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山黑陶

鎖定
龍山黑陶(Longshan Black Pottery)是繼仰韶文化彩陶之後的優秀品種,是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龍山文化是距今4千多年前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
它以黑色陶器為其特徵,所以稱之為“黑陶文化”。
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山東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城子崖,所以又稱“龍山文化”。
中文名
龍山文化黑陶
外文名
Longshan Black Pottery
簡    稱
龍山黑陶
產    地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
所在城市
山東省濟南市
首次發現時間
1928年
遺    址
龍山文化遺址

龍山黑陶釋義

詞目:龍山黑陶
拼音:lóng shān hēi táo
龍山黑陶 龍山黑陶

龍山黑陶簡介

黑陶是在燒造過程中,採用滲炭工藝製成的黑色陶器。最早發現於龍山文化,是龍山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特徵。龍山文化的時間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山東龍山文化三類,統稱為龍山時代。
龍山時代的陶器有灰、紅、黑陶,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
黑陶是陶胎較薄,胎骨緊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龍山文化陶器中製作最為精美。

龍山黑陶工藝種類

龍山黑陶分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以細泥薄壁黑陶的製作水平最高,胎壁厚僅0.5-1毫米左右,表面烏黑髮亮,故有蛋殼黑陶之稱。
紋飾一般比較簡單,僅以磨光透亮的光澤作為器皿的主要裝飾內容,與黑色有機結合,是黑陶顯出秀美韻致的風格之所在。
黑陶的造型品種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還出現了鬲(Li)、豆、杯、鼎、等品種。

龍山黑陶工藝方法

黑陶
黑陶(16張)
黑陶工藝主要利用陶輪輪制的方法。它不以裝飾取勝,而是以造型見長。黑陶在燒製時採用了封窯煙燻的滲炭方法,器表呈現出深黑色光澤。它表面磨光,樸素無華,紋飾僅有少數弦紋、劃紋或鏤孔。
黑、薄、光、紐為黑陶的四大特點。其中有一種薄胎黑陶,漆黑烏亮,薄如蛋殼,稱蛋殼陶,代表看這一類型陶器的傑出成就。
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態,以複雜造型為主,簡單者較少,但都端莊優美,質感細膩潤澤,光澤沉着典雅,具有一種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靜之美,欣賞價值極高。常見器型有碗、盆、罐、甕、豆、單耳杯和鼎等。
新一代龍山黑陶在燒製工藝上,是根據當地泥質特點和古代製作方法研究產生的。具有實用、巧妙、節約的優點。在成型製作上,主要有可塑法和注漿法兩大工藝流程
可塑法有選料、球磨、壓濾、真空煉泥、陳腐、拉坯、乾燥、修坯壓光、刻制、磨光、乾燥、燒製等17道工序,它主要用於瓶、器等型狀變化大和比較不規則的製品生產。
先將精製的可塑泥塊放到成型機拉坯成型,當乾燥到一定程度時,再將坯體放到成型機上修坯、壓光,坯體含水為8—12%時,進行刻制,隨後磨光,待含水率再降至一定程度,即可裝窯燒製。
注漿法有選料、配料、選型、翻模、注漿、乾燥、脱模、修坯、壓光、燒製等14道工序,它主要用於圓雕、浮雕類異形制品的生產,比可塑法工藝流程短,是一種較先進的製作方法。
在燒製上,則重點採用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結合的循序升級滲炭法,使產品達到通體透黑,產品黑度越高,表面越亮,充分展現黑陶的特色。
由於選料考究,做工精細,不僅器物均有鏤孔和紋飾,而且姿態萬千、品種多樣,紋飾與造型、色澤與形象和諧自然,具有高雅、簡煉、明快等特點,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龍山黑陶黑陶製作

黑陶的製作一般採用快輪,其器型勻稱、規整,作工精細,火候極高,質地堅硬。由於其應用範圍大多為禮器,很少用於日用器皿,所以產量較少,卻因此而彌足珍貴。龍山黑陶作為中國先民原始禮儀的載體和精緻的藝術品,永遠具有黑色珍珠的神秘而誘人的魅力。

龍山黑陶現代黑陶

現代黑陶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收藏品、高檔藝術品、高檔禮品。黑陶被作為一種高檔商務禮品廣泛用於各大企業、行政單位、教育機構以及各行各業,尤其是服務行業客户關係主導的行業等。
國內黑陶加工企業紛紛設計出適合現代人審美標準的黑陶商務禮品,各黑陶廠家聘用均聘用國內一流的黑陶工藝美術師、黑陶行業大師進行設計、燒製。

龍山黑陶歷史淵源

在我國東南地區,長江下游有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千年左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較早的遺址之一。出土的黑陶,火候較低,胎壁較厚,全系手製。造型簡單,厚度不勻,顯示出當時製陶的原始性。主要器皿有釜、缽、罐、盆、盤等。裝飾技法有刻劃、捏塑堆貼
圖案有各種幾何紋和動植物紋。其中,以較寫實的畜獸魚鳥和花草一類的裝飾最具代表性。典型陶器有豬紋方缽、上繪一豬、巨眼長嗓,鬃毛清晰。又有稻穗豬紋陶盆、魚草紋陶盆、五葉紋方缽等。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的陶器,可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多繩紋粗紅陶,晚期又有泥質紅陶、黑陶和彩陶。這時又出現了幾何印紋陶,為商周時期在華南地區廣泛流行的先驅。 [1] 

龍山黑陶代表作品

龍山黑陶的代表蛋殼黑陶高柄杯,通高19.5釐米,口徑9釐米,足徑4.7釐米,1973年山東日照東海峪出土,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泥質黑陶,造型細高,有喇叭形侈口,深腹,圓底的杯形,下加細長柄,柄中部凸起一段作鼓腹狀,表面佈滿豎向細小鏤孔,整齊勻和,柄下端為圈足形座,腹部飾有弦紋。造型別致秀美,製作精巧,杯身最薄處不足0.5毫米,令人驚歎。通體透射着黑色光澤,質感細膩温潤,散發着高雅氣質和誘人的魅力,堪稱絕代之作,是古代陶藝的精華。

龍山黑陶團體標準

2022年10月11日,龍山黑陶團體標準實施發佈暨平陵古城、黑陶產品採風活動在濟南章丘區龍山街道舉辦,這是國內首次針對龍山黑陶發佈的團體標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