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形拳

鎖定
龍形拳,源自少林龍形拳,故又稱佛家拳、林家拳。發源於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是19世紀末由惠州仍圖埔頭村林耀桂結合實戰和諸家所長而首創,在惠州市廣為流傳,是中國傳統武術拳法之一。 [1-2]  [6] 
龍形拳是以意導形,攻守合一,沉踭落膊,氣沉丹田,三尖相對,三力相通的傳統南派拳術。既有拳出生風,剛勁暴烈的兇猛,又有松沉纏黐、抖彈冷脆的內勁。 [3] 
2009年10月,龍形拳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龍形拳
發源地區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
創始人
林耀桂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流派
龍形派
保護等級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形拳歷史淵源

1850年,落魄於海豐的南少林拳師黃連嬌繼而落難於惠東梁化,被梁化人林德軒好心收留。黃連嬌為感恩,傾心傳授少林龍形拳給前來梁化拜師學藝的林家祖侄林慶元、林合等,後“林家龍拳”世代相傳。
1929年,陳濟棠主政廣東,建議林耀桂創立的拳派為“龍形派”,獲得武術界認可,從此東江龍形拳派宣告創立,門徒眾多。
1956年,82歲高齡的林耀桂突患腦血栓,移居香港治療。林耀桂後在香港開設醫館和“龍形拳體育總會”,繼續傳播龍形拳。
1965年,一代宗師林耀桂辭世,享年91歲。如今,龍形拳已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枝繁葉茂,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近100個龍形拳團體。
龍形拳第二代傳人林炳1948年至1950年在林村第一次任教,1978年至1981年在林村第二次任教,其教授過的村民有30多人,林村龍形拳現已有第五代傳人。
2007年冬,林村牽頭舉辦龍形拳同門大會,各國武師專程組團前來林村尋根。 [2] 

龍形拳功法解析

龍形拳的內容主要有三通過橋、迫虎跳牆、單刀匹馬、單鞭救主、鷹爪、龍形摩橋、化勁、碎橋、毒蛇吐霧、五馬歸槽、納五形、梅花拳(畫眉跳架)、七路梅花拳等13種拳術套路,四門挑打蓮花雙頭棍、黃龍穿心棍、龍形回龍棍3種棍術套路。 [1] 
龍形拳 龍形拳
龍形拳強調內練精、氣、神,外練手、眼、身、腿、步,其拳術以意為神、以氣催勁,內外合一,走步疾如風、落馬如鐵,出手如鋼刀,進似猛虎出林,退如老鼠伺洞,眼明、手快,發勁乾脆,進退閃展靈活自然,變化莫測。 [1] 

龍形拳主要特點

龍形拳講究氣勢、椿勢及三尖相對(拳尖對鼻尖、肘尖對膝尖、膝尖對腳尖),馬步不丁不八,既長於手法,又善於腿法,技擊多短打近攻,動作勇猛剛勁而又不失柔韌靈活。其手法以粘、摩、化、拿、劈為主,勁力沉實迅猛,有“標、彈、沉、戳、化”五勁,而以暗勁、寸勁見長。 [1] 
身法有吞、吐、浮、沉、圓、扁、伏,強調兩肘護肋、兩拳護心、兩腿護襠,含胸、斂臀、沉肩、墜肘、實腹、氣沉丹田;腿法主要運用提、彈、踢、踹、蹬、勾、掃、撩等,高踢和騰空跳躍動作較少。 [1] 
步法有直迫步、雙馬步、三角步、虛實步等,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在技法上以腿法、身法、手法相配合,強調步到、身到、手到。 [1] 
龍形拳 龍形拳

龍形拳練習要點

綜述
形意拳龍形者,有降龍之式,有伏龍登天之形,而又有搜骨之法,龍者真陰物也(龍木屬陽,在拳則屬陰),在腹內而謂心火下降。丹書雲:龍向火中出是也。又為雲,雲從龍,在拳中則謂龍形。此形式之勁,起於承漿之穴(即唇下陷坑處,又名任脈起處),與虎形之氣輪迴相接,二形一前一後、一升一降是也。其拳順,則心火下降,其拳謬,則身必被陰火焚燒矣,身體必無活潑之理,而心竅亦必不開矣。故學者,深心格致,久則身體活潑之理自然明矣。 [5] 
龍形拳主要是單練,例如:屹馬、擺馬、三通摩級、背劍扣劈等,要學老、練到老。這些動作練得正確,其他就一理通、百理明。摩橋功的功力就會慢慢體現。 [4] 
套路練習更為重要,馬齊師傅講“單練練勁、套路練氣、有氣才有神、有神才有勁、有勁才有形,形、神、勁是練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練套路時,每個動作都要有呼氣,出手放盡,這樣練好吞吐浮沉,自然就會氣沉丹田。同時瞪眼視前方,步步緊迫,出聲呼氣、才能練出形、神、勁的摩橋功。 [4] 
第一節
練習
練習(2張)
起點三體式。先將左足尖向外扭,斜橫着朝前墊步,足心欠起;右足扭直,足尖着地,足後跟欠起。兩手如劈拳,右手出去,左手抽回。兩胯里根鬆開勁,身子伏下,小腹全放在左腿上,如龍下潛之意。兩眼仍看前手食指,手仍與心口平。腰仍然塌勁。兩肩鬆開,抽勁仍如前法式,穩住再換。 [5] 
第二節
換式,將右手如劈拳摟回鑽出。左手出去,兩手仍如劈拳,惟兩腿調換,左腿抽至後邊,如右足式。右腿進至前邊如左足式。兩腿抽換之時,與兩手同時起,如飛龍昇天之意,落下四梢俱要齊,抽換之時身子不可往上起,頭要暗含着頂勁,身子總有上起之形,乃隨着意而起也。穩住再換式。 [5] 
第三節
再換式。兩手起落,兩腿抽換,兩肩兩胯鬆開抽勁仍然如前,惟換式鑽手之時,眼跟着手往上看,下頰往前伸,又往上兜勁,取任脈起於承漿之意也。數之多寡自便。 [5] 
第四節
收式仍還於左式,右手、左足在前,穩住。再將右手抽回,左手出去。仍還三體式休息。 [5] 

龍形拳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馬齊
馬齊(1916—2007),佛山市三水區逕口擇善水坑村人,1936年拜入林耀桂門下,在華南國術社第二支部隨師研習龍形拳。1947年,馬齊開始利用回鄉機會,教授村民龍形拳和醒獅技藝,並在家鄉水坑村成立“東星和健身會”。1956年,林耀桂赴港定居後,馬齊除在廣州、三水家鄉授拳外,還在南海、花都、清遠等地收徒傳藝。他於1988年發起創辦廣州市龍形拳會,並任會長;1989年在家鄉三水逕口創辦馬齊龍形拳館。馬齊練得一身精湛的龍形拳技藝,徒弟遍佈世界各地,是龍形拳在佛山的重要傳播者。 [3] 
林耀桂
林耀桂 林耀桂
林耀桂生於1874年,勇力過人,且頭腦靈活,悟性甚高,6歲起就練習林家拳術,並隨父在東江、西枝江一帶設館授徒。17歲時,林耀桂與設擂台在博羅公莊圩的拳師林鏡泉比武獲勝,由此名聲大噪。22歲時,林耀桂投羅浮山華首台寺大玉禪師門下,獲少林龍形拳功夫真傳。
出師後,林耀桂正式在惠州設館授徒。他不拘所學,結合實戰和諸家所長,首創了龍形拳橋掌系列,被譽為“龍形拳祖師”。民國期間,林耀桂已名噪華南。二十世紀初,廣州有許多武林高手,是藏龍卧虎之地。林耀桂擊敗曾揚言“橫掃中國七省無敵手”的俄國拳師、擊倒張狂的日本拳師等,與國內眾多高手交手,對方均應聲而倒,林耀桂因此被譽為“五省拳王”。 [2] 

龍形拳價值意義

龍形拳擁有完整的武術技擊體系,還更加註重其傳人對武術精神和武德方面的培育,傳拳之初便定下了“克己讓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強”的武訓門規,繼承發揚並充分體現了中華武術文化的精要和基本價值觀。 [1] 

龍形拳傳承發展

2009年10月,龍形拳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2022年4月29日,龍形拳(東莞龍形拳)被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項目編號VI-3。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