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尾石

鎖定
龍尾石,產自江西婺源東北部龍尾山。岩石形成於1350百萬年前,屬於元古界震旦繫上板溪羣的淺變質岩層。婺源古時屬於安徽歙(讀:射she)洲。當時產品習慣以州名物,故古時稱“歙石”,製成的硯也稱“歙硯”。婺源龍尾山是中國四大名硯——歙硯的礦石生產基地,歙硯的根源就在婺源。龍尾石有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等五大類石品。
中文名
龍尾石
種    類
石料
作    用
古時常用於做硯台,鎮宅之用
產    地
江西婺源龍尾山

龍尾石相關記載

早在南唐、北宋時期,龍尾硯就已著稱於世。南唐後主李煜稱讚“龍尾硯為天下冠”。宋代龍尾硯被列為朝廷貢品,文壇大家歐陽修、蘇軾、蘇轍、黃庭堅蔡襄都曾為龍尾硯撰文、填詞、寫詩,更使其聲名遠播,身價百倍。蘇軾贊龍尾硯“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彀理,金聲而玉德”,還即興題詠《龍尾硯歌》;蘇軾誇龍尾硯“聲如銅,色如鐵,性滑堅,善凝墨”;歐陽修稱讚龍尾硯“世所罕有”;黃庭堅奉旨到龍尾山取硯,寫下了名詩《硯山行》;書法家蔡襄將龍尾硯比做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賦詩讚嘆:“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龍尾石特點介紹

龍尾石名貴

龍尾硯的名貴,除巧奪天工的雕琢藝術之外,起決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質、紋理。古人評價它 ,瑩潤細密,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滑不拒墨,澀不留筆”、“呵氣生雲,儲水不涸”、“扣之似金聲,撫之如柔膚”。以水浸之顯青色,雖光澤暗淡,但當硯石中雲母,綠泥石稀可辨時,就會顯現珍珠樣光澤,在太陽光底下尤其可見其外表光華流溢,靈氣逼人。
但鄙人覺得,龍尾石之所以為人所愛,那是因為它天生對人們自然吸引,就用通俗的話説,是它因靈氣逼人,而人為萬靈之首,自然對於靈氣自然流露的靈石心心相惜。我們可以理解張訓彩在書中説的:“石有仁氣,人有仁懷;石有靈氣,人有才氣;石有靜氣,人有淨氣。兩者如摯友相逢,天偶人意,地會天緣,道性人懷,情衷理順。石靈人靈,石雅人雅,人仁石仁,人靜石靜。此乃人石互契,人石感應,意氣相融,天人互換,相得益彰。”

龍尾石辟邪鎮宅

另外玉能避邪,鎮宅。這個大家都知道,用於現代話説,就是保佑平安,不被外邪入侵。但大家卻不知龍尾石能消除戾氣,撫正心性,能造善念,淨化心靈。
從玉和龍尾石的外表就可看出,玉是為防止外邪侵入,所以玉質地堅硬,靈光外顯。
而龍尾石功能為淨心化戾,所以質地相對玉柔軟,華彩內斂,外樸內秀以青黑色為多。只有在太陽光底下,才會顯現珍珠般的盈盈華光。
鄙人尤其讚譽龍尾石的一點就是,因為只要貼身佩帶,不需太長時間,便會有一層朦朧光彩,雖然還是古樸,但已讓人覺得與其以有絲絲相連,靈魂相通,不忍棄之。雖然還是比不上那些經過上臘拋光的玉器奪目。但每每細細撫之,心中無限安詳。佛家有云,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修心即修佛,修佛即修心。修心聚善,心存正氣還怕外邪來侵嗎?。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代,以經沒有多少人能再多想到修心造善,更多想到的是如何在物質享受上的提高,如何改善生活的品質,而忘了心靈境界的提升。請大家時記,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戾氣”是什麼?戾氣指的是邪惡之氣,有失詳和之氣。除此,也可以理解為暴戾之氣的意思。即一種殘忍,偏向走極端的一種心理或風氣,暴躁的心性。
備註:歙石因產於歙州而得名。唐五代時,歙州轄歙、休寧、祁門、黟、婺源等地,所以並不是歙石就等同於龍尾石。但龍尾石卻都可以稱歙石。就像玉一樣有很多產地, 但產自新疆和田的玉,才是有品質最好的。所以龍尾石便是歙石中稱首的,現在有些人把其它地方取自的歙石用來充當龍尾石,請大家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