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昌峽

鎖定
龍昌峽是神農溪流經的最後一段峽谷。
中文名
龍昌峽
地理位置
神農溪流經的最後一段峽谷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懸棺
盤龍洞
象鼻山
全    長
5.7公里

龍昌峽峽谷簡介

龍昌峽 龍昌峽
這一路雄奇佳境,不得不令人歎服於神奇的大自然賦予巴人的這方得天獨厚的勝景!唐代詩人杜甫乘扁舟過此峽時賦詩讚曰:“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冬來純綠松杉樹,春到間紅桃李花。山下青蓮遺故址,時時常有白雲遮。”北宋至和三年,蔣凱、彭德純、周茂叔結伴漂流過此峽,故歷史上又稱此峽為“三遊洞”。《小方壺齋輿地記勝》載:“此洞非石洞,乃山水之奇觀也,一洞十里,可浮舟往來……”據考,古時峽谷兩岸樹木葳蕤,藤蔓繁茂攀附其上,遮天蔽日,形似洞穴。
龍昌峽有“懸棺”、“盤龍洞”、“象鼻山”等著名景點,以雄著稱。

龍昌峽懸棺

龍昌峽東岸的絕壁上赫然可見一具裸露的懸棺。
相傳巖棺源於“高棺為孝”的信仰,這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種葬儀,春秋末期業已形成,迄今悠悠數千年。唐人在《朝野僉載》中説:“五溪父母死……於臨江高山半肋鑿穴以葬之,彌高者以為孝,既後而不再祭祀。”有詩讚曰:“棺木為何懸此巖,秋風淒雨痛人懷。雪飛巫峽山戴孝,樹動風聲松舉哀。春至百花呈奠禮,夜間明月照靈台。可憐你是誰家子,屍到如今尚未埋。”古代巴人一路徵戎,途徑幾多艱險,卻將身軀鑿巖以葬,棺木裸露巖外,任憑風吹雨打,讓後來之人滿目滄桑!
千古懸棺,千古之謎,為神農溪增添了神話般的色彩。

龍昌峽象鼻山

龍昌峽也有一座象鼻山,氣勢雄偉壯觀,與桂林小巧玲瓏的象鼻山絕不相同。長長的鼻子從半空中垂下吸飲溪水,碩大的耳朵似乎在聆聽遊人的歡笑。它的對面還有一位俊俏的小象在與她竊竊私語,暗送秋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