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齊

鎖定
北齊(550年~577年),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政權之一,由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洋所建。歷經六帝,享國二十八年。因皇室姓氏為高氏,故又稱高齊。 [6] 
東魏權臣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專魏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 [43]  其弟高洋襲位,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於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 [44]  即帝位,國號齊,建元天保 [45]  建都鄴城,史稱北齊。武成帝昏庸好色, [46]  北齊國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後主高緯繼立。高緯也是昏庸好色,國政混亂, [62]  還誅殺名將斛律光 [38]  之後北齊被南陳攻下淮南,並在577年亡於北周。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佔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並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陳(取代梁,但只佔有前者部分領土)等。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後,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 [1-3] 
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 [4]  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以及統治者為鮮卑化漢人的原因,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
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
中文名
外文名
kingdom Of Qi
別    名
北齊
高齊
時間範圍
550年 至 577年
都    城
鄴(今河北邯鄲臨漳西南) [5] 
主要城市
晉陽、洛陽、晉州、冀州、陳留等
貨    幣
永安五銖、常平五銖
人口數量
2200多萬(564年)
主要民族
漢族、鮮卑族
國土面積
91萬(572年),73萬(573年)
開創者
高洋

北齊國號

北齊的國號本是“”,起源於高洋的爵位名。高洋所建的北齊,原來是屬於齊地,代魏稱帝后,便以“齊”作為國號。又因為北齊,地處北方,又與“南朝齊”同名,為區別“南朝齊”,故稱“北齊”。高洋建立北齊是在550年,相對於479年到502年的南朝齊而言,晚48年,故有後齊的稱呼。因為北齊皇室姓高,為區別蕭齊,故稱高齊 [6] 
百科x混知:圖解南北朝 百科x混知:圖解南北朝

北齊歷史

北齊高氏擅魏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實際創建者,東魏的建立,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高歡為人深沉,富於機謀。善用人,唯才是舉。治軍嚴明,將士樂為效死。滅控制魏政的爾朱氏後,擁立北魏孝武帝,但孝武帝不甘為其所制,想依靠據有關隴的宇文泰以消滅高歡,計劃不成,於永熙三年(534年)逃奔長安。高歡在洛陽立孝靜帝元善見,並遷都於鄴城,是為東魏。 [47]  次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文帝元寶炬,是為西魏。東西魏的皇帝,實際是高歡、宇文泰分別操縱的傀儡。 [72] 
高澄是高歡的長子,531年高歡攻下鄴城後,將他立為世子。高澄到鄴城後,孝靜帝任命他為尚書令兼領軍、京畿大都督。高澄處事果斷,人們為之震驚。在鄴城朝中打掉了孫騰等人的威風,官場風氣為之改善。
高歡逝,高澄被孝靜帝元善見任命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承襲其父渤海王位。 [48]  高澄回鄴城,平定元善見和保皇派的“叛亂”,軟禁元善見
高澄一直不把孝靜帝放在眼裏。授意崔季舒負責監視魏帝的一舉一動,隨時向他報告。 [49]  東魏武定七年(549年)4月,高澄受殊禮,封齊王,相國,參拜不名劍履上殿。 [50]  549年8月,高澄再次來到鄴城,邀請死黨密謀篡奪皇位的勾當。八月初八日,高澄與心腹密議受禪之事,為防機密泄露,侍衞大半遣出。其廚師蘭京抓住這個機會,伺機下手,將高澄亂刀砍死。 [51] 

北齊建立北齊

高洋是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澄同母弟。幼時其貌不揚,沉默寡言,其實大智若愚,聰慧過人,雖偶然被兄弟嘲笑或玩弄,但其才能甚得父親欣賞。 [58]  東魏武定七年(549年),高澄被蘭京刺殺以後,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權。 [52]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只好封他為丞相、齊王。 [53]  打算代魏立國。次年五月,高洋禪魏稱帝,國號齊,改元天保,史稱北齊。 [44] 
高洋初即帝位時,比較謹慎,以法馭下,雖勳貴外戚也不寬容,政治清明,人得盡力。軍國大政多獨自決斷,每臨戰陣身當矢石,所向有功。 [60]  此時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西魏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
高洋墓壁畫局部(北齊) 高洋墓壁畫局部(北齊)
高洋統治時期,北齊與北周關係比較平穩,因而得以集中兵力、財力向北方和南方擴張。天保三年(552年)以後連年出塞,伐庫莫奚,俘獲甚眾。 [54] 
天保四年(553年)大敗契丹,虜獲10餘萬口,雜畜數百萬頭。 [55]  天保五年(554年)擊敗山胡。 [56] 
天保五至六年連續大敗柔然,築長城自幽州恆州900餘里。 [57]  大量人口、牲畜的虜獲有助於北齊國力的增強。南朝梁正當侯景之亂後,國勢驟衰。
天保三年(552年),北齊兵鋒南抵長江。以後曾兩度兵臨建康城下,都被陳霸先擊退,但其疆土已擴展至淮南,終與陳朝以長江為界。
但是在位後期,高洋生活荒淫,草菅人命,整日不理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 [59]  他在都城鄴修築三台宮殿,十分豪華,動用了十萬民夫,簡直是奢侈至極。 [61]  [63]  高洋在位後期對人民的壓迫更重。朝政的腐敗,國勢的衰落,使軍隊也日益削弱。北齊一代出現對魏孝文帝以來漢化政策的反動,鮮卑化佔優勢,與高洋很有關係。但他雖昏虐而尚能任用漢人士族,如楊愔為宰輔,“維持匡救,實有賴焉” [18]  。所以時有“主昏於上,政清於下”的説法。 [19]  幸宰臣等主持朝政,才不至於亡國。天保十年(559年),最終飲酒過度而暴斃,年僅三十四歲。 [64]  廟號顯祖,諡文宣皇帝。

北齊帝位更迭

北齊廢帝高殷北齊文宣帝長子,生母為李皇后。文宣帝臨終前委託六弟高演照顧他,使高演位高權重,令他產生了覬覦皇位之心。終於在560年,高演發動政變,高殷被廢為濟南王,次年被殺,時年十七歲。 [65]  [68] 
北齊孝昭帝高演,性格深沉聰敏。高歡六子,母婁昭君。文宣帝同母弟。高演長於政術,善於理解事情的細節; [66]  天保時期起開始參預朝政,政治經驗逐漸成熟豐富,眼見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趨炎附勢,高演滿臉憂愁,不時直諫。他素來受兄皇寵信,文宣帝臨終時,命高演照顧新君高殷。廢帝即位,他獨攬朝政。560年,高演發動政變,廢殺高殷登上皇帝寶座,改元皇建 [67]  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關心民生,輕徭薄賦,並下詔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觀察風俗,問人疾苦,考求得失。並親征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奔遁,分兵致討,大獲牛馬。 [42]  即位翌年,高演得重病死,為了保住兒子高百年的性命,傳位給九弟長廣王高湛。
北齊武成帝高湛(537年—568年),性格優柔荒淫。是高歡第九子,母婁昭君。孝昭帝高演同母弟。幼時亦得父親喜愛。 [69]  北齊建國後,被文宣帝封為長廣王。孝昭帝高演繼位後,甚為寵信他,權傾朝野。不久高演患得重病,臨死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運,勸他莫學自己將侄子殺死繼位。決定傳位於弟,但高百年還是被殺。561年,高湛繼位,改元太寧,是為武成帝。 [70]  武成帝昏庸無能,沉湎於美色之中,不思國事,北齊岌岌可危。 [46]  565年,傳位於太子高緯,自任太上皇,最後也因為酒色過度而死,時年三十二歲。諡號武成皇帝,廟號世祖。 [71] 

北齊寵信奸佞

北齊是北朝後期的鮮卑化政權。北齊諸帝大多昏庸,荒淫無恥。而上行下效,朝廷出現了一大批奸佞小人,如穆提婆和士開高阿那肱等人,專權弄事,加速了朝政的腐化。北齊佞臣之多,在歷史上是很突出的一個現象。武成帝無論是在外朝處理國家大事,還是在內廷宴客,一刻也離不開和士開。和士開或者一次入宮幾個月不回家,或者一天幾次入宮,或者放還之後,又馬上赦回,他受到的寵幸與日俱增,他的動作言辭,都非常鄙褻,唯以取悦武成帝為能事,君臣之間沒有半點禮節。他曾勸武成帝説:“自古帝王,都已經化為灰土,堯舜,桀紂,又有什麼兩樣呢?陛下您應該趁年輕力壯的時候,恣意作樂,一天快活勝達萬年,國事可以吩咐大臣辦理,您沒有必要親自操勞。” [20]  武成帝聽後非常贊同,把政事都委託給大臣去辦理,而自己三四天才上一次朝,而且就是上朝也不過是劃幾個數目字而已,不説什麼話,一會兒就罷朝。
和士開權傾朝野,任人唯親,加上與胡太后的姦情日益暴露,引起了王公大臣琅琊王高儼的憤慨,想方設法要除掉和士開。 [41]  武平二年(571年)七月三十日,和士開像往常一樣,入宮早朝,去的路上還在想琅琊王高儼等人反對他,如何除掉琅琊王。
琅琊王高儼等人做好了準備,先由王子宣寫了一道表文,彈劾和士開,羅列大量罪名,請求後主高緯法辦。然後,由馮子琮將表文夾在許多其他公文中,呈奏給後主。素來不理朝政的後主,連看都沒看,大筆一揮,批准照辦。之後,由領軍大將軍庫狄伏連在神獸門外埋伏了50名士兵,在和士開剛踏入門內的剎那,一擁而上,將他擒伏並立即斬首。後主聽説之後,雖然追悔莫及,卻也毫無辦法。
穆提婆陸令萱之子,本姓駱,因母為齊後主乳母而得寵於皇后穆昭儀,奏引入侍,並賜穆姓,拜官左丞相,是個趨炎附勢的奸佞小人,北周滅北齊後,為北周武帝所誅殺。

北齊誅剪良宗

蘭陵王高長恭的雕像 蘭陵王高長恭的雕像
斛律光,乃北齊名將。朔州(山西朔縣)人,高車族。出身將門。初任都督,善騎射,號“落雕都督”。後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左丞相。他驍勇善戰,在與北周近20年的爭戰中,多次指揮作戰,均獲勝利。北齊天統五年(569)十二月,周軍圍攻宜陽,斷齊軍糧道。武平元年(570年)正月,他率步騎3萬破宜陽周軍,再通糧運;周軍復攻,他領軍迎戰,又獲勝利,俘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英等。 [39]  武平二年(571年),率眾於平隴等地築壘,迎戰北周驃騎大將軍韋孝寬所率步騎萬人,大破之,俘斬千計。他治軍嚴明,身先士卒,不營私利,為部下所敬重。 [40] 
北周名將韋孝寬屢與斛律光交戰皆不能獲勝,他知道高緯昏庸,又聽説斛律光與祖廷等權臣有隙,便製造了斛律光篡位的謠言,在鄴城歌唱,歌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謠言暗喻斛律光有篡位之心。 [21]  祖廷等乘機向高緯進讒言,又指使人誣告斛律光謀反。
武平三年(572年)六月,高緯假賞給斛律光駿馬一匹,約其第二天遊觀東山,誘到宮中,將其殺害,時年58歲。並以謀反罪盡滅其族,還派人抄家,結果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並無餘財。 [38] 
齊後主高緯自毀棟樑,朝野為之痛惜。而周武帝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極為高興,下令大赦境內,於577年攻入鄴城,滅北齊。他下詔追封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並指着詔令對眾人説:“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 [7] 
蘭陵王高長恭是高澄的第四子,他驍勇善戰,多次立下汗馬功勞。最著名的那場邙山戰役使他威名遠揚。一天,高緯在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説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 [22]  蘭陵王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之後高緯開始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蘭陵王深感大難將至,儘管一再低調行事,但終是躲不過被殺的宿命。武平四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毅然喝完毒酒,去世時年僅30歲。

北齊北周滅齊

北齊後主高緯,性格吝嗇荒淫。他即位時,腐朽的北齊政權已經風雨飄搖,他自己仍然荒淫無道,自稱“無愁天子”,政治腐敗,尤其是誅殺名將斛律光蘭陵王,使得北齊失去抗擊北周攻伐的有力將領。 [8] 
北齊武平六年(575年),北周武帝率軍攻北齊,因病班師。次年十月,復攻北齊,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楊堅為右三軍;譙王宇文儉、大將軍竇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齊王宇文憲、陳王宇文純為前軍。宇文邕率軍至晉州,駐於汾曲,命宇文憲領兵2萬守雀鼠谷宇文純率步騎兵2萬人守千里徑,宇文盛率步騎兵1萬人守汾水關,達奚震率步騎兵1萬人守統軍川,以阻遏晉陽的齊軍南下;命韓明率步騎兵5000人守齊子嶺,尹升率步騎兵5000人前往鼓鍾鎮,以阻遏河內的齊軍北上;另派辛韶率步騎兵5000扼守蒲津關,以保證後方的安全;命宇文招率步騎兵1萬自華谷攻打北齊汾水以西諸城,派內史王誼指揮主力進攻平陽城。北齊海昌王尉相貴據城固守。北齊帝高緯率諸軍自晉陽向晉州進發。宇文邕從汾曲到晉州城下督戰,北齊行台左丞侯子欽出城降周。北齊晉州刺史崔景嵩防守北城,見無後援,請降於北周宇文邕令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王軌應之。王軌遣部將段文振率數十人為先遣,在崔景嵩接應下,首先登城。俘尉相貴及士卒8000人。北齊兵潰散,北周軍佔領平陽。十一月,齊帝高緯率援軍至平陽。宇文邕見齊軍兵盛,引軍西還以避其鋒。北周諸將皆認為不可撤軍,宇文邕權衡利弊得失後,將主力撤出晉州,留兵一萬,命梁士彥堅守。齊軍追擊西撤的周軍,周軍後衞宇文憲、宇文忻等,在阻擊中斬齊驍將賀蘭豹子等,齊師乃退。宇文邕命宇文憲率軍6萬屯於涑川,聲援平陽,並留諸軍於河東,自返長安。周軍退走後,齊軍包圍平陽,晝夜攻之,梁士彥激勵將士奮勇抵抗,以一當百,多方固守,擊退齊師。宇文邕回長安後,得知北齊軍攻平陽甚急,又率軍赴救。十二月,宇文邕復至平陽。周軍集結約8萬人,近城列陣,東西20餘里。周軍奮力進擊,大敗北齊援軍,斬萬餘人,齊後主敗退晉陽,周軍乘勝向晉陽進軍。
隆化元年(576年),北齊帝高緯於平陽戰敗後,退至晉陽。周武帝率軍乘勝追擊。北齊高阿那肱率軍1萬鎮守高壁。宇文邕率軍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風而逃。十二月,宇文邕與宇文憲在介休會師。逼降北齊守將韓建業後,向晉陽和北朔州急進。高緯欲奔突厥,隨員多散,乃回奔鄴城。宇文邕親率諸軍攻破晉陽,疾趨鄴城。高緯退至鄴城後,禪位於皇太子高恆,恆時年八歲。六年正月,高恆從鄴城出逃濟州。宇文邕圍攻鄴城,焚燒西門,齊軍戰敗。高緯率百騎東走。周軍攻入鄴城,北齊王公以下官員皆降。高恆在濟州遣人持璽紱至贏州,禪位於任城王高湝,高緯等再逃青州。宇文邕派尉遲勤追擊高緯和高恆至青州,齊將高阿那肱降。高緯、高恆率十餘騎倉促南逃,欲奔陳朝,在南鄧村被周軍俘獲。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俘北齊任成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隨後,周武帝遣軍平定各地反抗勢力。北齊亡。北周統一北方。

北齊疆域

572年的北齊區劃 572年的北齊區劃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佔有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並存的王朝有西魏南梁南陳等。 [26]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後,東逐契丹、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北破柔然庫莫奚、南取淮南,將疆域延伸至長江邊,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

北齊政治

北齊統治黑暗

北齊在中國歷史上以政治極端黑暗著稱。鮮卑勳貴兇殘腐敗,搞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鋭。當時,戰爭頻繁,社會矛盾複雜。 [27]  特別是後期統治者,自皇帝至各級官吏,多昏庸殘暴,狗馬鷹亦得加封官號,賦斂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盡,府庫空虛。階級矛盾日趨尖鋭,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加表面化。
北齊的統治者們,除了高歡以外,沒有人能活過四十歲。從暴政兇狠淫亂而言,素有禽獸王朝之稱。其中北齊統治有一半的時間無法可依,全憑個人喜惡或當天的心情判案。大量派遣奴僕擔任縣長,而不是因為有能或有才。 [23]  而只有孝昭帝高演稱得上是德才兼備,可惜他在位時間不長,因墜馬事故重傷而死,在位僅兩年,年僅27歲。
北齊政治深受北魏因素的影響。首先,北魏詭譎的宮廷政治幾乎原封不動地遺傳給了北齊。北齊後主的保姆陸令萱控制宮廷,繼而控制皇帝,繼而控制朝政的做法,與北魏的保太后幾乎如出一轍。其次,北齊後主當政時期的輔政大臣胡長粲,馮子琮,元文遙,尉瑾等都出自於北魏的外戚,宗室和一等貴族家庭,經歷了在東魏北齊初年的失落後,他們和陸令萱一樣,不遺餘力地攀登權力的階梯,終於在北齊武成時期,受到重用。北齊的商人為了豐厚的報酬,也投資政治。這三種來源於北魏的舊勢力對於北齊政權的建設並沒有產生積極作用,相反不同程度侵蝕了北齊政權的基礎,造成了眾叛親離的嚴重後果。 [35] 

北齊以軍帶政

北齊政權以軍帶政的特徵十分明顯。北齊設在幷州(晉陽)之尚書省和鄴京的遙遙相對。這種特殊行政體制的存在,是與北齊在鄴京之外另有一個政治軍事中心晉陽有關。並省與鄴省在實際政務中的輕重,並非一成不變,是隨政治情勢的發展而定。晉陽地處軍事要衝,且是高歡鮮卑六鎮軍户所在地,而鄴省則似乎是漢族文士們的天下。這種差別反映了北齊統治者的胡漢並撫,以武立國以文治國同時並舉的治國方針。 [33] 

北齊宗室階層

宗室階層,作為北齊統治階級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東魏,北齊政治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作為統治階級一員的宗室階層身上集中體現了包括民族,階級在內的各種社會矛盾,是當時社會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階層。東魏以及北齊初年繼承了北魏後期的封爵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宗室階層通過封爵基本確立了貴族地位,同時取得了仕宦資格。封爵制度帶給宗室階層成員的不僅是政治特權,還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36] 

北齊北齊律

高洋一向喜怒無常,荒淫殘暴,對於法律似乎興趣很大,在他執政期間制定了著名的《北齊律》。 [9] 
高洋的大哥高澄在東魏掌權時,曾經主持東魏法典《麟趾格》的修撰。高洋稱帝后,認為《麟趾格》為“未精”,命令羣臣討論制定齊律。在編寫齊律過程中,高洋重用了冀州封氏家族著名律學家封述以及崔暹、李洋、魏收等數人,讓他們全面總結了漢魏以來歷代王朝的立法經驗,簡化法典結構、提煉篇名,鋭意創新,最後制定了《北齊律》12篇,949條。北齊律篇目依次為:名例、禁衞、婚户、擅興、違制、詐偽、鬥訟、賊盜、捕斷、毀損、廄牧、雜律等篇。 [9] 
《北齊律》在中國法制史上實現了多個創新:首先是將法典結構科學化,將《刑名》和《法例》合併為《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作為總則。其次是確立了“重罪十條”,成為後世“十惡”的起源;再次規範了刑罰,確定了死、流、徒、杖、鞭等五刑體系,細化了其中的執行標準。這是一部承上啓下的重要法典,以“法令明審,科條簡要”著稱;它吸收了前代的立法成就,是隋唐律典的藍本。 [9] 
這部由高洋主導制定的法典,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對後世中華法系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9] 
學界傳統的觀點一直認為北齊律的立法水平遠高於北周律,但對北齊、北周二律的社會效果卻缺乏考慮。事實上,在反作用於社會的過程中,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法律產生的影響大不相同。《北齊律》在起着承先啓後的作用,對後世立法影響深遠。 [30] 
北齊律
1.正式改廷尉為大理寺。
2.“重罪十條”入律
(1)反逆
1(隋唐)謀反:謂謀危社稷,指謀害皇帝、危害國家的行為;
(2)大逆
2(隋唐)謀大逆:指圖謀破壞國家宗廟、皇帝陵寢以及宮殿的行為;
(3)叛
3(隋唐)謀叛:謂背國從偽,指背叛本朝、投奔敵國的行為;
(4)降
―――――――
(5)惡逆
4(隋唐)惡逆:指毆打或謀殺祖父母、父母等尊親屬的行為;
(6)不道
5(隋唐)不道:指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的行為;
(7)不敬
6(隋唐)大不敬:指盜竊皇帝祭祀物品或皇帝御用物、偽造或盜竊皇帝印璽、調配御藥誤違原方、御膳誤犯食禁以及指斥皇帝、無人臣之禮等損害皇帝尊嚴的行為;
(8)不孝
7(隋唐)不孝:指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經祖父母、父母同意私立門户、分異財產,對祖父母、父母供養有缺,為父母尊長服喪不如禮等不孝行為;
―――――
8(隋唐)不睦:指謀殺或賣五服(緦麻)以內親屬,毆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長等行為;
(9)不義
9(隋唐)不義:指殺本管上司、授業師及夫喪違禮的行為;
(10)內亂
10(隋唐)內亂:指奸小功以上親屬等亂倫行為。
◎《北齊律》規定:“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
◎唐律承襲隋制,將“十惡”列入名例律之中;凡犯十惡者“十惡不赦”。
3.《北齊律》12篇,《北齊律》將刑名與法例律合為名例律一篇,充實了刑法總則,分則11篇。

北齊軍事

北齊招兵制度

北齊武士俑 北齊武士俑 [13]
東魏和齊初創之際,兵制繼承北魏,兵民分離,鮮卑人為兵。在齊文宣帝時改革,軍人出現漢人勇夫, [14]  但沒有改變兵民、漢胡之分。 [15-16] 
後在河清三年(564年),出現一種新的兵制, [17]  將當兵與種田結合起來,成為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模板。

北齊防禦工程

參見:北齊長城
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為了鞏固北方邊防和防禦西部的北周而下令修建的。北齊長城主要修建了三段,共修築了六次。北齊所築長城規模之大,僅次於秦、漢長城。 [24] 
天津薊縣“野長城”有一個烽火台樣式很奇特,裏面壘放的是岩石,外面則是青磚,內外兩層不是一個朝代修建的,初步判定該烽火台為明代長城包裹原北齊古長城而建。北齊古長城。這段古長城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比薊縣黃崖關的明代長城早800多年,也是天津市內歷史最久的長城。北齊古長城在薊縣境內全長達40餘公里,全部隨山就勢,連綿起伏,陡峭險絕。當年建造時就地取材,用塊石壘砌,中間不加漿灰,戚繼光在原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再築城磚、敵樓等建築,形成了北齊與明長城共存的現象。因這些烽火台所處的位置非常險要,全部在懸崖峭壁之上,一般人很難攀登到此。已知的"混搭"烽火台共有5座。 [37] 

北齊經濟

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年間鑄行“常平五銖” 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年間鑄行“常平五銖”
北齊最早脱離軍鎮制度,實現了兵農分離,而北周則比北齊晚了十年。北齊實行均田制,但實際執行情況很不好,士族地主佔地廣,並佔有大量奴婢。577年北齊亡於北周時,北周得五十五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八十五縣、3302528户、20006886人 [10]  ,學者考慮到逃避沉重賦役的人口而認為北齊河清三年(564年)人口峯值達2200多萬,後因北齊後主的殘暴統治及齊末戰亂,齊亡時人口鋭減回兩千萬。 [11] 
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於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税
北齊時期還出現了“禁燒”保護草原和地表植被的規定。北齊天保九年(558年)春,皇帝高洋下詔規定:“限仲冬一月燎原,不得他時行火,損昆蟲草木。” [12]  只能在仲冬(十一月)一個月內燒荒,其它季節一律禁止。

北齊民族

北齊胡風很盛胡化回潮,是個頑固堅持民族壓迫、鮮卑特權,以胡為主的國家。 [28] 
北齊的統治者高氏從文化上講是鮮卑人,以鮮卑語為國語,實行鮮卑人與漢人分離的統治政策,全國軍隊絕大多數是鮮卑人,鮮卑人在經濟上明顯要優於其他各族人,所以北齊政權是一個鮮卑族政權。所謂"鮮卑族政權"乃是指它是一個以鮮卑人的力量為基礎建立並最終服務於鮮卑人的政權,而並不意味着它不能廣泛地用漢人和漢文化來維護和鞏固它的統治。前人多認為東魏,北齊是一個鮮卑化或反漢化的政權,此説值得商榷,北齊對漢文化的接納程度其實是相當高的。 [34] 

北齊社會

北齊皇室已非一夫一妻制,幾乎不斷上演奪妻通姦
北齊神武皇帝高歡先後納取爾朱榮之女(魏莊帝之皇后)、爾朱兆之女(建明帝之皇后)、鄭大車(魏廣平王妃)、馮氏(任城王妃)、李氏(城陽王妃),這些都是魏朝的宗室王妃,高歡照單全收。
北齊文襄皇帝高澄先逼取元氏(薛寘之妻)、後強奪高慎之妻,再納元玉儀(孫騰之妓)、元靜儀(玉儀之姊,崔括之妻),又私通鄭大車(原魏廣平王妃、後為高歡之妃,高歡為高澄之父),最後又娶蠕蠕公主(高歡之妻,高澄應稱事為母)而共生一女。
北齊文宣皇帝高洋篡位後,姦淫元氏(高澄之皇后,高洋為高澄之弟),仍因高澄曾經調戲高洋之妻。高洋又強奪王氏(崔修之妻)、薛氏姊妹(歌舞戲曲的倡女)。另外則是以人妻為賞賜,如高洋派劉鬱捷殺永安王高浚,即賞賜高浚之妻;派馮文洛殺上黨王高渙,即賞賜高渙之妻,高浚及高渙還是高洋的親弟。其它高氏婦女,不論親疏,皆被高洋左右奉旨姦淫。高洋還有暴露身體的習慣,不在乎當朝文武大臣。
北齊武成皇帝高湛逼奸李氏(高洋之皇后,高湛為高洋之弟)若不依從,則揚言殺害李氏之子高紹德,結果李氏被迫懷孕而生一女,高湛後來還是是當着李氏之面殘殺高紹德,並剝光李氏的衣裳而鞭撻出氣。後來又納李氏(魏靜帝之嬪妃)、王氏(高洋之嬪妃)、彭樂女及任祥女(皆高洋未冊立之妃),皆立為夫人。
高歡生前,其妻鄭大車,即已私通高洋,父子可通妻;高歡死後,其妻蠕蠕公主,被高澄所奸,也是父子可通妻。
高澄之皇后又被高洋所污,兄弟可通妻;高洋之皇后又被高湛所污,亦為兄弟可通妻。
高湛之皇后胡氏,先狎通閹人,後與大臣和士開姦淫,再通姦沙門曇獻,最後改嫁再續淫穢。
北齊後主高緯之皇后斛律氏在北齊亡國後,先被逼為尼,後被改嫁元仁為妻;高緯之兄南陽王綽紀鄭氏,亦被周武帝所污;高緯之姨儼妃李氏,被迫改嫁。高歡之子華山王高凝之妃王氏,與奴僕通姦,高凝雖知而不能禁。
古代雖為一夫多妻,但非奪人之妻而行淫亂,而不分人倫輩分。父子通妻、兄弟通妻、北齊屢屢可見,甚至於父子兄弟俱存而同行姦淫。
高氏家族向來智高英俊,頭腦非常聰明,面貌非常俊美【蘭陵王高長恭(高澄之子)還因長得過於貌美而必須戴面具上戰場】,但是對女子的獸行,共妻姦淫等穢亂,高氏家族父子卻不落人後。

北齊文化

文化
文化要素
概述
圖片
詩歌
邢邵,魏收成為北齊文壇領袖,影響了一大批後來叱詫隋初詩壇的青年才俊。正是在北地三才在模仿南方詩歌創作方面的成功,帶動了北朝詩歌的迅速發展,南北詩歌的差異越來大。 [29] 
--
宗教
北齊執行的是一個從始到終的崇佛政策。隋朝建立後,隋文帝為復興佛教,需要召集關東六大德充實關中佛教力量。在建立新王朝之後不久,高洋就通過布發掩泥接受了菩薩戒。北齊君主被視為轉輪王,是當時一種從高層到民眾的普遍做法。天保六年(555年)的文宣帝廢道事件,反映了北齊一邊倒傾向佛教的情形。對這一事件唐初佛教文獻多有記載,比如法琳辯正論》,道宣續高僧傳》《集古今佛道論衡》《廣弘明集》,道世法苑珠林》等。佛教在北齊境內始終處於獨尊態勢,取得了近乎國教的地位,鄴都由此成為中原北方的佛教中心,可謂名僧雲集、講席如林。高僧如菩提流支那連提黎耶舍慧光、法上、道憑僧稠、靈裕等,皆一時之選。隋唐時期的諸多學派,大都與這一時期的鄴城佛教有關。 [73] 
--
教育
南北朝時期,開學時間相對統一,“冬季入學”成為主流,《北齊書·李鉉傳》中便有“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説法,一個名叫李鉉的神童,當年便是冬天上學。
--
藝術
雕刻
佛教及印度、中亞、西亞文化在本時期持續對藝術產生重大影響。部分中國史上最精緻的佛像坐落於北齊的佛寺洞窟寺,這些佛像説明當時製作佛雕的工藝,以及北魏以來藝術風格的快速進展。一些大型陶雕源自北齊。北齊的陶器的特色包括雙色以上的釉色,白胎陶器亦於此時期發展。此時期繪畫品質極高,由太原的婁睿墓壁畫可見一斑。此外,魏收撰此時編寫了魏書
--
石窟
北齊時期的石窟造像內容主要反映了佛教思想和佛教文化,是北齊時期佛教文化的代表,分地點有山西太原天龍山、河北南北響堂山和分散在山東中部的幾個規模較小的石窟。 [32] 
北齊趙信墓出土的武士釉彩陶俑 北齊趙信墓出土的武士釉彩陶俑
北齊時期佛教石窟以響堂山石窟為代表,北響堂山石窟開鑿於邯鄲峯峯鼓山西麓,南響堂山石窟開鑿於邯鄲峯峯鼓山南麓,與元寶山隔河(河北滏陽河)相望。兩座石窟現存洞窟眾多,有很多石刻雕像、彩繪壁畫,具有非常高的藝術研究價值。除了響堂山石窟,北齊文宣帝高洋還修建了媧皇宮,作為往來北齊都城鄴城與晉陽的休憩行宮,位於邯鄲涉縣中皇山上,分山下與山上兩部分建築羣,山上部分俗稱“吊廟”,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宛如鑲嵌于山體峭壁之上。
瓷器
北齊的陶瓷器包括單色瓷,雙色釉白胎陶器亦在當時得到迅猛發展,雖然瓷器傳世、出土、館藏不多,卻少而精。一般釉色較好,存世的大部分是青瓷,青白瓷數量少,幾乎未見完整器皿。河南洛陽一帶出土的北齊相州窯青瓷牛,被藏界奉為北方青瓷的瓷祖。
北齊相州官窯青白瓷大碗一對 北齊相州官窯青白瓷大碗一對
音樂與舞蹈
北齊六個皇帝他們個個喜好歌舞,是流行文化的高手,這極大地促進了音樂藝術的發展與繁榮,也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蹟。北齊宮廷樂舞不僅具有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且對後世的音樂發展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25] 
--
戲曲
北齊產生了一批歌舞戲滑稽戲,為古代戲曲形成做出了藝術貢獻。北齊是草原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時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契機,中原傳統文化的斷裂,封建禮法的鬆弛,以及草原遊牧文化的原始遺風,促進了古代戲曲起源的正式興起。 [31] 
--

北齊皇帝世系

北齊皇帝世系表
廟號
諡號
姓名
生卒年
年號
年號使用時間
陵墓
高祖
神武皇帝
496~547
-
-
義平陵
世宗
文襄皇帝
521-549
-
-
峻成陵
顯祖
文宣皇帝
529-559
550-559
武寧陵
-
濟南閔悼王
545-561
559-560
武寧陵之西北
肅宗
孝昭皇帝
535-561
560-561
文靖陵
世祖
武成皇帝
537-568
561-562
永平陵
562-565
-
-
556-577
565-569
長安北原洪瀆川
570-576
577
-
-
-
577
-
-
-
570-577
577
長安北原洪瀆川
-
-
-
578-580
-
參考資料
  • 1.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三月,茹茹庵羅辰叛,帝親討,大破之,辰父子北遁。
  • 2.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五月丁亥,地豆乾、契丹等國並遣使朝貢。丁未,北討茹茹,大破之。六月,茹茹率部眾東徙,將南侵。帝率輕騎於金山下邀擊之,茹茹聞而遠遁。
  • 3.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五年春正月癸巳,帝討山胡,從離石道。遣太師、咸陽王斛律金從顯州道,常山王演從晉州道,掎角夾攻,大破之,斬首數萬,獲雜畜十餘萬,遂平石樓。
  • 4.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三章〈北朝晚期鮮卑化和漢化兩種力量的鬥爭〉,1994年,第346頁。
  • 5.    河北六朝古都鄴城遺址所在地要更名 將投60多億建考古公園  .閩南網[引用日期2019-06-13]
  • 6.    徐俊,《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湖北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第158—160頁. ISBN 7-5622-2277-0
  • 7.    《北齊書·斛律光傳》
  • 8.    北史  .國學網站-原典寶庫[引用日期2010-02-19]
  • 9.    癲狂與文明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3-09-19]
  • 10.    《周書·卷六》:齊諸行台州鎮悉降,關東平。合州五十五,郡一百六十二,縣三百八十五,户三百三十萬二千五百二十八,口二千萬六千八百八十六。
  • 11.    路遇,騰澤之.《中國人口通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301頁,352頁
  • 12.    《北齊書·文宣帝紀》
  • 13.    濟南東八里窪曾發現北齊古墓 墓主為當地名士  .大河網[引用日期2013-09-19]
  • 14.    《隋書》食貨志:又簡華人勇力絕倫者,謂之'勇夫',以備邊要
  • 15.    《中國通史第五卷》.第七章 兵制_中古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上冊)
  • 16.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黃山書社,2000年,286頁
  • 17.    《隋書》食貨志:又令男子率以十八受田,輸租調,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調。
  • 18.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 李延壽
  • 19.    魏徵,《隋書 刑法志》:“故時議者竊雲,主昏於上,政清於下。”
  • 20.    《資治通鑑·陳紀三》:常謂帝曰:“自古帝王,盡為灰土,堯舜、桀紂,竟復何異!陛下宜及少壯,極意為樂,縱橫行之,一日取快,可敵千年。國事盡付大臣,何慮不辦,無為自勤約也!”
  • 21.    《周書·韋孝寬傳》
  • 22.    《北齊書·高長恭傳》
  • 23.    典出山西:興縣有段北齊長城?  .搜狐網[引用日期2021-02-20]
  • 24.    北齊長城 就地取材石砌而成  .山西晚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1-02-25]
  • 25.    史晶晶,《北齊宮廷樂舞文化研究》,河北師範大學,2010。
  • 26.    易徽,《禽獸王朝結出的法制奇葩——探究《北齊律》誕生的歷史淵源》,《政府法制》, 2014年。
  • 27.    周雙林,《從京畿都督府看東魏北齊的民族關係》,周雙林 - 《史學月刊》,1987年。
  • 28.    張箭 ,《論北周武帝廢佛的作用和意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2年。
  • 29.    劉銀豔,《北地三才詩歌創作及其對北朝文人詩發展的影響》《湖南師範大學》 ,2010年。
  • 30.    王琛,《北朝晚期的社會與法制》,中國政法大學,2009。
  • 31.    田同旭 ,《論北齊對古代戲曲形成的藝術貢獻》,《民族文學研究》,2002。
  • 32.    郭保平 ,《試論北齊時期石窟藝術特徵》,《文物世界》,2012。
  • 33.    嚴耀中 ,《北齊政治與尚書並省》,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
  • 34.    韋琦輝 ,《勳貴集團與東魏北齊政治》,《山東大學》,2005年。
  • 35.    蘇小華 ,《北魏因素對北齊政治的消極影響》,《暨南史學,2014年。
  • 36.    張蕾 ,《北齊宗室階層研究》,張蕾 。
  • 37.    旅遊探秘薊縣野長城 意外發現“混搭”烽火台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1-03-22]
  • 38.    《北齊書·卷十七·列傳第九》:帝性至怯懦,恐即變發,令洪珍馳召祖珽告之。又恐追光不從命。珽因雲:“正爾召之,恐疑不肯入。宜遣使賜其一駿馬,語云‘明日將往東山遊觀,王可乘此馬同行',光必來奉謝,因引入執之。“帝如其言。頃之,光至,引入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拉而殺之,時年五十八。於是下詔稱光謀反,今已伏法,其餘家口並不須問。尋而發詔,盡滅其族。
  • 39.    《北齊書·卷十七·列傳第九》:十二月,周遣將圍洛陽,壅絕糧道。武平元年正月,詔光率步騎三萬討之。軍次定隴,周將張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彥、開府司水大夫梁景興等又屯鹿盧交道,光擐甲執鋭,身先士卒,鋒刃才交,桀眾大潰,斬首二千餘級。直到宜陽,與周齊國公宇文憲、申國公扌翕跋顯敬相對十旬。光置築統關、豐化二城,以通宜陽之路。軍還,行次安鄴,憲等眾號五萬,仍躡軍後,光從騎擊之,憲眾大潰,虜其開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韓延等,又斬首三百餘級。憲仍令桀及其大將軍中部公梁洛都與景興、士彥等步騎三萬於鹿盧交塞斷要路。光與韓貴孫、呼延族、王顯等合擊,大破之,斬景興,獲馬千匹。詔加右丞相、幷州刺史。其冬,光又率步騎五萬於玉壁築華谷、龍門二城,與憲、顯敬等相持,憲等不敢動。光乃進圍定陽,仍築南汾城。置州以逼之,夷夏萬餘户並來內附。
  • 40.    《北齊書·卷十七·列傳第九》:二年,率眾築平隴、衞壁、統戎等鎮戍十有三所。周柱國枹罕公普屯威、柱國韋孝寬等步騎萬餘,來逼平隴,與光戰於汾水之北,光大破之,俘斬千計。又封中山郡公,增邑一千户。軍還,詔復令率步騎五萬出平陽道,攻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獲其城主儀同、大都督等九人,捕虜數千人。又別封長樂郡公。是月,周遣其柱國紇幹廣略圍宜陽。光率步騎五萬赴之,大戰於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虜千餘人而還。軍未至鄴,敕令便放兵散。光以為軍人多有勳功,未得慰勞,若即便散,恩澤不施,乃密通表請使宣旨,軍仍且進。朝廷發使遲留,軍還,將至紫陌,光仍駐營待使。帝聞光軍營已逼,心甚惡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見,然後宣勞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別封清河郡公。
  • 41.    《北史·卷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武成時,恆令士開與太后握槊,又出入卧內,遂與太后為亂。及武成崩後,彌自放恣。琅邪王儼惡之,與領軍大將軍厙狄伏連、侍中馮子琮、書侍御史王子宜、武衞大將軍高舍洛等謀誅之。
  • 42.    《北齊書·卷六·帝紀第六·孝昭》:及正位宸居,彌所克勵。輕徭薄賦,勤恤人隱。內無私寵,外收人物,雖後父位亦特進無別。日昃臨朝,務知人之善惡,每訪問左右,冀獲直言。
  • 43.    《北齊書·卷三·帝紀第三》:七月,王還晉陽。辛卯,王遇盜而殂,時年二十九。
  • 44.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遣兼太保彭城王韶、兼司空敬顯俊奉皇帝璽綬,禪代之禮一依唐虞、漢魏故事。又尚書令高隆之率百僚勸進。戊午,乃即皇帝位於南郊。
  • 45.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改武定八年為天保元年。
  • 46.    呂思勉著《中國通史·第三十六章·南北朝的始末》:北齊文宣、武成兩帝,均極荒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3-23]
  • 47.    《魏書 卷十一 帝紀第十一》:中興二年夏四月,安定王自以疏遠,未允四海之心,請遜大位。齊獻武王與百僚會議,僉謂高祖不可無後,乃共奉王。戊子,即帝位於東郭之外,入自東陽、雲龍門,御太極前殿,羣臣朝賀。禮畢,升閶闔門,詔曰:"……大丞相勃(渤)海王忠存本朝,精貫白日,爰舉義旗,志雪國恥。故廣阿之軍,貔虎奪氣;鄴下之師,金湯失險。近者四胡相率,實繁有徒,驅天下之兵,盡華戎之鋭。桴鼓暫交,一朝蕩滅,元兇授首,大憝斯擒。揚旆濟河、掃清伊洛,士民安堵,不失舊章。社稷危而復安,洪基毀而還構。朕以託體宸極,猥當樂推,祗握寶圖,承茲大業。得以眇身,託於王公之上,若涉淵水,罔識攸津。思與兆民同茲嘉慶,可大赦天下。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
  • 48.    《北齊書·卷三·帝紀第三》:七月戊戌,魏帝詔以文襄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大行台、渤海王。文襄啓辭位,願停王爵。
  • 49.    《北齊書·卷三·帝紀第三》:壬申,東魏主與王獵於鄴東,馳逐如飛。監衞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後呼曰:"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王嘗侍飲,舉大觴曰:"臣澄勸陛下酒。"東魏主不悦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如此生!"王怒曰:"朕!朕!狗腳朕!"使崔季舒毆之三拳,奮衣而出。尋遣季舒入謝。東魏主賜季舒彩,季舒未敢即受,啓之於王,王使取一段。東魏主以四百匹與之,曰:"亦一段耳。"東魏主不堪憂辱,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因流涕。
  • 50.    《北史·卷六·齊本紀上》:七年四月甲辰,魏帝進文襄位相國,封齊王,綠綟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 51.    《北史·卷六·齊本紀上》:時文襄將受魏禪,與陳元康、崔季舒屏左右謀於北城東柏堂。太史啓言宰輔星甚微,變不一月。時京將進食,文襄卻之,謂人曰:“昨夜夢此奴斫我。”又曰:“急殺卻。”京聞之,置刀於盤下,冒言進食。文襄見之,怒曰:“我未索食,何遽來?”京揮刀曰:“將殺汝!”文襄自投,傷足,入牀下。賊黨至,去牀,因見弒,時年二十九。
  • 52.    《北齊書·帝紀第四·文宣》:武定七年八月,世宗遇害,事出倉卒,內外震駭。帝神色不變,指麾部分,自臠斬羣賊而漆其頭,徐宣言曰:“奴反,大將軍被傷,無大苦也。”當時內外莫不驚異焉。乃赴晉陽,親總庶政,務從寬厚,事有不便者鹹蠲省焉。
  • 53.    《北齊書·帝紀第四·文宣》:戊辰,魏詔進帝位使持節、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齊郡王,食邑一萬户。甲戌,地豆於國遣使朝貢。三月辛酉,又進封齊王,食冀州之渤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五郡,邑十萬户。自居晉陽,寢室夜有光如晝。既為王,夢人以筆點己額。旦以告館客王曇哲曰:“吾其退乎?”曇哲再拜賀曰:“王上加點,便成主字,乃當進也。”夏五月辛亥,帝如鄴。甲寅,進相國,總百揆,封冀州之渤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高陽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十郡,邑二十萬户,加九錫,殊禮,齊王如故。
  • 54.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三年春正月丙申,帝親討庫莫奚於代郡,大破之,獲雜畜十餘萬,分賚將士各有差。
  • 55.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九月,契丹犯塞。壬午,帝北巡冀、定、幽、安,仍北討契丹。冬十月丁酉,帝至平州,遂從西道趣長塹。詔司徒潘相樂率精騎五千自東道趣青山。辛丑,至白狼城。壬寅,經昌黎城。復詔安德王韓軌率精騎四千東趣,斷契丹走路。癸卯,至陽師水,倍道兼行,掩襲契丹。甲辰,帝親逾山嶺,為士卒先,指麾奮擊,大破之,虜獲十萬餘口、雜畜數十萬頭。
  • 56.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五年春正月癸巳,帝討山胡,從離石道。遣太師、咸陽王斛律金從顯州道,常山王演從晉州道,掎角夾攻,大破之,斬首數萬,獲雜畜十餘萬,遂平石樓。
  • 57.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丁未,茹茹遣使朝貢。六月壬子,詔曰:“梁國遘禍,主喪臣離,逷彼炎方,盡生荊棘。興亡繼絕,義在於我,納以長君,拯其危弊,比送梁主,已入金陵。藩禮既修,分義方篤。越鳥之思,豈忘南枝,凡是梁民,宜聽反國,以禮發遣。”丁卯,帝如晉陽。壬申,親討茹茹。甲戌,諸軍大會於祁連池。乙亥,出塞,至厙狄谷,百餘里內無水泉,六軍渴乏,俄而大雨。戊寅,梁主蕭明遣其子章、兼侍中袁泌、兼散騎常侍楊裕奉表朝貢。秋七月己卯,帝頓白道,留輜重,親率輕騎五千追茹茹。壬午,及於懷朔鎮。帝躬當矢石,頻大破之,遂至沃野,獲其俟利藹焉力婁阿帝、吐頭髮鬱久閭狀延等,並口二萬餘,牛羊數十萬頭。茹茹俟利鬱久閭李家提率部人數百降。壬辰,帝還晉陽。九月乙卯,帝至自晉陽。冬十月,梁將陳霸先襲王僧辯,殺之,廢蕭明,復立蕭方智為主。辛亥,帝如晉陽。十一月丙戌,高麗遣使朝貢。梁秦州刺史徐嗣輝、南豫州刺史任約等襲據石頭城,並以州內附。壬辰,大都督蕭軌率眾至江,遣都督柳達摩等渡江鎮石頭。東南道行台趙彥深獲秦郡等五城,户二萬餘,所在安輯之。己亥,太保、司州牧、清河王嶽薨。是月,柳達摩為霸先攻逼,以石頭降。十二月戊申,庫莫奚遣使朝貢。是年,發夫一百八十萬人築長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恆州九百餘里。
  • 58.    《北齊書·帝紀第四·文宣》:帝少有大度,志識沉敏,外柔內剛,果敢能斷。雅好吏事,測始知終,理劇處繁,終日不倦。
  • 59.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六七年後,以功業自矜,遂留連耽湎,肆行淫暴。...始則存心政事,風化肅然,數年之間,翕斯致治。其後縱酒肆欲,事極猖狂,昏邪殘暴,近世未有。
  • 60.    《北齊書·帝紀第四·文宣》:初踐大位,留心政術,以法馭下,公道為先。或有違犯憲章,雖密戚舊勳,必無容舍,內外清靖,莫不祗肅。至於軍國幾策,獨決懷抱,規模宏遠,有人君大略。
  • 61.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或躬自鼓舞,歌謳不息,從旦通宵,以夜繼晝。或袒露形體,塗傅粉黛,散發胡服,雜衣錦彩。拔刃張弓,遊於市肆,勳戚之第,朝夕臨幸。時乘馲駝牛驢,不施鞍勒,盛暑炎赫,隆冬酷寒,或日中暴身,去衣馳騁,從者不堪,帝居之自若。
  • 62.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親戚貴臣,左右近習,侍從錯雜,無復差等。徵集淫嫗,分付從官,朝夕臨視,以為娛樂。凡諸殺害,多令支解,或焚之於火,或投之於河。
  • 63.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又多所營繕,百役繁興,舉國騷擾,公私勞弊。凡諸賞賚,無復節限,府藏之積,遂至空虛。
  • 64.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暨於末年,不能進食,唯數飲酒,麴櫱成災,因而致斃。
  • 65.    《北齊書·卷五·帝紀第五·廢帝》:文宣帝之長子也,母曰李皇后。......皇建二年九月,殂於晉陽,年十七。
  • 66.    《北齊書·卷六·帝紀第六·孝昭》:天保初,進爵為王。五年,除並省尚書令。帝善斷割,長於文理,省內畏服。
  • 67.    《北齊書·卷六·帝紀第六·孝昭》:帝既當大位,知無不為,擇其令典,考綜名實,廢帝恭己以聽政。太皇太后尋下令廢少主,命帝統大業。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於晉陽宣德殿,大赦,改乾明元年為皇建。
  • 68.    《北齊書·卷六·帝紀第六·孝昭》:帝常恐濟南復興,乃密行鳩毒,濟南不從,乃扼而殺之。
  • 69.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之母弟也。儀表瑰傑,神武尤所鍾愛。
  • 70.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大寧元年冬十一月癸丑,皇帝即位於南宮,大赦,改皇建二年為大寧。
  • 71.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於是羣公上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鹹以奏聞。始將傳政,使內參乘子尚乘驛送詔書於鄴。子尚出晉陽城,見人騎隨後,忽失之,尚未至鄴而其言已布矣。宮乾天統四年十二月辛未,太上皇帝崩於鄴宮乾壽堂,時年三十二,諡曰武成皇帝,廟號世祖。五年二月甲申,葬於永平陵。
  • 72.    鄒紀萬.《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九州出版社,2009:第128頁
  • 73.    布發掩泥的北齊皇帝:中古燃燈佛授記的政治意涵  .普世社會科學研究網[引用日期2021-04-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