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岸鎮

鎖定
龍岸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下轄鎮,地處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北部,東、北與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相鄰,南接黃金鎮,西交寶壇鄉 [1]  行政區域面積370.46平方千米。 [5] 
清代,屬羅城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龍岸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龍岸鄉,屬羅城縣。1968年,設龍岸公社。1984年,龍岸公社改鄉。1993年1月,龍岸鄉改鎮。 [1]  截至2019年末,龍岸鎮户籍人口有54934人。 [5]  截至2021年8月,龍岸鎮下轄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平安街403號。 [3] 
截至2019年末,龍岸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2個。 [5] 
中文名
龍岸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北部
面    積
370.46 km²
電話區號
0778
郵政編碼
546413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秀風氣候區
著名景點
洞坎水庫庫區
青山寺景區
五指山岩洞
車牌代碼
桂M
人    口
3059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7] 

龍岸鎮建置沿革

清代,屬羅城縣。
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龍岸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龍岸鄉,屬羅城縣。
1968年,設龍岸公社。
1984年,龍岸公社改鄉。
1993年1月,龍岸鄉改鎮。 [1] 

龍岸鎮行政區劃

1985年,原龍岸鄉轄13個村委會。
1989年,原龍岸鄉設13個村公所、164個村委會。
2011年末,龍岸鎮轄龍岸1個居民委員會,八聯、北源、高安、蓮花、龍鳳、龍平、大蒙、榕山、天寶、物華、平石、珠江、山口、泗潘、三靈、太和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71個村(居)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8月,龍岸鎮下轄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龍岸社區,平石村、北源村、天寶村、物華村、大蒙村、太和村、高安村、蓮花村、龍鳳村、龍平村、山口村、泗潘村、珠江村、榕山村、三靈村、八聯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平安街403號。 [3] 
龍岸鎮

龍岸鎮地理環境

龍岸鎮位置境域

龍岸鎮地處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北部,東、北與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相鄰,南接黃金鎮,西交寶壇鄉 [1]  行政區域面積370.46平方千米。 [5] 

龍岸鎮地形地貌

龍岸鎮境內大部為平原,像一個小盆地,地勢略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最高點為大蒙黑石嶺,最低點為八聯寨博河流。 [1] 

龍岸鎮氣候

龍岸鎮
龍岸鎮(1張)
龍岸屬中亞熱帶秀風氣候區,氣候温和,年平均氣候19.3°C至20.1°C,最冷月是一月份為9°C,最熱月份是八月,為20.1°C;光照充足,一年四季光照時間較長,歷年平均日照數13892小時。日照最多在七、八、九3個月,最少是二、三月間;雨量充沛,龍岸的降雨量是全縣最多的地區,年均降雨量1783毫米;無霜期長,全年無霜長300天左右。 [4] 

龍岸鎮水文

龍岸鎮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水系,一條東河由平石半嶺小河流至八聯寨博河,總長21千米,一條西河由山口玉苗尾河流入至榕山大灣與東河匯流至八聯寨博河,總長13千米。 [1] 

龍岸鎮自然災害

龍岸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冰雹、雷擊。旱災、風災、冰雹、雷擊等。 [1] 

龍岸鎮自然資源

2011年,龍岸鎮耕地面積57820畝,人均1.1畝。 [1] 

龍岸鎮人口

2011年末,龍岸鎮轄區總人口5327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23人,城鎮化率3.8%。另外流動人口2236人。總人口中,男性27691人,佔53.9%;女性25585人,佔46.1%;14歲以下9000人,佔16.9%;15—64歲36276人,佔68.1%;65歲以上8000人,佔1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5276人,佔總人口的66.2%;有壯、瑤2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10000人,佔總人口的18.8%;瑤族8000人,佔15%。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8‰,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長率7.38‰。 [1] 
截至2019年末,龍岸鎮户籍人口有54934人。 [5]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岸鎮有15307户,常住人口30596人。 [7] 

龍岸鎮經濟

龍岸鎮綜述

2011年,龍岸鎮財政總收入930萬元,比上年增長11.0%。 [1] 
截至2019年末,龍岸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2個。 [5] 

龍岸鎮農業

2011年,龍岸鎮農業總產值1.9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906噸,其中水稻15996噸,玉米738噸。經濟作物以甘蔗、木薯、毛葡萄為主。2011年,甘蔗種植面積39825畝,產量17.11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5830頭;牛飼養量7658頭,年末存欄2360頭;家禽年飼養量32.3萬羽。 [1] 

龍岸鎮商業

2011年末,龍岸鎮有商業網點18個,從業人員200人,註冊資金100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00萬元。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300萬元。 [1] 

龍岸鎮郵政電信業

2011年末,龍岸鎮郵政業務收入1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0萬元。 [1] 

龍岸鎮社會事業

龍岸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岸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218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1所,在校生2704人,專任教師181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00人,專任教師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龍岸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龍岸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7個,業餘文藝團體13支。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5400多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300户,入户率30%。
2011年末,龍岸鎮有體育場地16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0%。 [1] 

龍岸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龍岸鎮有醫療衞生機構6個,其中門診部(所)5個,病牀57張;固定資產5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69名,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1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1997人,參合率達96.1%。 [1] 

龍岸鎮社會保障

2011年,龍岸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3户,人數191人,支出35330元,比上年增長9%,月人均184元,比上年增長10%;城鎮醫療救助10人次,救助金額1000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6人次,共支出1078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4293户,人數7262人,支出45.03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235人,其中集中供養41人,支出11340元,比上年增長11%;分散供養193人,支出25090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醫療救助200人,救助金額18萬元。 [1] 

龍岸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龍岸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71個,鄉村通郵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5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5萬件,徵訂報紙400份,期刊300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5萬門,固定電話用户2000多户,電話用户普及率40%;移動電話3000多部,寬帶接入用户750多户。 [1] 
  • 水利設施
自1968年以來,龍岸鎮先後興建洞坎水庫、幫洞水庫、石碧水庫、八冬水庫、東塘水庫五個中小型水庫。 [1] 

龍岸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龍岸鎮有鎮區客車停站點2個,日發88班次,日均容量1496人次。 [1] 

龍岸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龍岸鎮因隋朝以前屬潢水郡,該地古稱龍州,明以稱龍岸得名。 [1] 
  • 文物古蹟
2011年末,龍岸鎮有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1] 

龍岸鎮風景名勝

老土城:位於龍岸鎮政府東去約1千米處的公路邊。建於明代。
雙降古民居羣:在物華村雙降屯老村。該屯立村年代為明洪武二年(1369年)。
李德山先生故居:清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德山先生故居在龍岸街水街,普通民房。
龍岸鎮青山寺 龍岸鎮青山寺
青山寺:坐落在高安村衝安屯村背的山坳間,當地人習慣將“青山寺”稱作“衝安廟”。始建於唐朝懿宗年間,迄今有一千餘年曆史,是方圓百里修建最早的寺廟。
安寧寺:位於珠江村下珠屯南面村頭的河岸旁。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七年(1589年)。 [6] 

龍岸鎮地方特產

馬蹄:馬蹄既可鮮食,又可熟用,還可加工製作馬蹄罐頭、馬蹄粉,其品質細嫩、清甜可口。龍岸龍鳳村是縣內唯獨的馬蹄種植區。
茨菇:專作菜類用,常作辦酒席的一道菜譜。產地龍鳳村。
香菇:龍岸土山山場寬廣,生長着很多生產香菌的樹種,香菇產區在泗潘、山口、大蒙、平石、北源5個山區村,年產香菇30多噸。
木耳:當地原始森木中長有水冬瓜、鴨腳木、中山桐、滄桐木等適宜栽種木耳的樹木。山區部分羣眾秋冬季節,砍回這種樹木,進行菌種栽培木耳,年產木耳10多噸。
沙田柚 沙田柚
沙田柚:龍岸是縣沙田柚種植區之一。此果果色鮮黃,果大皮溥,果肉軟脆、汁多甜蜜、味香。
生薑:是當地傳統土產品,產於境內山區。生薑可用於食品佐料,也可藥用。
竹筍:龍岸鎮山區竹子的種類繁多,有楠竹、金竹、白竹、水竹、苦竹等。還有栽培種植的排竹、甜竹、大頭竹等,年產幹竹筍10餘噸。山區羣眾利用楠竹筍製作筍乾、冬筍。
八月筍:是當地主要特產之一。各個山頭和山中都有生長,數量之多,分佈之廣。
蓮藕:主要為蓮花、高安、龍鳳、龍平、珠江一帶種植,為菜類。切成塊狀與豬肉煮可作酒席菜譜。
茶葉:太和村境內設有縣農業局下屬單位茶葉場。
桐子、茶子:產于山區,用桐籽、茶籽榨油。其數量不大,2004年產量共計80噸。
山灣芋孟:指八聯村山灣屯東邊村頭那幾塊田種出的芋孟。芋孟曬乾後切成小段放入熱水鍋煮,特別清甜,口感好。如與豬肉同煮湯,其味道更是鮮美。
山灣芋孟
“地瑤雨帽”:龍岸太和村上地瑤、下地瑤兩個屯是傳統的雨帽編織村。所以人稱“地瑤雨帽”。
“龍鳳草蓆”:產於龍鳳村上回龍、中回龍、下回龍、油榨、馬道等屯。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