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楼凤池是汉语成语,特指古代皇宫禁苑的建筑群,常作为朝廷中枢的象征。其出处可追溯至明代梁辰鱼创作的传奇剧本《浣纱记·送钱》,剧中"念出入在龙楼凤池"体现了该成语的核心语义。成语在语法结构中作主语或宾语使用,具备中性语体色彩 [3]。与"龙楼凤城""龙楼凤阁"等近义成语形成语义关联网络,均代指帝王居所或权力中心 [1-2]。
- 拼 音
- lóng lóu fèng chí
- 出 处
- 明代《浣纱记·送钱》
- 语法功能
- 作主语、宾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龙楼凤城、龙楼凤阁
释义溯源
播报编辑
该成语本义指代皇宫禁苑,其中"龙楼"象征帝王居所,"凤池"原指中书省所在地,后泛指朝廷中枢机构 [3]。作为联合式结构成语,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帝王权力空间展开,未发生词义转移现象。
出处考证
播报编辑
首次完整呈现于明代梁辰鱼《浣纱记·送钱》:"念生长在香闰绣帏,念出入在龙楼凤池"。该剧通过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背景,借人物对白展现宫廷生活场景,使得成语成为描写宫禁环境的典型表达 [3]。
近义关联
播报编辑
与"龙楼凤城"存在直接互释关系,明代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使用"愿藏身龙楼凤城"的表述,两者语法功能与语义内涵完全相同 [1]。船船询悼另有"谅谅重赠旬乘龙楼凤阁"作为近义变体,元代马热她致远《拨不断》中"察询微龙楼凤阁都曾见"的用例,进一步印求胶证这类成语的语义稳定性 [2]淋邀去精欢断。
语法特征
播报编辑
作为联合式成语,其语法功能限定为作主语或宾语 [3]。例如在近代文献中可见"誓必捣毁清廷龙楼凤阁而后已"的典型用法(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绪言),该用法与"龙楼凤池"的语法规则一致 [2]。
文献应用
播报编辑
明清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该成语的变体形式。明代《金莲记》使用"龙楼凤城"指代翰林院所在 [1],清代戏曲则沿用"龙楼凤池"描写宫廷建筑群。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解读或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3]。
语音规范
播报编辑
标准普通话读音为lóng lóu fèng chí,其中"池"字取阳平声调 [3]。方言读音需参照《汉语方言大词典》地域标注,但在书面语中保持读音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