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鼴鼠

(鼩形目鼴科動物統稱)

鎖定
鼴鼠是鼩形目鼴科動物的統稱,又稱長吻鼴、翻手老鼠。 [3]  身體呈圓形,鼠灰色長毛;四肢短,頭尖,吻長,脖子短而粗,耳小或完全退化;短尾巴為粉紅色,無毛;眼睛小,有時會被皮膚覆蓋住;前肢有五爪,掌心向外側翻轉,5個趾頭的末端是長而尖鋭的爪。 [4]  壽命為3年。 [5] 
鼴鼠分佈於世界各地。 [6-7]  在中國分佈於四川、重慶、雲南、陝西、湖南、福建、廣西等地。 [3]  羣居動物。 [8]  棲息於闊葉林帶或森林草原地帶以至半沙漠地區,喜乾燥。 [9]  終身在地下活動, [10]  夜晚偶爾爬出地面行走。 [11]  食物以地下昆蟲、蠕蟲為主,也食野生植物。 [9]  繁殖在地下巢穴中進行。雄鼠和雌鼠交配後,產下3—4只幼鼠。 [12] 
鼴鼠能消滅大量的害蟲,特別是愛吃金龜子的幼蟲,對農業有益。 [13]  毛皮經過加工後可以做成衣領和袖口的鑲邊,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11]  具有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惡瘡疔腫、喘息、胃癌、肺熱咳喘、小兒蛔蟲病、刀傷、彈傷、傷口潰瘍等。 [3] 
中文名
鼴鼠
別    名
地爬子、隱鼠
外文名
Mol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鼩形目
鼴科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真獸亞綱
分佈區域
歐、亞和北美

鼴鼠形態特徵

鼴鼠體貌特徵

頭尖,吻長,四肢短小,身體矮胖,長10餘釐米,外形似鼠。耳廓退化,眼也小,多為細密的皮毛掩蓋。尾細而短。前肢5爪,強大,掌心外翻,是掘土的器官。

鼴鼠靈敏嗅覺

美國神經科學家發現鼴鼠具有不同尋常的嗅覺,能夠辨識立體空間方位的不同食物氣味,是一種具有立體嗅覺感的哺乳動物。
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立體嗅覺感意味着鼴鼠的每個鼻孔都能嗅到不同的氣味,並且大腦也可以識別氣味的差異。這項研究是首次證實鼴鼠是第一種具有立體嗅覺感的哺乳動物。
美國範德堡大學神經科學家肯尼思-卡塔尼亞稱,之前我認為鼴鼠的鼻孔過於接近,難以有效探測氣味的漸變度。事實上鼴鼠使用立體嗅覺感來確定食物具體方位,這暗示着其它哺乳動物也很大程度地依賴於嗅覺,例如:狗和豬。
在實驗中卡塔尼亞以鼴鼠洞出口為中心呈180度圓弧狀分散放置了一些食物,用鼴鼠最喜歡吃的蚯蚓作為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他和同事能夠每次觀測伴隨着氣壓變化鼴鼠的嗅覺特徵。
他説:“鼴鼠僅在不足5秒之內便發現了食物的正確位置,並且準確率非常高。它們具有超靈敏的嗅覺。”當鼴鼠的左鼻孔被塞住,它身體向右轉向探測食物來源,當鼴鼠的右鼻孔被塞住,它身體向左轉向探測食物來源,最終它仍能找到食物,只是花費的時間稍長一點。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卡塔尼亞證實了之前的猜測,認為鼴鼠的確具有嗅覺立體空間感。 [1] 

鼴鼠棲息環境

鼴鼠多棲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間盆地、河谷地、丘陵緩坡的常綠闊葉林、稀疏灌叢林、農耕地和菜園地附近。

鼴鼠生活習性

鼴鼠 鼴鼠
鼴鼠的拉丁文學名就是“掘土”的意思,這種動物適於地下掘土生活。它的身體完全適應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腳大而向外翻,並配備有力的爪子,像兩隻鏟子;身體矮胖,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他的頭緊接肩膀,看起來像沒有脖子,整個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機很相似。
鼴鼠(圖4) 鼴鼠(圖4)
營地下洞穴生活,主要以地下昆蟲及其幼蟲為食。鼴鼠是哺乳類動物,毛黑褐色,嘴尖,眼小,前肢發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於掘土,後肢細小。白天住在土裏,夜晚出來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它的尾小而有力,耳朵沒有外廓,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絨毛,毛尖不固定朝某個方向。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它在狹長的隧道自由地奔來奔去。隧道四通八達,裏面潮濕,很容易孳生蚯蚓、蝸牛等蟲類,便於它經常在地下“餐廳”進餐。鼴鼠成年後,眼睛深陷在皮膚下面,視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經常不見天日,很不習慣陽光照射,一旦長時間接觸陽光,中樞神經就會混亂,各器官失調,以至於死亡。遇到危險時以尖叫震懾敵人,然後伺機逃脱。其聲似蟬鳴又似鳥鳴。由於它喜好挖洞,傷害農作物,對農業有害,故為害獸。但這只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從生物鏈的角度來看,鼴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棕褐色,細密柔軟,並具有光澤,有一定利用價值。
主要以昆蟲為食,也食蚯蚓蛞蝓、兩棲類、爬行類、小鳥等動物。鼴鼠的種類很多,如產於歐洲和亞洲的歐鼴;產於中國的內蒙古、東北等地的麝鼴,又叫“地爬子”。

鼴鼠生長繁殖

鼴鼠一般每次生3~4個幼鼠。幼鼠出生時全身光禿禿的。眼睛什麼也看不見,但不久後就長出了毛,也能看見東西了。

鼴鼠分佈範圍

在我國廣泛分佈,國外廣佈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

鼴鼠代表物種

鼴鼠(圖5) 鼴鼠(圖5)
如我國東北、華北所產的麝鼴Scaptochirus moschatus),俗稱“地爬子”和南方所產的缺齒鼴Mogera latouchei),缺2個下犬齒,地下洞道呈網狀,俗稱“不見天”或“反巴掌”,都是典型代表動物。

鼴鼠星鼻鼴鼠

星鼻鼴鼠
星鼻鼴鼠(7張)
它的鼻子周圍有22條肉質的附器環繞成一圈,當它在自家環境間穿梭時,這鼻子常因快速顫動而讓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着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個令人興奮難抑的生物學之謎。它們生活在濕地的淺層地道中,遍及美國東北與加拿大東部,獵食的環境涵蓋地下及水下。如同鼴鼠科其它30種左右的成員,星鼻鼴屬於哺乳動物的食蟲目,這類生物新陳代謝極快,隨時飢腸轆轆,所以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鼴必須要能找到足夠獵物,以度過寒冷的北國冬天。和其它鼴鼠一樣,它在土壤中尋覓蚯蚓;不過它還會在濕地棲境裏營養豐富的泥巴與爛葉中,取食多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昆蟲幼蟲,也會潛游到池塘與溪流的渾濁水底,把獵物給揪出來。尋找獵物正是“星鼻”上場的時候。星鼻並不是負責嗅聞的嗅覺系統的一部分,也不是用來捕捉食物的第三隻手,而是一個無比敏感的觸覺器官。 [2] 

鼴鼠長吻鼴

長吻鼴體長約11cm,體重30g左右。比白尾鼴多1枚上前臼齒(每側上頜具4枚上前臼齒)。體形粗圓。吻尖而向前突出,吻端裸露無毛。吻背中央具有凹槽。眼小。外耳隱於被毛之中四肢粗短。前足掌部異常寬大並向外翻折。爪較白尾鼴更為粗短強壯,中指爪一般短於5mm,尾短,短於或等於後足長,呈球棒狀,尾末端粗圓渾厚。毛被短而細密,略具絲光光澤。

鼴鼠白尾鼴

體長8~11cm,體重20~40g。體呈圓筒形。吻部削尖並向前突出,吻背中央具溝槽,眼極小。外耳退化,頸短。前肢粗短,掌部特別擴大而寬扁,掌心向外翻折,帶有強壯的鏟狀爪。後足較前足細弱,尾短,略長於後足,球棒狀,基部短細。毛被柔軟、細密,呈天鵝絨狀。有絲光光澤。通體黑褐色或黑灰色,唯吻、尾部和前肢下部毛淺灰色或黃白色,足和尾的皮膚肉黃色。

鼴鼠缺齒鼴

體形較大,呈長圓筒形,體長17~22cm,體重達200g左右。尾長約23cm。頭吻部尖而長,鼻部尖而長,鼻部延伸,突出於嘴前。眼小,耳隱於毛中。前肢短粗,掌寬扁,具強大的爪,掌心向外翻折。後肢細,不發達。四足裸露,尾粗短。頭及背部毛為深褐色而略帶灰色。下頜、頸部、前胸、腹部呈灰棕色,腹部中央有一道較寬的金黃色紋,但有個體差異。

鼴鼠麝鼴

體形與缺齒鼴相似,但身體較小,體長10~13cm。體重40~100g。吻部細長,無外耳殼,眼退化,足背上僅有細短的毛,幾近裸露。尾細而短,被有稀疏的短毛,身體背面灰棕色,帶絲狀光澤。腹面毛色稍淺為棕灰色。

鼴鼠華南缺齒鼴

華南缺齒鼴,最小的一種缺齒鼴。大小、形態與白尾鼴相似,但缺乏下犬齒。體長約10cm,體重約40g。裸露吻部較白尾鼴更為尖長。眼、耳均極退化。尾略長於後足,並被稀疏的長毛。足背、吻鼻的稀毛甚短。軀體其餘部分的毛被柔軟、細密,呈天鵝絨狀。體背茶褐色或棕褐色。下體比體背多灰黑色,頦、喉和胸灰色較多。
參考資料
  • 1.    研究稱鼴鼠有立體嗅覺 每個鼻孔可嗅到不同氣味  .搜狐科技[引用日期2017-11-17]
  • 2.    萬萬沒想到 這六種怪獸雌雄同體  .北京時間[引用日期2017-11-17]
  • 3.    李軍德,黃璐琦,曲曉波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志 下 第2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6,第1381頁
  • 4.    廖春敏編著,動物知識百科,西苑出版社,2010.06,第154頁
  • 5.    (日)藤田紘一郎著,不老書,武漢出版社,2010.02,第206頁
  • 6.    郭豫斌主編,小博士文庫 哺乳動物 上,黃山書社,2010.06,第42頁
  • 7.    (英)亨利·舍倫著;彭小格譯;輕閲時光出品,極簡動物圖志,中國畫報出版社,2018.09,第74頁
  • 8.    任力著,經濟增長中的技術進步機制 基於理論變遷的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09,第192頁
  • 9.    金有錄,魯光祖,姚景才主編,臨夏本草圖錄 下,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8,第821頁
  • 10.    方家選,楊志欣,梁新武主編,南陽中草藥名典,三秦出版社,2004.09,第1015頁
  • 11.    吳曉靜主編,神奇的動植物世界,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第198頁
  • 12.    龔勳主編,動物絕技大揭秘 動物的生存絕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06,第73頁
  • 13.    徐家秀,楊旭著,多彩的動物王國,知識出版社,1995.05,第12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