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鎖定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大興安嶺韓家園林業局,總面積8712公頃,其中濕地面積7656公頃。 [1-2]  [10] 
2017年12月22日,通過國家林業局2017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2022年10月28日,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3]  [8-9]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黑龍江呼瑪雙河源獸類及鳥類重要棲息地”入選。 [11] 
中文名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1] 
地理區域
大興安嶺東坡 [1]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韓家園林業局 [2] 
面    積
8712 公頃 [1] 
管理單位
韓家園林業局 [2] 
批准時間
2011年12月 [1]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歷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黑龍江呼瑪雙河源獸類及鳥類重要棲息地”入選。 [11]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地理環境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大興安嶺韓家園林業局,地理座標為東經125°23′54.62″~125°43′12.44″,北緯51°59′05.55″~52°08′02.15″,總面積8712公頃, [4]  功能區劃為濕地保護保育區、宣教休閒區、管理服務區等三個功能區。 [1]  [5]  雙河源國家級濕地公園基礎設施和內業建設已初具規模。 [2]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開發建設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品牌建設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10]
2011年12月12日,國家林業局發佈《國家林業局關於同意浙江杭州灣等54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的通知》(林濕發[2011]273號)文件,批准建設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6] 
2017年12月22日,國家林業局發佈《國家林業局關於2017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情況的通知》(林濕發[2017]148號)文件,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林業局試點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7] 
2022年10月28日,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9] 

黑龍江大興安嶺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基礎建設

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構建三級管護體系。韓家園林業局制定雙河源國家級濕地公園保護中長期規劃,編制了《濕地保護管理辦法》《雙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申報彙編》,規範各項管理制度、職能職責,各項工作科學高效開展。採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實施河長制、林長制壓實主體責任,建立“林業局+林場+管護站”三級管護體系,實現濕地保護全覆蓋。
科學規範濕地監測。韓家園林業局組織專人對國家重要濕地生態狀況進行年度監測與評估。編制保護工作應急預案和濕地公園建設總體規劃,實施“聯防聯控”濕地保護長效機制,提供製度保障。強化基礎建設,積極實施濕地修復工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每年定期舉辦濕地保護專項學習培訓班,圍繞“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主題,開展各類宣傳活動10餘次。在濕地公園醒目位置設立宣傳牌、警示牌67塊,界碑、界樁84個,指示標識牌20塊。深入開展《濕地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普法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班組等系列活動,在全局營造了“人人重視濕地、人人保護濕地”的良好生態保護氛圍。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科學普及濕地生態功能作用、保護濕地資源重要意義,有效提升了公眾濕地資源保護管理的意識。
釋放濕地生態功能。雙河源濕地公園設有野生動物監測點2處、植物監測樣地40處、水質監測點7處。近年來,保護保育區實時監控,嚴厲打擊破壞濕地、濫砍盜伐、獵捕野生動物、污染環境等各類違法行為,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濕地面積實現自然恢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監測到鳥類58種、獸類14種、野生植物108種。目前,濕地公園已成為休閒遊覽、科學研究、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生態功能效應得到充分釋放。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