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鎖定
黑龍江友好自然保護區位於素有“祖國林都、紅松故鄉”的黑龍江省伊春市境內,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東北林區森林沼澤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黑龍江伊春友好濕地獸類及鳥類重要棲息地入選。 [8] 
中文名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伊春市境內
保護對象
紫貂、原麝、丹頂鶴、東方白鸛、金雕等
氣候條件
曖温帶
開放時間
早9:00-晚5:00
景點級別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佔地面積
60687 公頃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2004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省(部)級自然保護區;
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1] 
201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黑龍江伊春友好濕地獸類及鳥類重要棲息地入選。 [8]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

黑龍江友好自然保護區地處小興安嶺山脈中段,橫跨小興安嶺主脈的南北兩坡,地理座標為東經128°10′15″—128°33′25″,北緯48°13′07″—48°33′15″。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北温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温在0.4℃左右,夏季平均温度為20℃至22℃,且晝夜温差較大,有6個月的冰封期。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文

黑龍江友好自然保護區區域河流充沛,擁有流域面積廣闊的友好河水系。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高等植物836種,其中包括1亞種,23變種,3變型。其中苔蘚植物56科,100屬,183種,佔保護區總科數的35.22%,佔總屬數的24.15%,佔總種數的21.89%;蕨類植物41種,隸屬於14科,26屬,分別佔保護區總種數的4.90%;佔總科數的8.81%;佔總屬數的6.28%;種子植物(裸子和被子植物)612種,佔總種數的73.21%,隸屬於89科,288屬,分別佔保護區科、屬的55.97%,69.57%。 [3]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物資源

保護區動物 保護區動物
黑龍江友好自然保護區動物區系屬古北界、東北亞界、東北區、長白山亞區小興安嶺山地省,野生動物區系介於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之間,其東部為三江平原,西部為松嫩平原。因此,野生動物區系組成比較豐富。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現存的脊椎動物共有330種,其中魚類有5目11科43種;兩棲類有2目4科8種;爬行類共有3目4科11種;鳥類17目44科221種;獸類6目l6科47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6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36種。此外,還有昆蟲動物12目95科370種。
1、魚類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魚類5目11科43種,佔黑龍江省魚類總數105種的41.0%,佔小興安嶺魚類總數71種的63.3%,其中鯉科(Cyprinidae)魚類最多,為27種,佔保護區魚類總數的62.8%;其次是鰍科(Cobitidae)魚類,有4種,佔保護區魚類總數的9.3%,鮭科(Salmonidae)魚類3種,佔總數的7.0%;鯰科(Siluridae)魚類2種,佔保護區魚類總數的4.7%;茴魚科(Thymallidae)、胡瓜魚科(Osmeridae)、狗魚科(Esocidae)、塘鱧科(Eleotridae)、鱨科(Bagridae)、鮨科(Serranidae)、鱈科(Gadidae)各1種,分別佔總數的2.3%。
2、兩棲類及爬行類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兩棲動物共有9種,隸屬於2目5科,佔黑龍江省兩棲動物種數的75.0%;爬行動物10種,隸屬於3目4科,佔黑龍江省爬行動物種數的62.5%。
保護區內兩棲類有尾目中以極北鯢(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較常見,東北小鯢(Hynobius leechii)偶爾可見。極北鯢每年春夏季在山溪及其附近的沼澤中常可見到實體和卵袋;無尾目中常見的是黑龍江林蛙(Rana amurensis)、中國林蛙(Rana chensinensis)、東北雨蛙(Hyla arborea)、中華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花背蟾蜍(Bufo raddei)。夏季最常見的優勢種是東北雨蛙,在濕地中有相當大的數量。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在這裏是偶見種。
保護區內爬行類龜鱉目中的鱉(Trionyx sinensis)偶爾可見,數量極少。蜥蜴目中的胎生蜥蜴(Lacertavivipara)是這裏的常見種,常活動於林緣、路旁、倒木下,其卵胎生的繁殖方式是適應這裏極為寒冷、無霜期短的氣候的很好方式。黑龍江草蜥(Takydromusamurensis)為常見種。這裏較為常見的蛇類是白條錦蛇(Elaphe dione)和烏蘇裏蝮(Gloydius ussuriensis),它們分佈較廣,大多數山地均可見到。體形較大的棕黑錦蛇(E.schrenckii)在這裏是偶見種。紅點錦蛇(E.rufodorsata)、巖棲蝮(Gloydius saxaticis)和虎斑頸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分佈於河流附近的濕地和石山上,數量稀少。
3、鳥類
黑龍江友好自然保護區生境類型多樣,決定了該區鳥類資源的多樣性。經調查及文獻統計,保護區內共有鳥類17目44科221種,佔黑龍江省鳥類種數的60.4%,佔小興安嶺鳥類種數的85.30%,其中非雀形目鳥類分佈有24科113種,佔自然保護區鳥類種數的51.1%,雀形目鳥類分佈有20科108種,佔自然保護區鳥類種數的48.9%。據統計保護區內夏候鳥種類多達134種,佔自然保護區鳥類種數的60.63%,其中非雀形目鳥類68種,佔保護區夏候鳥種數的50.7%,在雀形目中夏候鳥有66種,佔全區夏候鳥種數的49.3%。冬候鳥(W)種類很少,僅分佈有15種,佔自然保護區鳥類種數的6.79%,其中非雀形目僅有3種,佔該區冬候鳥種數的20.0%,雀形目鳥類12種,佔該區冬候鳥種數的80.0%。保護區共有留鳥(R)34種,佔全區鳥類種數的15.38%,其中非雀形目鳥類14種,佔全區留鳥種數的41.2%,雀形目鳥類有20種,佔全區留鳥種數的58.8%。該自然保護區旅鳥(P)共計38種,佔全區鳥類的17.20%,其中非雀形目鳥類28種,佔全區旅鳥種數的73.7%,雀形目旅鳥10種,佔全區旅鳥種數的26.3%。從鳥類區系成分居留型來看,夏候鳥(S)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均佔自然保護區鳥類的相當大比例。 [4]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

(1)沼澤濕地生態系統。
(2)以原麝、紫貂、東方白鸛金雕、丹頂鶴以及紅松、鑽天柳、黃檗、紫椴等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 [5] 
沼澤濕地是友好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因此有必要對保護區內的沼澤濕地植被類型及特徵加以重點論述。由於保護區內地勢平緩,河谷平坦寬闊,河曲發達,牛軛湖眾多,加上氣候冷濕,島狀凍土分佈普遍,從而形成了大面積的沼澤植被,且類型繁多。主要包括森林沼澤、灌叢沼澤、草本沼澤等植被類型。尤其是森林沼澤面積大,類型多,主要類型有興安落葉松-油樺-苔草羣落和興安落葉松-窄葉杜香-中位泥炭蘚羣落及白樺沼澤等。灌叢沼澤植被主要有油樺-修氏苔草羣落、油樺-篤斯越桔-蘚類羣落等,主要分佈於河灘和階地上。草本沼澤中以苔草類型較多,有草甸形成的灰脈苔草-修氏苔草羣落、湖泊沼澤化形成的毛果苔草-泥炭蘚羣落等。
沼澤
根據組成建羣種的不同,可劃分3個植被亞型,即:草本沼澤、灌叢沼澤和森林沼澤。
草本沼澤
草本沼澤從發生上,大多由草甸沼澤化而成,多發生在河漫灘的窪地,由於地勢低窪、地下水位高,特別是受河水氾濫的影響,造成了草甸過分濕潤或水分滯聚,土壤的孔隙被水分充填,微生物活動減弱,因而植物殘體中的營養元素不能礦化。這樣在水分增加,養分減少的情況下,為植物的自然演替創造了有利條件,使一些根狀莖草甸植物逐漸減少,而要求養分較少,喜濕的密叢型沼澤植物逐漸增多。根據組成、結構與分佈規律,本植被亞型只有3個羣系組(泥炭蘚沼澤、草甸沼澤、莎草沼澤)。
灌叢沼澤
灌叢沼澤係指在地表過濕或積水的地段上,以喜濕的灌木為主所組成的沼澤植物羣落。在保護區內,分佈地域較廣,面積也較大,多發生平坦溝谷和河漫灘這些地段,地勢低窪,平坦,地下水位高,水分容易集聚的地方,由於土質粘重,又有永凍層形成隔水板,造成地表過濕或積水,引起沼澤植物不斷侵入。首先侵入的是喜濕的密叢苔草和淺根系的柴樺Betula fruticosa),隨後是提燈蘚(Mnium cuspidatum)等蘚類,這些植物侵入後,死亡的植物殘體在土壤嫌氣條件下,逐漸形成泥炭,營養貧乏,樹木開始生長不良,並逐漸遞減,森林演變為沼澤,形成現有的各類灌叢沼澤。
森林沼澤
森林沼澤從外貌上具有森林的特徵,是以喬木組成上層林冠,並生長在地表過濕或積水的地段上,以濕生植物、沼生植物為主所組成的森林沼澤植物羣落。該沼澤植被是由耐冷濕條件的針葉樹種――雲冷杉、興安落葉松和落葉闊葉喬木樹種白樺和毛赤楊(Alnus sibirica)為建羣種,伴生着濕生和中濕生灌木和草本植物組成的垮帶隱域性森林植被。 [6] 

黑龍江友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價值地位

保護區是以保護珍稀野生生物資源及其生境和森林沼澤生態系統為宗旨,集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東北林區森林沼澤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顯示了保護區巨大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2]  保護區內森林茂密,河流縱橫,濕地面積廣闊,生態系統保存完好。保護區在提高水源涵養、控制水土流失、防止乾旱和洪澇災害、調節氣候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意義和科學價值。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