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黔西觀音洞

鎖定
黔西觀音洞遺址,位於貴州省黔西縣觀音洞鎮沙井村,為舊石器時代遺址,洞穴堆積厚達9m,分上、下兩部分。發掘出土石製品3000多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狀器、石錐、雕刻器等。
中文名
黔西觀音洞
地理位置
貴州省黔西縣沙井鄉井山村
遺址類別
為舊石器時代遺址
距今約
50萬~60萬年。

黔西觀音洞歷史起源

黔西觀音洞,其原料、製作與類型組合都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反映了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特點。發現的2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以劍齒象、犀牛等最多,與早期人類的狩獵活動密切相關。這些發現為研究早期人類在西南地區發展歷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黔西沙井觀音洞的出土文物,是長江以南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證明早在50、60萬年前這裏就有古人類活動,是中國古人類發祥地之一。、

黔西觀音洞佈局結構

洞穴堆積厚達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已經發現石製品3000多件,種類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狀器、石錐、雕刻器等多種。石器的原料、製作與類型組合都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反映了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特點。
已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有20多個種類,其中尤以劍齒象、犀牛等的數量為多,與早期人類的狩獵活動密切相關。這些發現為研究早期人類在西南地區發展歷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黔西沙井觀音洞的出土文物,經中國古人類學家鑑定,是長江以南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證明早在五、六十萬年前這裏就有古人類活動。

黔西觀音洞出土器具

1973年間,貴州省博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對觀音洞進行了多次聯合考察,發掘到石器四千多件,動物骨化石數十件。
石器有砍砸器、削刮器、端尖器、雕刻器、尖狀器等;動物骨化石有大熊貓、柯氏熊、蘇門羚、犍牛、獮猴、豪豬、猩猩、狐、東方劍齒象等。專家評價為長江以南迄今為止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對研究人類起源、進化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定名為黔西沙井“觀音洞文化”。 [1] 
時代約從距今20萬年到4萬年,是中國古人類發祥地之一。

黔西觀音洞文物保護

黔西觀音洞,該遺址為中國國家公佈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的發現,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極其邈遠的太古,使貴州的歷史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了24萬年。 [1] 

黔西觀音洞歷經事記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句。
因為他的名氣大,文章又很動人,這“不毛之地”便深深印入人們的腦海,把莽莽的雲貴高原想象成一片荒漠。一陣陣“蠻煙瘴雨”,把雲貴漫長的歷史湮沒,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找回這“失落的文明”。
觀音洞 觀音洞 [2]
人們研究貴州歷史,翻遍了浩繁的史書,好不容易才尋找到幾條關於牂牁、夜郎的史料。可是,仔細算來,也不過兩三千年的歷史。1964年,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試掘了黔西觀音洞遺址,揭開了貴州“史前文化”的帷幕。“史前文化”是一部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它彷彿是一座巨大的無字碑,碑上雖然沒有鐫刻文字,但那點點斑痕,卻依稀可見人類童年時代的足跡。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的發現,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極其邈遠的太古,使貴州的歷史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了24萬年。
在黔西縣城南約30公里的沙井鄉井山村打開了一座舉世矚目的文化寶庫,遺址在一片封閉窪地的小山坡上,它是一個長約90米的天然溶洞,海拔1450米。經過幾次發掘,在這裏出土了3000多件石製品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石製品分為石核、石片和石器三大類,石核、石片是加工過程中留下的遺物,石器多用石片製成,以刮削器居多,其次是端刮器、砍砸器、尖狀器,還有幾件凹缺刮器和雕刻器。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早期的活動遺蹟,屬舊石器時代早期。這時的人類還處在“晚期直立人”階段,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
那時的古人類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洞裏留下了25種哺乳動物化石。這些動物稀奇古怪,有柯氏熊、大熊貓、最後鬣狗、嵌齒象、貴州劍齒象、似東方劍齒象、巨貘、中國犀等,大抵屬於“南方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羣”。它們當中,有8種動物已經滅絕,根據這些動物遺骸,地質學家們判斷正處在地殼演變的“更新世中晚期”。遺憾的是,在這裏並沒有發現古人類化石。古人不知何處去,文化依舊閃光芒。考古學家根據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物,把它命名為“黔西觀音洞文化”。

黔西觀音洞科學價值

它不僅展示了貴州遠古時期的開發情景,而且是我國南方最典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裴文中先生認為,這是“我國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它的文化面貌獨特,“對於研究我國舊石器的起源和發展,研究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活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以白壽彝先生為總編的《中國通史》,對黔西觀音洞文化有幾句很有分量的話。其一是説:“在我國南方,屬於更新世中期的遺址,首推貴州黔西觀音洞。”其二是説:觀音洞石器“加工之細緻和方法之多樣,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這幾句中肯的評語,充分體現了黔西觀音洞文化在南方和中國的重要地位和科學價值。
觀音洞出土的石頭 觀音洞出土的石頭 [3]
觀音洞以其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引人注目,在中國與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鼎足而立。專家們經過大量比較,認為黔西觀音洞文化是有別於其他文化系統的另一種類型。不但是“與歐洲大陸的舊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種新文化系統”,而且“與中國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處”。《中國通史》把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分為三種類型或三個古文化區:第一個文化區是以山西的西侯度和河文化為代表,第二個文化區是以北京周口店為代表,第三個文化區則以貴州黔西觀音洞為代表。這就是説,在中華大地上,文化起源是“多元”的,早期的人類分別在不同地區創造文化,以後才漸漸合“多元”為“一體”,黔西觀音洞文化就是這“多元”中的“一元”。
人們在談論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時,常説“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也正是這個原因,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公佈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國保檔案”。這是貴州“史前文化”的“第一樂章”,是貴州悠久文化的源頭,在此之後,古人類在貴州這塊土地上的活動更廣,創造更多,已發現的古人類、古文化遺址將近百處,在中國佔有重要一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