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洞摩崖造像

鎖定
龍洞摩崖造像屬於建築與設施主類景觀與小品建築亞類的摩崖字畫基本類型。
龍洞摩崖石刻,坐西南向東北。始建於唐中晚期,龍洞在唐代建有白雀寺,宋代建有真如院,明末毀於兵火,清康熙年間重建白雀寺。龍洞石刻整體呈圓弧狀,主要造像分佈於正面崖壁上。 [3] 
中文名
龍洞摩崖造像
地    址
自貢市榮縣境內
緊    鄰
榮縣大佛
意    義
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屬    性
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洞摩崖造像社會意義

龍洞摩崖造像是自貢市為數不多的摩崖石刻,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榮縣大佛”。“榮縣龍洞摩崖造像”和“榮縣大佛”,無論是自然山崖、歷史文脈,還是保護利用均融為一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1] 

龍洞摩崖造像主要景點

龍洞俗稱羅漢洞,在縣城東南里許,東和大佛寺毗鄰,西望巍巍鎮南塔。
龍洞山灣內,唐建白雀寺,宋造真如院,民國又修彌陀院。昔時梵音繚繞,是榮縣著名的佛教場所,現為榮縣電瓷廠佔用。
龍洞崖壁上28龕,唐宋佛教造像,1塊唐代摩崖碑,5則宋以來的題刻以及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還我河山”題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