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生物科學與農學院

鎖定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生物科學與農學院的前身生命科學系於2000年成立,2015年12月更名為生物科學與農學院。學院從2003年開始招生本科生,2014年開始招生學科教育生物碩士研究生,現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茶學、植物保護四個本科專業。現有學科教育生物1個碩士專業和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茶學、植物保護4個本科專業。 [1] 
中文名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生物科學與農學院
本科專業
4個 [1] 
碩士點
1個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生物科學與農學院學術研究

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教學質量成效顯著,為地方基礎教育和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同時,注重科學研究,服務地方經濟。五年來,學院獲各類科研項目16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項目13項;出版著作、教材8部;發表學術論文122篇,其中SCI 15篇,核心期刊35餘篇;獲得廳級以上各類科研成果獎1項。科研經費總額達1240萬元,其中國家級、省部級、廳州級項目科研經費696萬元,校級項目經費484萬元,橫向科研經費突破60萬元。
建立類型多樣的科研平台,五年來,新增廳級、州級科研創新平台各3個,科研平台和產學研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1件研究成果被地方黨委政府及企事業單位採用。 [1]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生物科學與農學院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教師60人,其中博士20人,碩士28人,正高職稱10人,副高職稱22人,還外聘有實踐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11人。學院現有實驗用房2300 m2,教學科研設備總值1400餘萬元。有植物資源及生態實驗室,動物資源及水產實驗室,生理生化及遺傳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及分子實驗室,微生物及食用菌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茶葉資源實驗室,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動、植物標本實驗室。還有黔南州重點實驗室——中藥現代化植物組織培養重點實驗室和學校與黔南州煙草公司共建的煙草病毒檢測實驗室,除此以外,學院還建有面積為6600 m2的特色農業示範基地,包括温室大棚1個,葡萄園1個、茶園1個和教師實驗基地。學院現有實驗用房2300 m2,教學科研設備總值1400餘萬元。有植物資源及生態實驗室,動物資源及水產實驗室,生理生化及遺傳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及分子實驗室,微生物及食用菌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茶葉資源實驗室,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動、植物標本實驗室。還有黔南州重點實驗室——中藥現代化植物組織培養重點實驗室和學校與黔南州煙草公司共建的煙草病毒檢測實驗室,除此以外,學院還建有面積為6600 m2的特色農業示範基地,包括温室大棚1個,葡萄園1個、茶園1個和教師實驗基地。 [1]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生物科學與農學院所獲榮譽

教學技能方面獲獎:2015年以來每年都組建學生教學技能訓練教師團隊,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教學技能比賽。2015年組織學生5名參加了第五屆全國“華文杯”師範院校生物教學技能大賽,獲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2016年組織學生5名參加了第六屆全國“華文杯”師範院校生物教學技能大賽,獲特等獎4項、一等獎1項;2017年組織學生5名參加全國“華文杯”師範院校教學技能大賽,獲一等獎9項、二等獎1項;2018年指導生物科學專業5名本科生參加全國第七屆“華文杯”教學技能大賽,獲5個教學設計一等獎、4個教學技能一等獎和1個教學技能二等獎;2019年組織2名學生參加新知杯•貴州省第四屆師範生教學技能比賽,獲三等獎1項;2020年組織學生參加貴州省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獲生物組三等獎1項;2021年組織學生參加貴州省第五屆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獲三等獎1項;參加貴州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獲三等獎1項、優秀獎1項。 [1] 
專業技能獲獎:組織茶學專業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茶藝大賽和製茶大賽,選送的“靈秀水族”作品獲2017年第四屆中華茶奧會茶席與茶空間設計大賽(茶席組)銀獎;在貴州綠荼第五屆“都勻毛尖杯”全民沖泡大賽中表現優異,獲銀獎1項,銅獎1項,優秀獎5項;在“多彩貴州•黔茶飄香”茶藝大賽總決賽中,獲團體賽優秀獎2項;在“都勻毛尖杯”2018中國技能大賽•首屆全國評茶員職業技能競賽貴州選拔賽中獲三等獎1項;在黔南州首屆“都勻毛尖杯”製茶技能大賽中,獲手工製茶二等獎1項;在貴州綠茶"都勻毛尖杯"沖泡大賽中表現優異,獲優秀獎3項;2021年組織學生參加黔貨出山”杯貴州省大學生第一屆農產品創新創意大賽,獲優秀組織獎1項;參加貴州省第九屆手工製茶技能大賽,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學院重視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組織學生參加首屆貴州省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獲優勝獎1項;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賽“主賽道”決賽中獲銅獎1項;在第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校賽中獲金獎1項。 [1] 
參考資料
  • 1.    學院簡介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生物科學與農學院[引用日期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