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鼻竇粘液囊腫

鎖定
鼻竇囊腫係指原發於鼻竇內或來源於牙或牙根並向上頜竇內發展的囊性腫物。鼻竇粘液囊腫為鼻竇囊腫中最常見者。多發於篩竇,其次為額竇,上頜竇較少見,原發於蝶竇罕見。本病多見於青年和中年人,10歲以下兒童不患此病。本病多為單側。囊腫增大可累及其他鼻竇。囊腫可繼發感染演變成膿腫,危險性極大。
中醫病名
鼻竇粘液囊腫
多發羣體
青年和中年人
常見病因
鼻竇自然開口完全堵塞,竇內分泌物積留,以致逐漸形成粘液囊腫

鼻竇粘液囊腫症狀體徵

早期可無任何不適,以後粘液囊腫逐漸增大,壓迫囊壁,可引起頭痛。若突入眶內可使眼球移位,並有複視、流淚、視力障礙等症狀。囊腫發生於篩竇者眼球向外移位,發生於額竇者眼球向外下方移位。蝶竇粘液囊腫症狀複雜,可致眼球突出,並因壓迫眶尖而致失明、眼肌麻痹、眼部感覺障礙和疼痛等症徵,稱為眶尖綜合徵。若囊腫向上發展壓迫腦垂體,可引起閉經、性慾減退、尿崩等內分泌失調現象;若壓迫頸內動脈還可致該動脈發生血栓。若蝶竇粘液囊腫自然向前壁破潰,粘液排出到鼻腔(自發間歇性清亮鼻溢),則以上症狀可暫時緩解,此現象有重要診斷意義。膿囊腫除上述局部症狀外還可出現高熱及周身不適等症狀。

鼻竇粘液囊腫疾病病因

多認為是鼻竇自然開口完全堵塞,竇內分泌物積留,以致逐漸形成粘液囊腫。亦有報告雖無竇口阻塞,而仍有囊腫存在者。據近年來研究,本病是鼻竇粘膜分泌物蛋白含量過高所產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學和免疫反應所致;即竇內分泌物滲透壓增高,吸收水分,導致竇內壓力隨之增高,進而壓迫骨壁,同時骨髓中破骨細胞被前列腺素、甲狀旁腺素和淋巴細胞的破骨細胞激活因子所作用,致使骨壁破壞。

鼻竇粘液囊腫病理生理

粘液囊腫壁即囊腔膜因受壓而變薄,纖毛柱狀上皮變為扁平形,粘膜下層可見炎性細胞浸潤,有時呈現息肉或纖維性變。囊腫內容為淡黃、棕褐或淡綠等色的粘稠液體,內含膽固醇。鼻竇骨壁變薄或破壞。本病多發生於額竇和篩竇,蝶竇者較少,上頜竇者最少。巨大的鼻竇粘液囊腫可侵入眶內和顱內。本病晚期常併發感染,可轉化為膿囊腫,其破壞性更大,可引起腦膜炎,膿脊液鼻漏或海綿竇血栓等。

鼻竇粘液囊腫診斷檢查

1、鼻腔檢查可見表面覆有粘膜的腫塊隆起於中鼻道內,中鼻甲或篩泡受壓移位。
2、蝶竇粘液囊腫於後鼻鏡檢查時,可見鼻咽頂壁向下突出。上頜竇粘液囊腫,可見下鼻道外側壁向鼻腔內移位,下鼻甲亦被推向鼻中隔致鼻腔狹窄,甚者面部隆起。
3、鼻竇X線平片和CT定位檢查。
4、局部隆起部穿刺:抽出淡黃、棕褐或淡綠色的粘稠液體,鏡下見含膽固醇結晶則可做出最後診斷。

鼻竇粘液囊腫治療方案

施行鼻竇囊腫切除術,並在受累鼻竇與鼻腔間建立寬暢的通道,以利引流、防止復發。篩竇粘液囊腫行鼻外篩竇刮除術。額竇或額篩竇粘液囊腫行鼻外額竇或額篩竇清理術。蝶竇粘液囊腫可行鼻內或鼻外開放術,但不宜刮除竇內粘膜,以免損傷顱底腦膜、視神經、頸內動脈等重要部位,只需擴大蝶竇開口即可。

鼻竇粘液囊腫疾病預防

無特殊

鼻竇粘液囊腫用藥安全

1、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重視變態反應因素,及時治療鼻炎、鼻竇炎,保持鼻腔通暢為預防該病的關鍵。
2、及早檢查、發現、治療病牙,可預防牙源性囊腫發生。
3、該病採用鼻內或鼻外進路囊腫徹底切除,建立鼻竇鼻腔通暢引流。牙源性者尚需去除病牙,可獲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