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浙江省龍泉市傳統工藝美術技藝)

鎖定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浙江省龍泉市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從原料到成品,要經過捶打、刨銼、磨光、鑲嵌、淬火等5道核心工序。從初期的鐵劍,演變為鋼劍、摺疊花紋夾鋼劍,經過層層工序,最終鍛造成龍泉寶劍
2001年10月,龍泉寶劍被列為浙江省首批傳統工藝美術品種之一;2004年12月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保護名錄;2005年5月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5月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編號Ⅷ-37。 [1] 
中文名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浙江省龍泉市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遺產編號
Ⅷ-37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歷史淵源

龍泉寶劍有着悠久歷史。相傳在春秋末期,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云遊江南各省,當他到達浙江龍泉時,發現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洌,湖邊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斗星座:用湖水淬劍,能增強劍的剛度,正是鑄劍的好地方。歐冶子就在湖邊支起爐灶,用附近山中鐵英鑄成“龍淵”、“泰阿”、“工布”三把寶劍獻給了楚王,受到重賞,“龍淵”寶劍也從此出名了。後人為表示紀念在井旁修了歐冶子將軍廟,並將鑄劍地改名為“龍淵”,這裏所產寶劍也都刻上龍鳳和七星標誌。由此傳下技藝。後來廟宇舊跡猶在,七井尚餘一井。唐朝時,龍淵劍名聲大震。後因避唐高祖李淵諱,以“泉”代“淵”,“龍淵”改稱“龍泉”,即今浙江龍泉。後來人們又將秦溪山湖改名為劍池湖,並在山北麓建立歐冶子廟,還編造了不少關於龍泉寶劍的故事。唐代詩人李白在他的《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一詩中曾寫了“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的詩句。在這裏,龍泉成了“寶劍”的代稱。
據《龍泉縣誌》記載,在清代就先後開設有鄭義生劍鋪、廖太和劍鋪、千字號劍鋪和萬字號劍鋪,均以劍刃鋒利、劍質上乘而著稱。至清末民國初,在龍泉縣城沿溪北岸一條街,設有千字號、萬字號、壬字號(沈廣隆)、金字號、永字號、禾字號、周國貴等7家劍鋪。其中千字號、萬字號和沈廣隆,被稱為龍泉寶劍3大家。民國十九年(1930)龍泉劍鋪又增加到11家。1933年出版的《中國實業志》載: “龍泉縣每年可產劍二幹餘把,每把價值一元至百餘元不等,年產總值八千元左右,行銷温州、杭州、上海及浙江省各縣。” [2-3]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工藝特徵

龍泉寶劍又稱“七星劍”,按其不同性能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硬劍(以剛利著稱)、軟劍(以柔韌著稱)和傳統武術劍。此外,還有云花劍、手杖劍、魚腸劍、鴛鴦劍等29個品種,近百種款式。 [4] 
在長期的發展中,經過歷代鑄匠精益求精的鑽研,龍泉寶劍在產品的質量上形成了堅韌鋒利、剛柔相濟、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傳統特色。
第一,堅韌鋒利;“削銅如泥”。1978年,在中國工藝美術界兩次全國性集會上,龍泉寶劍的製作藝人曾當眾表演。他用一把龍泉寶劍,不費力地將疊在一起的六個銅板劈成兩片,而劍刃不卷。
第二,剛柔相濟。古代的龍泉寶劍用生鐵鑄造,後來則用中碳鋼鑄造,加之淬火工藝恰到好處,使中炭鋼具備了彈簧鋼的特性。如將一把薄型寶劍捲成一個圓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帶。解開後,寶劍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龍泉境內有一種名叫“亮石”的磨石。在這種石頭上磨製出來的寶劍,寒光閃閃。龍泉寶劍全靠手工磨光,從粗磨、細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數日甚至數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第四,紋飾巧致。劍身上刻有七星標誌和飛龍圖案。在劍身上刻花,也是龍泉劍的一項絕技。劍工們一不用彩筆,二不照圖樣,只用一把鋼鑿在寬不盈寸的劍身上刻鑿,刻好後澆上銅水,經剷平加磨,飛龍圖案,生動自然,永不消失。龍泉寶劍以這四大特色而著稱,其選材考究,有“三斤毛鐵半斤鋼”之説,鍛打火候掌握得當,成分均勻,花紋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獨特,研磨十分講究。龍泉寶劍的鍛打技藝中藴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兵器史、冶金史和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龍泉寶劍不僅是健身武術器械和影視舞台道具,還是贈送外賓的國禮,為海內外民眾和劍術愛好者所珍視。龍泉寶劍在古代大都無鞘,後來,用當地特產的花梨木製作劍鞘及劍柄。這種花梨木,質地堅韌,紋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飾以銀、銅,更使龍泉寶劍錦上添花。 [5]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工藝流程

一把龍泉寶劍從原料到成品,要經過捶打、刨銼、磨光、鑲嵌、淬火等5道核心工序。從初期的鐵劍,演變為鋼劍、摺疊花紋夾鋼劍。
捶打:將鐵塊放在爐中燒到高温,反覆多次的滲碳工藝鍛打,形成寶劍的最佳雛形。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5張)
刨銼:用鋼刀削銼,使劍身厚度適中,劍脊與劍刃之間呈一定坡度,劍脊須居劍身正中,成一條直線。
磨光:將銼好的劍置於錯石,上磨光。先進行粗磨,再細磨。
鑲嵌:磨光後,在劍身上用鋼針鏤刻圖案、劍名、店號,嵌上赤銅,經鎦銅處理,磨光後呈金色,產生色彩對比,具靈光寶氣之感。
淬火:運用傳統淬火方法,使劍身剛柔相濟。這一道屬高精工藝,非一般工匠所能得心應手。 [5]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傳承保護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傳承價值

龍泉寶劍傳統技藝,其豐厚的文化功能及其社會作用,在中國古代冷兵器史、中國古代冶金史、中國古代思想史和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影響,展現了中華民族創造力的傑出價值。如今,龍泉寶劍不僅是健身武術器械、影視舞台道具,而且還被國家領導人當做國禮贈送,為海內外許多名人和寶劍愛好者所收藏珍視。
龍泉寶劍是中國製劍工藝的傑出代表,其製作技藝更是中國傳統手工藝裏的典範,保護和弘揚這一民間技藝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龍泉寶劍還將續寫它的傳奇。 [1]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傳承現狀

當今鍛劍工藝已完全現代化,這對傳統技藝造成了巨大沖擊,追求產銷經濟效益的企業經營策略影響了劍的質量,鍛劍之地的環境也受到破壞。這些問題導致龍泉寶劍鍛制技藝處於瀕危狀態,急需搶救和保護。 [6]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傳承人物

沈新培,男,漢族,1948年12月生,浙江省龍泉市人。1961年,就在龍泉鐵器生產合作社寶劍生產小組隨父鑄劍。多年來他在鑄劍上不斷探索,進行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研製出20多個新品種。 [7]  2007年6月,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浙江省龍泉市沈廣隆劍鋪的第四代傳人沈新培為龍泉寶劍鍛制技藝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8]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保護措施

龍泉市政府於1984年將劍池湖遺址列為龍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93年重建先前被毀的劍池亭。之後又對劍池湖遺址周圍的環境進行了整治。在新建的龍泉博物館內專設龍泉寶劍陳列廳,向市內外觀眾宣傳龍泉寶劍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精湛的鍛制技藝和產品。
在龍泉市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沈廣隆劍鋪、萬字號劍鋪、千字號劍鋪、金字號劍鋪等老字號相繼恢復。這些百年老店新開,重振老字號雄風,在國內外市場上產生了較大影響。
2000年開始,龍泉寶劍從業人員納入工藝美術專業職稱體系,開展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定,鼓勵了寶劍藝人學習技術的積極性。
浙江省政府於2000年7月施行《浙江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對受保護的傳統工藝美術的品種和技藝,開展了認定、保護和管理工作。 [9]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龍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龍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市對外合作交流中心、龍泉青瓷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管理中心)。 [11]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社會影響

1972年,龍泉寶劍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訪國際友人。
1992年,龍泉寶劍在國際武術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