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麪葉

(中藥)

鎖定
黑麪葉,中藥材名。本品為大戟科植物黑麪葉的嫩枝葉。全年可採。功能主治為:清濕熱,化瘀滯。治腹痛吐瀉,疔毒,瘡癤,濕疹,皮炎,漆瘡,鶴膝風,跌打腫痛。①《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消毒。洗爛肉、漆瘡,解牛毒。偶見諸毒,食此必覺香甜。②《嶺南雜記》:治一切風寒諸病,取樹葉煎湯服之,少頃大吐盛涎。或行路寒暑所侵,吐瀉腹痛,雖危篤者,採摘數葉嚼之,或吐或不吐,病徐即愈。③《陸川本草》:清熱解毒,止瀉,破積。治濕熱腹痛,腹瀉,鶴膝風,跌打腫痛。④《嶺南草藥志》:解熱散毒,化瘀化滯。⑤《廣東中藥》Ⅱ:研末外用治刀傷出血,煎水洗凍瘡。
中文名
黑麪葉
漢語名稱
Hei Mian Ye
別    名
黑麪神
狗腳利(《生草藥性備要》),蚊驚樹(《嶺南雜記》),夜蘭(《粵語》),山夜蘭(《本草求原》),田中逵(《嶺南採藥錄》),四眼葉(《南寧市藥物志》),夜蘭茶(《嶺南草藥志》),鐵甲將軍
老鴉寫字,廟公仔(《廣東中藥》Ⅱ),青凡木
四眼草(《廣西中草藥》),雞腎葉(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黑麪葉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黑麪葉的嫩枝葉。全年可採。

黑麪葉性味歸經

苦,寒,有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寒。
②《本草求原》:苦甘,微寒。
③《廣西中藥志》:味苦澀微甘,性寒。

黑麪葉功能主治

清濕熱,化瘀滯。治腹痛吐瀉,疔毒,瘡癤,濕疹,皮炎,漆瘡,鶴膝風,跌打腫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消毒。洗爛肉、漆瘡,解牛毒。偶見諸毒,食此必覺香甜。
②《嶺南雜記》:治一切風寒諸病,取樹葉煎湯服之,少頃大吐盛涎。或行路寒暑所侵,吐瀉腹痛,雖危篤者,採摘數葉嚼之,或吐或不吐,病徐即愈。
③《陸川本草》:清熱解毒,止瀉,破積。治濕熱腹痛,腹瀉,鶴膝風,跌打腫痛。
④《嶺南草藥志》:解熱散毒,化瘀化滯。
⑤《廣東中藥》Ⅱ:研末外用治刀傷出血,煎水洗凍瘡。

黑麪葉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2~3米。樹皮灰棕色,枝圓柱狀,多叉狀彎曲,表面有白色細小皮孔。單葉互生;有短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釐米,寬1.5~2.5釐米,先端鈍形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緣,葉脈細小,下面隆起,葉革質,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幹後變黑色。花極小,2~4朵腋生,單性,同株;無花瓣和花盤;雄花花萼呈陀螺形或半圓形,截頭狀,邊緣甚厚,有時分裂;雄蕊3,花絲合生成一柱;退化子房缺;雌花花萼稍大,基部呈陀螺形,上部擴張,結果時擴大成盤狀或杯狀;退化雄蕊缺;子房球形,花柱3枚,2裂。核果球形,徑約6毫米,位於宿存萼上。花期4~9月。

黑麪葉分佈區域

分佈我國南部及雲南、貴州、浙江、福建。產廣西、廣東等地。

黑麪葉生長環境

生於灌木林中。

黑麪葉藥材性狀

新鮮枝葉深綠色,幹後成黑色。枝扁圓形,表面有稜及溝,並有白色細小的皮孔,質硬而脆,斷面灰棕色,中有髓腔。葉表面黑色有光,背面灰黑帶紅。質脆易碎。

黑麪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研末撒。

黑麪葉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1:1200黑麪神流浸膏稀釋濃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均有很強的抑菌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

黑麪葉相關配伍

黑麪葉治疔瘡

黑麪葉搗爛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黑麪葉治乳管不通而乳少

黑麪葉搗爛,和酒槽、蜜糖服之。(《嶺南採藥錄》)

黑麪葉治濕疹、過敏性皮炎

皮膚瘙癢:黑麪葉枝葉煎水洗或鮮葉搗汁塗。(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黑麪葉治爛瘡

青凡木葉一兩,半邊蓮五錢,黑墨草二錢。搗爛敷。(《廣西中草藥》)

黑麪葉治瘡癤,蜘蛛咬傷,刀傷出血

青凡木葉搗爛敷。(《廣西中草藥》)

黑麪葉臨牀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黑麪神(鮮)1兩,東風橘5錢,芒果葉5錢,紅糖3錢,1日2次煎服,10天為一療程。治療872例,近期控制271例,顯效294例,好轉234例,總有效率為91.63%,無效73例。服藥後部分病人有頭昏、無力、胃部不適等副作用。

黑麪葉毒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5%黑麪神注射液(去鞣質)0.4毫升/只,觀察2周無死亡。家兔靜脈注射上述製劑40毫升,以後每日注射4次,每次20毫升,連續10天,一般情況及肝腎功能未見明顯變化,15天后解剖作病理檢查,各臟器未見任何改變。曾有報道,4例患者因服黑麪神鮮品1~3兩(煎劑)後,引起中毒性肝炎,臨牀表現為頭暈,頭痛,上腹不適,繁頻嘔吐,胃納減退,黃疸,甚者出現深度昏迷,肝腫大、壓痛,肝功能檢查損害明顯。經中西藥綜合治療,3例治癒,1例小兒因肝昏迷而終致死亡。有人認為,應用黑麪神時宜將其根部表皮刮淨,並用蜜糖沖服,可降低毒性;用量以不超過0.5~1兩為宜。

黑麪葉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

黑麪葉化學成份

枝、葉和莖皮均含鞣質,莖皮中含量為12.02%。葉含酚類與三萜。種子含脂肪油。

黑麪葉相關論述

黑麪葉生草藥性備要

散瘡消毒。洗爛肉、漆瘡,解牛毒。偶見諸毒,食此必覺香甜。

黑麪葉嶺南雜記

治一切風寒諸病,取樹葉煎湯服之,少頃大吐痰涎。或行路寒暑所侵,吐瀉腹痛,雖危篤者,採摘數葉嚼之,或吐或不吐,病徐即愈。

黑麪葉陸川本草

清熱解毒,止瀉,破積。治濕熱腹痛,腹瀉,鶴膝風,跌打腫痛。

黑麪葉嶺南草藥志

解熱散毒,化瘀化滯。

黑麪葉廣東中藥Ⅱ

研末外用治刀傷出血,煎水洗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