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道成

鎖定
齊高帝蕭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紹伯,小字鬥將,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 [41]  ,後定居晉陵郡武進縣,為南蘭陵郡人,南朝齊開國皇帝(479年5月29日—482年4月11日在位)。 [28-29]  [31-33] 
蕭道成初為宋雍州刺史(蕭思話)左軍中兵參軍。明帝末,官至散騎常侍、太子左衞率。遺詔以右衞將軍領衞尉,與尚書令袁粲、護軍將軍褚淵、中領軍劉勔共掌機要。元徽二年(474年),桂陽王劉休範反叛,自請屯新亭以當其鋒,事平有功,升遷中領軍,進爵為公,與袁粲、褚淵、劉秉按日入值決事,號為“四貴”。元徽五年(477年),蕭道成殺宋後廢帝,擁立宋順帝,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後荊州刺史沈攸之反於江陵,司徒袁粲、尚書令劉秉反於石頭城,領軍將軍劉韞、直閣將軍卜伯興反於宮廷,皆被蕭道成平定,進位至齊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蕭道成強迫宋順帝禪位,年號建元。蕭道成博學有文采,工草、隸,弈棋第二品。身不御精細之物,每謂:使我臨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嘗詔東觀學士撰《史林》三十篇。
建元四年(482年),蕭道成駕崩,追諡高皇帝,廟號太祖,安葬於泰安陵 [28]  [30] 
全    名
蕭道成
別    名
蕭紹伯
鬥將(小字)
紹伯
諡    號
高皇帝
廟    號
太祖
年    號
建元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427年
逝世日期
482年4月11日
逝世地
建康宮臨光殿(位於今江蘇省南京市)
陵    墓
泰安陵
在位時間
479年5月29日 至 482年4月11日
前    任
宋順皇帝劉準
繼    任
齊世祖武皇帝蕭賾
主要成就
建立南齊,革除弊政
主要作品
《齊高棋圖》

蕭道成人物生平

蕭道成布衣素族

蕭道成是西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道成高祖蕭整,東晉初年南遷江南。東晉在晉陵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界內僑置蘭陵郡,以後這地區便被稱為南蘭陵,因此蕭氏遂為南蘭陵人。 [39]  西晉元康元年(291年),東海郡分出蘭陵郡。東晉初年衣冠南渡時期,淮陰令蕭整。當時寓居江南的北方人,都用北方本地的名字在南方設置命名,於是蕭道成一族便成了南蘭陵的蘭陵人,因為開創南齊王朝,所以為蘭陵蕭氏齊梁房支南齊房始祖。
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蕭道成出生。蕭道成父蕭承之,以劉宋的外戚疏屬(劉裕繼母蕭氏),因軍功累官至南泰山太守、右軍將軍。 [40] 
蕭道成十三歲時,名士雷次宗建康(今江蘇南京市)雞籠山立學館,他曾去就讀,學習《禮經》《左氏春秋》等儒家經典。 [1] 

蕭道成破魏徵西

蕭道成題跋像 蕭道成題跋像 [3]
元嘉十七年(440年),彭城王劉義康被廢黜,鎮守豫章(今江西南昌市),蕭承之領兵駐防,蕭道成因而放棄學業隨軍南下。 [12] 
元嘉十九年(442年),竟陵(今湖北天門市)蠻人慾謀不軌,宋文帝派遣蕭道成率領偏軍討伐沔北蠻部。元嘉二十一年(444年),蕭道成討伐北魏,兵至丘檻山,大破北魏。 [13]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蕭道成隨同雍州刺史蕭思話鎮守襄陽,衞戍沔北,征討樊、鄧等地的山中蠻部,大破各蠻部。 [14]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圍困汝南(今河南駐馬店)主帥陳憲,朝廷派遣寧朔將軍臧質、安蠻司馬劉康祖前往援救,宋文帝讓蕭道成宣佈聖旨,並授權節度諸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帥軍攻打彭城,臧質等回軍救援。大軍到達盱眙,蕭道成與臧質別軍節制胡宗之等五軍,步騎數千人作為前驅。拓跋燾率大軍悄悄渡過淮水,與宋軍相遇於莞山下。蕭道成與拓跋燾作戰大敗,沿着淮河退卻,胡宗之等部都覆沒。蕭道成退回臧質之處固守,為拓跋燾所攻圍,情況危急。但最後還是順利返回京城。 [15]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蕭道成率領偏軍征討仇池國,攻克蘭皋戍、武興戍(今陝西省略陽縣)。在離長安八十里時,梁州刺史劉秀之派遣司馬馬注前來協助,攻克了談堤城。敵人救兵趕到,蕭道成考慮到兵力不多又很疲憊,又聽説宋文帝駕崩,便燒城撤兵到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市)。襲封晉興縣五等男爵。 [16] 
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年),蕭道成被授為江夏王大司馬參軍,隨府轉任太宰,升遷為員外郎、直閣中書舍人、西陽王撫軍參軍、建康令。新安王劉子鸞選拔僚佐,於是任蕭道成為北中郎中兵參軍,後為母守喪期滿後,被起用為武烈將軍,復任建康令,仍舊任中兵參軍。 [17] 

蕭道成平亂四方

景和元年(465年),蕭道成任後軍將軍。同年,宋明帝劉彧即位,蕭道成升為右軍將軍。 [18]  當時四方反叛,在二百七十四郡中擁護朝廷的只有丹楊郡,會稽太守、尋陽王劉子房及東部各郡都起兵造反。在危機面前,蕭道成被加輔國將軍,奉命東討,至晉陵,與叛軍前鋒程捍、孫曇馞等交戰,一日破敵十二壘,分軍平定諸縣的叛亂,晉陵太守袁摽棄城逃走,東境叛亂的諸城相繼奔散。 [19] 
徐州刺史薛安都投降北朝,派其從子薛索兒攻擊淮陰,進逼青、冀二州,山陽太守程天祚舉城反叛,徐州刺史申令孫又投降了叛軍。宋明帝急忙派正在南部征戰的蕭道成北上,蕭道成在淮陰打敗薛索兒,追敵至徐州附近的鍾離,得勝回朝,朝廷委任蕭道成為驍騎將軍,封西陽縣侯,食邑六百户。
蕭道成又改任巴陵王衞軍司馬,並隨之鎮守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這時,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勳又叛亂,從鄱陽沿着山道直入三吳,情勢十分緊張,蕭道成帶三千人堵截敵軍,軍械短缺,就用棕皮編成馬具裝,砍竹子充箭,夜晚舉着火把進軍,敵軍見火炬連綿不斷,嚇得不戰而逃。蕭道成被升遷為桂陽王徵北司馬、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20] 
起初,宋明帝派張永、沈攸之以大軍招降薛安都,對蕭道成説:"我派遣二人招降,你以為怎麼樣呢?"蕭道成回答説:"薛安都為人才識不足,但是狡猾有餘。如果想要控制並重用他,就必須要讓他的兒子入朝為質;如今卻用兵威恐嚇他,他必然不會輕易被招降,這對國家沒有好處。"宋明帝説:"我們大軍精良勇猛,怕什麼不會攻克的呢!你就不要多説了。"宋明帝不聽蕭道成之言,薛安都見宋軍到了,果然向北魏請兵,張永等人在彭城大敗。淮南地區勢單力孤,宋朝以蕭道成為假冠軍將軍、持節、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鎮守淮陰。 [21] 
泰始三年(467年),沈攸之、吳喜北上與北魏交戰的軍隊在睢口大敗。各城駐守的軍隊和家小都向南逃奔,北魏軍隊進至淮北,圍困角城,主將賈法度力弱不敵魏軍。諸將勸蕭道成渡岸救之,蕭道成不允許。蕭道成派遣高道慶將數百張弩浮艦淮中,遠射城外的魏軍,弩一發數百箭發射,魏軍見狀紛紛潰散,此時蕭道成命大軍出擊,城圍即解。此戰之後,蕭道成因功任命為督南兗徐二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持節、假冠軍,仍都督對北魏作戰的兵馬。 [22] 

蕭道成入朝執政

泰始五年(469年),進任督兗、青、冀三州。泰始六年(470年),蕭道成任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未接受。復授冠軍將軍,留本任。 [23]  宋明帝經常憂慮蕭道成相貌並非人臣之相,並且民間有流言説"蕭道成當為天子",宋明帝更加疑慮。派遣冠軍將軍吳喜率三千人向北勞軍,令吳喜留軍破釜,自持銀壺酒封賜蕭道成。蕭道成身穿戰衣出門相迎,立即飲用御賜至酒。吳喜回朝之後,宋明帝非常高興。 [24] 
泰始七年(471年),蕭道成被召回京師,部下勸他不要回京,蕭道成説:"諸卿對於朝中之事並不清楚。當今皇帝殺掉諸弟,是因為太子年少,為今後而謀劃,與他人無關。現在應當儘快出發,一旦遲疑必定為皇帝懷疑。如今皇室骨肉相害,自然不是幸事,禍難將要爆發的時候,應當和你們一起盡力。"回朝後,蕭道成官拜散騎常侍、太子左衞率。當時蕭道成長子蕭賾因功當別封贛縣,蕭道成見一門二封,固辭不受,皇帝下詔允許,為之加邑二百户。 [25]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遺詔任蕭道成為右衞將軍,領衞尉,加衞兵五百人。他與尚書令袁粲、護軍將軍褚淵、領軍將軍劉勔共掌機事。又別領東北選事。不久後解衞尉職,加侍中,領石頭戍軍事。 [26]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桂陽王劉休範反叛朝廷,蕭道成帶兵平叛,取得勝利,由於平叛有功,蕭道成晉爵為公,遷中領軍將軍,掌握禁衞軍,督五州軍事,形成了他獨掌朝政的局面。當時,他與袁粲褚淵劉秉號稱“四貴”。此後,劉宋皇室成員為爭權自相殘殺,朝廷實權漸集於蕭道成。 [27] 
元徽四年(476年),蕭道成升任尚書左僕射(宰相)。同年七月,久蓄逆志的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自恃是宋文帝長孫,又有勤王之功,意欲奪取帝位。蕭道成果斷征討,激戰於京口萬歲樓下,後劉景素兵敗被斬。

蕭道成稱帝建國

蕭道成 蕭道成 [2]
元徽五年(477年)六月,天氣炎熱,蕭道成在家赤膊午睡,後廢帝劉昱闖了進來,用骨箭射中他的肚臍。蕭道成經過這次驚嚇,知道再也不能輔佐這樣的昏君。他命令越騎校尉王敬則收買皇帝侍從楊玉夫、楊萬年等二十五人,伺機殺死劉昱。
七月七日,劉昱微服外出,晚上喝得酩酊大醉才回仁壽宮就寢。睡前命令侍從楊玉夫説:“七夕佳節,你看見織女牛郎相會時就來向我報告,看不見就把你殺掉。”楊玉夫知道大禍將臨,於是決定先下手將其殺死。待劉昱睡熟後,楊玉夫一刀將劉昱的頭砍下。蕭道成知道後立馬騎赤龍馬入宮,擁安成王劉準為帝,史稱宋順帝,改元升明。蕭道成進位侍中、司空、錄尚書事,任驃騎大將軍,總掌軍國大權。後加太傅
袁粲、劉秉不滿蕭道成專權,合謀將其消滅,準備於十二月二十三日舉事。事泄,蕭道成搶先下手,殺死袁粲、劉秉,清除了奪取皇位道路上的兩個政敵。隨後又誅滅忠於宋室的荊州刺史沈攸之、鎮北將軍黃回等人。
升明三年(479年)三月初二日,宋順帝任命蕭道成為相國,總領百官,封給他十個郡的封地,號稱齊公,頒賜九錫,讓他仍然擔任驃騎大將軍、揚州牧、南徐州刺史等職。同年四月,宋順帝頒詔,禪位於蕭道成。蕭道成在建康南郊登基稱帝,國號齊,是為齊高帝,改元建元,史稱南齊

蕭道成因病去世

建元四年(482年)二月,蕭道成身患重病。 [4]  同年三月壬戌日(4月11日 [34]  ),蕭道成在臨光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在位四年。四月庚寅日(5月9日 [35]  ),公卿大臣為蕭道成上諡號為高皇帝,廟號太祖。同月丙午日(5月25日 [36]  ),葬於武進縣的泰安陵 [5] 

蕭道成為政舉措

蕭道成政治

蕭道成從小就關心百姓疾苦,即位之後,他革除了宋孝武帝以來的諸多暴政,下詔“修建儒學,精選儒官”,招攬人才。削除部曲私兵,限制將吏隨身護衞人數,下令整頓户籍。禁止宗室封山佔水,與民爭利;減免一些賦役,安撫流民,朝政較嚴明,官民始得安業。

蕭道成經濟

蕭道成提倡節儉自奉,反對奢靡,並以身作則,將宮殿、御用儀仗等凡用金、銅製作的器具全部用鐵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掛飾等統統取消。禁止民間使用各種華麗飾物,不得將金銀製成金箔銀箔,馬鞍等不能使用金銀裝飾,不能用金、銅鑄像,甚至不準織繡花裙,不準穿着錦鞋等。這種要求和做法“歷代所未有”。齊高帝臨終前,囑咐太子蕭賾:要警惕晉朝及劉宋皇室手足相殘的教訓,在治理國家,愛護同室兄弟方面要做好,國家政治穩定,經濟就會復甦。

蕭道成軍事

蕭道成即位後,為了加強建康城的防務,於建元二年(480年)着手改建建康城牆,用磚砌築。這樣,建康城才成為真正堅固的堡壘,城郭大為改觀。所以説,建康都城磚砌城牆始於南齊一代。自從晉朝以來,建康宮室的外城只是用竹籬環繞,有六個大門。適逢有人揭開白虎樽的蓋子,飲酒進言説:“建康白門三層關,竹籬穿破不完全。”齊高帝聞言有所觸動,命令改建城牆,形成了以中軸線為基準、主要建築物左右對稱都城風格。建康城的這種佈局,又成為了以後北魏重建洛陽城的範本。

蕭道成文化

蕭道成博學、有文才、擅長草隸書,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在文學上亦有一定造詣,其文體和風格與謝莊相近,而文學主張更推崇西晉的陸機、潘岳。他的愛好和提倡,對齊初的文風有一定影響。
除了書法以外,蕭道成還是一個圍棋愛好者。據記載,“齊高帝常與直閣將軍周覆、給事中褚思莊共棋,累局不倦。蕭道成還親自撰寫圍棋著作,曾有《齊高棋圖》二卷問世,是史載首位親自著作圍棋書的皇帝。

蕭道成歷史評價

蕭道成史書評價

    • ①太祖基命之初,武功潛用,泰始開運,大拯時艱,龍德在田,見猜雲雨之跡。及蒼梧暴虐,釁結朝野,百姓懍懍,命懸朝夕。權道既行,兼濟天下。元功振主,利器難以假人,羣才戮力,實懷尺寸之望。豈其天厭水行,固已人希木德。歸功與能,事極乎此。雖至公於四海,而運實時來;無心於黃屋,而道隨物變。應而不為,此皇齊所以集大命也。 [6] 
    • ②於皇太祖,有命自天,同度宇宙,合量山淵。宋德不紹,神器虛傳。寧亂以武,黜暴資賢。庸發西疆,功興北翰,偏師獨克,孤旅霆斷。援旆東夏,職司靜亂;指斧徐方,時惟伐叛;抗威京輦,坐清江漢。文藝在躬,芳塵淵塞。用下以才,鎮民以德。端己雄睟,君臨尊默。苞括四海,大造家國。 [6] 《南齊書》
  • 李延壽:齊高帝基命之初,武功潛用。泰始開運,大拯時艱。及蒼梧暴虐,釁結朝野,而百姓懍懍,命縣朝夕。權道既行,兼濟天下。元功振主,利器難以假人;羣方戮力,實懷尺寸之望。豈惟天厭水行,固已人希水德,歸功與能,事極乎此! [7] 《南史》

蕭道成歷代評價

  • 虞世南:“齊高,創業之主,知稼穡之艱難,且立身儉素,深知道理。踐位以來,務存簡約。” [10] 

蕭道成軼事典故

蕭道成一語成讖

傳説蕭道成小時候舊宅的門前,有一棵很大的桑樹,樹的形狀像皇帝出巡時的華蓋。蕭道成喜歡在樹底下與小夥伴們玩耍,他的堂兄蕭敬宗跟他開玩笑説:“這棵樹就是為你長的。”意為你以後是要當皇帝的,這話雖然有些牽強,但後來卻成了事實。

蕭道成燒燬名冊

桂陽王劉休範潯陽城舉兵,被蕭道成所殺,而劉休範的兵眾不知情,繼續向官軍攻擊。宮中傳説劉休範已進軍到達新亭,士大夫和百姓都惶恐不安,到軍營來報姓名投效的有上千人。
等到大軍抵達城下,才知道是蕭道成。蕭道成接到名冊就燒掉了,上城對他們説:“劉休範父子已經被殺,屍體在南山下,我是蕭平南(蕭道成),你們的名字都燒了,不必害怕。” [8] 

蕭道成人際關係

蕭道成父母

父親:宣皇帝蕭承之
母親:宣孝皇后陳道正(《南史》作陳道止)

蕭道成兄弟

大哥:衡陽元王蕭道度
二哥:始安貞王蕭道生:其子蕭鸞即位後,追封為景皇帝。

蕭道成后妃

高昭皇后劉智容,生齊武帝蕭賾、豫章文獻王蕭嶷
羅太妃,生武陵昭王蕭曄
任太妃,生安成恭王蕭暠
何太妃,生始興簡王蕭鑑、宜都王蕭鏗
謝貴嬪,生臨川獻王蕭映、長沙威王蕭晃
陸修儀,生鄱陽王蕭鏘、晉熙王蕭銶
袁修容,生桂陽王蕭鑠
區貴人,生衡陽王蕭鈞
張淑妃,生江夏王蕭鋒、河東王蕭鉉
李美人,生南平王蕭鋭

蕭道成兒子

第九子,第十三子,第十四子,第十七子未命名,早亡。
序列
爵位
人物
生卒年
母親
第一子
齊武帝
440年~493年
高昭皇后劉智容
第二子
豫章文獻王
444年-492年
高昭皇后劉智容
第三子
臨川獻王
458年-489年
謝貴嬪
第四子
長沙威王
460年-490年
謝貴嬪
第五子
武陵昭王
467年-494年
羅太妃
第六子
安成恭王
468年-491年
任太妃
第七子
鄱陽王
469年-494年
陸修儀
第八子
桂陽王
470年-494年
袁修容
第九子
-
-
-
-
第十子
始興簡王
471年-491年
何太妃
第十一子
衡陽王
473年-494年
區貴人
第十二子
江夏王
475年-494年
張淑妃
第十三子
-
-
-
-
第十四子
-
-
-
-
第十五子
南平王
476年-494年
李美人
第十六子
宜都王
477年-494年
何太妃
第十七子
-
-
-
-
第十八子
晉熙王
479年-494年
陸修儀
第十九子
河東王
480年-498年
張淑妃

蕭道成女兒

序列
爵位
簡介
長女
義興憲公主
次女
淮南長公主
三女
吳郡宣公主

蕭道成侄子

爵位
人物
簡介
齊明帝
始安貞王蕭道生之子
始安靖王
始安貞王蕭道生之子
安陸昭王
始安貞王蕭道生之子

蕭道成人物爭議

蘭陵蕭氏分為皇舅房、齊梁房二大房。齊梁房又分為南齊房和南梁房。蕭道成出身蘭陵蕭氏南齊房。將蘭陵蕭氏追至漢代的蕭何、蕭望之等,顯然是《南齊書》作者蕭子顯及其同時代人的編造。根據漢代以來史籍的相關記載,可以肯定這不是事實。《南齊書》載蕭望之為蕭何六世孫,顯然與《漢書》所載矛盾,明顯缺乏依據。唐初學者顏師古指出南朝以來“譜諜妄相托附”的情況,可謂一針見血。東漢的史家明確將蕭何與蕭望之分為兩個族支,絕對不會因為他們都姓蕭而混為一家,更沒有為他們編排傳承的世系。 [11]  李延壽認為《南齊書》《梁書》所敍蕭氏早期世系追溯蕭何、蕭望之為祖先,於史無據,“便乖實錄”,他贊同顏師古的論斷,於是“隨而改削”。唐宋以降的嚴肅學者,多尊重客觀的歷史事實,根本不相信南朝蕭氏編造的出自蕭何之後的譜牒。 [11] 

蕭道成後世紀念

南朝蕭齊高帝蕭道成陵墓為泰安陵。在今江蘇丹陽縣東南。 [37]  在蕭梁河兩側還有一對巨型石刻。文物專家、前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朱偰曾在泰安陵遺蹟前對兩隻石獸殘軀拍照,作以下記實:“蕭承之永安陵而西,逾岡隴可百步,地名趙家灣,有已毀之石麒麟二,一已失其首,腰身間斷;其他一獸,亦叢殘不全,惟首尚在,半埋叢蕪中……。”泰安陵這兩座本已殘缺不全的石刻神獸在“文革”動亂中被炸燬。只有丹陽博物館還保存有疑似泰安陵的石刻殘件。 [38] 

蕭道成史料索引

南齊書·卷一·本紀第一》 [9] 
《南齊書·卷二·本紀第二》 [6] 
南史·卷四·齊本紀上第四》 [7] 
參考資料
  • 1.    《南齊書·卷一·本紀第一》·太祖以元嘉四年丁卯歲生。姿表英異,龍顙鐘聲,鱗文遍體。儒士雷次宗立學於雞籠山,太祖年十三,受業,治《禮》及《左氏春秋》。
  • 2.    蕭道成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 3.    蕭道成題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贊,弘治十一年重刻本《歷代古人像贊》。
  • 4.    《南齊書·卷二·本紀第二》:二月,乙未,以冠軍將軍桓康為青、冀二州刺史。上不豫,庚戌,詔原京師囚繫有差,元年以前逋責皆原除。
  • 5.    《南齊書·卷二·本紀第二》:壬戌,上崩於臨光殿,年五十六。四月,庚寅,上諡曰太祖高皇帝。奉梓宮於東府前渚升龍舟。丙午,窆武進泰安陵。
  • 6.    《南齊書·卷二·本紀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1-10]
  • 7.    《南史·卷四·齊本紀上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1-10]
  • 8.    智囊全集上智部·漢光武帝(二)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0-02-23]
  • 9.    《南齊書·卷一·本紀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1-10]
  • 10.    虞世南.《帝王略論》:中華書局,2008年:第137頁
  • 11.    王永平.蘭陵蕭氏早期之世系及其門第之興起考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 12.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十七年,宋大將軍彭城王義康被黜,鎮豫章,皇考領兵防守,太祖舍業南行。
  • 13.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十九年,竟陵蠻動,文帝遣太祖領偏軍討沔北蠻。二十一年,伐索虜,至丘檻山,並破走。
  • 14.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二十三年,雍州刺史蕭思話鎮襄陽,啓太祖自隨,戍沔北,討樊、鄧諸山蠻,破其聚落。
  • 15.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二十七年,索虜圍汝南戍主陳憲,台遣寧朔將軍臧質、安蠻司馬劉康祖救之。文帝使太祖宣旨,授節度。聞虜主拓跋燾向彭城,質等回軍救援。至盱眙,太祖與質別軍主胡宗之等五軍,步騎數千人前驅。燾已潛過淮,卒相遇於莞山下。合戰敗績,緣淮奔退,宗之等皆陷沒。太祖還就質固守,為虜所攻圍,甚危急。事寧,還京師。
  • 16.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二十九年,領偏軍徵仇池。梁州西界舊有武興戍,晉隆安中沒屬氐;武興西北有蘭皋戍,去仇池二百里。太祖擊二壘,皆破之。遂從谷口入關,未至長安八十里,梁州刺史劉秀之遣司馬馬注助太祖攻談堤城,拔之,虜偽河間公奔走。虜救兵至,太祖軍力疲少,又聞文帝崩,乃燒城還南鄭。襲爵晉興縣五等男。
  • 17.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孝建初,除江夏王大司馬參軍,隨府轉太宰,遷員外郎、直閣中書舍人、西陽王撫軍參軍、建康令。新安王子鸞有盛寵,簡選僚佐,為北中郎中兵參軍。
  • 18.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景和世,除後軍將軍。值明帝立,為右軍將軍。
  • 19.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時四方反叛,會稽太守尋陽王子房及東諸郡皆起兵。明帝加太祖輔國將軍,率眾東討。至晉陵,與賊前鋒將程捍、孫曇瓘等戰,一日破賊十二壘。分軍定諸縣,晉陵太守袁摽棄城走,東境諸城相繼奔散。
  • 20.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勳遣臨川內史張淹自鄱陽嶠道入三吳,台軍主沈思仁與偽龍驤將軍任皇、鎮西參軍劉越緒各據險相守。明帝遣太祖領三千人討之。時朝廷器甲皆充南討,太祖軍容寡闕,乃編棕皮為馬具裝,析竹為寄生,夜舉火進軍。賊望見恐懼,未戰而走。還除桂陽王徵北司馬、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 21.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初,明帝遣張永、沈攸之以眾喻降薛安都,謂太祖曰:"吾今因此北討,卿意以為何如?"太祖對曰:"安都才識不足,狡猾有餘。若長轡緩御,則必遣子入朝;今以兵逼之,彼將懼而為計,恐非國之利也。"帝曰:"眾軍猛鋭,何往不克!卿每杖策,幸勿多言。"安都見兵至,果引索虜,永等敗於彭城。淮南孤弱,以太祖為假冠軍將軍、持節、都督北討前鋒諸軍事,鎮淮陰。
  • 22.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泰始三年,沈攸之、吳喜北敗於睢口。諸城戍大小悉奔歸,虜遂進至淮北,圍角城,戍主賈法度力弱不敵。諸將勸太祖渡岸救之,太祖不許;遣軍主高道慶將數百張弩浮艦淮中,遙射城外虜;弩一發數百箭俱去,虜騎相引避之,乃命進戰,城圍即解。遷督南兗徐二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持節、假冠軍、督北討如故。
  • 23.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五年,進督兗、青、冀三州。六年,除黃門侍郎,領越騎校尉,不拜。復授冠軍將軍。留本任。
  • 24.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明帝常嫌太祖非人臣相,而民間流言,雲"蕭道成當為天子",明帝愈以為疑。遣冠軍將軍吳喜以三千人北使,令喜留軍破釜,自持銀壺酒封賜太祖。太祖戎衣出門迎,即酌飲之。喜還,帝意乃悦。
  • 25.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七年,徵還京師;部下勸勿就徵,太祖曰:"諸卿暗於見事。主上自誅諸弟,為太子稚弱,作萬歲後計,何關佗族。惟應速發,事緩必見疑。今骨肉相害,自非靈長之運,禍難將興,方與卿等戮力耳。"拜散騎常侍、太子左衞率。時世祖以功當別封贛縣,太祖以一門二封,固辭不受,詔許之。加邑二百户。
  • 26.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明帝崩,遺詔為右衞將軍,領衞尉,加兵五百人。與尚書令袁粲、護軍褚淵、領軍劉勔共掌機事。又別領東北選事。尋解衞尉,加侍中,領石頭戍軍事。
  • 27.    《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第一》:太祖與袁粲、褚淵、劉秉引咎解職,不許。遷散騎常侍、中領軍、都督南兗徐兗青冀五州軍事、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持節如故。進爵為公,增邑二千户。太祖欲分其功,請益粲等户,更日入直決事,號為"四貴"。秦時有太后、穰侯、涇陽、高陵君,稱為"四貴",至是乃復有焉。
  • 28.    齊高帝蕭道成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3]
  • 29.    陳瑞雲主編;顧章義,孟昭信,佟寶昌副主編.大學歷史詞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207頁
  • 30.    蕭道成(齊高帝)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6-25]
  • 31.    馬蘭主編,中國皇帝大傳,耀世典藏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第147頁
  • 32.    寇養厚著,雕蟲齋詠史七律詩集,新聲新韻[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6.06.第192頁
  • 33.    蕭道成(齊高帝)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7-08]
  • 34.    《南齊書》:(建元四年三月)壬戌,上崩於臨光殿,年五十六。
  • 35.    《南齊書》:(建元四年)四月,庚寅,上諡曰太祖高皇帝。奉梓宮於東府前渚升龍舟。
  • 36.    《南齊書》:(建元四年四月)丙午,窆武進泰安陵。
  • 37.    施丁,沈志華 主編.資治通鑑大辭典·上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698頁.
  • 38.    齊武帝陵石刻旁有礦堆 齊明帝陵石碑被塗漆(圖)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3-10-12]
  • 39.    龔良主編.江蘇省文物科研課題成果彙編 2004-2006[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06:140
  • 40.    張綏.中國人的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09:297-298
  • 41.    蘭陵蕭氏文化  .蘭陵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12-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