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宮河

鎖定
龍宮河位於山東省東平縣境內,起點為代村,終點為雙樓,流經裴寨、袁樓、西郭莊、龐莊、羅曼、東李莊、李紙坊、孫樓、何圈村等地,全長19000km,古為汶水南支。現 在基本斷流。
中文名
龍宮河
行政區類別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
所屬地區
山東省東平縣境內
電話區號
0538
火車站
東平火車站
方    言
東平話
全    長
19000km
起點為
代村

目錄

龍宮河簡介

龍宮河位於山東省東平縣境內,起點為代村,終點為雙樓,流經裴寨、袁樓、西郭莊、龐莊、羅曼、東李莊、、李紙坊、孫樓、何圈村等地,全長19000km,古為汶水南支。現 在基本斷流。(彭集鎮志

龍宮河風光

龍宮河
作者:郭雲策
龍宮河在我們村的中間,自東向西,曲曲彎彎地流過。雖然習慣地叫它河,其實它更像一條溪。
六十年代初期,我在本村讀小學。學校的大門,正對着龍宮河。河岸上,就是通向學校的一條小路。那時河水多麼清澈啊,游魚可數,河貝可見,常年碧流不斷。河兩岸,蓊蓊鬱鬱,青青葱葱,長着許多灌木和雜樹。春夏季節,綠樹倒映水中,碧森森的,那河就像一塊墨綠的玉。正對學校大門的岸畔,並根連理長着兩棵棠棣樹,碗口粗細,樹身斜斜地傾向河中。四五月份,棠棣花開時,一朵朵,一簇簇,潔白如雪,怒放於嫩綠的新葉間,十分好看。午間下課休息,有時,我便和同學,攀援樹上,坐在枝椏間,摘一束美麗的棠棣花,放學後帶回家,插在盛滿清水的長頸瓶裏,讓母親觀賞。那時生活艱難,土牆破屋,四壁生寒,有這麼一束花,日子好像便多了一分生機。棠棣果成熟是在中秋,熟透的果子呈醬紫色,粒大如珠,味甜。但是,往往等不到成熟,凡伸手夠得着的,便被人們提前摘食了。
我吃過尚未成熟的棠棣果,味道又苦又澀,和那時過的日子一樣。
棠棣樹下的龍宮河,水卻是甘甜的。渴了,掬一捧喝進肚裏,從不鬧什麼毛病。河水從村東流到村西,在靠近村西頭的地方,不知哪年哪月發大水時,漩起一個深坑,陡然把河道增寬了幾倍,形成一個微型的河灣湖泊。打我記事的時候,河畔就長滿了葦蒲蘆荻。翠鳥、脊鳥令鳥等各種鳥兒終日在葦叢間"唧唧喳喳"地鳴叫;河裏則長滿了蓮藕。夏天,肥碩的荷葉碧碧地鋪滿了河面,在微風裏顫顫地起伏,那一支支挺立的花朵,迎着朝陽,燦然怒放,宛若天上飄落的雲霞。清純而又濃郁的荷香瀰漫了大半個村莊,紅蓮綠荷,是村裏一道亮麗的風景呢。觀荷成了村民們勞動之餘的美好享受。我那時年紀小,貪玩,暑假裏,揹着筐籃割草時,每天都要和小夥伴們在河裏洗澡,逮那蓮花上站立的紅蜻蜓,那蜻蜓眼似碧玉,身如塗丹,樣子十分可愛。
這一塘蓮藕每年給人們帶來多少經濟效益我不知道,它給我的美的陶冶我總不能忘懷。成年後,每看到荷花,我總要想起家鄉龍宮河的蓮。我覺得,哪裏的蓮花也不如我家鄉龍宮河的蓮開得那麼大,那麼美,那麼香。但是,後來,河裏的蓮藕被毀掉了,那時好像還沒到文化大革命年代,村裏為了大造土雜肥,在河的上下游築壩抽水,把原來長藕的黑泥挖出來,運到田野裏,糧食產量提高了,蓮從此卻絕跡了。也是從那時開始,美麗的龍宮河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成了死蛇一樣的河。後來連水也斷流了,成了一條幹枯的溝。兩岸的灌木消失了,茂密的樹林也一年比一年稀疏,這是我近 幾 年回鄉時見到的情景。
龍宮河成了歷史。知道它的名字的只有村裏上了年紀的人們,後起的一代人,甚至連它的名字也記不起來了。
文章資料來源:《郭雲策文學專集》網絡版 作者及東平信息港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