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雁

鎖定
黑雁是雁形目鴨科黑雁屬鳥類, [7]  又稱黑鵝。 [8]  頭、頸、胸、嘴及腳黑褐色;虹膜褐色;背及兩翼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胸側及脅部多近白色紋;頸部兩側各具一個特徵性白色橫紋,在頸前後斷開,未能聯成頸環。幼鳥頸部無白斑,而翅上多白色橫紋。 [7] 
黑雁繁殖於北美洲、西伯利亞極地的苔原凍土帶,越冬於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 [7]  在中國安徽也能見其身影。 [9]  主要棲息在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在冬季裏大多出現在有耐鹼植物生長的湖泊和水庫周圍,也出現在周圍地勢低窪的鹹水湖和沿海地區,偶爾還出現在農田地裏。 [10]  性活躍,喜集羣,常成羣活動和棲息。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 [9]  繁殖期在6-8月,雌鳥孵卵,雄鳥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內範圍內守候警誡。雌鳥孵卵時常將頭和頸朝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為22-28天。 [10] 
黑雁被列入中國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9] 
中文名
黑雁
拉丁學名
Branta bernicla
外文名
Brent Goose
Brant
Brant Goose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雁形目
鴨科
黑雁屬
黑雁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種
4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三有”野生動物名錄 [6] 

黑雁形態特徵

黑雁
黑雁(18張)
黑雁雌雄相似。頭、頸、胸黑褐色,背和兩翅灰褐色,頸的兩側備有一白色橫斑,在頸前後斷開,未能聯成頸環。翅小覆羽灰色,翼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褐色,上腹灰褐色,兩脅較淡,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雄相似。嘴、跗蹠、腳和爪黑褐色。 [1] 
大小量度:體重1200-1700克,體長560-800毫米;嘴峯30-38毫米;翅長300-360毫米;尾90-101毫米;跗蹠60-64毫米。 [1] 

黑雁棲息環境

黑雁棲息於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冬季大多出現在有耐鹼植物生長的湖泊和水庫周圍地區,也出現在周圍地勢低窪的鹹水湖和沿海地區,偶爾還出現在農田地裏。繁殖期主要棲息在北極沿岸苔原低窪地上,通常離海水潮汐帶不遠,特別是被很多潮汐溪流分割的苔原平原上較常見,通常離最高潮汐線僅幾公里距離。有時它們也從海岸潮汐地帶延伸到富有草的內陸苔原湖泊和有草生長的湖中島上。或在鄰近海岸的低山草坡上。繁殖後期小鳥出來後,則遷至各種湖泊和水塘中。冬季則多在植物生長茂密的海岸地帶。通常早晨到海生植物茂密的海邊沼澤地帶和海邊爛泥地上覓食,然後再飛回海上休息和喝水。下午繼續沿海岸覓食,直到日落。晚上棲息在遼闊的海面上。 [1] 

黑雁生活習性

黑雁遷徙

黑雁是典型的遷徙型鳥類。其中分佈在中國的黑雁主要遷徙於西伯利亞北極凍原帶繁殖地和中國黃海、東海和渤海灣以及朝鮮和日本沿海的越冬地之間。遷來中國的時間多在9月末至12月初。遷離中國沿海的時間在4月初至4月中旬,也有遲至5月初的。 [1] 

黑雁活動

黑雁性極活躍,喜集羣,常成羣活動和棲息。飛行時兩翅煽動迅速而有力,併發出“呼呼”聲響。通常呈直線飛行,但也常常在海面上空盤旋和來回飛翔;轉彎也很靈活。飛行時多排成單行,有時也呈密集的、零亂的,像一窩蜂似的緊貼地面飛行。在地上也善奔跑,行動敏捷,速度甚快,游泳也甚輕快。游泳時前身下沉,後部向上突出,尾部露出水面甚高,明顯可見尾下白色。善於游泳和潛水,飛翔的速度也很快,從水面上飛起時,也總是在不停地鳴叫。晚上一般棲息在水面上、水邊淺水處或者沙灘上。每天黎明就成羣結隊地飛到草原上去覓食,中午又回到水邊去休息、飲水和吞食沙粒,晚上有時也在覓食地棲息。當氣候較為惡劣,特別是有暴風雨侵襲的天氣下,也常到蘆葦叢中躲避。少與其他種類混羣。

黑雁食性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當它們剛遷到繁殖地時由於冰雪尚未融化,它們主要取食岩石下面的苔蘚和地衣。隨着氣温逐漸升高,植物開始蔭發,它們開始大量覓食重新長出來的植物嫩芽、植物莖和葉。秋季和冬季則在海岸覓食大葉藻和海藻,完全素食,以藻類、苔蘚、地衣、夏季海草、海蓬子、綠藻、糧食種子和冬小麥嫩苗為食。它們主要在清晨和下午覓食。繁殖季節主要在苔原地上取食,非繁殖季節則在沿海和海邊泥地上取食各種海藻。取食方式除一般的將頭頸伸入水中取食外,它們也能像某些鴨類一樣,在淺水中尾朝上的扎入水中取食水底食物。 [1] 

黑雁分佈範圍

分佈於比利時、百慕大、加拿大、中國、捷克共和國、丹麥、法羅羣島、芬蘭、法國、德國、格陵蘭、匈牙利、冰島、愛爾蘭、意大利、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拉脱維亞、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波多黎各、羅馬尼亞、斯瓦爾巴羣島和揚馬延島、英國、美國。 [2] 
旅鳥:阿爾及利亞、奧地利、巴巴多斯、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埃及、希臘、哈薩克斯坦、盧森堡、摩洛哥、葡萄牙、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塞內加爾、斯洛伐克、西班牙(加那利羣島)、瑞士、突尼斯、土耳其。 [2] 
黑雁分佈圖 黑雁分佈圖 [3]

黑雁繁殖方式

繁殖在北極凍原帶。當它們遷到繁殖地時,冰雪還未融化,常成羣棲息在冰雪地上。配對的形成通常是在到達繁殖地後,但在越冬地已明顯出現爭偶和在空中追逐現象。求偶行為是以相互用頭浸水運動為先導的,但此時並沒有出現像其他雁類那種尾明顯的垂直豎起現象,其後雄雁伸頸和鳴叫,但沒有明顯的儀式化動作。成羣到達繁殖地後,常集中在沿海岸邊,自由的活動在冰雪地上。對形成後雄鳥在雌鳥帶領下逐漸離開羣體。覓找適合的地方營巢。通常成對或成小羣在一起營巢繁殖,巢多選擇在沿海的一些小島或沿海岸線的水塘邊和溪邊,也有在湖岸邊營巢的。營巢地通常都有草或蘆葦生長。巢位多選擇在海岸沼澤或苔原上乾燥的地方,也或在土堆和岸坡上,巢多利用地面凹坑,或雌鳥在鬆軟的苔原上踩出一個小坑即成,裏面放有苔蘚、鳥類羽毛和絨羽。 [1] 
繁殖期6-8月。6月初至6月中旬開始產卵,每窩產卵3-6枚、偶爾8枚,通常4枚。顏色為赭色、淡黃色,淡綠白色或橄欖褐色。卵的大小為51.0-81.1×36.5-66.0毫米,重量5.0-9.5克。雌鳥孵卵,雄鳥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內範圍內守候警戒。雌鳥孵卵時常將頭和頸向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為22-28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後即被有絨羽,羽毛幹後即能跟隨親鳥活動。此時雄鳥也加入撫育雛鳥活動。它們通常在雛鳥孵出後不久,即帶領雛鳥進入水塘、溪流或海邊潮汐平原地帶,那裏有豐富的植物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等食物資源。雛鳥在雌雄親鳥帶領下一起生活一段吋間以後即行獨立生活,而此時成鳥則集中換羽。換羽期黑雁已完全失去飛翔能力,大約一個月後才能重新獲得飛翔能力。幼鳥2-3年性成熟。 [1] 

黑雁亞種分化

黑雁(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Branta bernicla bernicla
2
Branta bernicla hrota
3
Branta bernicla nigricans
4
Branta bernicla orientalis
[4] 

黑雁保護現狀

黑雁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 ver 3.1——無危(LC)。 [2]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38項)。 [6] 

黑雁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