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龍潭鎮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下轄鎮)

鎖定
黑龍潭,隸屬於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地處郾城區東北部,東臨沙河與召陵區姬石鎮交界,南與沙北街道接壤,西與孟廟鎮相鄰,北與李集鎮毗鄰,鎮人民政府距郾城區政府15千米 [2]  ,總面積38.9平方千米 [3] 
明、清朝時期,黑龍潭鎮境域分屬古義、南河、白崗、皇寓、時曲等保 [2]  ;2014年12月5日,撤鄉設鎮 [1]  ;截至2018年末,黑龍潭鎮有户籍人口38609人 [3]  ;截至2020年6月,黑龍潭鎮下轄14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楚莊村金山路1號 [2] 
2011年,黑龍潭鎮財政總收入1655萬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86元,比上年增長209%,農民人均純收入9354元 [2]  ;2018年,黑龍潭鎮有工業企業24個,規模以上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2] 
中文名
黑龍潭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
地理位置
郾城區東北部
面    積
38.9 km²
下轄地區
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楚莊村金山路1號
電話區號
0395
郵政編碼
462046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豫L
人    口
38609人(2018年户籍人口)

黑龍潭鎮建置沿革

明、清朝時期,黑龍潭鎮境域分屬古義、南河、白崗、皇寓、時曲等保。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東北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叔重鄉。
1949年,分屬召陵區、孟廟區。
1951年1月,分屬五區和六區。
1954年9月,設黑龍潭區。
1956年9月,設黑龍潭鄉,鄉政府駐黑龍潭村。
1958年8月,改為管理區。
1959年8月,成立黑龍潭公社。
1963年7月,恢復黑龍潭區。
1965年9月,易名黑龍潭公社。
1984年1月,改稱黑龍潭鄉。
1994年5月,姬石鄉析出 [2] 
2014年12月5日,撤鄉設鎮 [1] 

黑龍潭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黑龍潭鎮下轄14個行政村:半截塔村、姚莊村、河沿李村、黃趙村、西街村、南街村、北街村、坡楊村、土城王村、張德武村、田莊村、老應村、生楊村、何莊村 [2] 
截至2020年6月,黑龍潭鎮下轄14個行政村:河沿李村、土城王村、南街村、北街村、西街村、黃趙村、半截塔村、姚莊村、生楊村、老應村、張得武村、田莊村、坡楊村、何莊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楚莊村金山路1號 [2] 

黑龍潭鎮地理環境

黑龍潭鎮位置境域

黑龍潭鎮地處郾城區東北部,東臨沙河與召陵區姬石鎮交界,南與沙北街道接壤,西與孟廟鎮相鄰,北與李集鎮毗鄰,鎮人民政府距郾城區政府15千米 [2]  ,總面積38.9平方千米 [3] 

黑龍潭鎮水文

黑龍潭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沙河、潁河、塔河、柳河縱橫交匯,總長27千米,其中沙河從廟王人境,到黑龍潭北街出境,境內全長8千米;潁河從田莊入境至坡楊出境,境內長6千米;塔河、柳河在田莊村交匯,境內總長3.4千米 [2] 

黑龍潭鎮自然資源

2011年,黑龍潭鎮有耕地面積3.2萬畝 [2] 

黑龍潭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黑龍潭鎮轄區總人口365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528人,城鎮化率20.6%,另有流動人口237人,總人口中,男性18681人,佔51.1%;女性17871人,佔48.9%;18歲及以下8332人,佔228%;18—60歲22753人,佔62.2%;60歲及以上5467人,佔1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6541人,佔99.97%;有回族10人,苗族1人,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5.0‰ [2] 
截至2018年末,黑龍潭鎮有户籍人口38609人 [3] 

黑龍潭鎮經濟

黑龍潭鎮綜述

2011年,黑龍潭鎮財政總收入1655萬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86元,比上年增長209%,農民人均純收入9354元 [2] 
2018年,黑龍潭鎮有工業企業24個,規模以上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2] 

黑龍潭鎮農業

2011年,黑龍潭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0.9畝,農業增加值22.2萬元,比上年增長3.9%,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導產業,總產量3.5萬噸,人均480千克;其中小麥1.8萬噸,玉米1.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1.1萬畝,主要品種有西紅柿、黃瓜、辣椒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4.2萬頭,年末存欄21.4萬頭;家禽飼養量450萬羽,上市家禽378萬羽,擁有萬頭以上豬場2個,雞場3個,養殖小區8個;生產肉類1.8萬噸,其中豬肉1萬噸,禽蛋1.5萬噸,鮮奶0.6萬噸,畜牧業佔農業總產值的57.6%,造林665畝,其中防護林564畝,經濟林49畝,用材林52畝 [2] 

黑龍潭鎮工業

2011年末,黑龍潭鎮以糧食加工、鑄造、機械加工業為主,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3.1萬元,比上年增長24%,擁有規模工業企業6家,職工1800多人,其中,生產的特精粉、雪花粉、餃子粉、蛋糕粉遠銷10多個省市,銷量30多萬噸,銷售額500多萬元 [2] 

黑龍潭鎮金融

2011年末,黑龍潭鎮金融機構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2個,各類存款餘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 [2] 

黑龍潭鎮社會事業

黑龍潭鎮教育事業

2011年,黑龍潭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1160人,專任教師57人;小學8所,在校學生3221人,專任教師14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836人,專任教師7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90萬元,比上年增長1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5%,主要學校有黑龍潭鄉初級中學 [2] 

黑龍潭鎮科技事業

2011年,黑龍潭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20人,其中省級1人,市級2人 [2] 

黑龍潭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黑龍潭鎮有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個;全鄉12個村設有圖書室、遠程教育室等,藏書1.8萬冊,有腰鼓隊5個,獅子隊6個,電影放映隊1個,嗩吶班3個,戲曲班5個 [2] 

黑龍潭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黑龍潭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4個,其中鄉衞生院1個,村級衞生所13個;牀位66張,固定資產總值264萬元,專業衞生人員79人,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000人,參合率96%,孕產婦死亡率10.5/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4.9‰、3.6‰、4.3‰ [2] 

黑龍潭鎮社會保障

2011年末,黑龍潭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53户,人數204人,支出44.4萬元,月人均17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1217户,2774人,支出286.9萬元,月人均7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4人,支出16.9萬元;農村五保老人分散供養68人,支出8.8萬元,有農村中心温暖小區(敬老院)1家,牀位120張。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2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5.4萬元,鄉慈善分會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0.8萬元,使30人(次)困難羣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2346人,有3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全年幫助40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5000人,參保率96%,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200人,比上年末增加18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800人,比上年末增加25人,3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13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0160人,比上年末增加60人;參加生育保險100人,比上年末增加3人 [2] 

黑龍潭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黑龍潭鎮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8個固定電話用户0.1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45%;移動電話用户1.3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2萬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20多萬元 [2] 

黑龍潭鎮交通運輸

黑龍潭鎮京港澳高速公路過境,有漯河北站,238和330省道、004縣道過境,境內總長8.2千米,鄉道主要有何莊到張德武道路、田莊到張德武道路等,村村通道路總長82.8千米;2006年建成黑龍潭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30班次,日均客運量300餘人次 [2] 

黑龍潭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黑龍潭鎮,曾名青龍鎮,清乾隆年間大興文字獄,因青”“清”諧音,改名“黑龍潭” [2] 

黑龍潭鎮風景名勝

黑龍潭鎮有半截塔村南唐寺和黃趙村的“二柏一所廟” [2] 
參考資料
  • 1.    漯河市人民政府關於郾城區黑龍潭鄉撤鄉建鎮的通知  .漯河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4-05]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張克強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河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3月:1992-1993.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315.
  • 4.    2020黑龍潭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