抵太常山脈,北依向陽河畔,與大南湖鄉、巖汪湖鄉、洋淘湖鄉隔河相望,西臨崔家橋鄉、毓德鋪鄉,東臨月明潭鄉。總面積71平方公里,龍潭橋鄉政府設立在長常高速公路105號樁向北推進3公里處。總户數7580户,總人口26187人。鄉機關下設財政所、經管站、水利站、綜合站、計育辦、防疫站。
中文名
龍潭橋鄉
面    積
71 km²
人口數量
26187人
苧麻面積
15600畝

龍潭橋鄉發展歷史

漢壽縣轄鄉。1950年建第二區,1955年更名龍潭橋區,1956年復改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復改鄉。轄紅土牆、楊家嶺、王家衝、堯嘴、龍潭橋、月光塘、仙峯廟賀家衝、蓮荷塘、臘樹灣、文武橋、鐵家橋、董家衝、餘家橋、百家嘴、筆形衝、長茂嶺、白洋灣、肖家橋19個村委會和龍潭橋1個居委會,232個村民小組。
本鄉依山伴水,屬丘崗平湖區,盛產水稻、竹木苧麻茶葉花生、紅薯、水果黃豆甲魚、鮮魚,是洞庭湖魚米之鄉。2006年,糧食播種面積40050畝,總產17700噸,苧麻面積15600畝,養殖水面10000畝。 [1] 

龍潭橋鄉交通狀況

鄉內交通發達,除319國道和長常高速連接全國各地通道外,現已實現了紅土牆至仙峯廟,仙峯廟至賀家衝王家壩、陳家灣、大屋灣,落金壩至旁米塘、西陽衝,白羊灣至毛嘴、走馬堤的水泥路面硬化。全面形成了全鄉農產品深購遠銷的道路網絡,構築了一扇招商引資的平台,極大的方便了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
集鎮建設日新月異,主幹街道基本全面實現水泥路面,南北走向的磚屋至磚廠,東西走向的麻子嶺至官山嶺,還有雙向道的興龍大道,街道路面硬化全長達6.8公里。街道安裝了路燈照明,興建了自來水廠,街道經營店鋪林立,檔次不斷攀升,僅各類商品經營超市達30多家,加工廠達20多家,尤其是根子副食品店,長期以來不斷更新技藝,物美價廉,深得四鄉人民喜愛。集鎮的繁榮昌盛,吸引着周邊的客户,不斷注入推進市場膨脹增容的活力。

龍潭橋鄉發展戰略

“項目興鄉”戰略的推進,在該鄉結出了“興工強農”的碩果。在319國道旁建有11家竹木加工廠。俊德米廠以年產5000噸大米而聞名省內外,全面實行訂單生產,廠內生產的德中德品牌大米獲省名牌商標,被農業部授予無公害農產品。還有百鐵、吉根、糧庫三大米廠的大米,遠銷十三個省市。
龍潭橋鄉人注重品牌戰略,講究品牌效應,在苧麻生產上,堅持走推優之路,新擴中苧一號,湘苧二號、三號,不斷更新老麻園。在水果生產上,注力栽培以金秋梨、柰李脆蜜桃、太平果為主體的水果開發,併成功地在常德益陽長沙佔領市場。在茶葉生產上,潛心研製相公山雲霧毛尖茶、太常山菊花茶、龍潭高級綠茶,不斷適應顧客需求。在養殖上,引進中華鱉繁養場連片400畝,引進新科技開創山塘野生養殖甲魚的先河。
龍潭橋鄉屬於傳統水稻種植區,為改變傳統種植習慣,增加羣眾收入,黨委、政府適時引導,全面推廣了“富優1號”、“T優207”等優質水稻,並實現了產加銷一體化。與“德中德”、“吉中吉”、“佰鐵米業”等米品加工企業,實現了資源共享、風險共擔,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其系列大米中的“放心米”、“乖媳婦”、“桃花香”等九個品牌,被農業部擬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產品遠銷廣東、江西、福建、廣西等省區,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潛力巨大。
長期以來,除水稻外,這裏的農户還有種植苧麻的習慣,但品質較低,加之分佈零散,無法形成規模效益。為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形成合理的產業鏈,根據區位特點,該鄉在原有苧麻產業基地建設上進行了擴張。,新擴苧麻5360畝,,全鄉種植面積達到15600畝。其中,種植面積500畝以上的村有10個,1000畝以上的村有4個,2000畝以上的村有1個,其“一鄉一品”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為提高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益,該鄉大力引進“中苧1號”、“多倍體1號”等優良品種,淘汰傳統的“雞骨白”、“蘆竹青”、“黃殼早”等一批質量較差,產量較低的老品種,使全鄉苧麻品改率達到79.3%,苧麻種植面積已達全鄉種植面積的53.7%,產值超過3000萬元,人平1316元,佔農業產值的49.3%,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苧麻之鄉”。
龍潭橋鄉人民政府199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領導班子精誠協作、目標一致、科學發展、克難奮進,深受羣眾歡迎。
龍潭橋鄉召開羣眾工作暨十八大精神宣講會
,龍潭橋鄉羣眾工作暨十八大精神宣講會在鄉政府四樓會議室召開,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列林出席會議,駐鄉羣眾工作組成員、鄉機關幹部及全體村支部書記共80餘人參會,鄉黨委書記周凱主持會議。
會議首先由特邀縣委黨校講師蔡明浩宣講十八大精神。他以“十八大的‘十大新論’”為主題,從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人民主體地位、社會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反腐倡廉等方面對十八大報告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並結合實際就如何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以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行了闡述。
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列林作重要講話,就如何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對羣眾工作組成員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要組織村支部學習十八大精神,深刻領會十八大精神內涵;二是要幫助村支部貫徹十八大精神,謀劃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三是要督導村支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組織保證。
鄉黨委書記周凱作總結講話,就如何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作了安排部署,強調指出:各部門、各村(居)要把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精心組織,採取多種學習方式,在全鄉範圍內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熱潮;要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緊密聯繫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新農合、水利秋冬修等當前的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以實際行動和優異的成績落實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龍潭橋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龍潭橋鄉行政區劃

龍潭橋鄉下轄村:
龍潭橋村
月光塘村
仙鋒廟村
賀家衝村
蓮荷塘村
文武橋村
鐵家橋村
董家衝村
愈佳橋村
臘樹灣村
紅土牆村
楊家嶺村
王家衝村
堯嘴村
百家嘴村
筆形衝村
白羊村
肖家橋村
長茅嶺村
人口數據
龍潭橋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4002
12568
11434
家庭户户數
6380
家庭户總人口(總)
24002
家庭户男
12568
家庭户女
11434
0-14歲(總)
5815
0-14歲男
3117
0-14歲女
2698
15-64歲(總)
16376
15-64歲男
8589
15-64歲女
7787
65歲及以上(總)
1811
65歲及以上男
862
65歲及以上女
949

龍潭橋鄉廊橋

龍潭橋,位於浙江省景寧縣東坑鎮湯北村南10裏的小溪上,橋為景寧至東坑、文成、泰順古時必經之通道。該橋建於康熙年間,重建於民國18年(1929年)。龍潭橋是該地區較為小巧精緻的一座廊橋。
當年拍攝龍潭橋時,早晨的陽光剛好打在深幽的峽谷裏,青灰色的瓦背和東側橋板被塗上一層濃香的陽光。北面是陡峭的山崖,山崖上滿是葱綠的灌木,橋頭附近的那棵小紅楓分外妖嬈,象一位醉酒的少女。如今看着凝固了的相片,面對畫面中那位“有一絲醉意的少女”,欲伸手去扶時,伸空了的手卻碰觸到一種切膚之痛,於是就想,就讓她走了吧,只是山上的紅葉尚未紅透,不然,可以讓這位少女再醉些,然後緩緩睡去,不帶一絲痛苦。而留給愛她的人卻是無盡的傷感和懷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