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峯巖

鎖定
龍峯巖,位於赤水鎮吉嶺村雲頂山(即“尖山”)。山巔昔為道人崔法興説法之地。崔於北宋熙寧四年(1071)坐化於該山七星石。南宋期間在山巔建雲峯寺,崇奉崔為靈水祖師。該地仍保存當時寺宇石門遺蹟。民國版《德化縣誌》曾載“峯頂有泉,久旱不竭,久雨不溢,有四足魚。”今泉池仍存,池畔有“化十方資,乙丑記”石刻。山之南側有七星墜地、半月沉江勝景,還有舍利石塔墓古蹟,是全縣獨一無二的最大石塔墓。
中文名
龍峯巖
朝    代
地    區
赤水
形成時間
北宋熙寧四年(1071)
發展歷史
明代,當地鄉民易政與許氏族民移雲峯寺至山南側(即今地)重建,易名龍峯巖。清同治間(1862—1874),曾進行較大的維修,光緒十年(1884),由易、許兩姓族民聯合翻架,是年10月14日竣工。民國間先後兩次對屋脊和部分殿柱進行修整。
寺的主體結構深45米,寬35米,建築面積1475平方米,呈三進歇山式建築,正殿尚保存清同治二年(1863)的“慈雲美蔭”和“法水頻靈”的木刻金字牌匾,以及同治十二年(1873)書寫的“赫聲崔靈”的匾額。還有同治年間的壁畫韋馱、堅牢和八仙等7幅圖像。中殿有同治十二年(1873)民間藝人許其揚繪製的釋迦、文殊、普賢和十八羅漢的壁畫6幅和明、清時代題刻的木楹聯10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