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

鎖定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坐落在哈爾濱市紅旗大街263號,2007年5月18號開館,是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第一座省級地質博物館,填補了黑龍江省專業性博物館建設史上的空白。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是集科研、科普為一體的全省地質礦產標本收藏展示中心。
中文名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
類    別
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 [5] 
開放時間
全年:週二至週日 09:00-16:30
地    點
哈爾濱市紅旗大街263號
館藏精品
嘉蔭烏拉嘎恐龍化石
開館時間
2007年5月18號
票    價
免票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建築佈局

展館位於哈爾濱市紅旗大街263號,展廳陳列面積2211平方米,展出三千多件。 [5] 
共有錦繡龍江廳、地質礦產廳、岩石礦物廳、地質環境廳、地層古生物廳、恐龍動物羣廳、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羣廳等七個展廳。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展出內容

展廳採用聲、光、電、多媒體、虛幻影像等現代技術,集中展示了黑龍江省地質發展和科學研究成果
錦繡龍江廳
錦繡龍江廳 錦繡龍江廳
錦繡龍江廳,全面介紹了黑龍江的概況,通過大濕地、大草原、大森林、大耕地的實景模型展示了黑龍江省的秀麗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環形拱抱的展示風格,形成開闊、深遠的視覺效果。以水平比例尺1/20萬、垂直比例尺1/8000的大型電動的黑龍江省國土資源沙盤及沙盤前方的環形投影屏幕配合同步播放錄像片和解説的形式展示全省的交通、行政區劃及各種自然資源。自控的抬升和錯動顯示了著名的滿洲里----綏芬河地學大斷面。這種切割剖面的展示手段,新穎獨特。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基礎地質類和化石類藏品多數來自黑龍江,黑龍江省嘉蔭烏拉嘎恐龍化石挖掘現場的部分斷面也被“搬進”了該館,並在斷面之上建成了玻璃平台,參觀者行走其上,就像置身於挖掘現場。
地質礦產廳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5張)
地質礦產廳,從地質工作、金屬礦產能源礦產非金屬礦產、地熱及地下水資源幾個方面展開。以電子顯示模型演示了黑龍江省25億年來的地殼演變及重要礦產的形成。
在這裏還可以觀賞到聲、光、電技術製作的世界最大的陸相油田-大慶油田石油探採平台模型和地下自動採煤的虛幻影像。
展廳內採自黑龍江省雙鴨山的氣煤標本,長1.8米,寬1.3米,重約4.5噸。為國內博物館館內展出煤礦石標本之最。 [1] 
岩石礦物廳
岩石礦物廳,採用玻璃通透式的結構和鑲嵌牆體上的晶洞,為參觀者展現黑龍江省內外多姿異彩的岩石和礦物及傳承古代文明的四大觀賞石和四大名硯。參觀者可通過4台立體鏡觀察礦物及其內部的包裹體、裂紋等現象,讓參觀者與質樸秀雅的寶石礦物以最近的距離接觸; 也可以利用兩組虛幻影像觸摸寶石和玉石,更使這些無價至寶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地質環境廳
地質環境廳 地質環境廳
地質環境廳,利用小空間大景觀的對仗手法,通過五大連池火山、伊春小興安嶺花崗岩石林、嘉蔭茅蘭溝等微縮景觀展現了地質公園的旖旎風光。利用聲、光、電手段演示了火山噴發時的情景,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地層古生物廳
地層古生物廳,以虛擬影象、旋轉展台、電動螺旋模型、燈箱展板,配合大量的化石標本,向觀眾介紹了五億年來黑龍江的滄桑鉅變和地層古生物知識。
恐龍動物羣廳
地層古生物廳 地層古生物廳
恐龍動物羣廳,以古生態壁畫、景觀、模型、虛擬影像、地台、恐龍化石骨架、實物標本相結合的方式,全面、系統地向參觀者介紹了在地質歷史時期恐龍的興衰史。
展出的長11.75米、高4.0米的滿洲龍骨架,是黑龍江嘉蔭縣出土的鴨嘴龍骨架中最大的一具。
猛獁象-披毛犀廳
恐龍動物羣廳 恐龍動物羣廳
猛獁象-披毛犀廳,用大型壁畫配合骨架和實景,展示了該時期古生態環境,特別是在第四紀的松嫩平原上,這塊當時被周圍茂密森林包圍的草原,曾經是猛獁象、披毛犀的天下。
在觸摸屏、等離子電視全方位的介紹恐龍各種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恐龍拼圖、恐龍賽跑和恐龍下蛋等觀眾參與項目,更能使參觀者瞭解恐龍的生活習性。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作用價值

成為傳播地學科普知識的窗口,增強了人們保護和珍惜國土資源意識、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5]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參觀信息

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5:30
週六週日閉館(節假日閉館)
參觀資費:無
成人需要需要身份證
參觀交通路線:
乘26、51、74、76、90、203路汽車到漢水路下車,步行3分鐘即可到達。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所獲榮譽

2022年3月,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