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頭海蛇

鎖定
黑頭海蛇(學名:Hydrophis melanocephalus)是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主要分佈於中國南海、澳洲及日本之間的海域,是日本的受保護動物。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黑頭海蛇體長約為80至140公分,體型幼長。體色以淺黃色為主,身上布有黑色紋帶。特徵為其黑色的頭部。
中文名
黑頭海蛇
拉丁學名
Hydrophis melanocephalus
外文名
slender-necked sea snake、Black-headed sea snake(英文)
クロガシラウミヘビ、黒頭海蛇(日文)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眼鏡蛇科
海蛇屬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蛇亞目
亞    科
海蛇亞科
命名者及年代
Gray, 1849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黑頭海蛇物種學史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特徵為其黑色的頭部,其學名中的“melanocephalus”意思就是“黑色的頭”。 [4] 

黑頭海蛇形態特徵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頭小;體前段細長呈圓筒狀,後段較粗而側扁。眼大於眶前鱗;前顳鱗通常單片且較大;下唇鱗2、3片之後的唇緣有一列小鱗。背鱗光滑,覆瓦狀排列,中段33~41行,具稜;腹鱗常具二個小結節。頭背黑色,前額鱗上有黃色斑紋;體背橄欖色或淡灰色;腹部淡黃色,具黑色斑紋,斑紋於體前部與腹中線會合形成環紋。全長810~1500mm。 [1] 
黑頭海蛇的毒素以神經毒素為主要成分,人類中毒後會出現全身疲憊乏力、肌肉刺痛、活動能力出現障礙、呼吸困難、麻痹等症狀,最惡劣情況可能導致死亡。倘若肢體被黑頭海蛇所咬,應立即將傷口近心臟一端的肢體緊縛起來,阻緩血液間的毒液運行,而且儘量將毒血抽出,同時儘快求醫接受適當治療。

黑頭海蛇棲息環境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主要棲息於熱帶至亞熱帶的海域(棲於海岸外約50m以內的礁石水域中),是完全水棲型的蛇類,於陸地上活動困難。它們多於日間出沒,以捕食魚類為主。繁殖方面,黑頭海蛇屬卵胎生蛇類,雌蛇每年約於十月時生產,每次能誕下約四至五條幼蛇。

黑頭海蛇生活習性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
雖然大部分海蛇都沒有主動攻擊人類的傾向,然而黑頭海蛇卻屬於較具攻擊性的成員,而且它們遇到人類時,不會採取純迴避的消極態度。每年在日本沖繩一帶,均會有數宗黑頭海蛇咬死人類的事件,因此在遭遇野生黑頭海蛇的時候必須謹慎小心。
黑頭海蛇的食性是肉食,吃細長的魚類(鰻等),會用頭部挖掘海底的沙子尋找獵物。 [4] 

黑頭海蛇分佈範圍

黑頭海蛇主要分佈於以下海域:
  • 中國南海附近,包括越南、中國廣東、福建至浙江與及台灣海岸;
  • 澳洲及新幾內亞一帶的海域,澳洲北領地及西澳州沿岸;
  • 日本西南羣島及沖繩島,有時也會順着對馬海流遊至北海道。
標準產地為印度洋。 [1]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繁殖方式

黑頭海蛇的繁殖形態為卵胎生,10月左右一次產4~5條幼蛇。據報道於8月間在台灣省安平港捕獲的15條標本中,9條已懷孕,解剖3條,共得14個發育良好的胚胎。在台灣海域,其生殖期為8~9月。捕食小鰻魚。 [1] 

黑頭海蛇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