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德鼓角樓

鎖定
廣德鼓角樓,又稱譙樓,在安徽省廣德市城中舊州衙南,初建於北宋治平熙寧間(公元1064-1077年)。此樓原是宋代州衙子城的南門,下建樓座,中砌卷洞,上建復宇重樓,樓中設鼓、鍾之一。
中文名
廣德鼓角樓
別    名
譙樓
為    止
安徽省廣德城中舊州衙南
建立時間
公元1064-1077年

廣德鼓角樓簡介

廣德鼓角樓外觀
廣德鼓角樓外觀(7張)
原古角樓外,洞門兩旁有石獅一對,對面有照壁牆一座;門內東、西兩側各設角亭一台,迎道而上是州署的大堂、二堂、上房、書房等建築。
元末兵亂樓圮,明清,選予修沿,但清末原樓及漏刻已不知所終。只有樓座倖存至今。
現存磚石樓座總高4.3米,樓台平面東西間26.7米,南
北進深10米,樓座下部由五層石條疊砌,以上再排砌硅牆。正中開拱形卷洞門,卷洞內基座由四種規格石條疊砌,石壁砌法與江南古橋拱卷相似。
該樓為廣德城中僅存的第二座古建築,已列為縣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德鼓角樓歷史背景

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鐘鼓樓。原坐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鍾、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 米。
元時因戰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鍾、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佔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1] 

廣德鼓角樓廣德市鼓角樓

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鐘鼓樓。該樓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坐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鍾、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 米。原古角樓外,洞門兩旁有石獅一對,對面有照壁牆一座;門內東、西兩側各設角亭一台,迎道而上是州署的大堂、二堂、上房、書房等建築。
廣德鼓角樓 廣德鼓角樓
元時因戰亂遭損壞。
宋廣德知軍錢公輔和朱壽昌先後率廣德軍民“以畚以築,以繩以削”,修築成眼前這座“崇墉崛興,復宇相瞰”的鼓角樓。史載:“鼓角樓在州治,前宋錢公輔朱壽昌相繼建”(清·周廣業、胡文銓《廣德州志·卷四》)。於熙寧元年(1068年)重修竣工,應廣德軍太守朱昌壽之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題記賀之,《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全文存於曾鞏的《元豐類稿》,至今鼓角樓門洞上部還有:“鼓角樓宋熙寧元年冬曾鞏題”的刻字。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復修。
萬曆庚申四十八年(1620年),知州段猷顯再次重建古縣城城樓, “知州段猷顯重建,夏思記。” 段猷顯重建將東門"迎春門"更名為"瞻紫門",西門"崇德門"更名為"望美門",南門"明威門"更名為"兆符門",北門"閲武門"更名為"拱極門",每門排43名兵快(即:擔任緝捕等事的衙役)把守,夜晚則派兵輪流巡夜。並請名流題寫“天開重郡”、“環翠”、“江山勝覽”、“仰觀府察”四匾分別置於四門。(參考《萬曆·廣德州志》)
康熙康熙三年(1663年)至五年(1666年)知州楊苞修對廣德州城及鼓角樓進行了修繕,九月初九開工,六十天就完成了主體工程,但天寒地凍,城樓、窩鋪及鍾秀門推遲到次年動工,城圍九里十三步稍作拓展,增築了馬道,寬一丈多,兩馬並行有餘地。並將城門更名,東為“熙春”、南為“麗正”、西為“安貞”、北為“拱辰”,五月初四全面竣工。此次修城共用了五千五百三十二兩三千一釐,谷三百八十九石餘,資金來源於“樂助”,僅楊苞就捐“銀一千一百一十八兩三錢,谷三百八十九石四鬥二升”(參考:《光緒·廣德州志·卷十一》)
恆豫到任廣德州知州不久,見鼓角樓滿目瘡痍,道:“古城頹廢,不可再復,若毀於我手,上負於國朝,下愧於州民,雖無金銀,可聚人力。” 於是,恆豫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多渠道集資,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十九年(1774年),恆豫先後修譙樓。“知州恆豫請捐廉九百九十關轡三兩五錢零,重建大堂五間、儀門五間”,“乾隆三十九年珊壞二十丈,知州恆豫捐廉一百六飄繡於而修葺”(參考:《清·廣德州志·卷五》)
乾隆五十六年(1791)五月(注:也有記載為乾隆五十八年),知州胡文銓捐養廉銀修復。
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鍾、漏全遺失。
1926年,廣德邑紳詹家鵬捐資五萬銀元,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
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
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現存磚石樓座總高4.3米,樓台平面東西間26.7米,南北進深10米,樓座下部由五層石條疊砌,以上再排砌硅牆。正中開拱形卷洞門,卷洞內基座由四種規格石條疊砌,石壁砌法與江南古橋拱卷相似。
2012年7月鼓角樓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5月安徽省公佈了《關於部分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劃定鼓角樓保護範圍:以鼓角樓為中心,四周26米範圍。建設控制地帶:以鼓角樓周圍紅線外26米範圍內為禁止建設區,禁建區到69米控制範圍內新建建築高度不得超過鼓角樓高度,鼓角樓東西側新建建築高度不得超過原保留建築高度。 [1] 

廣德鼓角樓曾鞏原文

熙寧元年(068)冬,廣德軍作新門鼓角樓成。太守合文武賓屬以落之,既而以書走京師,屬鞏曰:“為我記之。”鞏辭不能,書反覆至五六,辭不獲,乃為其文曰:
蓋廣德居吳之西疆,故鄣之墟,境大壤沃,食貨富穰,人力有餘,而獄訟赴訴,財貢輸入,以縣附宣,道路回阻,眾不便利,歷世久之。太宗皇帝在位四年,乃按地圖,因縣立軍,使得奏事專決,體如大邦。自是以來,田裏辨爭,歲時税調,始不勤遠,人用宜之。而門閎隘庳,樓觀弗飾,於以納天子之命,出令行化朝夕,吏民交通四方,覽示賓客,弊在簡陋,不中度程。治平四年(067),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錢公公輔守是邦,始因豐年,聚材積土,將改而新之。會尚書駕部郎中朱公壽昌來繼其任,明年政成,封內無事,乃擇能吏,揆時庀徒,以畚以築,以繩以削,門阿是經,觀闕是營,不督不期,役者自勸。自冬十月甲子始事,至十二月甲子卒功。崇墉崛興,復宇相瞰,壯不及僭,麗不及奢,憲度政理,於是出納,士吏賓客,於是馳走,尊施一邦,不失宜稱。至於伐鼓鳴角,以警昏昕,下漏數刻,以節晝夜,則又新是四器,列而棲之。邦人士女,易其聽觀,莫不悦喜,推美誦勤。夫禮有必隆,不得而殺;政有必舉,不得而廢。二公於是兼而得之,宜刻金石,以書美實,使是邦之人,百世之下,於二公之德尚有考也。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截圖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截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