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足蹄蓋蕨

鎖定
黑足蹄蓋蕨(Athyrium tozanense (Hayata) Hayata)是蹄蓋蕨科蹄蓋蕨屬植物。黑足蹄蓋蕨小羽片深羽裂;小羽片5-8對,平展或斜向上,下部的2-3對分離,向上的基部下延在羽軸上成狹翅,卵形,鈍圓頭,生山谷常綠闊葉林下陰濕處,海拔1200-2800米。
中文名
黑足蹄蓋蕨
拉丁學名
Athyrium tozanense (Hayata) Hayata [2] 
別    名
矮腳蹄蓋蕨
蓬萊蹄蓋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蹄蓋蕨科
蹄蓋蕨屬
黑足蹄蓋蕨

黑足蹄蓋蕨形態特徵

黑足蹄蓋蕨
黑足蹄蓋蕨(2張)
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和葉柄基部被深褐色、披針形的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達(15-)35(-50)釐米;葉柄長(8-)10(-18)釐米,直徑1-3毫米,禾稈色;葉片長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8-)15-25(-35)釐米,中部寬約(3.5-)6(-14)釐米,漸尖頭,向基部幾不變狹,二回羽狀至二回?鸌矗?∮鵪?鈑鵒眩揮鵪?10-15對,互生,平展或斜展,有短柄,三角狀披針形,長達(2-)3(-7)釐米,基部寬1-1.2 (-3)釐米,鈍尖頭至漸尖頭,一回羽狀至一回羽狀,小羽片深羽裂;小羽片5-8對,平展或斜向上,下部的2-3對分離,向上的基部下延在羽軸上成狹翅,卵形,鈍圓頭,基部近楔形,略不對稱,基部上側的1片較大,長約6(-26)毫米,寬4.5-8毫米,邊緣有鋭尖重鋸齒至淺裂;其餘的羽片較小,邊緣有三角形鋭鋸齒。葉脈在小羽片上為羽狀,側脈3-4對,單一(在基部上側小羽片上的多為分叉)。葉幹後薄草質,褐綠色,兩面無毛;葉軸和羽軸下面禾稈色,有時略帶淡紫色,密被淺褐色短毛,上面有貼伏的針狀軟刺。孢子囊羣圓腎形、馬蹄形、彎鈎形或橢圓形,每小羽片2-3對,生於上側小脈的中部;囊羣蓋同形,褐色,膜質,邊緣有睫毛,宿存。孢子周壁表面無褶皺,有顆粒狀紋飾。染色體數目n=40, 4x apo.。 [1]  [3] 

黑足蹄蓋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00-2800米的山谷常綠闊葉林下陰濕處。

黑足蹄蓋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台灣(台北、宜蘭太平山、南投、嘉義阿里山、高雄關山、台東、花蓮、蓬萊)、雲南(新平、盈江、貢山)和西藏(錯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