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潭曉瀑

鎖定
龍潭曉瀑布羣風景區位於長樂區鶴上鎮新覽村北面鶴山南麓,秀美幽靜,集瀑布、溪流、水潭於一體,周邊羣山環繞,自古被譽為吳航十二景之一·建有龍潭曉瀑高大石坊、具有濃厚傳統氣息的水車、獨具風格的觀景小拱橋、望景亭以及6000多平方米的草坪、1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和4000多米的登山小道等。
中文名
龍潭曉瀑
地    點
長樂區鶴上鎮新覽村北面鶴山南麓
美    稱
吳航十二景之一
海    拔
416.9 m
在東鶴路的盡頭有一座鶴山,海拔416.9米,龍溪在其西側,發源於古時十三都與大宏裏的交界“風門嶺”。那裏山高林密,泉流無數,北面的溪流直下潭頭之岱西,形成了“岱西水庫”。南面的溪流則蜿蜒數里,流經鶴山的翠微峯(又稱真鳥山),由於山崖阻擋,溪流拐道龍潭峽,那地方懸崖峭壁,巨壑縱橫,上下落差近百米,水從峽頂傾瀉而下,就形成了壯觀的三折瀑布。
風門嶺的內圍乃是一個小盆地,四面環山,方圓數里,每每東海之風越過風門嶺,在小盆地上形成螺旋氣流,人們就稱這地方為“風暴灣”。那龍潭峽傾瀉而下的瀑布,在螺旋氣流所產生的風力作用下,揚起水珠無數,在山間瀰漫成一片煙雨,若遇上旭日初昇,輕柔曼妙的煙雨在陽光的折射下,幻化出一道七彩之光,璀璨陸離,絢麗多姿,古時文人逸士將其稱為“龍潭曉瀑”,列為“吳航十二景”之一。《長樂縣誌(民國版)》贊到:“鶴山白龍潭之中,有懸瀑焉。數十仞奔瀉而下,聲若迅雷,勢若注,昔人所謂天紳也。下有鯉魚墩,首向濺沫,作欲吸狀。每值煙光籠翠,微雲接漢,一派銀潢,在若隱若見之間;其或朝暾施施,澄澈映射,則陸離璀璨,若長虹掛空,五色皆備。夫天下之言瀑者,廬山其著矣,而地誌猶謂廬山之循崖直下,不若雁宕之飛墜奔騰。以此視彼,安知不併駕爭奇乎?”
千百年來,潛龍在田的龍潭曉瀑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為重新開發九曲十八彎的龍溪風光,當地政府於2008年2月動建,投資200萬,終於使它以龍潭森林公園的面目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龍潭森林公園的入口處位於鶴山腳下,亭台樓閣,假山玲瓏,公園的左側有個小山包,建有一座規模不大的“清雲洞”,奉祀的是臨水陳夫人的徒弟朱大姐,相傳有一日山洪暴發,龍溪肆虐,眼看清雲洞就要被沖毀,那山上一隻靈龜奮不顧身,將自己的身軀變成一座小山丘,擋在清雲洞上方,迫使龍溪東拐,保全了清雲洞,後人便稱此小山丘為“龜山”。福州機場高速公路就從龜山上空盤旋而過。
公園門口聳立着一座雄偉的花崗石牌坊,上書“龍潭曉瀑”四字,兩隻威風凜凜的石獅子盤踞在山門兩側,昂首迎接着八方來賓。進入山門,一路奇花爭妍、萬木竟翠,在龍溪畔新修了一條長3公里,寬1米多的溪石鋪就的登山道,直通龍潭峽之巔,途中建了六座風雨亭,供遊人觀光、休憩。早年在沿溪兩岸還有三十六座水碓,只可惜後來水碓被機器碾所取代,終至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現在,為了重現它的悠久歷史,沿溪畔新修了古磨坊遺址與兩座仿古水碓,飛輪悠悠,流水潺潺,一派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