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鼴形田鼠

鎖定
鼴形田鼠,倉鼠科鼴形田鼠屬的鼠類,形如鼴鼠,大小與田鼠相似,全長約100毫米左右,具一系列適應地下洞道生活的形態結構。棲息半荒漠和草原地帶,亦可上升至亞高山草甸。營地下洞穴生活,洞道比較複雜,主洞道為採食及出進行動的通道,洞頂距地面15-25釐米,直徑5-7釐米,長10或20甚或百米。 [1]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中文名
鼴形田鼠
別    名
翻鼠、地老鼠、瞎老鼠、拱鼠 [1] 
拉丁學名
Ellobius talpinus Pallas [1] 
二名法
Ellobius talpinus [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3]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3] 
哺乳綱 [3] 
亞    綱
真獸亞綱 [3] 
齧齒目 [3] 
亞    目
鼠形亞目 [3] 
倉鼠科(Cricetidae) [3] 
亞    科
水[鼠平]亞科(Arvicolinae) [3] 
鼴形田鼠屬(Ellobius) [3] 
鼴形田鼠 E. talpinus [2] 
分佈區域
省內分佈於河西走廊、夏河等地;國內分佈於新疆
天    敵
貓、貓頭鷹和蛇等 [1] 

鼴形田鼠形態特徵

鼴形田鼠3 鼴形田鼠3
鼴形田鼠的體形與鼢鼠相近,但比鼢鼠小且細弱。成體體長為110~135mm。尾甚短,微顯露於毛外。頭部大,眼極小,耳殼退化,耳孔亦隱藏於毛內。門齒顯露於口外。前足5指,拇指短小,第2、3指較長,足掌裸露無毛,足墊2枚。後足掌足墊6枚。前後足掌兩側和趾的邊緣生有梳狀排列的密毛。 [1]  毛色有常態型和黑化型兩種。常態型的體背為沙黃褐色,從頭頂至吻端逐步加深,為黑褐色,吻端則幾乎為純黑色。體側與腹部均為污白色。足背與趾間的毛為白色。尾部背面淡黃或暗褐色,腹面為污白色。成鼠的毛色較深,幼鼠為灰色。黑化型的全身毛色烏黑,但毛基為白色,足背、趾間及尾部的毛為純白色。頭骨粗壯,鼻骨伸出,顴弓向外擴展。腦顱圓而平滑,稜嵴不特別突起。頂間骨狹窄,有些個體無頂間骨。門齒孔小,位於前頜骨與上頜骨交界處。齶骨後緣前端達M2的連線。聽泡較小。門齒前伸露於口外。M1內外側各有3個突出角。M2外側有3個而內側有2個突出角。M3內外側各有2個突出角,有些個體外側突出角不明顯。 [1] 

鼴形田鼠棲息環境

鼴形田鼠屬於亞洲中部廣泛分佈的温旱型種類。棲息環境比較廣泛,從高山到荒漠、森林草甸灌叢均有分佈。在土層鬆軟而深厚、植被豐盛的地方密度較高,荒漠綠洲亦為常見的棲息地。在農田中則避開潮濕的環境。丘陵山地的石質裸地、陽坡及荒漠中植被稀疏的沙質地帶數量稀少。 [4] 

鼴形田鼠生活習性

植食性。以植物的根系為主,喜食肥大的軸根和地下莖,也採食少量植物莖葉和種子。在洞穴倉庫中曾發現野生麥穗、防風、柴胡根系等。 [4] 
營羣棲的地下生活。洞系構造複雜。洞道分為主洞道、推土道、覓食道等部分。主洞道為洞系的幹線,與地面平行,深15~20cm,蜿蜒曲折。四壁光滑。主洞道長,短則10m餘,長則近100m。植物茂盛、地下根莖多的地段主洞道較短,反之就長些。推土道為鼴形田鼠向地面拋出廢土的洞道,位於主洞道的兩側,其距離無一定規律,土丘間的距離亦不固定。被排出的土在地面堆積成土丘,土丘的體積比鼢鼠土丘小,直徑15~20cm,高10~15cm。覓食道多位於主洞道與推土道之間,呈圓錐狀,尖頂接近地面,是取食形成的洞道。在主洞道的下層為棲息洞,斜向深處.其內有窩巢、倉庫、糞洞。窩巢內墊有兩層於草,外層粗,內層軟。有1~3個倉庫。
鼴形田鼠主要在地下活動,很少到地面。在春夏季以上午10時前,下午6時後挖掘活動較為頻繁,秋季則終日可見新拱出的土丘。 [1] 

鼴形田鼠分佈範圍

鼴形田鼠是我國西北諸省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常見鼠類,廣泛分佈於我國北方乾旱地區。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西部、狹北、甘肅河西走廓和北疆等地, [4]  [2]  在新疆、內蒙古、甘肅、陝西這四個省份其他地區和寧夏、山西等省、區也有分佈。 [1] 
分佈範圍 分佈範圍 [5]

鼴形田鼠繁殖方式

鼴形田鼠1 鼴形田鼠1
鼴形田鼠1年可繁殖2次,每胎產2~8仔,平均4仔。6月份第一胎幼鼠大量出現,8月份第二胎幼鼠產出,其數量往往低於前次。性比約為1:0.93,一般雌多於雄,但參加繁殖的雌鼠僅佔成年雌鼠的51%,説明繁殖力較弱。 [1] 

鼴形田鼠亞種分佈

  • 鼴形田鼠哈密亞種(學名:Ellobius talpinus albicatus),Thomas於1912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新疆(哈密東南山地)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哈密山地。 [6] 
  • 鼴形田鼠伊犁亞種(學名:Ellobius talpinus coenosus),Thomas於1912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新疆(天山山地)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昭蘇木扎特。 [7] 
  • 鼴形田鼠蒙古亞種(學名:Ellobius talpinus larvatus),G. Allen於1924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內蒙古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蒙古戈壁阿爾泰 [8] 
  • 鼴形田鼠北疆亞種(學名:Ellobius talpinus tancrei),Blasius於1884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準噶爾盆地周圍)、阿爾泰山、新疆(天山北麓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蒙古和俄國境內阿爾泰山)。 [9] 
  • 鼴形田鼠準噶爾亞種(學名:Ellobius talpinus ursulus),Thomas於1912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新疆(巴爾魯克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巴爾魯克山。 [10] 

鼴形田鼠保護級別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鼴形田鼠危害防治

鼴形田鼠主要危害

鼴形田鼠2 鼴形田鼠2 [3]
鼴形田鼠鼠常年在地下齧咬植物根系,拱掘地道,對農、牧業危害較大。據馬勇等(1987)在新疆伊犁和阿爾泰地區的調查,每個洞羣平均推出土丘6~8個,覆蓋面積為13~18m。被覆蓋的地方植株約減少96%,造成地面植被稀疏,抑制植物的正常發育。尤其是水分條件較差的荒漠草原,由於土丘大量覆蓋,往往導致植被的演變,甚至出現寸草不生的狀況。在自然條件良好的草甸草場,該鼠的為害可降低當年產草量。在農田中,它們將作物根系咬斷,使稂食減產。還可能是鼠疫桿菌的攜帶者。 [1]  [11-12] 

鼴形田鼠防治方法

人工捕捉或放養蛇、貓等動物。
在老鼠出沒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餌誘殺。
①敵鼠鈉鹽0.05%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敵鼠鈉鹽50克,翻拌均勻。
②殺鼠迷0.04%餌料:即每100公斤穀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殺鼠迷40克。 [1]  [13]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