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齒葉白鵑梅

鎖定
齒葉白鵑梅(Exochorda serratifolia S. Moore)是屬於薔薇科白鵑梅屬的一種植物。灌木,小枝圓柱形。單葉互生,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葉片中部以上明顯有鋭鋸齒。總狀花序具4-7朵花,兩性白色,花大,直徑3~4釐米。分佈於中國遼寧、河北。生於山坡、河邊、灌木叢中。朝鮮也有分佈。
中文名
齒葉白鵑梅
拉丁學名
Exochorda serratifolia S. Moore [5] 
別    名
榆葉白鵑梅
鋭齒白鵑梅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白鵑梅屬
齒葉白鵑梅
命名者及年代
S. Moore, 1877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齒葉白鵑梅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2米;小枝圓柱形,無毛,幼時紅紫色,老時暗褐色;冬芽卵形,先端圓鈍,無毛或近於無毛,紫紅色。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倒卵形,長5-9釐米,寬3-5釐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中部以上有鋭鋸齒,下面全緣,幼葉下面微被柔毛,老葉兩面均無毛,羽狀網脈,側脈微呈弧形;葉柄長1-2釐米,無毛,不具托葉。 [7] 
齒葉白鵑梅 齒葉白鵑梅
總狀花序,有花4-7朵,無毛,花梗長2-3毫米;花直徑3-4釐米;萼筒淺鍾狀,無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緣,無毛;花瓣長圓形至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有長爪,白色;雄蕊25,着生在花盤邊緣,花絲極短;心皮5,花柱分離。蒴果倒圓錐形,具,脊稜,5室,無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齒葉白鵑梅生長環境

齒葉白鵑梅 齒葉白鵑梅
生長於山坡、河邊、灌木叢中。白鵑梅為陽性樹種,喜光,耐半蔭,耐寒,也耐較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瘠薄,但以肥沃、濕潤和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中生長最佳,忌在低窪積水地栽植,積水長會導致病害和植株死亡。萌孽性強,耐修剪。

齒葉白鵑梅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遼寧(千山)、河北(霧靈山),朝鮮也有分佈 [1] 

齒葉白鵑梅主要價值

白鵑梅姿態秀美,春日開花,滿樹雪白,如雪似梅,是美麗的觀賞樹,果形奇異,適應性廣。宜在草地、林緣、路邊及假山岩石間配植,在常綠樹叢邊緣羣植,宛若層林點雪,饒有雅趣。在林間或建築物附近散植也極適宜,其老樹古樁,又是製作樹樁盆景的優良素材。

齒葉白鵑梅保護現狀

齒葉白鵑梅,由於常年被濫掘亂挖,用作園林觀賞和採集幼葉食用,再加上生活環境遭到破壞,野生種羣面積急劇減少,建議列為東北地區的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3]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4] 
2023年6月,列為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6] 

齒葉白鵑梅栽培

播種,扦插繁殖。春植大苗需帶土球。榆葉白鵑梅有刺蛾和蚜蟲危害,應注意防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