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黨家村古建築羣

鎖定
黨家村古建築羣,位於陝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地處南北為塬、東西走向呈“寶葫蘆”狀的狹長溝谷之中,依塬傍水,避風向陽。黨家村有村、寨之分,村低寨高,總佔地面積128000平方米。 [3]  元至順二年(1331年)始建,初名東陽灣,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立莊名“黨家河”,後稱黨家村。 [4] 
黨家村古建築羣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個哨樓,及廟宇、戲台、文星閣、看家樓、泌陽堡、節孝碑等古建築,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寶” 。 [6] 
2001年6月25日,黨家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黨家村古建築羣
地理位置
陝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
所處時代
明、清
佔地面積
128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5-0427-3-23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黨家村古建築羣歷史沿革

元至順二年(1331年),黨姓自由陝西朝邑縣逃荒至此,落腳於東陽灣,挖窯安家,開荒種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立莊名“黨家河”。
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更名為“黨家河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賈姓由山西洪洞縣來韓經商,先寄籍於賈村,後遷縣城。明弘治八年(1495年),賈氏第五代和黨姓聯姻,明嘉靖四年(1525年),其子前後移居黨家村。 [4] 
清咸豐元年(1851年)因社會動盪,村中富紳集資購地36畝,在村北塬上就勢興建寨堡,歷3年告竣,名泌陽堡(臨“泌水”得名),俗稱上寨,又名黨家村寨子,村寨之間修有暗道相通。
明清時期,民居宅院大規模的興建有3批:明正統至景泰年間14院,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至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25院,乾隆至咸豐年間69院。先後又在村周圍修建防禦性哨門25座。此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始建黨氏祠堂,四十九年(1710年)始建賈氏祠堂,兩姓相繼建祠堂共12座。雍正三年(1725年)建文星閣(木構),因焚於火,光緒年間重建為磚閣。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戲樓,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關帝廟。還陸續建有看家樓、節孝碑樓以及私塾10餘處。黨家村素以重教聞名,明清兩代出進士、舉人5名,秀才44名。清進士黨蒙,入翰林,歷刑部,累官雲南臨安知府,其家宅門額書“太史第”。清末以降,興建趨緩,但仍建有少量的優質宅院。 [3] 

黨家村古建築羣建築格局

黨家村古建築羣,建築緊湊、村寨相連,保護完整,保存有古塔、古暗道、古井、祠堂、私塾、哨門、看家樓、節孝碑等18處公共設施,錯落有致地坐落着123院元明清三朝四合院。保存古巷道20多條,14條河石鋪就的巷道長短相濟。祠堂11座,哨門24座,13處私塾,11眼水井,澇池一座。文星閣、節孝碑、惜字樓、關帝廟等建築一應俱全,村東南的文星閣、東北的“泌陽堡”。黨家村民居結構基本為三架樑,作法簡潔,有廊者多一架。房屋形式以硬山為主,少量懸山。建築裝飾,石雕、磚雕、木雕一應俱全。公共設施主要有:文星閣、節孝碑、祠堂、看家樓亦稱望樓、哨門、泌陽堡寨牆、下村上寨聯繫的道路。
黨家村房屋都是由青瓦青磚建成,晴天無塵、雨天無泥,古色古香。四合院主要特點:一是圍繞院子,四邊佈置各類房屋;二是門窗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三是方位必正。而從工藝上看,黨家村房屋同京晉名院一般精細,不同處是:這裏的房屋多為兩層;院落小,捱得緊,簡直擠在一起;門道多為走馬樣式:上首房屋不住人,只用來祭祖待客。
黨家村的選址體現了建村人高超的智慧,村子西邊是水庫,東邊幾千米之外就是黃河,一條叫做泌水河的河流繞着村子南邊流過。正因為村子周圍有水的存在,滋潤了這裏的草木,也減少了灰塵附着。 [2] 
黨家村古建築羣

黨家村古建築羣主要建築

黨家村古建築羣四合院

  • 綜述
四合院是黨家村古建築羣中的主體建築,上寨有28座,下村有95座,共123座,分屬於五個組。其中:一組20座,二組21座,三組34座,四組31座,五組17座。
黨家村四合院始建於元代,經過明朝初期黨真佈局,到明朝中後期逐漸成熟,定型於晚清咸豐(1851~1861年)年間。其中: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至景泰年間(1450~1456年),建有14座;明末至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建有25座;清乾隆(1736~1795年)至咸豐年間(1851~1861年),建有67座;清咸豐(1851~1861年)至光緒年間(1875~1908年),建有17座。翰林故居、民俗展館、賈家分銀院、黨家分銀院、家訓展館、雙旗杆院、書畫院是其中的典型院落。這些四合院最長的接近600年,最短的也有160年曆史。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十二日,大地震,大部分四合院建築被毀壞,現存建築多是清代時期重建的。四合院按照建築年代和建築質量可分為三級,其中一級26座,二級42座,三級55座。
四合院是中國北方一種傳統民居,其最基本的特徵是四和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是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四合表達了四合院的基本建築佈局,即院基四面建有門房、廳房和廂房,中間合圍成院子,用青磚墁鋪,形成一個完整的院落。同時,四又寓意四平八穩;合者,和也,四和則安,安之且吉。黨家村四合院的院基一般為長方形,寬12.5米左右,也有宅院面寬僅七八米的,進深多在23米以上,深者可達30米。庭院狹長,每户一般佔地270平方米左右。個別面積較小的則規劃成一顆印院落,開中門。
黨家村四合院大多為單院四合院,青磚牆、灰瓦頂、木頭架,木雕、磚雕、石雕點綴其間,五脊六獸裝飾房頂。雖然明、清兩代的青磚大小不一,但所有的磚牆都砌擺得一線兒齊。並且所有木活均是純木活,絕不使用一丁點鐵釘,除了運用卯榫連接外,積木中的不倒翁原理、蹺蹺板原理也被大量應用。
黨家村四合院由門外部分、門樓和院落三部分組成。門外部分主要有拴馬樁、拴馬環、上馬石或下馬石。個別取得功名的人家門前還專門設有旗杆斗子。門樓部分是走馬門樓,上有門楣題刻,附屬設施有墀頭、掛落、門框固扇、柱礎石、門檻、門墩等。院落部分有門房、廳房、廂房,附屬設施有照牆、花牆、天心石、五脊六獸、筒瓦包溝等。
門樓大多建在門房偏左或偏右方,華貴大氣,稱“走馬門樓”。大門按八卦位置開設,建在門房左方的叫巽字門,建在右方的叫坤字門,但一般不建在門房的中間,即不開中門。黨家村人有中門風水硬的説法,只有神廟、官府、祠堂、學校和大户人家能承受得起這樣的風水,才開中門。
打開大門,通過門道,繞過照牆,才能進入院落,因此院落內的狀況在門外是看不到的。這種含蓄的建築藝術講究的是聚氣,追求的是《易經》所説的“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從實用性上講,這樣做可減少門外干擾,保持院內安靜。
鱗次櫛比的四合院分列在巷道兩旁,豪華的走馬門樓一律朝向巷道,在走馬門樓的兩側有雕刻精美的拴馬樁和瑞獸上馬石,牆上有拴馬鐵環,少數人家的門前還立有旗杆斗子。再配上古井、澇池、長壽凳等,生活氣息濃郁。 [5] 
  • 門外設施
四合院門外部分沒有嚴格要求,是可以動心思和用功的地方。旗杆斗子、上馬石、拴馬樁,它們充分凸顯出高門大户的榮耀,與走馬門樓交相輝映。
旗杆斗子是名分的象徵,就是在旗杆上部七分位置的地方懸掛用來量糧食的器具——鬥。旗杆約3米高,鬥是18千克的鬥,上面雕刻着外圓內方的錢幣。旗杆和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象徵性,甚至官員的俸祿都是用糧食來計算的,將這兩樣東西組合在一起,傳達的是功成名就的榮耀與富貴。黨族祖祠、賈祖祠與6家四合院門前都立有旗杆斗子。其中黨族祖祠、賈祖祠和武舉人家老院、舉人賈樂天家、拔貢黨之學家等7個四合院門前掛有一重斗子,進士黨蒙家門前掛有二重斗子。
上馬石黨家村家家都有上馬石,放置在大門前的台階兩側。上馬石是一方形青石,正面雕刻獸頭,闊鼻長鬚,形象威猛,除了便於主人上馬、下馬外,還有隱含了驅邪鎮災的願望。
拴馬樁是黨家村民間石雕藝術品,是拴系騾馬的條石,用堅固耐磨的青石雕鑿而成。黨家村的四合院門前幾乎都有拴馬樁,這些拴馬樁高一般1.5米,寬、厚22~30釐米不等,豎立在大門的兩側,是四合院的有機組成部分。
黨家村人的拴馬樁,樁頭是0.5米高的圓雕,圓雕是瑞獸或人物形象,或蹲或戲,或食或睡,憨態十足,形象生動。大多數拴馬樁的樁頭都是猴子形象,有戲耍的、吃桃的、靜思的,臂部留有一個小孔可以拴繫馬繮繩。正對巷口的拴馬樁樁頭一般都是獅子形象,在樁體上還刻有“泰山石敢當”幾個字樣,獅子的兩條前腿可以穿過馬繮繩。還有少數拴馬樁的樁頭是胡人形象,取胡人善於馭馬之意。
拴馬環黨家村四合院的門房背牆、廂房背牆上都安有數量不等、拳頭大小的鐵環。因為可以拴馬,所以有人就叫它拴馬環。其實它的作用不只是拴馬,黨家村人很講究,不在牆面上亂釘釘子,辦紅白喜事、鬧社火時,牆上的鐵環可以用來繫繩子。拴馬環是築牆時的附屬產物。為了讓牆結實耐用,工匠在做牆體時,每隔1.5~2米的距離,就會鑲嵌進一根長鐵釘,起加固作用。鐵釘一般長約0.4米,露出牆外的圓頭相對較大,嵌進牆體裏的則略細一些,可以彎曲、摺疊。 [5] 
  • 走馬門樓
走馬門樓是韓城人對富貴人家的趣稱,也稱高門樓子或高門檻。門樓子高了門檻自然也就高了,高門樓子和高門檻説的是一個意思,指的是這户人家很富貴。“走”字在文言文裏面是“跑”的意思,用“走”修飾“馬”,寓意有馬的風光與瀟灑。古時,在韓城,騎馬是身份的象徵。
走馬門樓在結構上有其共性,即整個門樓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是閣樓,下半部分是大門和門道。閣樓在裝飾形式上十分個性化,周圍略施藻繪,閣裙全部透花,飾以楓拱和垂花,稱垂花門樓;有人夢寐以求金榜題名,入仕為官,就把閣樓裝飾成轎子式樣。圖案內容也各不相同,有在閣樓正面、周邊雕刻一套完整的故事畫的,有在周邊刻卍字拐、回龍紋的,有在下部刻文房四寶和其他花型的。雕刻有木雕,也有磚雕。尤其是閣樓中間的門楣部分,形成了獨特的門楣文化;閣樓兩側框牆上的兩個墀頭,集中了黨家村磚雕的技藝。走馬門樓從建造上風格看,可分為廣梁門樓、金柱門樓、蠻子門樓、如意門樓四種類型。
廣梁門樓的門前空間較大,門樓也比較高大,內外門道有足夠的空間,是上乘門樓。其特點是在房屋中柱上安裝抱框和大門,外門道佔半間房的空間,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叫廣梁門樓。廣梁門樓在四種門樓中級別最高,黨家村有個別家户採用這種門樓。
金柱門樓和廣梁門樓一樣,門樓高大,質量上乘,也是在房屋中柱上安裝抱框和大門,所不同的是看不見房梁,門前只有少量空間。金柱門樓僅次於廣梁門樓,黨家村民居多采用這種門樓。
蠻子門樓門樓前空間相對侷促,大門直接安在最外邊的檐柱之間,外門道入深很淺,僅有可容身的空間,但相對安全,是次等門樓。這類門樓因南方富商最早使用得名。黨家村這種門樓較少。
如意門樓大門仍然安在檐柱之間,不同的是要在檐柱內砌築磚牆,在磚牆中間預留出門洞安裝抱框和門扇,沒有外門道,門框上方只有兩個門簪,上刻“如意”二字,或掛上如意裝飾,因而就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如意門樓。這類門樓前空間更小,是最低檔次的門樓,黨家村只有個別家户是這種門樓。
墀頭既起支撐房檐作用,又起裝飾門樓作用。它上半部分直接支撐房檐,是寬約33釐米,長約1米檐板,磚砌,呈懸空弧形,黨家村人形象的稱其為“卷巴虎”。卷巴虎上下兩端雕有云頭勾紋。製作時將磚料斜切、磨光,呈弧形築砌。為了保證弧形懸空部分的穩定,往往在弧形牆體中打上拐釘,釘頭露在弧形中間,上面做成各種花型,花朵中間套上鐵環,可以懸掛燈籠。墀頭的下半部分是墀頭的爐口和須彌座位,黨家村人形象的把爐口稱作“座鬥”。爐口是墀頭最精美的地方,也是圖案最集中的部分。它上與卷巴虎相連,下與須彌座結合在一起。墀頭上的圖案很豐富,畫面樣式多達40多種,是整個四合院建築中磚雕藝術最集中、最細膩的地方。明朝和清朝前期的雕刻內容多為卦爻、符號之類,後期的就以盆景、插花、琴棋書畫、筆筒、石榴、蝙蝠、人物故事居多,年代越久遠的畫面越簡潔。
門楣的上方是兩米見方的門額,上邊題有大字,這些字以木雕或磚雕的形式出現,字體為楷體或行體,顏色為金色、藍色、墨色或木質本色,它與周圍的其他裝飾氣韻貫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門楣文化。
門道由兩面磚牆組成的通道,地面用青磚或青石地板墁鋪。大門安放在門道偏內兩三米處,將門道一分為二,大門外的稱外門道,大門內的稱內門道。門檻在大門下面,兩邊雕有青石門墩。
在外門道兩側的內牆上,各有一個花磚圍成的長方形豎框,其內雕有寓意吉祥的圖案或寄託主人立身治家的書法名言。圖案外側的牆壁上,各有一根明柱,明柱多為磚砌,一半嵌進牆體,一般露出牆外,露出部分用於逢年過節張貼對聯。打開大門,正對的是照牆,即蕭牆,也有的地方稱之為女牆。照牆通常與山牆共用,合二為一,雕刻着各式圖案。
門墩即門枕石,下部嵌牆體內,側面刻有豎槽,用來框架門檻。同時,又有着支撐門框、托住門扇轉軸的作用。上半部分凸向大門外側,有方形、鼓形、獅子形幾類。鼓形的門墩又稱抱鼓石。方形、鼓形的門墩正面雕有獸頭,有的還有人物、花卉等圖案。
門檻是大門下的橫木,兩頭框架在門墩豎槽中,以此分出大門的內外。門檻中間有鎖環,它和兩個門扇下邊的鐵鏈環連在一起可鎖住大門。門檻一般不取下來,要進入門內必須先跨過門檻。黨家村四合院的大門門檻是兩條小板凳,每條板凳的高度很有講究:有五寸(約16.5釐米)的,“五”主五行,五行全則萬事和。有三寸六分五(約12釐米)的,取一年365天天天平安之意。還有四寸八分(約15.8釐米)的,取四平八穩之意。家中有紅白大事,親朋來的較多,就可把門檻卸下來做板凳用。 [5] 
  • 院落
《周禮》認為房屋建造是大事,要舉行典禮,因為它開啓着家庭的運勢,在講究五行相生的同時,還體現禮儀思想,講究次序位置,包涵“德”的準則,以此安頓家的秩序。
黨家村四合院建築佈局充分體現着這一思想,講究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邊庚辛金,北邊壬癸水,中央戊巳土的位置對應關係,使家中五行俱全。房屋建築高低錯落,廳房最高,門房次之,東西廂房略低,且東廂房還要略高於西廂房。四面房屋的高度,尾數必須符合河圖數,即廳房高度尾數必須是1或6,門房是2或7,東房是3或8,西房是4或9;四合院雖然是四方形,但尺寸上外緊內松,即院落的寬窄由外向內逐漸放寬一點,以便聚氣聚財;窗户一律朝向院內,背牆上不開窗户,講究財氣不外泄。一顆印四合院在黨家村只有3户。
黨家村人把院落建築看做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以“廳房為首,門房為足,左右廂房為兩臂”,在佈局上追求和諧、有序。每個房間在用途上也都有嚴格規定,起到規範家人行為舉止,調整倫理關係的作用。
家訓是四合院的必配內容,體現着黨家村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品位,是前人對子孫最直白的告誡。通常以磚雕的形式出現在廳房(上房)兩邊的山牆上,使家的生命與精神伴隨永恆。
廳房建在北邊,俗稱上房。廳房通常為大三間結構,地基和房屋的高度不僅要高於其他三面的房屋,而且間口大,建築質量好。它前檐多為歇檐,寬敞明亮,裝有卐字紋、菊花、艾葉等圖案的活動屏門,兩邊的山牆上刻有家訓。廳房的功能有三:一是是祭祀祖宗的場所,安放着祖宗的牌位,過年節時還要懸掛祖宗的影像,以示對祖宗的敬重;二是紅白喜事接待貴賓的地方;三是家中重要活動的場所。
門房建在院子的南邊,與廳房相對,為三間或小五間結構,中間一間開中門,但不能和廳房的門正對着,要稍微向左或向右偏出一點,視角上不一定能感覺得到。門房可做倉庫儲存糧食。門房的西南角可用做廁所。廁所和西廂房連接處有過道,上邊安有洞槽,承接門房和西廂房的雨水。
廂房一般為二層樓房,在高度上有七上八下的講究,即下層高八尺(約2.67米),上層高七尺(約2.33米)。上庫下宿,上層作為倉庫,不做隔牆,下層多為四間結構,分隔成兩部居室,按照兄東弟西原則分配使用。東廂房緊靠門房的一部房子的外間做廚房。如果大門朝向東、西,靠着巷道的廂房二樓還要做繡樓,住千金小姐。
四檐八滴水是質量上乘的四合院才有,黨家村有十幾户這樣的院落。這類院落的門房、廳房、廂房都是兩坡水,院落房屋內外有檐,八面滴水,下雨時檐水成簾,氣勢壯觀。為了追求四檐八滴水效果,廳房後邊往往留有小院,東西廂房的背牆和鄰居家的背牆之間要留有“夾巷”排水。自家的水是不能亂流的,必須留有合理的水眼,使雨水最後彙集在一起流走。賈祖祠、舉人賈樂天家就是這樣的建築。
照牆也稱影壁。進入四合院大門後首先看到的是照牆,它在內門道的盡頭,也是進入院落的引牆,有遮擋外人視線的作用。即使敞開大門,外人也看不到宅內,給人以莊嚴之氣,增加了宅院的氣勢。照牆一般是磚雕作品,浮雕居多,位置在廂房山牆的中央,周邊有磚雕紋線或磚雕的卍字拐框,長方形,寬約1.5米,高約2米。底部一般有供奉土地神的小神龕,以求家中平安。神龕以外的牆面是照牆的主體,雕刻內容豐富多樣。也有的照牆自成一體,不在山牆上。
照牆按照雕刻內容大致可分為四類。一類精雕細鏤,有福祿壽圖、喜鵲登梅圖、封侯掛印圖、六合同春圖等,寄託着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類雕刻以唐詩宋詞、名言警句為主,主題鮮明,傳達出主人的志趣。一類則與家庭情況息息相關。一類並不飾以具體文字或圖案,只用紋線雕勾出一個框,此即素壁,意在要求後人清清白白做人。
“封(蜂)侯(猴)掛印”照牆,是一隻靈巧的猴子用一根長長的竹杆頑皮地捅蜂窩,傳達出主人家曾經取得功名,或希望後代多讀書,將來在仕途上有所建樹的美好願望。六合同春照牆,慈祥的梅花鹿與高貴的鶴組合在一起,傳達的是延年益壽的寓意。“吉(戟)慶(磬)有餘(魚)”照牆,既有古代戰場上廝殺的戟,又有用於慶典的樂器,再加上一條彷彿還在戲水漫遊的魚,意在告訴後輩富貴的生活是依靠不斷的努力換來的。而琴棋書畫和梅蘭竹菊照牆傳達的是主人的生活追求、精神境界和文化修養。“福(蝠)祿(鹿)賀(鶴)壽”,則通過一隻蝙蝠、一隻梅花鹿、一隻千年鶴來象徵主人家富貴殷實及耕讀結合的生活圖畫。花開富貴照牆上雕刻的是牡丹圖案,寓意吉祥富貴。
門楣題字為“光裕第”的人家,照牆上是一個壽字,字體為行草,筆法凝重,氣勢非凡,照牆四角為五隻展翅飛翔的蝙蝠,底座是梅蘭竹菊,名為“五蝠(福)捧壽”,寓意福壽雙全。另一個同為“壽”字的照牆,則一改傳統國畫風格,以抽象手法寫意。“壽”字是潑墨而成的松樹樣式,軀幹位置被土地神龕佔據,兩者合為一體。神龕右下角是一隻翹首欲立的老鼠,下邊是大海泛起的波紋。圖案釋義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傳達的是“壽與天地共長”。門楣題字為“篤敬”的人家,照牆周邊為磚雕“卍”字拐,寓意富貴不斷頭。中間是一朵蓮花,周圍是蓮子蓮葉,寓意蓮(連)生貴子,它除了希求富貴,還有渴望香火旺盛之意,圖案內容簡單,但線條流暢,熱烈大氣。“花開富貴”照牆雕的是一副牡丹圖案,表達的是富貴吉祥。
在所有這些照牆中,以家訓展館對面的照牆內容最為豐富,最具有代表性。高大的梅花樹下有一隻扭頭彎足的鹿,樹即福,鹿是祿的諧音,代表錢財和職位。鹿嘴裏噙着一支靈芝草,靈芝草是傳説中的長生不老藥,代表着長壽。鹿後面是一座山,寓意壽比南山。樹間有兩隻飛翔的喜鵲,説的是雙喜臨門。樹枝上有一個蜂窩,一隻猴子用竹竿去捅,另一隻猴子正在爬樹,樹上掛着一顆官印,取意封侯掛印。連在一起便是福、祿、壽、喜,壽比南山,掛印封侯,步步高昇,極盡人間美事。 [5] 
  • 五脊六獸
脊是兩面坡式房屋屋面的結合部和分水線,除具有穩定房屋結構和預防雨水滲漏的功能外,還有協調房屋自身重力、各部位尺度,並增強其高大、
端莊感的功能。黨家村四合院的門房和廳房屋頂都是兩坡水、五條脊,尤其是廳房,有些正脊和垂脊上裝有六種造型生動逼真的磚雕脊獸,合起來稱為五脊六獸。
脊上有青磚浮雕裝飾,脊飾的主題有牡丹、蓮花、葵花、靈芝、葡萄、桃、蝠、鹿、仙鶴等,背景襯托多為雲紋和其他抽象的幾何紋飾,繁簡運用恰到好處。加之高浮雕兼局部透雕,以及較少的低浮雕運用,使整個脊飾光影效果與視角衝擊力十分強烈。
六獸的主要造型是鴟尾、狻貌、鬥牛、獬豸、鳳、押魚,為圓雕。鴟尾也叫螭吻。傳説龍生九子,未能成龍者居多,螭吻就是其中之一。把鴟尾安放在房脊上有辟邪驅災之意。六獸布放對稱,即正脊兩頭是一對鴟尾,各自頭部朝外:正面兩條垂脊上是一對相同的獸雕,背面兩條錘脊上又是另一對相同的獸雕,頭部一律朝向水流的方向。 [5] 
  • 天心石
在青磚墁鋪的四合院中間,平嵌有一塊正方形青石,稱之為天心石。每當臘月月盡,就在此處放上供桌,祭上蒸食,祭祀天地和各路神仙。門楣題字為“登科第”的武舉人老院天心石保存最為完好。這方青石本是建造宅院時校正房基方位、測量地平、把控尺寸的參照物,房屋建成後,卻成了永久的歷史遺留。它嵌在四合院的最中間,是四合院的原點,也是四合院的“心”,沒有它,四合院似乎不夠完整,於是又被人稱為鎮宅之石。天心石還給人以心理上的暗示,這就是: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你都不能忘記家,天地的心就在家,修好了心,就能找回屬於自己的天地。 [5] 

黨家村古建築羣古村寨

  • 泌陽堡
黨家村寨子位於泌水河之北,依塬而建,故稱泌陽堡。保存完好。清咸豐元年(1851年),時局動盪,清政府諭令民間建寨自保,黨家村殷實之户為避荒亂,發起修築寨子倡議。27户人家在舉人黨遵勝、貢生黨之學倡導下,籌銀1.86萬兩,歷時5年,於村東北高崖上修建了泌陽堡古寨。現存的拓本《修建泌陽堡碑記》,對建寨情況作了詳細記載。
泌陽堡北高南低,呈半島形,總面積36畝。除東北角以狹長地帶與北塬相接外,其他三面都是30~40米高的斷崖絕壁,絕壁上還加築了寨牆。寨牆原長約150米,內為夯土,外砌青磚,寬約3米,高約6米。牆上還有1.4米高的磚砌女牆。東北角與北塬相接處的馬面處,牆高達9.4米,底寬7.5米,凸出牆外2.5米,寬3~7米的馬面,上面築有戰棚,用來監視寨子下面,防止匪徒入侵。寨牆周邊設置有數十門鐵製炮,並配有弓箭、滾木、擂石等。
泌陽堡易守難攻,僅在寨子南部底端偏東處有一處寨門與下村相通,其餘三面皆不設門。由下村進寨要經過一段開闊地帶,有陡坡相連,上了坡是20米長的磚拱隧道。隧道俗稱城門洞子,外洞口開在絕壁上,前面空間只有10米見方,周圍崖體用磚砌裹,十分有利於防守。隧道有兩重堅固的大門,外邊的一道大門用鐵皮包裹,門後有直徑17釐米的木椽,起加固作用。門內東側的隧道的牆壁上有小窯,是守門人值班的地方。內大門在寨子內,不遠處設有城門樓,平時有人站崗,遇到敵情時就關閉大門。在冷兵器時代,想從塬下強行攻入寨子幾無可能。
泌陽堡內建有四合院36座,澇池一個,水井一眼,祠堂、神廟、惜字爐、碾子房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城門樓又兼具神廟功能,前面是關帝廟,後面供奉財神、火神等,樓兩邊建有圓洞門,門額題字分別是恤災與防患。堡內有南北走向主巷道三條,四合院隨巷道走向東西佈局,周邊有環形通道,村民交往十分便利。下雨時,堡內的雨水先流進澇池,再由澇池溢出後自然流入隧道,通過隧道外大門旁邊的水眼流出,與下面村子的雨水匯合,最後匯入村南的泌水河。
寨子是防匪患、兵患的避難場所,人到寨子去避難,俗稱“跑賊”。黨家村古寨子在韓城很有名氣,有民謠曰:“西塬的澇池下甘谷的廟,黨圪嶗城上好多炮。”意思是説黨家村寨子裏炮多,防禦性能好。 [5] 
  • 看家樓
看家樓建在村子中間,為磚砌方形四層閣式樓,高14.5米,可瞭望全村。看家樓傲然挺立,給人以凜然不可侵犯之感,它和文星閣、節孝碑構成了黨家村的天際線。
看家樓一層東、西、南三面各築有一塔形門,二層東面有一磚砌窗洞,三層四周開有六個窗洞,四層東西兩側各開一個六角形窗洞,南北兩面則開有四扇屏式木窗,木窗兩邊及窗下牆體皆為磚砌花牆,樓頂為硬山兩面坡,拱形筒瓦裝飾屋頂。
民國六年(1918年),靖國軍中的雜牌部隊秦保善營駐紮在韓城境內。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同年農曆九月初一,為報北區民團團長黨天成抵抗之仇,秦保善率部700餘人跑到黨天成所在的黨家村。燒了黨天成的家,殺死2名村民,綁了4名“肉票”,搶得的財物竟裝了20多輛馬車。後來,黨天成率領民團,與秦保善打了1年,終於把秦保善攆走了。百姓感激黨天成,捐資為他家蓋房。黨天成堅持先蓋有瞭望的看家樓。黨天成組織民團一事被編成秧歌戲傳唱,曲目收入《韓城秧歌劇曲目選》一書。 [5] 
  • 稍門
稍門,建在村口或巷末的警戒和防禦性設施。黨家村遺存有四座稍門,這些稍門一般高3.5~3.6米,上面是門樓、歇山頂、木雕閣樓、頂飾脊獸,下面是大門,牆體為磚砌,與巷道邊融為一體。也有的稍門不做閣樓,裝飾也較為簡單。
黨家村古村落在村莊和巷道的出入口處都建有稍門,利用台地落差、臨街四合院的背牆、城牆等把村子封閉起來,以此保證村莊的安全。和平時期,稍門白天大門敞開,夜間關閉,男丁輪流打更,負責開關稍門;戰亂時期,稍門口常設崗哨,派專人看守,遇有匪情時,隨時關閉大門,敲鑼發出警報。稍門外埋設地炮防禦匪患,不要説是人,就是野獸也很難侵入。20世紀20年代,稍門外的地炮就曾炸死過一匹野狼。
歷史上,黨家村共建有24座稍門,部分建於清咸豐(1851~1861年)以前,部分建於咸豐初年。建於咸豐(1851~1861年)以前的,位置一般都在村口和主要巷口。咸豐初年,黨家村人在建造泌陽堡的同時,加固了先前修建的稍門,增設了部分新稍門。增設的稍門主要在通往村寨路口及要隘處,建築較為堅固,以高、大、厚、實為特點,門後都設有門槓。眾多的稍門將黨家村封閉得嚴嚴實實,一般的盜賊很難進來,即使僥倖進來,只要關閉稍門,也會成為甕中之鱉。 [5] 

黨家村古建築羣古閣樓

  • 節孝碑
節孝碑位於黨家村東稍門外的大路北側,是黨家村人黨偉烈之妻牛儒人的貞節牌坊。黨偉烈新婚後進京趕考,不幸暴亡,夫人牛氏堅守貞節,照顧黨偉烈父母及家人50多年,光緒皇帝下詔旌表,立碑紀念。
節孝碑基座用青石做成,長2.7米,寬2.17米,高87.5釐米。碑為樓式結構,寬2.22米,厚1.79米,高8.9米,主牌坊距基座前沿1085米。閣樓封頂,以青磚砌主體,以磚雕圖案裝飾點綴,工藝高超。
閣樓頂為懸山頂兩面坡式,拱形筒瓦、五脊六獸,脊為透雕。閣樓高1米,共2層,四面鏤空透風。檐下為層層疊起的磚雕,上部斗拱擎着檁條,檁上架着方椽。層層疊起,飛檐外翹。下為華麗的磚雕綴裙。閣樓兩側下方的牆體各有一副圓形磚雕圖案,位置比正面磚雕綴裙的略低。
閣樓下邊是青磚砌築的樓體,正面為凹面,分三部分。上面是橫額部分,雕有“巾幗芳型”四個磚雕大字。橫額的外圍由游龍、麒麟、香爐等透雕圖案組成兩邊的牆。橫額兩邊各有一個手捧“壽”字的人物浮雕,左邊人物凸睛翹須、神情兇猛,右邊人物慈眉善目、富態端莊。
中間部分是節孝碑的主體,嵌有青石碑文,高1.94米,寬0.8米。碑頂透雕着三龍捧旨圖案,中嵌“皇清”二字。碑文為“旌表敕贈徵仕郎黨偉烈之妻牛孺人節孝碑”。碑兩側有浮雕花邊,浮雕為神話中的八仙,一邊四個。主體的外部虎口上銜,蓮花下託,襯有一副陽文磚雕的對聯:“矢志靡他,克諧以孝;綸音伊邇,載錫其光。”
“旌表”的意思是“表彰”。“敕”為詔命,即皇帝的命令。“徵仕郎”是清朝的從七品文官,可奉贈父母妻室。上聯中的“矢志”即意志堅定,“靡他”即“沒有其他想法”,“克”即“能”。連起來説就是:牛孺人早年喪夫,守節不移,終生和睦鄰里,孝順長輩。下聯中的“綸音”意為“皇帝的詔書”,“伊邇”意即“這麼近”,“載錫”中的“錫”通“賜”。連起來説就是:皇帝表彰的話就在眼前,賜予牛老孺人無限榮光。 [5] 
  • 文星閣
黨家村文星閣
黨家村文星閣(2張)
文星閣位於村東南小學院內,為黨家村的標誌之一,始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初為木製,供奉黨家始祖牌位,後毀於火災。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村民商議重建,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竣工。落成後的文星閣自底層至五層分別供奉孔子、孟子、顏回、曾子、孔伋等木雕牌位,六層供有文曲星塑像。文星閣通高約28米,上下無收分。基座呈六角形,高近3米,底邊長3.30米,南面設升降踏跺。閣身底層南面闢券門,門前置木構歇山頂小方亭,設木格柵門,額懸“文星閣”3字木匾,兩側題楹聯:“配地配天洋洋聖道超千古,在左在右耀耀神靈保萬民。”以上各層每面交錯闢券門和圓窗、六稜窗,層間出檐平淺,檐角微翹。頂層檐角上翹,懸掛風鈴;檐下施磚雕斗栱、額枋、椽頭、掛落、垂蓮柱。閣頂六角攢尖,置磚雕蓮座,託寶珠式塔剎。二至六層門額上分別磚雕“大觀在上”“直步青雲”“文光射鬥”“雲霞仙路”“筆參造化”等。 [3] 

黨家村古建築羣古廟宇

  • 菩薩廟
菩薩廟俗稱上廟,建在村子東北角的高台上,南向並排是五間寢殿,中間三間供奉菩薩,中為男相觀音菩薩,左邊文殊菩薩,右邊普賢菩薩;東面一間塑有牛麪人身牛王神像;西面一間塑有土地神像,窮儒模樣。前邊建有三大間南北敞開的獻殿,獻殿前有一對六七米高的龍鳳鐵旗杆,中間置一口用來燒紙的鐵醮盆。獻殿南邊是一片開闊的廟院,對面是一座裝飾華麗的戲台。東面毗連着送子娘娘廟,廟為完整的院落結構,送子娘娘鳳冠霞帔,嫺雅富態,左右各有一位騎馬侍女,侍女的馬褡中裝着許多泥塑小娃娃,表明她們在娘娘的授意下,正在馬不停蹄地給家家户户“送子”。上廟於20世紀70年代倒塌,戲台於20世紀80年代初被拆除。 [5] 
  • 關帝廟
關帝廟俗稱下廟,建在村子東南角的文星閣下,有完整的圍牆。主體建築是坐北向南的關帝殿,殿基高3米多,三大間,東西各開有一個圓洞門。殿中美髯戎裝的是關羽坐像,左右兩邊分別是關平與周倉的立像。楹柱上懸掛一幅木製楹聯,出自清代時村中拔貢黨之學之手,曰:“秉燭非避嫌,此夜心中唯有漢;華容豈報德,當年眼底總無曹。”關帝殿兩邊的山牆上繪有關羽征戰的壁畫。殿前的鐵旗杆、醮盆以及戲台與上廟相同,只是多了一對威風凜凜的大石獅子。
廟院坐東向西另有三間宮殿,中間一間供奉着馬王爺,南邊一間供奉着法王房寅,北邊一間供奉着藥王孫思邈。馬王爺為三頭六臂,三隻眼睛,其脾氣火爆,形象剽悍,勇猛非凡。廟院裏東北角是一間火神廟,廟院外東南不遠處有一座財神廟。
關帝殿裏還懸掛着20多面雕鏤精細、頌揚關羽的“金匾”,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年),襄樊一帶同黨、賈兩姓有過商業往來的商號賀奉的。1958年,“大鍊鋼鐵”時,被村人卸下來做了鼓風用的大風箱。下廟於20世紀80年代初被拆除,如今僅殘存西面和南面的兩段圍牆。 [5] 
雙神廟
雙神廟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位於泌陽堡城牆對面的澇池旁邊,是一個單體建築,磚牆木門,歇山頂,房頂飾有脊獸,裏面供奉着伏魔大帝像和觀音菩薩像。伏魔大帝是“武聖”關羽的封號。因為泌陽堡是防禦性設施,故祈求保佑一方平安。 [5] 

黨家村古建築羣祠堂

  • 綜述
黨家村古村落中建有11處祠堂,其中黨家祠堂9處,賈家祠堂2處。
立祠堂主要是根據人丁多少而定,人丁旺盛,自然就要分設祠堂。黨家村人崇尚文化,看重名分,往往在祠堂掛上牌匾和有作為的先輩畫像,激勵後人奮發向上。黨家村各祠堂都有一些磚木雕刻的楹聯、牌匾流於後世。
祠堂的經費主要是土地租金和基金。基金本金來源於族人捐款,開支只能用利息。進士黨蒙回鄉祭祖時就給黨氏祖祠捐銀五百兩;賈槐東曾給賈祖祠捐獻大量產業,事蹟被勒碑記載,嵌在賈族祠牆壁上。
祠堂設有總管,俗稱“户老”,為總負責人,具體的財物賬項及實物管理設兩人專門負責。每年祭祀活動的具體差事由本祠堂各家户18~59歲男丁分組輪流承擔,稱之為“做節”。約10户為一組,黨家村有百户人家,所以一個男丁一輩子“做節”的機會並不多。 [5] 
  • 黨家祖祠
黨家祖祠位於村子上巷偏東位置,坐北向南,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俗稱“老户”,是黨家村保存最完好的祠堂。其建築形式是四合院建築和廟宇建築的結合體。門房為大五間結構,中間三間為大門和過道,其餘兩間分列大門兩側,做門房用。門房為兩坡水,青瓦鋪就,其前後檐多向外伸出,明柱輔助支撐,歇陽空間較大。大門上方有寬大的門額,上書“黨族祖祠”4個大字,再上方掛着一塊牌匾,寫着“欽點翰林”4個大字,光緒二年(1876年),經殿試而選庶吉士,光緒帝欽點翰林,入翰林院。後黨蒙回鄉祭祖,族人立牌匾於祖祠大門上。大門兩側分別立有旗杆斗子,表明家族中出過光宗耀祖的人物。
進入祠堂院中,北廳木柱上懸掛着一副醒目的木刻對聯:“由朝邑遷韓邑,五百載人文蔚起;自元代迄清代,二十世俎豆常新。”這是黨蒙榮升翰林後回鄉祭祖,循例為祖祠立旗杆、掛匾時寫的。對聯內容質樸無華,扼要地概括了黨氏家族的源流、世系和發展盛況。
北邊的廳房叫寢殿,相當於四合院中的上房或廳房,兩側是廂房。為了突出寢殿的主體位置,廂房只建一層瓦房。寢殿建在高台上,建築明顯高於廂房。寢殿內正面牆體中間是雕刻精美的牆櫃式主樓,安放着列祖列宗的牌位,中間最高的是高祖黨恕軒的牌位,兩邊略低一點的是各門祖宗的牌位。牌位前有長條形供桌,桌上放置着香爐、鼎爐、酒觥等祭器。每逢節日祭祀,要在牆壁上懸掛祖宗的畫像。
另外,黨氏一族分門立宗祠堂三處。其中長門宗祠位於村子中央,平福巷東側;二門宗祠位於泌陽堡澇池東;三門宗祠位於東稍門外南側,俗稱前三門祠堂。二門、三門人丁興旺,各有分支祠堂兩處。二門的兩處分支祠堂一處位於泌陽堡澇池和二門宗祠之間,俗稱前二門祠堂;一處位於村子西稍門外路北,名曰“西報本祠”。三門的兩處分支祠堂一處位於東稍門外大道向南拐彎處的高台上,名曰“東報本祠”,俗稱後三門祠堂;一處位於泌陽堡澇池正北,名曰“輝齋祠”。輝齋祠建成後一直沒有供奉祭祀過。另有個人專祠一處,即“黨太守祠”,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黨焯堂為父親黨蒙所建,題額大字系清末翰林、書法家宋伯魯所書。 [5] 
  • 賈祖祠
賈家祖祠位於村子上巷西部兩個丁字路口處,坐西向東,建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俗稱“賈户”。賈家祖祠門前兩側有旗杆斗子和柵欄,門額上書“賈祖祠”。賈祖祠供奉賈伯通為始祖,賈連、賈璋父子為宗祖。賈家設分門祠堂一處,為賈二門祠堂,題名“本源祠”,位於村子西稍門外,俗稱小祠堂。
因賈家入住黨家村比黨家晚將近200年,又是以外甥身份定居的,比黨家輩分低,所以賈祖祠的基座也比黨祖祠略低。黨祖詞門前為三階磚石台級,賈祖祠則為二級。黨族祖祠的旗杆斗子基座位於大門口,賈祖祠的旗杆斗子則在台階兩邊。除此之外,賈祖祠大門前用柵欄圍封,只留下與台階位置等寬的出入通道。據村中賈姓後裔説,這是希望賈家的後人行走有正道,做人要公心。賈祖祠的台階跨度將近三米,比黨族祖祠寬,顯示其富有。賈祖祠大門外牆壁上有兩幅對稱的磚雕壁畫,飾有花草等圖案,寓意是希望本家子弟要堂堂正正做人,實實在在行事,不可走歪門邪道。
賈祖祠的內部結構與黨族祖祠大體相同,門房是大三間結構,開中門,東西兩側為門房,南北兩側是廂房。廂房為樓房結構,每棟兩間房,分別陳列着對賈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族人簡介和早期黨家村人的生活用品。正對大門的是廳房。廳房高而大,裏面供奉着賈氏族的祖宗牌位。在廳房大門上方,懸掛着一塊題有“德垂後裔”的牌匾。廳房正面牆壁上方也有一塊牌匾,上書“追遠之堂”四個大字。廳房是黨家村景區的陳列展館。 [5] 

黨家村古建築羣文物遺存

  • 惜字爐
惜字爐是古人用於焚燬寫有文字的廢棄紙張的地方,是敬惜字紙,尊重文化,教育後人養成良好習慣的具體措施和表現。古人認為文字是神聖和崇高的,寫在紙上的文字,不能隨意褻瀆,即使是廢字紙,也必須誠心敬意地燒掉。
黨家村的東、西稍門外、關帝廟前、泌陽堡附近黨族前二門祠堂前等,過去曾經建有25座惜字爐。這些惜字爐為磚塔形狀,有歇山頂和筒瓦頂兩種,高約1~2米,分為兩層,上面題刻有“化境通天地,文光射鬥牛”的對聯,中部開口焚紙,下部開口取灰。村民年節打掃房子時都要將家中的廢棄字紙送至爐中焚化,家中有學童的,則由學童用篩子過濾出祭祖時香爐沙中未燒盡的香頭,將其虔誠的送到惜字爐中,與廢紙一併燃燒。
黨家村現存三座惜字爐:一座在村子上巷東頭的中日友好廣場外,為20世紀90年代修復;一座在上巷西稍門內,為20世紀80年代破損後隨即修復的;還有一座在西稍門外,也是後來修復的,具體時間不詳。 [5] 
  • 古井
黨家村中有七口古井,其中元代一口,明代四口,清代兩口。幾口古井由村民出資挖建,歸全村人共用。每口古井都建有井房,井口以青石鑲砌,房牆上有神龕,供奉龍王。過去家中生了小孩都要到井房插香燒紙,祭拜龍王。井房牆壁上有出資挖井的碑記,記載着捐資挖井的情況。舉人賈樂天曾給其中一口井題寫對聯:“龍居四靈之首,王與百姓同樂。”
汲書巷的元代古井深20米左右,水質清冽、甘甜,井台上架有大軲轆,軲轆上纏繞着一圈圈的絞水繩,生活氣息十分濃郁,如今已經成了黨家村的旅遊景點。 [5] 
  • 澇池
泌陽堡位置較高,距離泌水河較遠,堡內有一口古井,但水源較深,居民洗衣澆地很不方便,因此建有一處澇池。這個澇池呈長方形,東西寬11米,南北長14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池壁與池底均用砌磚,四周為磚砌花牆護欄,水池北側,還立有一面照牆。
下雨時,雨水首先流入澇池,然後由澇池溢出,經城門洞流出堡外。泌陽堡澇池的位置就在城門洞口上方,倘若有匪情發生,還可以直接用澇池的水漫灌,防止匪徒放煙火攻擊。泌陽堡澇池實際上是一個綜合用水和防禦設施。 [5] 
  • 福字牆
東西走向的上巷是黨家村的一條主要巷道,上巷西端的賈祖祠門前,是一南一北兩條錯開的丁字巷交匯處,較上巷其他地方要寬闊許多。巷道南邊是黨家分銀院的背牆,背牆上面有一個巨大的福字,人稱福字牆。
福字牆上的“福”字是精美的磚雕,在書寫時特意把上半部分寫成了兩個鶴頭,一個向上,一個向下,寓意福壽延年。上半部分連起來看又像是個衣字,使這個福字中同時有了衣和田,寓意有衣、有食、能長壽為福。“福”字高約1.2米,寬0.9米,字體為行草,造型特異,為書法精品。福字牆正對着北面那户人家的大門,又如其門外照牆。
福字牆院落建於明末,門楣題字是“慶有餘”,曾經是黨家村黨家的分銀院。北邊正對着福字牆的那户院落,是賈姓入住黨家村最早的一户。 [5] 
  • 長壽凳
在黨家村黨族祖祠大門的西側,常年放置着一條長凳,這條長凳的凳面是從一棵老樹上劈下來的,沒有打磨刨光,也沒有上漆,經歲月剝蝕,木頭已露出了粗樸的紋理。兩條凳腿,一條是木頭做的,一條則用石碾代替,簡單實用。長壽凳只所以這樣做,是取古樹的仙氣,追求自然和人之間的和諧,希望後世枝繁葉茂。長壽凳長4.4米,寬0.27米,厚0.5米,是明朝末年的舊物。 [5] 
  • 分銀院
分銀院有兩個,黨家一個,賈家一個。黨家分銀院已對外開放。黨家分銀院位於上巷西頭,門楣上題有“慶有餘”,上文説的福字牆就是它的背牆。福字牆是廂房的背牆,廂房有二層,上層是繡樓,繡樓窗口朝外。因逢年過節族人們會聚集在這裏領取分紅,因而被稱為分銀院。分銀院門前有磚雕、木雕、石雕。
分銀院的院子上空是系滿鈴鐺的漫天網。漫天網密密麻麻,連鳥都飛不過去。樓梯出於防禦考慮只修了半截。分銀院廳房中塑有五尊人物蠟像,他們身着長袍馬褂,長辮齊腰,分兩桌而坐。靠近牆壁的一張桌子旁邊坐有兩位老先生,表情嚴肅認真。近門的一張八仙桌前坐着兩位賬房先生,一位在計算,另一位在記錄,旁邊站立着一位等待領取紅利的村民。這組雕塑還原了當年分紅的情形。 [5] 

黨家村古建築羣歷史文化

黨家村古建築羣名稱由來

黨家村始於元代,距今已約689年曆史,因所處地段呈葫蘆形狀,俗稱“黨圪嶗”。當初黨姓、賈姓商人流落於此,起屋建村,因黨姓為多,故稱“黨家(賈)村”。 [2] 

黨家村古建築羣民間傳説

黨家村處處可見大大的“福”字,基本上都是仿照壁所刻的“福”字,這個“福”字形狀是由一支抬頭鶴和一隻低頭鶴組成,鶴代表長壽,有福有壽,福壽雙全,福壽萬年。到訪黨家村的遊客多喜歡在這個“福”字照壁上摸一摸,拍照留念,也沾點靈氣、福氣。
據傳,這個“福”字是入士鄉賢黨蒙從京城帶回的慈禧太后賜給他的禮物,因之稱為“慈禧賜福”。他是黨家村的驕傲,村人依然時常提憶起這位先賢。黨蒙六世孫現尚生活在黨家村。 [2] 

黨家村古建築羣福字牆來歷

關於福字牆的來歷有兩種説法:一種是,“福”字是慈禧太后賜給翰林黨蒙的,是對黨蒙不結朋黨、剛正不阿的表彰;還有一種是,北面那户人家建房較早的,當初福字牆的位置建有一面照牆,而福字牆這户人家建房較晚,建房時兩家協商,拆掉原來的照牆,在新建的背牆上雕一個“福”字作為照牆,這樣兩户人家的利益都照顧到了。福字牆有400~500年的歷史。
清光緒二年(1876年),黨蒙進入翰林院的,三年後入刑部任職。在黨蒙任翰林時,光緒年幼,兩官太后垂簾聽政,加之他官位卑微,慈禧賜福給他的可能性很小。

黨家村古建築羣門楣文化

黨家村門楣題字內容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了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四合院主人內心世界的獨白,體現的是主人的意志和追求,內容十分經典。黨家村門楣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體現主人志趣和修養的,比如清朝狀元王傑題寫的“安詳恭敬”門楣,還有“履無咎、宣德居、謙受益、孝弟慈、樹德第、詩禮第、話桑麻、篤敬”等,寥寥數語,就將四合院主人謙恭、謹慎、揖讓、慈孝、仁善、德義的形象勾勒出來。而“話桑麻”門楣,在明禮、仁善之外,又多了一種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與淡然。一類寄託着主人的希冀與追求,如“耕讀傳家、承休第、天賜吉祥、和為貴、瑞氣永凝、居之安、貽謀燕翼”等,主人希望家道興寧、書香永在、富貴永續的心態顯露無遺。一類直接亮明主人的身份、地位,如進士黨蒙書寫的門匾是“太史第”,還有“進士第、世進士、世科第、明經第、登科、文魁”等,只要看到這樣的門楣,就説明這户人家出過進士、舉人,不是一般門第。
這其中比較典型的門楣有三個。一個是“安詳恭敬”門楣,語出宋人朱熹的《小學集註·嘉言》:“教育小兒,先要安詳恭敬。”意即安靜、細心、謙恭、敬重。這個門楣為乾隆二十六年狀元,乾隆、嘉慶兩朝宰相,韓城廟後村人王傑所書。王傑以詩文見長,工於書法,有“文章三江,字冠中原”之譽。一個是“耕讀第”門楣,這是黨家村最常見的門楣。它和“耕讀傳家”“耕讀世業”一樣,反映的是一種邊讀書邊耕作,淡泊名利,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狀態。還有一個是“楚書是寶”門楣,語出《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這是一扇落屏門上的門楣,突出了一個“善”字。三個門楣,一個代表着高雅,一個代表着家常,一個代表着雅趣。
黨家村的門楣在書法上十分講究,一般都出自有功名之人或鄉紳大家之手,筆力遒勁厚重,志趣高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5] 

黨家村古建築羣文物價值

黨家村古建築羣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寶”。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查理教授曾説道:“東方建築文化在中國,中國民居建築文化在韓城。”黨家村選址合理,符合風水,建築佈局遵循“禮制”,下村上寨,村寨相連,整個建築將文化、道德、民俗、信仰融為一體,國內外專家譽為“民居瑰寶”,堪稱“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2] 

黨家村古建築羣文物保護

2001年6月25日,黨家村古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001年,陝西省古建設計研究所編制了《黨家村古建築羣保護規劃》。 [2] 
2006年,黨家村古建築羣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 
2004年,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撥付專款,對黨家村上寨坡進行加固維修。 [3] 
2008年3月28日,黨家村古建築羣作為山陝古民居的典型傑出代表,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6] 
2011年,國家文物局撥付專項經費,對黨氏祠堂等6處四合院進行全面維修。 [3] 
2013年,黨家村古建築羣被列入中國六大重點保護利用古村落(西北地區唯一一家)。 [2] 
2014年,陝西省古建設計研究編制了《黨家村文物保護工程總體方案》,其中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科學合理,保護原則、內容和範圍的確定適合古村落。 [2] 

黨家村古建築羣榮譽稱號

2003年,黨家村古建築羣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批)。 [2] 
2016年12月,黨家村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2] 

黨家村古建築羣旅遊信息

黨家村古建築羣地理位置

黨家村古建築羣位於陝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 [2] 

黨家村古建築羣交通信息

A.乘車路線:
從西安【城東客運站】坐去韓城的大巴,到達韓城後,有直接去黨家村的公交車。
可先到韓城,再從韓城客運總站坐發往下峪口的車,10分鐘一班,走108國道,在黨家村入口處下車(2元),從這裏到黨家村還有2千米,可徒步看兩邊的鄉土風情,也可搭蹦蹦車(1元)。去黨家村還可以攔出租,能直接進村,從韓城出發,打的15元。
B.自駕路線:
從西安出發沿京昆高速公路(從龍門/G108出口離開)——G108;沿G108行駛5.1千米,左轉行駛670米,到達終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