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鼯鼠科

鎖定
鼯鼠科(Petauristidae,flying squirrel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齧齒目的1科。通稱鼯鼠。
中文名
鼯鼠科
拉丁學名
Petaurist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齧齒目
亞    目
鼠形亞目
鼯鼠科
分佈區域
雲南、廣東、海南、廣西

鼯鼠科親緣關係

鼯鼠科
鼯鼠科(5張)
為典型的樹棲類,與松鼠科親緣關係很近〔二者頰齒(包括臼齒、前臼齒)在頜兩側各為5枚,下頜兩側均各4枚〕,不同點是前後肢之間有被軟毛的皮褶, 稱飛膜。當爬到高處後,將四肢向體側伸出,展開飛膜,就可以在空中向下往遠處滑翔,因而又稱飛鼠。

鼯鼠科主要種類

復齒鼯鼠體長20~30釐米;頭圓吻短,眼大而圓;頭頂和頰部毛灰色,耳基部有細長的黑色簇毛,耳外緣橘黃色;體背、耳背與足背灰黃褐色,毛基深灰色,腹部灰黃色,飛膜邊緣毛棕紅色;尾形扁平,尾略短於體長,毛長而蓬鬆,土黃灰色,端毛黑褐色;趾長、爪尖。僅見於中國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四川、雲南、西藏東部。棲息於有松柏的山林,住在陡壁或石洞中,窩如鳥巢,內鋪細枝、草葉等。夜間和晨昏活動。主要以松柏葉為食,喜食松柏籽。每年繁殖1~2次,每胎產2~4仔,初生幼仔無毛,但有皮膜。北京山區已有人工飼養。
溝牙鼯鼠在外形上與復齒鼯鼠相近,因上門齒唇面有1條縱溝而得名。分佈在中國河北、四川省。
低泡飛鼠體型略小,僅產於中國海南省,無明顯經濟意義。
棕鼯鼠大型鼯鼠之一。成獸體長達400~500毫米。尾圓形,長度較體長稍長。體背毛色黑褐,腹面為淺橙紅色;飛膜背面色如體背,但略深,腹面色較紅,兩者分界甚明顯。眼周具黑圈。耳廓背部具一黑斑。雌體具乳頭3對。雄部1對,腹部2對。棲息於古老森林地區的高大的闊葉林帶,築窩於樹頂。一般在晚上活動,夜間經常傳來它的叫聲。能爬樹和滑翔,一次能滑20~30米,最遠可達100米。以野果、樹皮、核桃、嫩葉為食。省內南北各地林區均有分佈。省外分佈於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台灣等地。現狀稀少,為本省重點保護動物。 [1] 

鼯鼠科飼養管理

鼯鼠在野生情況下是單獨生活,所以提供的環境條件,應該使它們有足夠的單棲條件,又可以彼此接觸,以利於繁殖。
(一)圈舍條件 為敞開的三壁式,坐北朝南,三面為磚牆,面積為長5米、寬3米,房高3米。三合土面,北面有門(高1.8米,寬7米)通操作廊,但門外還應有一小隔斷,約2平方米,再有側門通走廊,主要為了避免動物直接往外跑。房的三壁釘上數排小木箱,在離地面1米以上即可開始釘第一排。木箱規格為長25釐米、寬25釐米,在一側開口(高15釐米、寬12釐米),箱和箱之間距離30釐米。排和排之間相距(下排的箱頂和上排的箱底)為30釐米,兩排木箱可錯開。可一直排到上面頂部。養殖後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房的中間放一棵杈多的大枯樹或2~3棵中等大枯杈,供它們活動。
(二)運動場條件 直接和敞開的圈舍相通,面積為長36米、寬3米,高3米。三面及頂棚均以細鐵絲網,網孔不超過1.5釐米為宜。網下面離地面20釐米圍以磚牆。同樣適當放1~2棵枯樹杈,三合土地面。 [2] 

鼯鼠科種屬分佈

全世界現存13屬34種,中國有7屬16種,其中中國特產的有3種:復齒鼯鼠溝牙鼯鼠低泡飛鼠。本類動物多數分佈在亞洲東南部的熱帶與亞熱帶森林中,僅少數幾種分佈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的温帶與寒温帶森林中。

鼯鼠科形態特徵

鼯鼠科
鼯鼠科(5張)
體型多為中等,小飛鼠屬體長13釐米以上,大鼯鼠屬體長50釐米以上;多數種類的毛色都比較豔麗;牙齒多為22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