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魁通常特指操纵政党机器的首脑人物。党魁与政党领袖不同。政党领袖在党内有正式职务,职责和职权有正式规定,其活动公开并受到监督;而党魁在党内并无正式职务,权限也无明确规定,对其言行无法进行监督。党魁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主要依靠政党机器。
- 中文名
- 党魁
- 外文名
- party boss
- 拼 音
- dǎngkuí
- 释 义
- 有影响或被奉为首领的人
词语释义
播报编辑
党魁
dǎngkuí
[party boss]
1.古代指党人中最有影响或被奉为首领的人。
2.政党的首领。
梁启超 《莅民主党欢迎会演说辞》:“党员之与职员,职员之与党魁,犹若兵士之于将校”。(以前含有贬义,后来逐渐演变成中性词),一般用来称呼共产党以外的政党首领。如凤凰网新闻:《曾荫权邀公民党魁下月辩论政改》,网易新闻中心:《英国组成战后首个联合政府,自民党党魁任副首相》
党魁与政党机器
播报编辑
政党机器又称政治机器或党务机器,是由党魁控制的、职业政客经营的、在政党组织之外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它起源于美国,是在19世纪中叶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竞争中产生的。“机器”一词是表明它能以机器般的效率和准确性选出预定的候选人或执行某些任务。
党魁的地位往往是在由政党机器严密控制的地区通过互相倾轧和竞争取得的。党魁通过政党机器,在幕后控制党的地方正式组织,摆布地方议员的选举和官员职位的分配,指挥地方政府官员的活动,甚至操纵总统和众议院议长等重要职位的选举。如美国1897年在号称“洛克菲勒特派员”的共和党党魁M·韩纳的大力支持下,W·麦金利得以当选总统。党魁还拥有一批分别负责打小报告、理财、贿选、施展暴力威胁的人为之效力。
党魁的运作
播报编辑
党魁凭着多方面的条件控制其党组织,左右竞选。主要有:
②接受黑社会组织的贿赂,同时以他们为自己非法暴力活动的靠山和支柱;
③与总统、州长、联邦和各州的官员密切联系,掌握分配公职的权力;
④与党的州委员会互相配合,拥有支配候选人提名和选举机构的权力;
⑤与州议员紧密勾结,享有控制州议会的权力;
⑥与政党的机关报刊以及政法界、工商界等权威人士沆瀣一气,把持舆论,对选民施加影响。
党魁经常用欺骗、收买等办法拉拢选民,争取选票,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对付不顺从者,以建立个人权势,操纵政党机器和政治生活。如造谣、诽谤、威胁、利诱(分赃、贿赂)、撤职等,甚至罚款、绑架、监禁、审问、暗杀。党魁的对立面通常是本党内部其他派系的人物,而不是其他的大党。在美国历史上还出现过一个党魁同时操纵两大政党机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