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志毅

鎖定
龍志毅(1929年5月-2021年12月31日),筆名施雨人、丁一,彝族,雲南永善人,中共黨員,畢業於雲南大學,1949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5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貴州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1]  [4] 
2021年12月31日,龍志毅同志因病在貴陽逝世,享年93歲。 [2] 
中文名
龍志毅
別    名
施雨人
丁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彝族
籍    貫
雲南永善
出生日期
1929年5月
逝世日期
2021年12月31日
畢業院校
雲南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龍志毅人物生平

龍志毅同志,彝族,雲南永善人,1929年5月生,1949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5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7月至1950年6月在雲南參加黨的秘密青年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並受組織委派參加雲南大學學生會工作;
1950年6月至1950年12月先後在雲南團校、西南團校學習;
1950年12月至1955年1月任貴州省駐貴築縣白雲區重點工作組負責人,團縣委副書記;
1955年1月至1966年6月先後任《貴州青年報》副總編,團省委辦公室副主任;“文革”中被批判,在“五七”幹校學習;
1971年1月至1974年8月先後任貴州赤水鹽化廠生產、政工組負責人,團省委辦公室主任、常委、黨的核心小組成員;
1974年8月至1981年12月先後任貴州省國防工業辦公室秘書處副處長、處長;
1981年12月至1985年3月先後任貴州省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黨委委員,主任、黨委書記;
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任貴州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省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黨委書記;
1986年5月至1987年7月任貴州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1987年7月至1990年11月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校長;
1990年11月至1993年1月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
1993年1月至1993年11月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省委黨校校長;
1993年11月至1994年4月任貴州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省委黨校校長;
1994年4月至1998年1月任貴州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2003年12月離休。
龍志毅同志是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大代表,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6] 
2021年12月31日中午12時2分,龍志毅同志因病在貴陽逝世,享年93歲。 [2-3] 
2022年1月2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貴州省政協原主席、黨組書記龍志毅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貴陽舉行。 [5] 

龍志毅人物著作

著有長篇小説《省城軼事》、《政界》、《王國末日》等,文集《龍志毅散文選》等,中短篇小説集《廠長的私生活》、《龍志毅小説集》等。中篇小説《廠長的私生活》獲全國軍工系統神劍文學獎,散文《李淑彬現象》獲金壺獎,《省城軼事》獲貴州省首屆文學獎、貴州省慶祝建黨70週年文學獎,《聶耳墓前》等15篇散文獲中國第五屆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1] 

龍志毅人物評價

龍志毅同志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在雲南解放前,受到黨的思想感召,參加黨領導的學生運動,加入黨領導的“民主青年同盟”,受組織委派參加雲南大學學生會工作,發動青年投身革命。解放後,先後在雲南團校、西南團校、貴州省駐貴築縣白雲區重點工作組、貴州青年報、團省委等單位學習和工作,長期從事共青團相關工作,堅定執行中央工作方針、政策,為引導廣大青年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雖被下放到“五七”幹校,但始終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保持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和崇高氣節。在貴州省國防工業辦公室工作期間,善於抓住工作關鍵,明確全省國防工業發展方向,把軍民結合列為主要任務,推動民品生產取得新突破,為我省國防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任貴州省委常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期間,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組織路線和幹部政策,積極推進全省幹部隊伍建設,着力提升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組織保證。任貴州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期間,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作用,提出並開展了“參大政、議大事”活動,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出重要意見,為統一戰線的建設、人民政協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退出領導崗位後,他仍十分關心全省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關心羣眾生產、生活,推動民族團結,積極建言獻策,有力促進了貴州的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事業。
龍志毅同志一生胸懷坦蕩,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忘我工作,鞠躬盡瘁。他顧全大局,原則性強,作風正派,團結同事,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體現了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高風亮節。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深受廣大幹部和人民羣眾的愛戴。(《貴州日報》評)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