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鼓浪嶼近代建築

鎖定
鼓浪嶼近代建築,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建造,建築形式多樣。 [1] 
鼓浪嶼近代建築由美國領事館舊址、日本領事館舊址、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天主堂、三一堂、安獻堂、八卦樓、西林·瞰青別墅、亦足山莊、菽莊花園等10處共13座建築組成。濃縮了鼓浪嶼近現代的發展史,是研究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的實物資料。另一方面,這些建築也是中國民居建築由傳統形式向現代形式轉折時期的產物,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建築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 
2006年5月25日,鼓浪嶼近代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鼓浪嶼近代建築
地理位置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
所處時代
清至民國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963-5-09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鼓浪嶼近代建築歷史沿革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開始,先後有13個國家在鼓浪嶼設立了領事館,英、美、法等國也先後在此興建教堂、開辦學校、醫院以及洋行等。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後,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成為西方列強的共管天下,鼓浪嶼也因此留下了較多的西式公用建築和民用建築。
20世紀上半葉,大量富商、華僑也紛紛到鼓浪嶼建宅置業,興建了大量的西式或中西合璧式的私家宅院,鼓浪嶼的建設達到歷史最高峯。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鼓浪嶼島上所存建造的各式建築共1000餘座,其建築形式多樣,因而,鼓浪嶼被譽為“萬國建築的彙集地”。 [1]  [4] 

鼓浪嶼近代建築建築格局

鼓浪嶼近代建築由美國領事館舊址、日本領事館舊址、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天主堂、三一堂、安獻樓、八卦樓、西林·瞰青別墅、亦足山莊、菽莊花園等10處共13座建築組成。 [1] 

鼓浪嶼近代建築主要建築

鼓浪嶼近代建築美國領事館舊址

美國領事館舊址 美國領事館舊址
美國領事館舊址坐落於三明路26號,清同治四年(1865年),美國在此設駐廈領事館。民國十九年(1930年),在原址重建翻建大樓。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後,先後作為非律賓駐廈領事館和廈門幹部療養所、福建省海洋研究所及華風山莊等。該建築由美國工程師設計,坐西朝東,磚混結構,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建築面積1020平方米,總用地面積約6300平方米,系典型的美國折衷主義式建築。建築以紅、白兩色為主色調,南面和東面分別設置兩個出入口,並以白色科林斯式大廊柱來強調建築的主立面。四面山牆設三角形為屋頂裝飾,屋面鋪灰色機平瓦。 [1]  [4] 

鼓浪嶼近代建築日本領事館舊址

日本領事館舊址 日本領事館舊址
日本領事館舊址坐落於鹿礁路24、26、28號,舊址包括領事館及警察本部3座建築。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派員來鼓浪嶼籌建領事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3月,日本領事上野專一正式在鹿礁路興建館舍,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竣工落成。民國十七年(1928年),日本領事在館舍右側增建兩幢樓房作為警察本部,內設刑訊室和監獄。日本領事館:坐北朝南,建築面積2930平方米。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磚木結構,平面呈前廊式佈局,拱券寬廊,為仿英國維多利亞式別墅建築。牆體勒腳下為花崗岩石牆,勒腳上為清水紅磚牆。屋頂為雙坡頂,廊頂為平頂,屋面鋪紅色機平瓦。 [1]  [4] 
日本領事館警察本部:共兩幢,一幢為警察署,另一幢為警察宿舍,均為磚混結構,紅色清水磚牆,厚牆長窗,簡潔厚重,系20世紀典型的日式建築。警察署坐南朝北,建築面積855平方米,地上二層,地下一層。警察宿舍坐西朝東,共2層,建築面積508平方米。警察署地下監獄的牆壁上仍留有當年被關押者用手指或木片刻畫的字跡數十處,包括入獄時間、囚禁天數以及受刑及痛斥日寇暴行等內容的文字。 [1] 

鼓浪嶼近代建築匯豐銀行公館舊址

匯豐銀行公館舊址 匯豐銀行公館舊址
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坐落於鼓新路57號。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國“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廈門開設分行,為廈門最早的近代銀行。民國九年(1920年)前後,匯豐銀行在筆架山東北端山崖頂建此建築作為銀行的行長住所。 [1] 
“匯豐銀行舊址”保護牌 “匯豐銀行舊址”保護牌
匯豐銀行公館舊址為英國建築師設計,系典型的歐式別墅建築。磚石結構,佔地384.6平方米,地上一層,半地下一層。平面三面設廊,共三個出入口。地基以鋼筋打入岩基,勒腳下為花崗岩條石砌牆,勒腳上為磚牆抹灰粉白。東面及北面臨崖面海,光線充足。廊柱為希臘科林斯柱式,柱座為花崗岩,柱身為紅磚砌成,柱頭雕飾花瓣。屋面為多面坡頂,鋪設灰色機平瓦。 [1] 

鼓浪嶼近代建築天主堂

天主堂 天主堂
天主堂又稱“耶穌王堂”,全稱鼓浪嶼天主教堂。坐落於鹿礁路34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西班牙天主教會來廈門傳教,初在鼓浪嶼田尾租民房設禮拜堂,後遷入鹿礁路西班牙領事館內。民國六年(1917年),始由西班牙建築師設計,建成天主堂。“文革”期間,天主堂遭破壞。1981年,修復,1993年翻修,保留原建築風格。教堂坐西北朝東南,建築面積232平方米,祭壇與主廳兩層為磚石結構的哥特式單鐘樓建築。教堂平面佈局前為方形,中部長方形,後部半圓形。前部為鐘樓,共三層,一層為入口,二層為歌經樓,三層為鐘塔。中、後部單層,中為禮拜大廳,後為祭台。大廳內兩排列柱縱分,柱間設多面連拱尖頂天花。外牆為磚石結構外抹灰粉白,建築立面裝飾哥特式小尖塔及玫瑰花窗,窗楣上鐫刻中文“天主堂”以及拉丁文“ECCLESLA CATHOLICA”(意即“天主教會”)等字樣。正立面設三道對開大門,兩側立面各開4道尖拱形窗,柱式為希臘愛奧尼克式。十字架置於鐘塔頂部,塔內有始建時購置的銅鐘一口。屋面鋪紅色機平瓦。 [1]  [4] 

鼓浪嶼近代建築三一堂

三一堂 三一堂
三一堂坐落於安海路69號。由美國歸正教會派下廈門新街禮拜堂、竹樹腳禮拜堂和英國長老會派下廈門港禮拜堂等3個堂會聯合籌資。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教堂正式動工興建,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底,土建基本完工,並被命名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意三個教堂聯合興建之意,又寓意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三一堂為典型的歐式教堂建築,為留學德國的中國建築師和荷蘭工程師共同設計。教堂坐西朝東,建築面積886平方米,磚混結構。平面佈局呈十字形,外觀嚴謹對稱。建築以紅白兩色的為主色調,勒腳下為花崗岩條石砌牆,勒腳上為清水紅磚牆。四面山牆裝飾4個三角形山花。教堂共兩層,一層為半地下室,二層為禮拜大廳。屋頂為三角形鋼樑屋架,屋頂正中建八角形鐘塔。鐘塔平面呈八角形,穹隆頂,頂上置十字架,塔內有始建時購置的銅鐘一口。屋頂為雙坡頂,面鋪紅色機平瓦。東、南、北三面共設三個出入口,門楣上鐫刻楷書“三一堂”。 [1]  [4] 

鼓浪嶼近代建築安獻樓

安獻堂 安獻堂
安獻樓坐落於雞山路18號。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美國基督教安息日會在雞山頂建成,落成時正值安息日會在此舉行閩南各屬支會聯誼會,安息日會首任牧師安禮遜主持了“安獻典禮”,便將該樓命名為“安獻樓”。20世紀80年代起,鼓浪嶼音樂學校設此。安獻樓坐北朝南,為花崗岩條石建成的全石構建築,共3層,建築面積1005.6平方米,平面為封閉式內廊佈局,建築沿中軸左右對稱,中心部位入口處以四根圓柱、三角形山花和台階為裝飾。屋頂為平頂式,四周設高1米的石砌女兒牆。該建築為美國建築師設計,受當時歐洲新建築的影響,注重功能和結構,立面處理簡潔、明快。 [1]  [4] 

鼓浪嶼近代建築八卦樓

八卦樓 八卦樓
八卦樓坐落於鼓新路43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美國人鬱約翰設計、台灣人林鶴壽籌資興建,完工於20世紀20年代。1987年,廈門市人民政府撥款按原樣重修,樓板改鋼筋混凝土結構,並闢為廈門市博物館對外開放。 [1]  [4] 
八卦樓坐南朝北,建築面積為4623平方米。平面佈局為四面外廊加十字內廊。地上三層,半地下一層,地下室部分為花崗岩條石砌築,四角耳房為清水紅磚牆,其餘為磚牆抹灰粉白。建築四面外廊均設有數根巨大圓形廊柱。二樓頂部分為平頂,四周砌高約1米的女兒牆。三樓為多坡頂,屋面鋪紅色機平瓦。中心部位為高達10米的穹隆頂觀景台。東、西、南、北四面均設入口。該樓系鼓浪嶼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1] 

鼓浪嶼近代建築西林·瞰青別墅

西林·瞰青別墅 西林·瞰青別墅
西林·瞰青別墅坐落於永春路72、73號,為旅越華僑黃仲訓的私人別墅。民國七年(1918年),黃仲訓在日光巖北麓建造瞰青別墅。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日光巖西北側建成西林別墅。統稱西林·瞰青別墅,均為歐式建築。現為廈門鄭成功紀念館館址。 [1]  [4] 
西林別墅:坐南朝北,磚混結構,地上三層(局部四層),半地下一層。建築面積1360平方米。東、西、北三面設外廊,北外廊3樓中部加設外突半圓形敞廊,南面二、三樓加設窄外廊。牆體勒腳下為花崗岩條石砌築,勒腳上為清水紅磚。三樓頂為平頂,四周砌高1米的女兒牆,東南角設觀景亭。四樓頂為四坡頂,屋面鋪灰色機平瓦。柱頭為愛奧尼和科林斯混合柱式。入口處以高大的台階、半圓形拱門和半圓形敞廊構成建築物的核心通道。 [1] 
瞰青別墅: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共兩層,建築面積459平方米。平面呈前廊式佈局,前廊中部外突呈曲形。牆體勒腳下為花崗岩條石砌築,勒腳上為磚砌外抹灰粉白。屋頂為四坡頂,屋面鋪灰色機平瓦。 [1] 

鼓浪嶼近代建築亦足山莊

亦足山莊 亦足山莊
亦足山莊坐落於筆山路9號,位於筆架山半山腰上,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為旅越華僑許澖的私人別墅。主人在院內巨石上鐫“亦足山莊”寓意有此別墅就知足了。亦足山莊系典型的歐式別墅,庭院式佈局。院前有門樓。可見雕飾精細的歐式燈柱、盾形花雕、階梯護欄等,具有西方洛可可瑣碎纖巧的裝飾風格。主樓南側的庭院設有觀景亭和完善的盥洗設施,庭院處理融合了江南園林堆石砌亭的造園手法。主樓坐西朝東,地上二層,半地下一層,磚石木結構。建築面積1022平方米。主立面為歐洲古典三段式設計,通過巨柱廊、附壁柱、線腳、山花等處理,強調了正立面的雄偉高大。牆體勒腳下為花崗岩條石砌築,勒腳上為清水紅磚。屋頂東西兩面為平頂並設女兒牆,中部為四坡頂,紅色機平瓦鋪面。 [1]  [4] 

鼓浪嶼近代建築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位於鼓浪嶼的南面港仔後海濱(今港仔後7號)。台灣遷居鼓浪嶼的富紳林爾嘉,懷念台北板橋故園,於民國二年(1913年)創建“菽莊吟社”並建菽莊花園。先後於民國八年(1919年)、民國二十年(1931年)及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進行修葺和擴建,1956年,林菽莊家人將該園捐獻給廈門市政府,1965年後,被闢為公園。 [1]  [5] 
菽莊花園佔地面積14000多平方米,園林設計基本借鑑了林家在台北的故居板橋花園,也參照了江南園林。主體分為“藏海“和“補山”兩組景觀,“藏海”隱含把山河攬入祖國懷抱,切莫再任人宰割之意,“補山”以人工補綴天然景色之不足,隱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補之意。藏海園造五景,分別是眉壽堂(談瀛軒)、任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造五景,分別為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另外,園中又陸續建成小板橋、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茆亭、傘亭等。 [5] 

鼓浪嶼近代建築文物價值

鼓浪嶼近代建築濃縮了鼓浪嶼近現代的發展史,是研究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的實物資料。另一方面,這些建築也是中國民居建築由傳統形式向現代形式轉折時期的產物,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建築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 

鼓浪嶼近代建築文物保護

2005年,鼓浪嶼近代建築被福建省政府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06年5月25日,鼓浪嶼近代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保護範圍
1、美國領事館舊址:四周至領事館舊址圍牆向外延伸10米。
2、日本領事館舊址:向北延伸至鹿礁路,向東延伸至鹿礁路,向西延伸至鹿礁路,南由文物本體向外延伸2.5米。
3、匯豐銀行公館舊址:東、西、南由文物本體各向外延伸10米,向北延伸至上山小路(含東北側摩崖石刻)。
4、天主堂:東由文物本體向外延伸15米,西、北由文物本體向外延伸至福建路,東南延伸至黃榮遠堂院落圍牆。
5、三一堂:向北延伸至安海路,向東延伸至安海路,向南延伸至安海路,向西延伸至永春路。
6、安獻堂:北由文物本體向外延伸15米,東、西、南由文物本體向外延伸至雞山路。
7、八卦樓:向東、南延伸至鼓新路,向西、北延伸至八卦樓院落圍牆。
8、西林、瞰青別墅:西林別墅:由文物本體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瞰青別墅:東、西由文物本體各向外延伸20米,南、北由文物本體向外各延伸10米。
9、亦足山莊:向東面、北面延伸至筆山路,向西面、南面延伸至院落圍牆。
10、菽莊花園:向西延伸至海岸線,東、南、北由菽莊花園圍牆各向外延伸10米。
11、鼓浪嶼會審公堂舊址:向西、南延伸至筆山路,向東、北延伸至院落圍牆。
12、救世醫院舊址:向北延伸至環鼓路,向東、南延伸至院落圍牆,西由文物本體向外延伸6米。
13、博愛醫院舊址:向東、北延伸至鹿礁路,向西、南延伸至院落圍牆。
14、毓德女學堂舊址:向西延伸至田尾路,向東、北延伸至區內小路,南由文物本體向外延伸2米。
15、廈門海關副税務司公館舊址:東南由文物本體向外延伸20米,西南向外延伸5米,東北至漳州路,向西北延伸至水池。
16、廈門海關驗貨員公寓舊址:向東延伸至海洋環境預報台擋土牆,向西、南延伸至中華路,向北延伸至院落圍牆。
17、廈門海關理船廳公署舊址:向東、南延伸至鼓新路,向西、北延伸至院落圍牆。
18、萬國俱樂部舊址:東北、東南由文物本體各向外延伸20米,西南向外延伸15米,向西北延伸至上山小路。
19、海天堂構:建築外牆四周向外延伸至福建路。
20、黃榮遠堂:東南、西南面向外延伸至福建路,東北、西北面向外延伸至該建築圍牆。 [3] 

鼓浪嶼近代建築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鼓浪嶼近代建築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 [1] 
  • 交通信息
(1)廈門市民專線:
憑身份證、暫住證、醫保卡等有效證,仍然從輪渡碼頭坐船到鼓浪嶼,船票8元/人。輪渡全程約10分鐘,上二層觀景需另付1元。
(2)外地遊客:
從東渡郵輪碼頭上島乘船到達鼓浪嶼三丘田碼頭(35元/往返)或內厝澳碼頭(普通船35元或豪華版50元/往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