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學

(文學專著)

鎖定
龍學是以我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專著《文心雕龍》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對《文心雕龍》的現代的科學研究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最早當推劉師培黃侃在北京大學的講授,已經發展成為影響甚巨的“龍學”。據不完全統計,已發表大約一千五百多篇文章和一百多部著作。中國大陸在1983年成立了“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輯出版了學術刊物《文心雕龍學刊》(後改為《文心雕龍研究》),舉辦過五次國內學術研討會,三次國際學術討論會。
中文名
龍學
外文名
The dragon learn
雙    稱
文心雕龍學
成    就
已發展成一門世界性的“顯學”
起源時間
隋朝

龍學簡介

隋代就有著錄,唐宋時期已有徵引,明清之際在註釋、校勘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這些研究雖有精論妙語,但失之零碎、籠統。直到20世紀初黃侃的《文心雕龍札記》一書問世,才標誌着正式研究的開始。至50年代,較有影響的著述推范文瀾的《文心雕龍》、劉永濟的《文心雕龍校釋》。50年代後,研究文章和著述增多,主要有劉綬松《〈文心雕龍〉初探》、楊明照《從〈文心雕龍·原道·序志〉看劉勰的思想》、陸侃如《〈文心雕龍〉論“道”》、王運熙《〈文心雕龍〉風骨論詮釋》等全面評述和專題分析的論文:王利器的《文心雕龍校證》,楊明照的《文心雕龍校注拾遺》,陸侃如、牟世金的《劉勰論創作》,周振甫的《文心雕龍註釋》,王元化的《文心雕龍創作論》等著述。

龍學國外龍學

英、法、美、日、朝鮮和南洋諸國,都有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日本廣島文理科大學1950年出版了《文心雕龍索引》,巴黎大學北京漢學研究所1952年出版了《文心雕龍通檢》。研究《文心雕龍》的現存最早、最珍貴的本子是唐寫本殘卷,1907年在敦煌發現後被斯坦因劫走,現藏倫敦大英博物館

龍學龍學發展

1983年我國成立了《 文心雕龍》學會,出版了《文心雕龍學刊》。齊魯書社出版了《文心雕龍》的第一部全譯本《文心雕龍譯註》,以及第一部介紹國外《文心雕龍》研究成果的《日本研究〈文心雕龍〉論文集》。閲讀書目:《文心雕龍探索》,王運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文心雕龍美學》,繆俊傑著,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年版。

龍學研究總論

《文心雕龍》由南朝梁文學理論家劉勰所撰。書成於齊末。全書50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四個主要部分。論述了創作中的形象思維、想象、構思、佈局、剪裁,形式與內容的關係,文學和時代、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作家的個性、才能和作品表現之間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着重抨擊當時片面追求形式的文風。主張文學要有社會政治內容;文質應該並重,而質尤為主要。書中較全面地總結了前代的文學現象,把文學批評理論推向更高的階段,成為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最傑出的著作。

龍學詳細內容

《文心雕龍》本身才37000多字,研究它的論著已達一二千萬字。研究的內容主要涉及:
(1)劉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龍》的哲學基礎。《文心雕龍》產生於玄、佛思潮氾濫的齊梁之際。作者劉勰又長期與佛學打交道,寫過一些佛學文章,晚年出家為僧。《文心雕龍》的哲學傾向是唯心還是唯物,這部著作的理論核心《原道》中的“道”是儒家還是佛家之“道”,成了中心議題。
(2)《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結構。有的論著認為,劉勰的文學理論體系是以“銜華佩實”為核心,以研究物、情、言的相互關係為總綱組成的。前者集中體現在上半部文體論,後者則貫穿於下半部創作論和批評論。最後一篇《序志》為全書序言。有的論者認為,《文心雕龍》是一部指導寫作的書而非理論著作。其中,前5篇為全書總綱,5篇中又以前3篇為一組,主旨在表達自己對創作的全面要求;後兩篇則體現了他重視文彩、風騷結合的通變思想。
(3)《文心雕龍》中的文學見解,包括劉勰的文學觀、文學革新觀、自然觀、文質觀、奇正論、神思論、風骨論、才學論、情志論、隱秀論、作家論、文學史觀、民間文學觀、欣賞論、聲律論、知音論以及對偶理論等。
(4)劉勰的身世和思想發展。劉氏的生平事蹟,主要見於《梁書》和《南史》中的本傳,極為簡略,因而探討的問題有很多。
(5)《文心雕龍》的考訂、註釋和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