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山文化紅陶壎

鎖定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紅陶壎,現藏於開封市博物館,整體呈紅色,上方有三孔,長6釐米,最寬處有4.3釐米。 [1] 
中文名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紅陶壎
館藏地點
開封市博物館
所屬年代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
類    別
陶器

龍山文化紅陶壎文物特徵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龍山文化紅陶壎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龍山文化紅陶壎
這件陶壎龍山文化的遺物。整個陶壎呈紅色,上有三孔,長6釐米,最寬處4.3釐米。陶壎是最原始的吹奏樂器,它的產生,最初並不是單純為了欣賞其音響效果,更重要的功能還是用於當時的畜牧業或狩獵業,用來召喚或引誘動物。而後,隨着人們對不同音響效果的認識和區分,陶壎才從單音階發展為多音階,逐步演變成為早期的樂器。 [1] 

龍山文化紅陶壎文物背景

龍山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年代為約公元前2400至前2000。從開封段崗遺址鹿台崗遺址發現的龍山文化遺存可以看出,當時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其中有石制鏃和石鉞,顯示了當時的部落已經有了武裝力量,石環則是裝飾或祭祀的用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