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黨家峴鄉

鎖定
黨家峴鄉,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地處會寧縣東南部,東與楊崖集鄉毗鄰,南與靜寧縣接壤,西靠侯家川鄉,北連翟家所鄉, [1]  行政區域總面積149.8平方千米。 [2] 
1953年,設黨峴區;1983年,改為黨家峴鄉。 [1]  截至2018年末,黨家峴鄉户籍人口為19310人。 [2]  2020年6月,黨家峴鄉下轄10個行政村。 [3] 
2018年,黨家峴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2] 
中文名
黨家峴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
地理位置
會寧縣東南部
面    積
149.8 km²
下轄地區
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黨家峴村
電話區號
0943
郵政區碼
730711
車牌代碼
甘D
人    口
19310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黨家峴鄉建置沿革

黨家峴鄉古代時期

衞星圖,地形圖、電子地圖
衞星圖,地形圖、電子地圖(3張)
遠古時期,當地氣候温暖濕潤,林木繁茂,草莽荊棘,山清水秀,出土的梅花鹿角化石和半碳化的松木即為佐證。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出土陶器、骨珠、石斧等文物即為佐證,其為戎羌先民之遺址,屬馬家窯文化分支——“邊夾嶺文化遺址類型”。
夏商周三代,屬雍州之地,是戎羌(或襄戎)活動之地,原始巫術風靡,有部落而無城郭,更無地名,擇山地近水源之處穴居,採獵為生。
秦漢時屬隴西郡,是戎羌遊牧之地,有部落而無城郭,更無地名可詳。
三國時漢羌戰禍頻仍,爭奪領地,漢人漸入,羌族部落漸次南退。
明正統二年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鞏昌府會寧縣偏南里。
清康熙二年屬陝西承宣右布政使司鞏昌府會寧縣偏南里。
清乾隆九年改屬甘肅布政使司鞏昌府會寧縣偏南里。 [4] 

黨家峴鄉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隸屬甘肅省政府鞏昌府會寧縣偏南里管轄。
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甘肅省蘭山路(道)會寧縣第二區青家驛區公所。
民國十六年1927年,又屬甘肅省政府會寧縣第二區青家驛區公所。
民國十九年1930年,隸屬甘肅省政府會寧縣第二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西蘭公路建設途徑當地豁峴。1935年5月西蘭公路正式通車,當地成為交通要衝之地,車流量和人口流動量增大,帶動了當地集市的形成和發展,當地最有勢力的黨姓和馬姓兩族大户商議將該豁峴設立集市,貿易日益繁榮,逐漸發展為會寧南部最大的集市,但仍無鄉鎮建制。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甘肅省政府會寧縣隴江鄉管轄,當地鄉紳王天爵(字樂天)任鄉長。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25日)改屬甘肅省政府會寧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隴江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22日)改屬甘肅省政府定西分區會寧縣隴江鄉。 [4] 

黨家峴鄉嶄新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上半年改屬甘肅省定西專員公署會寧縣第三區翟家所區公署上韓鄉。
1953年正式成立甘肅省定專員公署會寧縣第四區黨家峴區公所上韓鄉,始有黨家峴區公所建制,老西蘭公路的開通,造就了黨家峴集鎮的發展,緣起豁峴最早定居的黨家和馬家兩户最有勢力族姓大户,隨着豁峴西蘭公路交通的便利,人流量、車流量、物流量的增加,為方便附近居民,黨馬兩家商議將該豁峴作為集鎮,商品交易活動和附近居民趕集活動日盛,集鎮逐漸繁榮並超越附近的幾個集市稱為大集鎮。
1955年後半年設甘肅省定西專員公署會寧縣黨峴區黨峴鄉。
1957年屬甘肅省定西專員公署會寧縣黨峴中心鄉。
1958年改屬甘肅省定西地區行政公署會寧縣黨峴人民公社。 [1] 
1981年更為黨家峴公社。 [1] 
1983年7月15日屬甘肅省定西地區行政公署會寧縣黨家峴鄉。 [1] 
1985年8月1日改屬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黨峴鄉管轄。 [4] 

黨家峴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黨家峴鄉下轄10個行政村:黨家峴、新民、梁家河、毛家坪、大寨子、呂堡、上秀、廟兒岔、楊家灣口、磚井;下設89個村民小組。 [1] 
2020年6月,黨家峴鄉下轄10個行政村:黨家峴村、新民村、梁家河村、毛家坪村、呂堡村、上秀村、廟兒岔村、楊家灣村、磚井村、大寨子村。 [3]  鄉人民政府駐黨家峴村。 [1] 

黨家峴鄉地理環境

黨家峴鄉位置境域

黨家峴鄉地處會寧縣東南部,東與楊崖集鄉毗鄰,南與靜寧縣接壤,西靠侯家川鄉,北連翟家所鄉, [1]  行政區域總面積149.8平方千米。 [2]  [4]  耕地面積84100畝,其中梯田65484畝。 [5] 
黨家峴鄉

黨家峴鄉地形地貌

黨家峴鄉地處華家嶺東麓二陰山區,地形屬隴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較高,平均海拔2130m,最高海拔2240m,最低海拔高度1900米,是全縣海拔最高的鄉鎮。 [5]  梁峁丘陵交錯,溝壑縱橫遍佈。由於當地自然植被良好,地下水位高,水質好,地表土層疏鬆,華家嶺林帶依老西蘭公路穿越東西,夏季涼爽宜人,故有會寧“避暑勝地”之譽。林帶面積達2.55萬畝,草地1.69萬畝。 [4] 

黨家峴鄉氣候

氣候屬温帶大陸性氣候半濕潤區(二陰山區),由於地勢較高,四季分明,春季乾旱、降水稀少,夏季炎熱多雨且降水集中,秋季涼爽、陰雨連綿,冬季高寒,降水量較多,年均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間,是會寧縣降水量最多的鄉鎮,年均氣温5~6℃,無霜期一般在130天左右,但年積温較低,熱量不足。 [4] 

黨家峴鄉水文

黨家峴鄉境內最大河流梁家河向東匯入葫蘆河。河流豐水期與降雨同期,利用率較低。 [1] 

黨家峴鄉自然災害

黨家峴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霜凍、暴雨、洪水、雷電、沙塵暴、龍捲風等。旱災常年發生,冰雹災害也時常發生。乾旱主要集中在春季的2—5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57年,從2月份開始,連續6個月未降雨。 [1] 

黨家峴鄉人口

2011年末,黨家峴鄉總人口2.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0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600人。總人口中,男性10200人,佔51%;女性9800人,佔49%;14歲以下3200人,佔16%;15—64歲1.5萬人,佔74%;65歲以上2000人,佔1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佔97.1%;有回、滿等少數民族,共587人,佔2.9%。2011年,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2.6‰,人口自然增長率7.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5人。 [1] 
截至2018年末,黨家峴鄉户籍人口為19310人。 [2] 

黨家峴鄉經濟

2011年,黨家峴鄉農業總產值1.3億元,佔生產總值的89.3%。糧食作物以玉米、冬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萬噸,人均1054千克,其中冬小麥1.1萬噸,玉米400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雞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6650頭,羊飼養量47500只,生豬飼養量24100頭,雞飼養量5.4萬羽。畜牧業總產值25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 [1] 
2018年,黨家峴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2] 

黨家峴鄉社會事業

黨家峴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黨家峴鄉有各級各類學校14所,其中獨立初中1所,六年制小學12所,教學點1個,在校生3295人,其中中學生1512人,小學生1783人。教職工226人,專任教師203人,代課教師2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學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黨家峴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黨家峴鄉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個,農家書屋10個,總建築面積66平方米,藏書1.3萬冊。 [1] 

黨家峴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黨家峴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1個,其中鄉衞生院1個,村級衞生室10個,牀位18張。固定資產總值151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1] 

黨家峴鄉社會保障

2011年,黨家峴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54户,人數4190人,支出258.9萬元,比上年增長6.3%;農村五保供養152人,支出21.1萬元,比上年增長27%;農村醫療救助56人次,支出3.7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7人,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20%。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601人,參保率達92.4%。 [1] 

黨家峴鄉交通運輸

黨家峴鄉境內有207省道經過。

黨家峴鄉旅遊景點

黨家峴鄉鄉土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會寧縣海拔最高的鄉鎮,冬季酷寒,冰天雪地,被稱為“會寧的小東北”;是會寧縣自然植被最好的鄉鎮,夏季涼爽宜人,被譽為會寧縣的“避暑勝地”;是會寧縣降水量最多的鄉鎮,被譽為會寧縣的“小江南”;是會寧縣空氣質量最好的鄉鎮,被譽為“天然氧吧”。 [7] 

黨家峴鄉會寧長征農場

會寧縣長征農場
會寧縣長征農場(11張)
會寧縣長征農場的前身是會寧縣五七農場,位於會寧縣黨家峴鄉,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集種養殖、農產品加工及銷售、休閒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現代科技農業龍頭企業。林木覆蓋率達到80%,是會寧縣的避暑聖地,天然氧吧。會寧長征農場有緬懷瞻仰區、林下種植區、生態養殖區、餐飲消費區、休閒垂釣區、拓展訓練區等六大功能區,佔地2000畝,是集紅色教育、休閒娛樂、綠色觀光為一體的美麗鄉村旅遊、綜合農業園區及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基地。 [9] 

黨家峴鄉榮譽表彰

2020年,黨家峴鄉黨家峴村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8] 

黨家峴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當地黨姓大户而命名為黨家峴,簡稱“黨峴” [6]  ,黨家峴鄉因鄉人民政府駐黨家峴自然村而得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