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蚱蟬

鎖定
黑蚱蟬又名蚱蟬、知了,是半翅目蟬科昆蟲。體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披金色細毛;頭部中央和平面的上方有紅黃色斑紋;複眼突出,淡黃色,單眼3個,呈三角形排列;觸角剛毛狀,中胸背面寬大,中央高突;翅透明,基部翅脈金黃色;前足肢節有齒刺,雄蟲腹部第1-2節有鳴器,雌蟲腹部有發達的產卵器;卵長橢圓形,稍彎曲,淡黃白色,有光澤;若蟲黃褐色或棕褐色。 [4] 
黑蚱蟬分佈在中國上海、江蘇、浙江、河北、陝西、山東、河南、安徽等地區, [4]  日本、菲律賓、越南、老撾、馬來西亞等也有分佈。 [5]  成蟲棲息在樹幹上,夏季不停地鳴叫。2~3年生1代,以若蟲在土壤中或以卵在寄住枝幹內越冬。老熟若蟲在雨後傍晚鑽出地面,爬到樹幹及植物莖稈上脱皮羽化。 [4]  食性雜,除喜食柑橘、梨、桃、蘋果等果樹外,還喜食其他多種木本植物。 [6]  6月上旬成蟲即開始產卵,6月下旬末到7月下旬為產卵盛期,9月後為末期。一條枝條上卵穴一般為20-50穴,多者有146穴。每穴卵1-8粒,多為5-6粒。 [4]  成蟲壽命約為3個月。 [7] 
黑蚱蟬主要危害砂糖橘的枝梢,成蟲用產卵器刺破枝條皮層,直達木質部;產卵的枝條因皮部受損,枝條的輸導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養分和水分輸送受阻,受害枝條上部由於得不到水分的供應而枯死。被害枝條多數是當年的結果母枝,故枝梢受害不僅影響當年樹勢和產量,也影響翌年產量。由於黑蚱蟬成蟲發生量大,危害時期長,成蟲易受驚擾而遷飛,因此在防治上連片果園種植區統一行動,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 [4] 
別    名
蚱蟬
中文學名
黑蚱蟬
拉丁學名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Isecta
亞    綱
有翅亞綱
同翅目
亞    目
頸喙亞目
蟬科
分佈區域
上海、浙江、陝西、山東、台灣、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

黑蚱蟬生活習性

2~3年生1代,以若蟲在土壤中或以卵在寄住枝幹內越冬。老熟若蟲在雨後傍晚鑽出地面,爬到樹幹及植物莖稈上脱皮羽化。成蟲棲息在樹幹上,夏季不停地鳴叫,8月為產卵盛期 [2] 

黑蚱蟬簡介

黑蚱蟬成蟲圖 黑蚱蟬成蟲圖
黑蚱蟬又名蚱蟬、知了,砂糖橘產區均有發生。黑蚱蟬主要危害砂糖橘的枝梢,成蟲用產卵器刺破枝條皮層,直達木質部,鋸成2排鋸齒狀刻痕,併產卵於其中。產卵的枝條因皮部受損,枝條的輸導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養分和水分輸送受阻,受害枝條上部由於得不到水分的供應而枯死。被害枝條多數是當年的結果母枝,有些可能成為翌年的結果母枝,故枝梢受害不僅影響當年樹勢和產量,也影響翌年產量 [1] 

黑蚱蟬形體特徵

成蟲
體長38-48毫米,翅展125毫米。體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披金色細毛。頭部中央和平面的上方有紅黃色斑紋。複眼突出,淡黃色,單眼3個,呈三角形排列。觸角剛毛狀。中胸背面寬大,中央高突,有“X”形突起。翅透明,基部翅脈金黃色。前足腿節有齒刺。雄蟲腹部第1-2節有鳴器,雌蟲腹部有發達的產卵器。
長橢圓形,稍彎曲,長2.4-2.5毫米,淡黃白色,有光澤。
若蟲
黑蚱蟬
黑蚱蟬(5張)
末齡若蟲體長約35毫米,黃褐色或綜褐色。前足發達,有齒刺,為開掘式。

黑蚱蟬發生規律

多年發生一代,以若蟲在土壤中或以卵在寄住枝幹內越冬。若蟲在土壤中刺吸植物根部,為害數年,老熟若蟲在雨後傍晚鑽出地面,爬到樹幹及植物莖杆上脱皮羽化。成蟲棲息在樹幹上,夏季不停地鳴叫,8月為產卵盛期。以卵越冬者,翌年6月孵化若蟲,並落入土中生活,秋後向深土層移動越冬,來年隨氣温回暖,上移刺吸為害。
黑蚱蟬
黑蚱蟬(15張)
該蟲2-3年發生一代。一般未孵化的幼蟲在樹枝上越冬。被害枝條上的黑蚱蟬卵於次年5月中旬開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初為卵孵化盛期,6月下旬終止。若蟲(幼蟲)隨着枯枝落地或卵從卵窩掉在地上,孵化出的若蟲立即入土,在土中的若蟲以土中的植物根及一些有機質為食料。若蟲在土中一生蜕皮5次,生活數年才能完成整個若蟲期。在土壤中的垂直分佈,以0-20釐米的土層居多,佔若蟲數的60%左右。有些則能達到30釐米或者一米多甚至更深。生長成熟的若蟲於傍晚由土內爬出,多在下完雨且柔軟濕潤的晚上。掘開泥土。憑着生存的本能爬到樹幹、枝條、葉片等可以固定其身體的物體上停留,以葉片背面居多,不食不動,約經半小時或者更長時間的靜止階段後,其背上面直裂一條縫蜕皮後變為成蟲,初羽化的成蟲體軟,色淡粉紅,翅皺縮,後體漸硬,色漸深直至黑色,翅展平,前後經6-7小時(即將天亮),振翅飛上或爬上樹梢活動。一年當中,6月上旬老熟若蟲開始出土羽化為成蟲,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羽化盛期,10月上旬終止。若蟲出土羽化在一天中,夜間羽化佔90%以上。尤以夜間8-10時最多。另外凌晨4-6時羽化一次。成蟲經15-20天后才交尾產卵,6月上旬成蟲即開始產卵,6月下旬末到7月下旬為產卵盛期,9月後為末期。卵主要產在1-2年生、枝條的直徑在0.2-0.6釐米之間的枝上,一條枝條上卵穴一般為20-50穴,多者有146穴。每穴卵1-8粒,多為5-6粒。

黑蚱蟬防治方法

由於黑蚱蟬成蟲發生量大,危害時期長,成蟲易受驚擾而遷飛,因此在防治上連片果園種植區統一行動,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
1、徹底清除園邊寄生植物。黑蚱蟬最喜苦楝、香椿、油桐、桉樹等樹上棲息,園邊寄主樹須徹底消除,避免招惹入園或斷絕該蟲遷棲轉移,便於集中殺滅。
2、結合冬季和夏季修剪,剪除被產卵而枯死的枝條,以消滅其中大量尚未孵化入土的卵粒,剪下枝條集中燒燬。由於其卵期長,利用其生活史中的這個弱點,堅持數年,收效顯著。此方法是防治此蟲最經濟、有效、安全簡易的方法。
3、老熟若蟲具有夜間上樹羽化的習性,然而足端只有鋭利的爪,而無爪間突,不能在光滑面上爬行。在樹幹基部包紮塑料薄膜或是透明膠,可阻止老熟若蟲上樹羽化,滯留在樹幹周圍可人工捕殺或放雞捕食。
4、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雌蟲未產卵時,夜間人工捕殺。振動樹冠,成蟲受驚飛動,由於眼睛夜盲和受樹冠遮擋,闖落地面。另外用稻草或是布條纏裹長的果柄(如沙田柚)或是果實套袋可避免成蟲產卵危害。
5、化學防治。①5月上旬用50%辛硫磷500-600倍澆淋樹盤,毒殺土中幼蟲。②成蟲高峯期樹冠噴霧20%甲氰菊脂2000倍,殺滅成蟲。

黑蚱蟬分佈與寄主

內蒙古、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等地有分佈。為害香樟、楓楊、桂花、喜樹、桑、槐、玉蘭、廣玉蘭、懸鈴木、楊、柳、海棠、桃、櫻花、臭椿、女貞、冬青等植物 [3] 
參考資料
  • 1.    陳杰主編,砂糖橘實用栽培技術,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1,第228頁
  • 2.    張晨編,農田生物世界 昆蟲篇,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06,第12頁
  • 3.    王恩主編,杭州園林植物病蟲害圖鑑,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4,第109頁
  • 4.    [科普中國]-黑蚱蟬 · 科普中國網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8]
  • 5.    郭普主編,植保大典,中國三峽出版社,2006.10,第1017頁
  • 6.    蔡明段,彭成績編著,柑橘病蟲害原色圖譜,廣東科技出版社,2008.03,第135頁
  • 7.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主編,中國果樹病蟲志 第2版,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12,第4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