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

鎖定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國家出版基金主題出版項目——《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選題策劃:劉先銀,由黎祖交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書    名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
作    者
黎祖交
ISBN
978-7-5038-7352-2
頁    數
502
定    價
110.00元 (全2冊)
出版社
中國林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1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編輯組
徐小英 劉先銀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編輯委員會

名譽顧問:姜春雲 陳宗興
顧 問:祝光耀 李文華
主 任:趙樹叢
副主任:張建龍 印 紅 孫紮根 陳述賢 張永利
陳鳳學 杜永勝
委 員:(按拼音排序)
程 紅 封加平 郇慶治 金 旻 黎祖交
廖福霖 劉東生 柳學軍 譚光明 王國聘
吳 斌 嚴 耕 餘謀昌 張鴻文 趙建軍
周宏春 [1]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陳述賢
副組長:譚光明 程 紅(常務) 柳學軍 黎祖交
成 員:丁立新 郝育軍 樊喜斌 李玉峯 [1]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撰稿組

主 編:黎祖交
撰稿:(按拼音排序)
郇慶治 黎祖交 廖福霖 王國聘 吳 斌
餘謀昌 張秀芹 趙建軍 周宏春
統稿:黎祖交 餘謀昌 廖福霖
審稿:程 紅 柳學軍
綜合組:周霄羽 楊玉芳 徐小英 劉先銀 楊 軒 沈登峯
編輯組:徐小英 劉先銀 沈登峯 何 鵬 趙 芳
劉香瑞 曹 慧 王若凡 [1]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內容簡介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國家出版基金主題出版項目——《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日前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國公開發行。全書分上、下兩冊,共46.3萬字,插圖約260幅,全綵印刷。主要讀者對象: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教學、研究與實際工作者。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選題策劃:劉先銀,主編:黎祖交。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等權威機構專家教授共同撰稿,由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總顧問姜春雲作序。全書着眼於黨政領導幹部這一特殊羣體,立足於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以全面解讀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精神為主線,以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體系為目標,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系統闡述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時代背景、目標指向、理念創新、實現路徑和制度保障,科學詮釋了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深刻內涵,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指導性、可讀性和可操作性,是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本難得的輔助讀物和參考教材。 [1-2]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本書目錄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目錄
序(姜春雲)
第一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嘹亮號角
——十八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
一、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
(一)“生態”與“文明”釋義
(二)“生態文明”的多義性
(三)生態文明的定義
(四)生態文明的基本特徵
二、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的深化與發展
(一)生態文明建設地位的新提升
(二)生態文明建設意義的新認識
(三)生態文明理念的新概括
(四)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新指向
(五)生態文明建設在總體佈局的新定位
(六)生態文明與社會主義本質一致性的新提法
(七)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的新概念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國策方針、原則、任務與實現路徑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國策方針
(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
(四)生態文明建設的實現路徑 [1] 
第二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時代潮流
——當代人類文明轉型的歷史必然性
一、歷史的回望:人類文明的發展道路
(一)原始文明
(二)農業文明
(三)工業文明
二、全球性生態危機:工業文明的毒瘤
(一)生態危機的表現
(二)生態危機的特點
(三)生態危機的深層根源
三、擺脱危機的出路:當今世界的文明轉型
(一)全球生態運動的興起
(二)科學家的探索
(三)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的努力
四、生態文明的道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一)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
(二)各部門各地方的努力
(三)學術理論界的貢獻
(四)社會公眾的參與 [1] 
第三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目標指向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一、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緣起
(一)近代中國人對於理想中國的憧憬
(二)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國內背景
(三)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國際視野
二、美麗中國的涵義
(一)美麗的釋義:美麗的表層與深層含義
(二)美麗中國的界定:狹義與廣義的美麗中國
(三)美麗中國的涵義
三、確定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意義
(一)有利於滿足全國人民對於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二)有利於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三)有利於增強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
(四)有利於提升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 [1] 
第四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理念創新
——生態文明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靈魂
一、生態文明理念創新的意義
(一)理念的內涵
(二)理念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生態文明理念創新的意義
二、確立生態文明新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二)走出“人類征服自然”的誤區
(三)樹立生態文明的核心理念
三、生態文明理念創新的基本內容
(一)樹立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
(二)樹立生態文明的開發理念
(三)樹立生態文明的制度理念
(四)樹立生態文明的財富理念
(五)樹立生態文明的道德理念
(六)樹立生態文明的政績理念 [1] 
第五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自然路徑
——加強資源、生態和環境保護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基礎
一、人類生活的兩個世界及其相互關係
(一)人類生活的兩個世界
(二)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關係
(三)加強自然保護是邁向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
(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
(二)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三)重點加強對水、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的保護管理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一)加強林業建設,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
(二)加強水利建設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三)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三、強化環境污染的綜合防治
(一)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面臨的環境污染形勢相當嚴峻
(二)必須重點解決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1] 
第六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經濟路徑
——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二)全面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任務的需要
(三)確保經濟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二、關鍵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一)實現價值觀和技術工藝方向的轉變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目標是實現“三個轉變”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途徑是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是促進節能減排
(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是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三、落腳點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一)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二)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三)努力發展低碳經濟
四、目的是發展綠色消費
(一)綠色消費是生態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綠色消費的主要特徵
(三)綠色消費是一種更高級的生活結構 [1] 
第七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政治路徑
——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一、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意義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新時期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
(三)社會主義的本質與生態文明的本質一致性的體現
二、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統一
(一)正確認識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關係
(二)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
(三)必須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
(四)必須把政治制度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三、着力點是以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為宗旨努力做到“三個注重”
(一)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法和執政方式
(二)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
(三)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管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 
第八章 走向生態文明的文化路徑
——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文化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文化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一)走向生態文明的重要路徑
(二)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二、關鍵是確立文化建設的生態導向
(一)倫理道德建設的生態導向
(二)科學技術發展的生態導向
(三)文學藝術發展的生態導向
三、落腳點是大力發展生態文化
(一)發展生態文化的意義
(二)建設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1] 
第九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社會路徑
——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一、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的必要性
(一)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
(二)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
二、高度重視和解決好人民生活的生態環境需求
(一)公民擁有享受良好生態環境的權利
(二)維護公民對環境信息的知情權
(三)保證公民對環境管理的參與權
(四)着力解決好生態建設中的公平性問題
三、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的落腳點
(一)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三)在創新社會管理過程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 
第十講 走向生態文明的可靠保障
——加強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
一、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刻不容緩
(一)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可靠保障
(二)加強制度建設是應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滯後的客觀需要
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思路
(一)基本原則
(二)基本思路
三、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基本內容
(一)建立科學的幹部考核評價制度
(二)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建設
(四)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五)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六)建立健全法律懲罰制度
(七)加強綠色教育制度建設 [1] 
後記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主編答記者問

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中,一本標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字樣、被列入國家出版基金主題出版項目的著作——《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2014年一月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引起社會各界的矚目。這是一本什麼樣的著作?它有着怎樣的出版背景?為了確保書稿質量,該書作者秉承了什麼樣的撰稿原則?該書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是什麼?該書主編對於讀者的寄語又是什麼?帶着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對該書主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黎祖交教授進行了專訪。黎教授儘管工作很忙,但聽説我們是為採訪《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的相關情況而來的,仍然十分高興地接待了我們,並認真地回答了我們的提問。 [3]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出版背景

《綠色中國》: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由您主編的《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一書已經正式出版。我們注意到,在該書的封面上特別標註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字樣。請問:在這行標註的後面有着怎樣的編撰出版背景? [3] 
黎祖交這本書的編撰出版是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一部署下進行的。其主要背景是:
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原新聞出版總署於2013年2月下旬下發了《關於制訂和報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主題出版重點選題的通知》,要求各省新聞出版局和主管部門組織所轄、所屬出版單位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主題主線,安排一批重點選題。為了貫徹落實這個通知精神,中國林業出版社派出專人與我聯繫,希望我按照該通知要求擬定一個重點選題,並撰寫一個詳細的包含章、節、目內容的撰寫提綱上報。提綱擬定後,經出版社研究,就形成了《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這一重點選題,正式報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後經瞭解,這個通知下發後,全國380餘家出版單位報送了1500餘種選題。經專家評審論證,最終確定了115種重點選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就是最終確定的這115種重點選題之一。 [3] 
本選題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審確定後,還經歷了申報國家出版基金的過程,就是根據《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由本書出版單位中國林業出版社向相關部門正式申報了國家出版基金,經評審通過,並報經國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員會批准,被正式確定為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主題出版項目。 [3] 
還要特別指出的是,2013年5月下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還下發了《關於做好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主題出版工作的通知》,要求獲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的出版單位切實抓好書稿的審讀、編輯、加工、印刷和發行等環節的工作,確保出版導向和出版質量,並在封面上標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字樣,同時做好重點出版物的宣傳、發行工作,充分利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多種途徑對重點出版物進行宣傳,擴大主題重點出版物的社會影響,把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 [3] 
這就是我們這本書特別標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的緣由,也可以説是本書出版的主要背景,同時也是我願意接受媒體記者專訪的主要原因。 [3] 
《綠色中國》:這本書的封面和扉頁上還標明“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這是否意味着這本書是由林業部門的作者寫給林業系統的領導幹部看的?
黎祖交:“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並不意味着是由林業部門的作者寫給林業系統的領導幹部看的。這在本書《後記》第一段話中已經説得十分清楚:“本書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旨在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為我國黨政領導幹部提供一本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部署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重要論述的輔助讀物”。既然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而且是為我國黨政領導幹部提供的輔助讀物,當然就不是僅限於林業系統,而是面向全國黨政領導幹部的。 [3] 
事實上,我們從策劃選題、擬定寫作提綱,到挑選撰稿作者、召開編寫會議,再到撰稿、統稿、配圖、審讀,直至評審、修改、定稿、送出版社編輯出版,始終都秉承這一宗旨。就以撰稿組成員的組成來説,您看看各講撰稿人的所在單位就會知道,他們都是分別來自於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南京曉莊學院的相關專家學者,根本不存在僅由林業部門寫給本系統領導幹部看的問題。 [3] 
《綠色中國》:那又為什麼還要標明“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呢?
黎祖交:至於標明“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緣由:
第一,當時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向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上報這個重點選題時是作為音像電子出版物的(紙質圖書是其配套出版物),其填寫的製作單位就是“國家林業局”,而且本選題被正式確定後,國家林業局還專門成立了以局長、黨組書記趙樹叢為主任的編輯委員會和以中紀委駐國家林業局紀檢組組長、國家林業局黨組成員陳述賢為組長的編撰工作領導小組,正是國家林業局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本書的編寫和成功問世提供了可靠的組織和政治保障; [3] 
第二,本書編寫大綱和撰稿組成員名單雖然是由我先提出初步建議,但也是在與中國林業出版社商量後,經報請國家林業局黨組會議研究確定的,其中有兩名撰稿組成員還是由國家林業局領導親自指定的,這自然也體現了“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的含義; [3] 
第三,從全書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讀本”的內容來説,也體現了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正如中央一再強調的,林業在生態建設中居於首要地位、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居於重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居於基礎地位、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居於特殊地位,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本書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也從一定意義上體現出國家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對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同。 [3] 
《綠色中國》:您説中央一再強調的這些觀點,依據是什麼?
黎祖交:依據是中央的正式文件,其中最主要的依據是經權威專家文獻檢索顯示在我們黨的歷史文獻中第一次將生態文明概念寫入其中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即中共中央〔2003〕9號文件。正是在這個文件中,我們黨首次明確提出了“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文明社會”的指導思想。在一個專為加快林業發展做出的中央決定中,如此明確地將林業同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這“三生態”緊密聯結在一起,並將其作為根本的指導思想,足以説明中央對於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由此也可以看出,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社會相關單位、部門的專家學者共同撰寫生態文明建設的讀本是合適的。 [3] 
據我所知,當年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姜春雲同志發起籌建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初期,也曾考慮掛靠在國家林業局。我理解,姜春雲同志當初之所以有這種考慮,很可能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也正因為如此,在本書正式出版前夕,當姜春雲同志聽説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一安排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本書時,也欣然應邀作序。 [3]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撰稿原則

《綠色中國》:據我們所知,編寫《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在我國尚屬首次,沒有先例可循。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確保書稿質量,你們秉承的撰稿原則是什麼? [3] 
黎祖交:堅持正確的撰稿原則是確保書稿質量的根本保證。對此我們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這個問題,在撰稿組首次編寫會議上,除了討論編寫大綱、確定人員分工外,主要就是圍繞撰稿原則統一大家的認識,並要求大家嚴格遵循這些原則。現在看來,這些原則還確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概括起來説,我們秉承的撰稿原則主要有以下四條:一是讀者對象的特殊性原則,二是理論觀點的一致性原則,三是框架結構的完整性原則,四是講述知識的科學性原則。 [3] 
《綠色中國》:請您分別説説,就從讀者對象的特殊性原則説起好了。 [3] 
黎祖交:“讀者對象的特殊性原則”是從讀者對象定位的角度對撰稿人員提出的要求,指的是本書與其他一般性讀物不同,它不是寫給普通讀者看的,也不是寫給個別行業或個別部門的黨政領導幹部看的,而是面向全國,寫給全國的黨政領導幹部看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每一位作者一定要切實做到這樣三點: [3] 
一是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視。這是因為,建設生態文明是一項全新的事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要寫好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黨政領導幹部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者、組織者、推動者,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着決定性作用,要寫好專為黨政領導幹部閲讀的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就更是一件重中之重、難上加難的事情了。更何況,其他類型的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尚有先例可循,而撰寫《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在我國還是首次!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我們都深感責任重大,決不敢掉以輕心。 [3] 
二是在撰稿時要着眼於黨政領導幹部這一特殊羣體的工作需要。要從黨政領導幹部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決策者、組織者、推動者的社會角色、職責要求和工作特點出發,想他們之所想,寫他們之所需,着力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説明問題,着力為他們在領導工作中經常碰到的實際問題釋疑解惑,着力從全局、戰略的高度和全球的視野努力開闊他們的眼界,着力突出對其實際工作的理論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 [3] 
三是在涉及相關學科知識的選取推介時要立足於黨政領導幹部現有的知識結構。誠然,黨政領導幹部的文化程度和學科背景各不相同,我們在同一本書中不可能都照顧到,但是從幹部隊伍的知識結構看,有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相對缺乏生態學方面的知識。而生態學知識又正是我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因此,我們特別在書中有意介紹了一些生態學知識,尤其是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及的一些生態學基本概念,如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態安全、生態產品、生態價值、生態空間、生態補償等。這也正是《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含有較多生態學知識的一個重要原因,相信也會受到黨政領導幹部讀者的歡迎。 [3] 
《綠色中國》:“理論觀點的一致性原則”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3] 
黎祖交:“理論觀點的一致性原則” 主要指的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基本理論觀點上同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論述保持高度一致。凡是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有明確表述的觀點,均以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為準;對於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沒有明確表述的內容發揮自己看法時,不能與報告和決定精神相違背。此外,我們還要求全書各講使用的同一概念、命題要保持其涵義的一致性,不能有歧義,更不能前後矛盾;在對某一觀點進行論證時,使用的論據要與所持的論點相一致。 [3] 
《綠色中國》:“框架結構的完整性原則”是什麼含義? [3] 
黎祖交:提出“框架結構的完整性原則”,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明確,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論述已經形成一個十分完整的理論體系,我們既然要撰寫黨政領導幹部的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就有責任儘自己最大努力對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論述進行完整的解讀和闡發,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其中某個或某些觀點的解讀,也不應是簡單的文章彙編。這就要求我們在撰稿時,尤其在研究落實全書編寫大綱時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兩個性: [3] 
一是全面性。就是要把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方方面面的論述都囊括進來,不能有遺漏,至少不能有重要遺漏。在此前提下,還要對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相關論述的理論基礎、科學依據、決策背景、重大意義等加以必要的闡述和拓展,同時注意吸收、借鑑國內外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優秀成果。 [3] 
二是系統性。就是全書的內容架構要系統集成、邏輯嚴密,我們的目標是要努力構建一個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完整的理論與實踐體系。為此,要求全書結構完整、合理,所講內容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各講之間,各講中的節與節之間,以及節與目之間,目與目之間,要有序展開、相輔相成、合乎邏輯。 [3] 
《綠色中國》:您前面還講到“知識講述的科學性原則”,這又是什麼意思?這本書裏面是否還涉及到不少學科的知識? [3] 
黎祖交:是的。撰稿中確實涉及到不少學科的知識,包括哲學、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生態學、環境科學,以及生態哲學、生態倫理學、生態經濟學、生態政治學、環境政治學等。其中不少學科我們的黨政領導幹部都不同程度地學習過,有些學科則很少涉獵,有的學科,如我們前面提及的生態學,就有不少黨政領導幹部沒有學習過,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行文的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講述。這裏的關鍵是要準確把握其科學涵義並將其正確運用於相關內容。為此,我們要求各位作者對有關原理的表述和名詞術語的使用一定要科學、恰當,避免術語濫用,更要杜絕常識性錯誤。 [3] 
《綠色中國》:你們提出的這幾條撰稿原則確實不錯。相信這本書一定會受到讀者的好評。
黎祖交:受到讀者好評還為時過早,因為這本書才剛剛印出一小部分,看到的人還不多。況且我剛才説的只是一個撰稿原則,實際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3]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基本框架

《綠色中國》:您説這本書才剛剛印出一小部分,看到的人還不多,那您能否先給我們的讀者介紹一下該書的基本框架? [3] 
黎祖交:沒問題。但因時間關係,而且我知道《綠色中國》雜誌的篇幅也有限,在這裏我只能簡單地勾勒一下。 [3] 
本書共分十講,以“走向生態文明”為主題、主線貫通全書,目的在於全面系統詮釋、解讀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論述,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體系,為黨政領導幹部提供一本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輔助讀物。全書內容大體可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個大的板塊,其中第一講、第二講為總論,講的是走向生態文明的嘹亮號角(即十八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 )和走向生態文明的時代潮流;第三講至第十講為分論,講的是走向生態文明的目標指向、走向生態文明的理念創新、走向生態文明的實現路徑和走向生態文明的制度保障。其中,走向生態文明的實現路徑共有五講,佔了全書一半的篇幅,分別是走向生態文明的自然路徑、走向生態文明的經濟路徑、走向生態文明的政治路徑、走向生態文明的文化路徑、走向生態文明的社會路徑,主要是為了回答如何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問題。 [3] 
《綠色中國》:書中還鏈接了很多插圖,這是否也是本書的組成部分? [3] 
黎祖交:是的。鏈接這些插圖一是為讀者提供一些正文沒有提及但有助於讀者理解正文內容的必要的知識背景、人物背景和歷史背景;二是為讀者提供一些與正文內容相關的典型案例;三是以圖片的形式對文中提及的觀點進行輔助性詮釋和印證,同時也在一定意義上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力圖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 [3]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主要內容

《綠色中國》:那麼,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請您稍微展開一點講,就先從作為總論的第一講和第二講説起吧。 [3] 
黎祖交:總論第一講講的是走向生態文明的號角,也就是十八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這是全書的總綱。其內容除了系統闡述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外,主要是講述兩部分內容:一是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的深化和發展,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地位的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意義的新認識、生態文明理念的新概括、生態文明目標的新指向、生態文明建設在總體佈局的新定位、生態文明與社會主義本質一致性的新提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的新概念,其中既吸收了同類著述和相關專家的權威觀點,也不乏本書作者的獨到見解,譬如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的內涵的闡釋、對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出現中的“生態產品”“生態價值”“生態空間”三個概念的涵義和意義的解讀等,都是作者潛心研究的成果;二是對十八大報告確定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國策方針、基本原則、重點任務和實現路徑一一做了簡明扼要的講解,有許多內容都很有新意,譬如把生態文明建設的實現路徑分為自然路徑、經濟路徑、政治路徑、文化路徑、社會路徑,其中自然路徑較好地回答瞭如何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這一生態文明建設本體範疇的問題,經濟路徑、政治路徑、文化路徑、社會路徑則較好地回答瞭如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些黨政領導幹部經常思考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這在國內同類著作中還是首次出現。 [3] 
第二講講的是走向生態文明的時代潮流,也就是當代人類文明轉型的歷史必然性。這是從世界潮流和時代背景上對第一講總綱的一個詮釋和補充,旨在昭示讀者,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部署既是我們黨在深刻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準確把握當代人類文明轉型的歷史必然性、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明智之舉。其內容包括四個部分:一是歷史的回望,講的是人類文明的發展道路,從原始文明講起,經歷農業文明,再到工業文明,説明工業文明已經走到盡頭,人類惟一的出路是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二是全球性生態危機,講的是作為工業文明毒瘤的生態危機的表現、特點和深層根源,表明在工業文明的機體上滋生的生態危機這顆毒瘤已經無法靠自身的力量摘除;三是擺脱危機的出路,講的是當今世界文明轉型的種種努力,包括全球性生態運動的興起、科學家的探索、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的努力等;四是生態文明的道路,講的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包括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各部門各地方的努力、學術理論界的貢獻、社會公眾的參與等。 [3] 
《綠色中國》:請您再説説分論部分的主要內容。就按您剛才所説的順序,先説説目標指向和文明理念好了。 [3] 
黎祖交:走向生態文明的目標指向,就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其內容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緣起,既講了近代中國人對於理想中國的憧憬,也講了確立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國內背景和國際視野;二是美麗中國的涵義,並對美麗的表層與深層涵義以及狹義美麗中國與廣義美麗中國的涵義作了深入詮釋;三是從滿足人民對於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增強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提升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等方面對於確立美麗中國的意義做了有説服力的講解。 [3] 
走向生態文明的理念創新,是要表明生態文明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靈魂。也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在科學闡發“理念”的內涵和理念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對生態文明理念創新的意義做了深刻解讀;二是確立生態文明理念的基本要求,特別強調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走出“人類征服自然”的誤區;三是生態文明理念創新的基本內容,包括樹立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開發理念、制度理念、財富理念、道德理念、政績理念等,都是對黨政領導幹部的實際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重要理念。 [3] 
《綠色中國》:走向生態文明的實現路徑在書中佔了一半的篇幅,可見其分量很重。 [3] 
黎祖交:走向生態文明的實現路徑,是對十八大《報告》關於“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深入解讀。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 [3] 
首先,是自然路徑。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其主要內容是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其主要路徑:一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着力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重點加強對水、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的保護管理;二是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大力加強林業建設,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水利建設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三是強化環境污染的綜合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並以解決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 [3] 
第二,是經濟路徑。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保障,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生態文明建設任務、保證經濟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其主要內容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其主要路徑: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和出口協同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其突破口是促進節能減排,中心環節是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二是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探索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途徑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路徑;三是發展綠色消費,充分認識綠色消費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更為高級的生活結構,引導公眾努力改變奢侈浪費的消費方式,實行健康適度合理的綠色消費。 [3] 
第三,是政治路徑。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保障,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和社會主義本質與生態文明本質一致性的體現。其主要內容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其主要路徑:一是把自然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納入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程,加強資源、環境、生態保護立法,維護公民的環境權益,妥善解決環境突發事件;二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把政治制度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三是營造治國理政的良好政治生態,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法和執政方式,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管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 
第四,是文化路徑。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保障,也是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其主要內容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文化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其主要路徑:一是確立文化建設的生態導向,逐步實現倫理道德建設的生態化、科學技術發展的生態化和文學藝術發展的生態化;二是發展生態文化,提高發展生態文化認識,建設繁榮生態文化體系,加強生態文化產業建設。 [3] 
第五,是社會路徑。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保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其主要內容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其主要路徑:一是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保障公民環境權益,在教育、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全面促進社會公平,加強創新社會管理;二是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落腳點,正確認識和處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與建設和諧社會的關係,提倡節約型消費,倡導環境友好行為準則,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3] 
《綠色中國》:本書的最後一講是走向生態文明的可靠保障,講的是加強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這是否意味着本書作者對制度建設的特別強調?其主要目的是什麼? [3] 
黎祖交:強調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並不是本書作者的有意為之。這一點,只要看看在十八大報告已經明確將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列為生態文明建設四項重點任務之一後,十八屆三中全會又特別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進一步做出明確部署這一基本事實,就十分清楚。如此強調製度建設的目的在於引起廣大黨政領導幹部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高度重視。這是因為,正如十八大報告所言,“加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也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3] 
《綠色中國》:這一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黎祖交:這一講的主要內容是對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重要論述的深入解讀。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從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可靠保障、制度建設是應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滯後的客觀需要的角度,闡釋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意義;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思路,其原則包括:系統性原則、公平性原則、責任原則、補償與懲罰相統一原則、可操作原則,其思路包括:做好頂層設計、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加強制度貫徹的執行力;三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基本內容,包括:建立科學的幹部考核評價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法律懲罰制度、加強綠色教育制度建設,可謂內容豐富。透過本講,讀者既可以深入領會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基本精神,又可以較好地領會作者的學習心得和獨到見解,還可以瞭解一些富有説服力的典型案例,可謂一舉多得。 [3]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主編寄語

《綠色中國》:謝謝您前面的介紹。請問,您還有什麼寄語要給讀者説的嗎?
黎祖交:我最後還想説的有兩個意思,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
第一個詞是“感謝”。就是感謝為本書編撰出版做出貢獻的所有單位和個人,其中要特別感謝的單位主要包括:本書組織編寫單位國家林業局,本書作者所在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南京曉莊學院,本書出版單位中國林業出版社;其中特別要感謝的個人主要包括:本書編委會名譽顧問和本書序言作者、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總顧問姜春雲,本書編委會名譽顧問、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宗興,本書編委會顧問、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祝光耀,本書編委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等。此外,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對本書的編寫給予了誠摯、熱情的關心、指導和支持;國家林業局有關司局、直屬單位負責人對本書的編輯出版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國內外許多高水平作者有關生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著述為本書的編撰出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鑑;中國林業出版社的責任編輯為本書的編輯、配圖、設計、製作、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此,我作為本書主編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3] 
第二個詞是“懇請”。鑑於編寫《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在我國尚屬首次,沒有先例可循,由於缺乏經驗,加之水平有限、時間緊迫,難免有許多不足甚至錯誤之處,懇請讀者嚴肅認真地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表達意見的形式不限,既可以給我本人和其他作者打電話、寫信、發電子郵件,也可以在報紙、雜誌、網絡、手機等媒體發表意見,還可以採取讀者認為合適的其他方式。我們一定本着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和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的書稿質量高度負責精神,認真聽取,充分採納,及時修訂、完善,力求再版時把這本《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以不負“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點出版物”的稱謂和廣大讀者的厚望。 [3] 
參考資料
  • 1.    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4.1
  • 2.    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  .黨建網[引用日期2014-03-24]
  • 3.    林業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一本寫給黨政領導幹部的生態文明讀本——《黨政領導幹部的生態文明讀本》主編答本刊記者問[J].綠色中國,2014,(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