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黨姓

鎖定
黨姓,姓氏的一種,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91位。在2015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31位。
部分黨姓源流: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氏的後代。《姓氏考略》上記載,魯大夫有黨氏,是周的公族的後代。根據《韻府羣玉》記載,夏禹氏的後代中,唐宋時期有黨芬、党進。而《廣韻》則記載,黨氏原來是西羌姓氏, 姚秦有將軍黨耐虎。 黨氏有西羌的血統,早在漢朝的時候,就有一支位於今青海省境內的西黨党項族就是部落的後裔, [1] 
中文名
黨姓
外文名
Dang/Zhang
拼    音
Dǎng/Zhǎng
得姓方式
以國、封邑、地為名,氏族漢化
部分得姓始祖
夏禹、黨孟任、黨耐虎
主要郡望
馮翊郡上黨郡清河郡
主要堂號
馮翊、上黨、清河、忠武、兩一
著名人物
党懷英

黨姓歷史發展

黨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夏禹的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
史書記載,夏禹後裔的世居 党項(待考),遂姓黨氏。黨氏族人多奉夏禹為得姓始祖,該支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1]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大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公族大夫封邑於上黨(今山西 上黨),於是他的子孫後代就以黨作為他們的姓氏,該支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源流三
源於任姓,出自春秋時期的魯國之邑闕黨,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大夫黨氏,相傳是黃帝小兒子禹陽的後裔,任姓,被魯國君主封於闕黨邑。
闕黨,是春秋時期魯國一個地邑的名稱,其地在今山東省曲阜市闕里,其後人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闕黨氏、魯黨氏,後省文簡化分衍為黨氏、闕氏、魯氏。該支黨氏的正確讀音作zhǎng。
魯莊公病逝之前,因為夫人姜氏沒有生育,無嫡子, 便立黨孟任之子公子般為太子。魯莊公逝世後,還在葬禮期間,公子般就被叔叔慶父挑唆圉人犖刺死, 他的外公黨氏也在那場謀殺中一同被害,由此引發魯國大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在典籍《左傳》中有記載:“初,公築台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八月癸亥,公薨於路寢。子般即位,次於黨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犖賊子般與黨氏。成季奔陳。立閔公。”
這位黨孟任,就是魯國這支黨氏家族之人。該支黨氏的正確讀音作zhǎng(ㄓㄤˇ),世代相傳至今,還分衍出掌氏、仉氏兩個姓氏家族。
源流四
源於羌族,出自秦漢時期西羌的分支党項族,屬於以氏族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党項族是我國古代西北的少數民族。根據典籍《大宋重修廣韻》的記載,党項族本來是西北羌族的一個分支部落羣體,後來以氏族部落稱謂漢化為姓氏,稱党項氏,後省文簡化分衍為單姓黨氏、項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該支黨氏的代表人物,就是十六國時期後秦政權君主姚萇屬下的大將黨耐虎,以及後秦國王姚興屬下的大將黨智隆。黨智隆後來以東鄉降政權,曾被胡夏的締造者赫連勃勃敕封光祿勳爵位。
源流五
源於鮮卑族,出自北魏元天穆之後,屬於以地名為氏 和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族中有黨氏。據典籍《路史》的記載,鮮卑族人住在鮮卑山,因而稱鮮卑部。 [2-6]  稽考《魏書 ·帝紀》第一《序紀》鮮卑開始是 代 部落,衍至東漢後期建安十四年的第十三代拓跋鄰,執掌部落聯盟首領,是拓跋鮮卑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人物。他把北方的拓跋鮮卑部落聯盟統治發展壯大。拓跋鄰之前有12個部落首領,歷經西漢、東漢400多年,在林海蒼翠,狍鹿成羣的大興安嶺中生息蕃衍, 他們吃獸肉,穿獸皮,住窩棚,過着遊牧 的生活,是典型的原始社會。 其發祥地就是大鮮卑山
在典籍《魏書·序紀》中記載拓跋鮮卑的起源時敍述:“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
“大鮮卑山”何在?直到1979年7月下旬,人們在大興安嶺北段的鄂倫春自治旗發現了“嘎仙洞”,並在山洞裏發現了《魏書·禮志》所記載的祝文的內容,方始初步斷定“大鮮卑山”的具體位置。
拓跋鮮卑部落聯盟首領拓跋·硅後來在晉 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一年(西元386年)創建了北魏王朝,傳至第十代北魏 元子攸執政時期(西元528~530年在位)的永安元年農曆2月,封其族叔安南將軍幷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封上黨王,領兵駐守壺關,世代食上黨之邑。
上黨,是秦朝時期秦始皇所設三十六郡之一,因其地居太行之巔,地勢最高,故名“上黨”,即今山西省長治市一帶地區。在元天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黨氏,但未入北魏史籍,成為鮮卑族脱譜姓氏之一。後逐漸文化上漢化世代相傳至今,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另外,匈奴族赫連部也有黨姓。
源流六
源於藏族,出自秦、漢時期的党項民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古代藏族就有自己的姓氏,最初主要有四個姓氏,號稱“先藏六姓”,就是“嘎、珠、扎、黨、韋、達”六大姓氏,其中的“黨”亦稱“冬”,這在達倉宗巴班覺松保撰寫的《中藏史集》、巴沃祖拉程瓦撰寫的《智者喜宴》、智扎喜嘉措撰寫的《姓氏白蓮苑》等漢、藏文史籍中均有記載。另外在其它一些藏文史籍的記載中,將“色、慕、冬、黨”列為原始的四大姓氏,但藏學界一般認為色、慕、冬、當都包括在嘎、珠、扎、黨四大姓氏之中,是由於剛開始用文字記載時,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字規範,因此形成同音但拼寫方式不同的現象。
藏族黨姓,或冬姓,就是漢文史書中記載的藏族先民之一的党項民族稱謂,據文獻《中藏史集》的記載,党項民族在青藏高原一開始分化為黨噶、黨納、黨查、黨姆等,然後以此未基礎,再分化為六大且氏、六大曾氏、十八大額氏、十八大查氏、十八大須氏等等,其中的十八大須還包括玉須(今長江源頭玉樹)、拉須(今青海瀾滄江上游拉秀),其名稱和地域至今沒有變化。
該支黨氏族人遍佈西藏康區、安多等地方,後來由於藏漢之間的爭鬥,西藏贊普從西藏各地遷移很多部落到康區和安多守戍邊界,因此在康區和安多的藏人中包含着各種姓氏的人。這在藏文史籍《五行常用寶瓶》中有記載:“在下部多康地區,黨氏五行為土,寄魂於鹿;珠氏五行為水,寄魂於旄牛;扎氏五行為鐵,寄魂於野驢;果氏五行為火,寄魂于山羊;嘎氏五行為木,寄魂於綿羊;如若不知詳細之姓氏,可均歸於黨氏”。
記載中所謂的“寄魂”,是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的一種觀念,表明當事西藏多康地區雖然有各姓氏的人,但主體仍是黨氏。
黨氏族人中的一部分部族在抗拒西藏統一過程失敗後,東遷到中原,其後裔在西藏邊界地區建立了藏語所稱的“木雅國”,也就是漢文史籍中記載的西夏國,由於木雅國中百姓大多為內地人,受其影響,在蒙古軍滅其國後,也就被文化上同化為漢族而不復作為獨立民族存在。
在西藏的六大氏族中,黨氏中相當多的族人後來與韋氏、達氏兩族在歷史長河中幾乎全部被漢族或其它少數民族如壯族回族滿族所融合。在藏語中,黨氏讀音作dōng(ㄉㄨㄥ)。
源流七
源於回族,出自西夏党項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和和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黨氏,源出西夏時期的党項民族。
在西元1038年,由党項人元昊建立了西夏王朝,歷時一百九十年之後,一些党項族人隨歷史上的“蒙古入回”過程融於回回民族當中,故延其氏族稱謂為黨氏,世代相傳至今。
黨氏回族主要分佈在河南、山東等地,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
源流八
源於滿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錫克特哩氏,亦稱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錫得胡立氏,滿語拼音為Sikteri Hala,屬於卦爾察女真一系,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卦勒察和倫(今 黑龍江中游 雙城子)、松花江與黑龍江沿岸地區,後多冠漢姓為黨氏、西氏、胡氏、石氏、奚氏、郗氏、邵氏等,其黨氏始祖為錫克特哩·黨阿賴,滿洲鑲紅旗人,世居卦勒察,累官至左都御史,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文化上漢化為姓氏者,稱黨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源流九
源於鄂温克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鄂温克族墨勒迪哷氏,世居呼倫貝爾(今內蒙古海拉爾南部)、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等地。後有滿族、錫伯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Moldire Hala,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熬金(今黑龍江上游)、畢瞻(今黑龍江支流比佔河)、黑龍江兩岸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黨氏、孟氏等,其黨氏始祖為墨勒迪哷·阿克島,滿洲正黃旗索倫部人,世居黑龍江鄂奇村(今黑龍江與松花江匯流處),清康熙年間率眾歸附滿清王朝,授四品官位,編半個佐領,但由其子墨勒迪哷·黨錫統領,在墨勒迪哷·黨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文化上漢化為姓氏者,稱黨氏,其黨氏正確讀音作dǎng(ㄉㄤˇ)。 [7] 
源流十
新中國成立後,一部分孤兒院中的孤兒也被改以黨姓,以紀念中國共產黨的養育和民政政策。不過應當注意的是在正體字中“黨”和“黨”意思不一樣。 黨的正體字有“黨”和“黨”,姓氏中兩個都有,夏后氏之後裔使用“黨”,其他的來源的姓氏使用“黨”, 但黨派只能用“黨”,只不過在漢字簡化時“黨”被簡化為“黨”了。 [1] 

黨姓遷徙分佈

黨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路史》所載,匈奴赫連部族也有黨姓;今滿、蒙古、彝等民族均有此姓。黨姓源起繁雜,出自漢族的,雖雲同出姬姓,實則血脈相去甚遠。實黨姓最知名的應出自西羌族中,自漢魏而宋,入遷內地與漢人雜處,久而漢化。
黨姓出自姬姓。春秋時候,晉國有大夫被封到上黨這個地方,其後代有的以地名作為姓氏,稱為黨氏,是今天黨姓的一支起源。
還有一支黨姓也起源於春秋時候,那時後,魯國有個大夫被封到黨這個地方,他的後代也以封地名為姓氏,成為黨姓的又一支來源。古代西北少數民族羌族,羌族中有姓党項的,後來和漢族融合通婚,學習漢族文化,接受了漢族單姓的習慣,就改為黨姓。
又有説古代北方有鮮卑族人,也有以黨作為姓氏的,後來成為漢族黨姓的一個來源。黨姓明末由山西曲沃縣遷徙北流,現歷廿世約二千餘人散居兩波小一扶來各里,南豐祠建於新豐,信庵建於中和村泰堂祠建於麗洞,南山祠建於南祿光緒間陝西饑荒,南山子孫以祭祀餘款樂助多金知縣梁騮藻以惠普災區題贈
當代的黨姓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其中以陝西、山東、山西、雲南等地較為集中。其中,陝西韓城黨家村在秦陝大地的角落裏熠熠生輝,這裏的人們蓋起高堂廣廈,築起堡壘碉樓,堅守着自己的香火與財富;如今,他們的後代修繕牆垣,廣納遊人,依然在這裏堅守着祖先留下的屋宇,和行將淡漠的古風。元志順二年(1331年),黨姓始祖黨恕軒,由陝西朝邑縣逃荒至此,落腳開荒種田謀生。100多年後,明洪武年間,賈姓始祖賈伯通,從山西洪洞縣遷居韓城經商,第五代和黨姓聯姻,其子在明嘉靖四年(1525年)定居黨家村,成為黨家村的第二大姓。至今黨家村依然由黨賈兩大姓氏組成,外姓極少。黨姓家族原以務農為生,而賈姓卻有經商的傳統,乾隆年間,賈姓創立了“合興發”商號,經營日用雜貨、木材、瓷器、茶葉、藥材等,在河南與湖北交界地帶發了大財,成為鉅商。在賈姓帶動下,黨姓也加入了經商行列。
道光咸豐年間(1796-1861年),是黨家村經營的黃金時期,傳説往老家運送銀兩的騾馬絡繹不絕,號稱“日進白銀千兩”。與此同時,黨家村大興土木,進入了持續百年的建房高潮期。全盛時,黨家村建四合院數百座,還有泌陽堡和幾十座哨門、祠堂與廟宇。清末民初,戰亂不斷,應對有方的村人就不再經商,迴歸故里,安然守護着祖輩的財富且耕且讀。再以後,黨家村衰落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相當一部分的廳房、哨門以及戲台被拆毀。直到80年代中期後,在日本建築學會青木正夫先生的推動下,中日雙方組團對黨家村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阻斷了拆毀舊房的進程,這些民居瑰寶才保存下來。
黨家村被命名為“歷史文化保護村”,列入“國際傳統民居研究項目”,2001年6月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鄉人得以堅守故宅。迄今為止,黨家村有320户人家,1400餘人,建村已有670多年曆史了。

黨姓傳統文化

黨姓郡望堂號

馮翊堂(以望立堂)
馮翊郡:秦始皇時期始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置同名行政區左馮翊,與右扶風和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韓城縣以南、白水以東、渭水以北大荔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移治到高陸(今陝西高陵)。
上黨堂(以望立堂)
上黨郡:上黨,原意指太行山脈的高地部分,因其地居太行之巔,地勢最高,“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這一地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後趙魏韓三家分晉,各自都佔據了上黨地區的一部分。戰國時期韓國置上黨郡,但是具體的郡置有待進一步考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的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劃轄治範圍大致在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後周政權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隋朝建立後,廢並原壺關縣,建上黨縣,並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存在,但之後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僅在喜好買弄的文史學家筆下出現。
清河堂(以望立堂)
清河郡: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後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後期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元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
忠武堂
宋朝党進,因為征伐太原而有功勞,所以他被任命為忠武軍節度使。他身形魁梧,忠心老實。
兩一堂
清朝時期的同州名士黨湛常言:“人生須做天地間第一等事,為天地間第一等人”。故而其族人號為“兩一堂”。 [8] 

黨姓宗祠楹聯

四言通用聯
望出漢翊;姓啓王。
——佚名撰黨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黨姓的源流和郡望。
懷抗敵志;有長者風。
——李文鄭撰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三原人黨還醇
擐甲執珽;低唱淺斟。
——佚名撰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党進執掌禁兵,書名於珽(玉笏),常擐甲執珽而立。下聯典指宋陶谷得党進家姬,命掬雪水烹茶,問曰:“黨家有此風味否?”姬曰:“彼粗人,但知銷金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
六言通用聯
太僕名卿經術;鎮南節度英風。
——佚名撰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黨茂事典。下聯典指宋·党進事典。
七言通用聯
二不德行人皆仰;兩一壯語望自高。
——佚名撰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武功知縣黨茂,忻州人。“譽來不喜,謗來不怒,有長者之道”。下聯典指清代名士黨湛,同州人。
九言通用聯
驍勇絕倫,羨進公英氣;文章華國,仰琪祖芳聲。
——佚名撰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武士党進事典。下聯典指宋代有進士黨琪,文名卓著。

黨姓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
編者
編纂時間與方式
藏地
備註
《陝西合陽梧桐黨氏族譜》
待考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陝西省西安市圖書館
-
《廣西北流黨氏宗譜》
待考
民國年間手寫本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新豐鎮黨氏宗祠
-

黨姓字輩排序

河南焦作孟州市梧桐村黨氏字輩:榮朝萬吉.可修如希.步聲懋
河南安陽辛村鎮黨高利村黨氏字輩:“……克希作學英,志明德廣……”。
山東滕州黨氏字輩:“倫忠明維文,熙延金同相,啓傳宜培印,世正在承賢”。
山東聊城黨氏字輩:“...紀連萬安榮召文...
江西宜昌黨氏字輩:“大席定開昌懷德傳家政”。 [9] 
遼寧建昌黨氏字輩:“文成國寶 福如毓長 德連兆慶 久吉世昌 為翰同治 禮嘉恩廣 秉政臻明 中興澤強”。
甘肅民勤黨氏字輩:“克永法兆祥,繼善登高科”。
甘肅永靖縣鹽鍋峽鎮黨川村家譜:“善學伏永生玉連存仁志……”。
甘肅永靖縣三塬鎮黨氏家譜:“……振文佔光元……”。
河南南陽黨氏字輩:“元國泰(太)民安文昌武舉祥瑞永興”。
黨氏一支字輩:“久世從玉庭光大福振興傳家尚正道輝祖廣宏(紅鴻)文”。
黨家沙壩黨姓家譜:“大席定開昌 懷德傳家政……”。
河北唐山豐潤黨家莊:“連繼廣希汝”。
四川達縣:“學信……世永廷德煥(1910年前);(仁)國正天心順 官清民自安……家承明德詩書……”。
廣西家譜:“久世從玉庭 光大福振興 傳家尚正道 輝祖廣紅文”。
貴州德江黨姓一支字輩:金勝思志祥、高梁文朝國、正天子萬年、德興安成玉(德江縣委黨史研究室黨海波提供)
吉林黨姓字輩:長存永來福,文化治保平
陝西商南趙川馬蹄溝 :大作四曾坤,懷舉萬廣金,時書銀佩又

黨姓姓氏名望

黨祺
宋代進士,他的文章很有名氣。
黨茂
祈州人,明代武功知縣。
清朝名士,同州人。常言:“人生須做天地間第一等事,為天地間第一等人。”所以號為“兩一”。
黨蒙進士官帽 黨蒙進士官帽
清朝翰林。字養山,號泌亭,生於韓城黨家村,家境貧寒,12歲前不曾穿過襪子。幼年隨父到甘肅古浪縣學官署讀書。光緒二年(1876年),隻身赴京趕考,連中三元,入翰林院。後經考試入刑部,任主事、外郎、郎中等。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奔陝。黨蒙隨諸臣往潼關迎駕,受到賞識,委任為雲南臨安知府。黨蒙為官正直、盡力盡職,是一位受人愛戴的清官。直到後來,黨家村的人們依然時常提憶起這位先賢,他是黨家村的驕傲。據説前些年,山東有部傳統戲曲就叫《黨蒙辦案》,講述的就是黨蒙作為欽差,赴山東秉公執法,拒收重賄,依律誅殺貪官污吏的事蹟。黨蒙六世孫生活在韓城的黨家村。
黨還醇
字子貞,明朝時期三原人。天啓年間進士,知休寧縣令。他勤於工作,處處為民着想,政績很好。崇寧間,清兵攻擊,他守住城堡,英勇抵抗,但是最後因為援兵沒有及時趕到,城被攻破,他自己也因公犧牲
明末清初寶雞人。天啓年間進士,官至户部侍郎崇禎年間,李自成在四川造反,因為黨崇雅在朝廷上的言論失當,被定為從賊罪,被革職。明亡清初,順治年間授以他原來的職位,累升到國史院大學士,加太保。兼太子博。後來因為年老體衰而退休。
金朝文學家,原籍馮翊(今陝西省大荔)人。他能詩文,也精於書法,官至翰林學士,曾擔任《遼史》刊修官。
北宋初年軍事將領。朔州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幼給事魏帥杜重威。重威敗,以膂力隸軍伍。後周時為鐵騎都虞侯。宋太祖乾德五年,領彰信軍節度兼侍衞步軍都指揮使開寶中,從徵太原有功。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忠武軍節度使
唐朝大臣,辦事幹練,很有才略,歷任南寧、戎、廣州都督。是唐朝著名的開國元勳之一。
男,1956年9月生,陝西榆林人。三級警督。中共黨員。畢業於陝西廣 播電視大學。現任陝西省榆林地區公安交警支隊黨支部委員辦公室副主任。中華全國書法研 究會會員,榆林地區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交通安全報》、《陝西交通安全報》通訊員。 1991年由榆林報社調入榆林交警支隊,連續七年被交警系統表彰嘉獎。1994年被陝西省公安 廳評為宣傳先進工作者。1996年被陝西省交警總隊評為交通管理先進工作者。撰寫的通訊《 搶親搶出的悲劇》榮獲《中國交通安全報》血字碑有獎徵文一等獎,參與編寫的《榆林國土 資源》一書榮獲陝西省計劃委員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文明杯”、“神龍杯”、“中日硬 筆書法聯賽”等全國性的書法大賽中均獲優勝獎,陝西省交警系統首屆書畫大賽中獲書法一 等獎。在《中國交通安全報》、《陝西交通安全報》聯合舉辦的交通安全和車輛保險知識競 賽中獲二等獎。1996年經專家評審被首批選入《中國當代人才庫》。撰寫的《嚴格執法與熱 情服務》一文被收入求是雜誌紅旗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時代英才·中國警官》一書1998年 入編《中國專家人名辭典》。發表了《學濟南貴在務實》、《運輸不忘安全,安全就 是效益》、《只能“添柴”不可“降温”》等200多件詩歌、歌曲、書法、攝影、言論、通 訊報道。參編《榆林國土資源》等。
黨嘉明
1942年生,天津市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天津工學院,現任廊坊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工委主任。1968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平泉縣機械廠、縣革委會羣工組、團縣委、縣委整黨整風辦公室、落實政策辦公室、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1981年任團縣委副書記,1982年任縣委核查辦公室負責人,1984年任縣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成員。1984年10月任縣常委、副書記、政法書記,1987年任灤平縣委常委、副書記、政法書記,1989年任廊坊市重工業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廊坊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1998年任現職。
黨文洲
1935年12月生,河南新安人。中共黨員,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磁澗高中高級教師。1961年畢業於原開封師院(河南大學)中文系。1961~1995年先後在縣高中、五頭高中、倉頭高中及磁澗高中任教,其間歷任語文教師、班主任。除教學工作外,1991年任學校黨支部副書記,1993年任學校工會主席。1986年被評為縣級模範教師。在30餘年的教學生涯中,敬業奉獻,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80年代後,在積極進行教學研討、認真總結教改經驗的基礎上,參與了《中學語文量化與釋疑教程》一書的編寫。在作文教學方面,注意開拓學生思路,佈局謀篇,參與了《中學生作文立意與立論》和《中學生作文評改範例》兩書的編寫。在輔導學生參與國家級及省、市級作文比賽中,多次獲獎。重視培養青年教師,使其很快勝任教學工作,併成為教學骨幹。業餘創作的詩歌在國家級和省、市級刊物上發表,有的被中國作協收入《詩選》。
1937年生,河南南陽唐河縣人。中共黨員,少將軍銜。畢業後後被分配到瀋陽軍區三十八軍。先後在軍炮兵基幹團、軍直屬隊、軍火箭炮團、軍司令部任排長、參謀、股長、處長等職。1978年調到總參作戰部,先後任參謀、處長。1990年調任總參辦公廳副主任,廳黨委副書記。
黨建國
(1910^-1955)字蔚之,黨家村人。民國15年(1926)在韓城中學求學時,倡導組織學聯會,帶領同學痛毆貪污教育經費的縣長,奪取鎮壓學生運動的縣保警認槍支。17年(1928)入西安中山大學預科,次年,入馮玉祥創辦的訓政學院。後從軍於楊虎城部下趙壽山團。

黨姓其他信息

黨姓網創辦於2010年9月,又名中華黨姓網。主要定位為:中華黨姓姓氏文化溯源、尋根、發揚和傳承,黨氏家族發展相關資料收集、整理和傳播,是黨姓人的網絡之家。 黨姓網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黨姓文化淵源、黨氏後人分佈、黨姓家譜彙編、黨氏名人、黨姓人企業,是黨姓尋根溯源、文化交流、資源聚合、聚會、交友、合作、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姓氏文化主題網站。與網站對應的,有線下中華黨氏家族QQ總羣及全國分羣等輔助網絡載體,有中華黨氏宗親聯誼會及發展全國各地聯誼分會組織。
參考資料
  • 1.    黨姓來源  .中文百科在線[引用日期2012-09-14]
  • 2.    程應鏐.《南北朝史話》:北京出版社,1985
  • 3.    曾志華.《北朝史解讀》.北京:華齡出版社,2008
  • 4.    杜士鐸.《北魏史》.山西:山西高校出版社 ,1992
  • 5.    王連升.《講述南北朝》.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 6.    鮮卑蒙古民族部分  .中央電視台
  • 7.    黨姓起源  .夕陽問答網.2012-03-25[引用日期2015-07-08]
  • 8.    百家講壇百家姓  .閃亮通網.2014-05-08[引用日期2015-07-08]
  • 9.    山東黨家莊家譜:長存永來福 文化治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