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齒鱗草

鎖定
齒鱗草(Lathraea japonica Miq.),列當科齒鱗草屬植物。生於路旁及林下陰濕處,海拔1500-2200米。
中文名
齒鱗草
拉丁學名
[6]  Lathraea japonica Miq.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列當科
齒鱗草屬
齒鱗草
保護級別
近危(IUCN標準)

齒鱗草形態特徵

寄生草本,肉質。莖近四稜,直立,高20—30釐米,基部分枝,上部被黃褐色腺毛。葉鱗片狀,肉質,卵狀三角形,基部密集,上部稀疏,覆瓦狀排列。穗狀花序,長8—17釐米,寬1—2釐米;苞片卵狀披針形,長5—7毫米,先端尖;花萼鍾狀,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不等長,被腺毛;花冠唇形,藍紫色,筒部稍彎曲,上唇盔狀,直立,卵圓形,不裂,下唇2裂,特短;雄蕊4枚,生於冠筒的喉部,花絲和花葯均被長柔毛;子房上位,花柱細長,柱頭2裂。蒴果倒卵圓形,先端具小喙,2瓣開裂;種子2粒,橢圓形,深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1] 
齒鱗草線稿圖 齒鱗草線稿圖 [2]
植株高20-30(-35)釐米,全株密被黃褐色的腺毛。莖高10-20釐米,常從基部分枝,下部近無毛,上部漸被黃褐色腺毛。葉白色,生於莖基部,菱形、寬卵形或半圓形,長0.5-0.8毫米,寬0.7-0.9毫米,上部的漸變狹披針形,寬1-2毫米,兩面近無毛。花序總狀,狹圓柱形,長10-20(-25)釐米,直徑1.5-2.5釐米;苞片1枚,着生於花梗基部,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0.6-0.9釐米;連同花梗、花萼及花冠密被腺毛;花序下部的花梗長0.5-0.6(-1)釐米,上部的漸變短,長2-3毫米。花萼鍾狀,長7-9毫米,頂端不整齊地4裂,裂片三角形,長4-5毫米,後面2枚較寬,寬3-4毫米,前面2枚較窄,寬約2毫米。花冠紫色或藍紫色,長1.5-1.7釐米,筒部白色,明顯比花萼長,上唇盔狀全緣或頂端微凹,長5-6毫米,下唇短於上唇,3裂,長3-4毫米,裂片半圓形,全緣,波狀,稀有齒。雄蕊4枚,花絲着生於距筒基部6-7毫米處,長5-7毫米,被柔毛,花葯長卵形,長1.8-2毫米,密被白色長柔毛,基部具小尖頭,略叉開。子房近倒卵形,長1.5-2.5毫米,花柱長1.2-1.4釐米,柱頭2淺裂。蒴果倒卵形,長5-7毫米,直徑3-4毫米,頂端具短喙。種子4枚,幹後淺黃色,不規則球形,直徑1.8-2毫米,種皮具溝狀紋飾。花期3-5月,果期5-7月。 [2]  [7] 

齒鱗草生長環境

齒鱗草 齒鱗草
主要生長在海拔1500-2200米的路旁及林下陰濕處,。

齒鱗草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陝西南部(寧陝、略陽)、甘肅南部(天水)、廣東北部(乳源)、四川東南部(南川金佛山)及貴州北部(遵義)。日本也有分佈。 [2] 
[3-4] 

齒鱗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