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黔中城市羣

鎖定
黔中城市羣位於貴州省中部地區,範圍包括貴陽市遵義市畢節市、安順市、黔東南州、黔南州6個市(州)及貴安新區的33個縣(市、區),區域總面積5.38萬平方公里。
遵義市(5個):紅花崗區匯川區播州區綏陽縣仁懷市
畢節市(5個):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
安順市(4個):西秀區平壩區普定縣、鎮寧縣
黔東南州(2個):凱裏市麻江縣
《黔中城市羣發展規劃》獲省政府批准,並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後於2017年3月8日正式印發實施。
中文名
黔中城市羣
地    區
貴州
一    核
貴陽和貴安新區
一    圈
貴陽高速1小時可通達的16個城市
五    心
安順、遵義、都勻、凱里、畢節
人口數量
約 2000 萬
四    帶
貴陽到遵義、安順、畢節、都凱

目錄

黔中城市羣發展

努力提高貴陽的首位度,積極推動貴陽、安順一體化發展,發揮黔中城市羣在要素配置、產業集聚、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使黔中城市羣成為貴州省對外參與國內外經濟競爭與合作、對內帶動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核心區域。 黔中經濟區是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的重點培育的貴州省域重要增長極,是貴州省的核心經濟區域,具有明顯的區位和地緣優勢,環境承載力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很大。 貴州省委書記慄戰書説,貴州省委、省政府把城鎮化作為促進貴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兩大戰略之一。貴州將在全力支持黔中城市羣發展的同時,加快形成六盤水、興義、畢節、銅仁等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積極培育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絡節點上的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交通樞紐型、旅遊景點型、綠色產業型、工業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特色城鎮羣。 [1] 
《黔中城市羣發展規劃》提出了綜合發展實力實現新跨越、城鎮體系結構形成新格局、創新開放能力成為新動力、生態環境建設構築新優勢、體制機制改革建立新支撐的五個“新”發展目標,並設置了22項量化指標,明確到2020年,區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00億元,年均增長12%;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0%、55%;森林覆蓋率達到60%;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萬元、1.8萬元。
據介紹,黔中城市羣作為貴州最具發展條件的重點城市化區域和經濟實力最強的板塊,是帶動貴州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台,也是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重要支撐。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培育發展黔中城市羣,編制實施《黔中城市羣發展規劃》,發展壯大黔中城市羣,培育區域核心增長極。
記者瞭解到,該《規劃》共10章37節,闡述了黔中城市羣的發展特徵、發展機遇和麪臨的突出矛盾,明確了發展戰略定位、主要目標和空間佈局,提出了主要戰略任務及相關保障措施。規劃期為2016-2020年,遠期展望到2030年。
根據《規劃》,黔中城市羣的戰略定位是:建設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先行示範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綠色生態宜居城市羣。
同時,《規劃》還明確黔中城市羣要加快構建一核、一圈、四帶、五心、多點的空間結構,推進形成核心引領、圈層推進、五心支撐、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一核即貴陽中心城區和貴安新區,一圈即貴陽周邊高速公路1小時可通達的16個城市組成的黔中核心經濟圈,四帶即貴陽-安順、貴陽-都勻-凱里、貴陽-遵義、貴陽-畢節四條通道經濟帶,五心即遵義、畢節、安順、都勻、凱里五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多點即其餘縣城和小城鎮。
另外,《規劃》還提出了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產業協調發展、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生態環境共建共保、擴大開放與合作、建立健全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六大戰略任務;提出了743個重大工程和項目,總投資近3.5萬億元,其中,特別提出了發展影響大、帶動作用強的78個跨區域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達1.15萬億元,為實施戰略任務提供重要支撐。
貴州省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市(州)和省有關部門,加快制定《規劃》實施分工方案,建立相關工作推進機制,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督查和評估,共同把《規劃》落實好。
貴州未來發展的核心地區。 貴州未來發展的核心地區。

黔中城市羣優勢

黔中經濟區具備有較好的交通和經濟基礎。黔中經濟區處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沿長江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交匯地帶,國家規劃的多條高速鐵路穿區而過,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設,整個區域將逐步形成較完善的交通路網。此外,經濟區內礦產資源分佈相對集中,工企業基礎較好,在全省生產力佈局中居重要戰略地位。
貴陽主城範圍 貴陽主城範圍
黔中城市羣將以貴陽和安順為核心來規劃建設,通過貴安新區的開發把兩城連結起來,形成一條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帶,其中貴陽主城到2030年人口可達到700—800萬。從而增強黔中地區的輻射力,進一步帶動貴州省的發展,並與全國在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貴州城鎮體系規劃圖2011—2030 貴州城鎮體系規劃圖2011—2030
貴州省發改委官員表示,“將以貴陽城市圈為核心、以黔中城市羣為依託,以主要交通走廊為主軸的空間開發格局,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和承接產業轉移,同時構建黔中產業集羣,建設貴陽至遵義、貴陽至安順工業走廊和沿貴廣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產業帶,促進黔中經濟區加快發展。”
2010年7月,貴陽城市經濟圈貴龍城市經濟帶建設指揮部在龍里縣龍山鎮水橋揭牌,標誌着龍里融入貴陽經濟圈的主要載體--貴龍城市經濟帶建設全面啓動。已投資在建橫跨龍里火車站的龍羊立交大橋、貴新路龍里聯絡線及其相關工程,正開闢多條龍里至貴陽的快速通道。被視為龍里和貴陽的城市聯體,貴龍經濟帶成為兩地在推動城鎮化進程中圍繞“優化城鎮發展佈局”各取所需的一個產物。 而於貴陽,這是其城市“東擴”,加快城市東部次中心區可持續發展而作出的選擇,為的無非是謀求更大的城市發展空間。 將黔中等經濟區建成省域經濟增長點作為此次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佈局的“重點經濟區”涉及的三個層面之一,也由此正式浮出水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