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齊奈達·格雷恰尼

鎖定
齊奈達·格雷恰尼(俄語:Зинаида Петровна Гречаная,),摩爾多瓦前任總理,2008年3月31日就職,她是摩爾多瓦第一位女總理,和歐洲第二位女性共產黨員國家元首(第一位是南斯拉夫前任輪值主席米卡·普拉寧茨),是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黨員。2009年5月4日,格雷恰尼因任期滿而辭去總理職務。
中文名
齊奈達·格雷恰尼
外文名
羅馬尼亞語:Zinaida Greceanii
國    籍
摩爾多瓦
出生日期
1956年2月7日
畢業院校
基希訥烏財院和摩爾多瓦國立大學
職    業
總理
出生地
俄羅斯托木斯克省

齊奈達·格雷恰尼選舉

齊奈達·格雷恰尼 齊奈達·格雷恰尼
2008年3月19日,總理瓦西里·塔爾列夫辭職,沃羅寧總統任命格雷恰尼為新總理。3月31日,摩爾多瓦議會101席當中,56票贊成通過了她的內閣成員名單,她宣稱,新政府的工作重點將放在“媒體自由、與公民社會的積極對話以及司法獨立”上來。
2009年4月,摩爾多瓦舉行議會選舉,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獲得了101席中的60席,米哈伊·金普領導的的自由黨和弗拉德·菲拉特領導的自由民主黨各獲得15席,“我們的摩爾多瓦”政黨聯盟獲得11席。摩爾多瓦各反對黨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稱選舉存在舞弊現象,並引發社會動盪,總統沃羅寧宣佈進行重新計票,反對黨又宣佈抵制重新計票。計票工作結束後,沃羅寧稱第一次計票沒有失誤,其結果應該得到尊重。沃羅寧總統已經連任了一次,按照憲法規定不能再參加總統選舉。2009年,格雷恰尼被指定為摩爾多瓦總統選舉候選人(摩爾多瓦總統選舉為間接選舉,在議會投票進行),但是為了贏得選舉,應得到61張選票。除了共產黨人黨的60個席位以外,還必須至少獲得一個反對派席位。而反對派宣佈抵制這次總統選舉,致使格雷恰尼連續兩次選舉均只得到60票而失敗。這樣,根據憲法規定,本年末摩爾多瓦必須再進行一次議會選。

齊奈達·格雷恰尼生平

格雷恰尼 2000-2001年擔任財政部副部長,2001-2002年任財政部第一副部長。2002年,總統沃羅寧任命他為財政部長,2005年10月10日升任第一副總理。
2008年3月19日,總理瓦西里·塔爾列夫辭職,沃羅寧總統任命格雷恰尼為新總理。3月31日,摩爾多瓦議會101席當中,56票贊成通過了她的內閣成員名單,她宣稱,新政府的工作重點將放在“媒體自由、與公民社會的積極對話以及司法獨立”上來。
齊奈達·格雷恰尼 齊奈達·格雷恰尼
格雷恰尼已婚,有兩個孩子。
2009年4月,摩爾多瓦舉行議會選舉,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獲得了101席中的60席,米哈伊·金普領導的的自由黨和弗拉德·菲拉特領導的自由民主黨各獲得15席,“我們的摩爾多瓦”政黨聯盟獲得11席。摩爾多瓦各反對黨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稱選舉存在舞弊現象,並引發社會動盪,總統沃羅寧宣佈進行重新計票,反對黨又宣佈抵制重新計票。計票工作結束後,沃羅寧稱第一次計票沒有失誤,其結果應該得到尊重。
2009年7月29日,摩爾多瓦再次舉行議會選舉,摩共贏得新議會48席,奪得其餘53席的自由民主黨、自由黨、民主黨和我們的摩爾多瓦聯盟決定結盟,組織新政府。8月28日,自由黨主席米哈伊·金普當選為議長。9月2日,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領袖、總統沃羅寧表示,在國家和黨處於危機的時刻,他打算辭去總統職務。格雷恰尼因為當選議員而決定辭去代理總理(看守政府總理)職務。根據摩憲法有關規定,議員必須放棄一切公職。為此,擔任公職的新議會當選議員必須在9月14日前在公職和議員中做出選擇。摩爾多瓦代理總統沃羅寧9月10日簽署總統令,任命司法部長維塔列·伯爾洛格為代理總理,以接替格雷恰尼。伯爾洛格將從14日開始行使代理總理職權,直至新政府宣誓就職。

齊奈達·格雷恰尼總統難產

沃羅寧總統已經連任了一次,按照憲法規定不能再參加總統選舉。2009年,格雷恰尼被指定為摩爾多瓦總統選舉候選人(摩爾多瓦總統選舉為間接選舉,在議會投票進行),但是為了贏得選舉,應得到61張選票。除了共產黨人黨的60個席位以外,還必須至少獲得一個反對派席位。而反對派宣佈抵制這次總統選舉,致使格雷恰尼連續兩次選舉均只得到60票而失敗。這樣,根據憲法規定,本年末摩爾多瓦必須再進行一次議會選舉。
職務:摩爾多瓦總理(2008.3.31-2009.5.4)

齊奈達·格雷恰尼接受專訪

2019年9月6日,摩爾多瓦議長齊奈達·格雷恰尼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她在接受專訪時説,她對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非凡成就表示欽佩,中國在發展經濟方面的成功經驗不僅對中國具有重大意義,對世界經濟也持續產生着積極影響。格雷恰尼應邀將於9月10日至12日出席在西安舉行的歐亞經濟論壇。 [1] 
2019年10月02日,摩爾多瓦議長格雷恰尼説,短短几十年裏,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在世界範圍內取得領先地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成功經驗值得摩學習借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