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黔南路

鎖定
黔南路,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把廣南西路分置廣南西、黔南二路,黔南路治融州(今廣西融水),融州、柳州(今廣西柳州)、宜州(今廣西宜山)、平州(今廣西三江)、允州(今貴州從江)、從州(今貴州榕江)屬黔南路,之後並置庭州(今廣西河池)、孚州(今廣西環江)、觀州(今廣西南丹)也屬黔南路;大觀三年(1109年),廣南西、黔南二路合併為廣西黔南路。
中文名
黔南路
歷史文獻
宋史·志第四十三·地理六
歷史沿革
崇寧四年(1105)置平州

黔南路歷史文獻

《宋史·志第四十三·地理六》:“廣南西路。大觀元年,割融、柳、宜及平、允、從、庭、孚、觀九州為黔南路,融州為帥府,宜州為望郡。三年,以黔南路併入廣西,以廣西黔南路為名。四年,依舊稱廣南西路。”

黔南路行政區劃

黔 南 路:崇寧四年(1105)置平州、格州、允州;五年(1106)格州更名從州;
大觀元年(1107)分置廣南西、黔南二路,黔南路治融州,以融州、柳州、宜州、平州、允州、從州來屬,
並置庭州、孚州、觀州來屬;三年(1109)廣南西、黔南二路併為廣西黔南路;
大觀四年(1110)省庭州、孚州;
政和元年(1111)省平州、從州、允州;七年(1117)復置孚州;
宣和三年(1121)仍省孚州;
紹興四年(1134)省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