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點柄粘蓋牛肝菌

鎖定
點柄粘蓋牛肝菌,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5.2-10cm,扁半球形或近扁平,淡黃色或黃褐色,很粘,幹後有光澤。
別    名
慄殼牛肝菌
粘糰子
中文學名
點柄粘蓋牛肝菌
拉丁學名
Suillus granulatus (L. : Fr.) O. Kuntce
真菌界
擔子菌綱
傘菌目
牛肝菌科
粘蓋牛肝菌屬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陝西、甘肅、西藏、福建等
中文學名:點柄粘蓋牛肝菌
同物異名:
點柄粘蓋牛肝菌 點柄粘蓋牛肝菌
分類地位:傘菌目、牛肝菌科、粘蓋牛肝菌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5.2-10cm,扁半球形或近扁平,淡黃色或黃褐色,很粘,幹後有光澤。菌肉淡黃色。菌管直生或稍延生。菌管角形。菌柄長3-10cm, 粗0.8-1.6cm,淡黃褐色,頂端偶有約1cm長有網紋,腺點通常不超過柄長的一半或全柄有腺點,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到淡黃色,6.5-9.1(10)μm×2.6-3.9μm。管緣囊體成束,淡黃色到黃褐色,多棒狀,31.2-52μm×5.2-7.8μm。
生態習性:夏秋季松林及混交林地上散生、羣生或叢生。
分佈地區: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香港、台灣、河南、山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西藏、福建等。
經濟用途:可食用,味較好。東北地區曾大量加工出口或幹品銷售市場。該菌據報道有抗癌作用。對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為8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與多種樹木形成外生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