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虎泉

(山東省濟南市區泉池)

鎖定
黑虎泉,屬小清河支流東濼河水系、黑虎泉泉羣。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解放閣南護城河南岸陡崖下,在濟南黑虎泉西路 [1]  因泉水湧出,湍擊巨石,發出粗獷的鳴響,酷似虎嘯,故名。明代嘉靖年間,黑虎泉洞穴的上方曾建有黑虎廟,廟內供奉着“趙公明”。 [5] 
黑虎泉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寬1.7米,泉水主要來自洞穴的東南方向。洞穴由青石壘砌,洞穴隱露在巖壁下。泉池由石塊砌成,略呈長方形,寬約17米,深約3米。泉池南壁並列3個石雕虎頭。泉水流過暗溝,經3個石虎口噴出。 [2]  湧水量最大每日4.1萬立方米,僅次於趵突泉 [3] 
黑虎泉曾是濟南市的市區供水水源之一。黑虎泉水廠日供水量1.7萬噸,轄區自來水普及率為92.5%。 [16] 
1980年代,濟南市以黑虎泉為中心,南護城河為軸線,建成環城公園——泉石園。 [18] 
中文名
黑虎泉
外文名
Black Tiger Springs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解放閣南護城河南岸陡壁下 [4] 

黑虎泉位置境域

黑虎泉在濟南市區的位置 黑虎泉在濟南市區的位置
黑虎泉要黑虎泉泉羣中的位置 黑虎泉要黑虎泉泉羣中的位置
黑虎泉,位於濟南市南護城河東端南岸陡壁下,北與解放閣相對。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七十二名泉第三十三泉 [14]  。這泉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寬1.7米。穴由青石砌壘,上有巧石懸掛,下有頑石齧波,左右秀石錯落。洞穴隱露,從遠處望去,猶如猛虎吼天。 [5]  泉水經過3米長的暗渠,從3個石雕獸口中噴出,匯入長13米、寬9米的石砌方池。從池北壁瀉入護城河。 [14] 
黑虎泉及泉池、建築全景 黑虎泉及泉池、建築全景
泉源洞 泉源洞

黑虎泉水文特徵

黑虎泉泉水湧量僅次於趵突泉,在濟南眾泉中佔第二位,最大泉湧量約4.1萬立方米/日 [5]  、0.47立方米/秒 [14] 

黑虎泉地質地貌

濟南市區地理形勢 濟南市區地理形勢
古時,人們對濟南泉水成因的説法很多。有的認為濟南泉水來源於河南的王屋山。如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説:濟水自王屋山東流,有時隱伏地下,至濟南冒出地面而成諸泉。明代胡纘宗詩云:“王屋流來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泠然。”前人也有關於濟南泉水來源的正確説法,如宋代曾鞏、金代元好問等人認為,濟南的泉水並非濟水之出露,而是來自濟南城南的山區。曾鞏在任齊州知州期間,為摸清泉水來路,曾進山調查,認為南部山區的水下滲潛流至市區而出露成泉。他在《齊州二堂記》中説:“泰山之北與齊之東南諸谷之水,西北匯於黑水之灣(即錦陽川水),又西北匯於柏崖之灣(疑在柏崖山處),而至於渴馬之崖(在今黨家莊鎮東、西渴馬崖村一帶)。蓋水之來也眾,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於崖下,則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於歷城之西,蓋五十里,而有泉湧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蓋泉自渴馬之崖潛流地中,而至此復出也。”
現代地質工作者調查研究認為,濟南泉水來源於市區南部山區,大氣降水滲漏地下,順岩層傾斜方向北流,至城區遇到侵入岩體阻擋,承壓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濟南南部山區,為泰山餘脈,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區變為山前傾斜平原和黃河沖積平原的交接帶,高差達500多米,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彙集。 [6] 
濟南市區泉羣地質構造 濟南市區泉羣地質構造
在地質構造上,南部山區屬泰山隆起北翼,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由於北側斷裂切斷,形成許多斷塊,其中千佛山斷塊是構成城區泉羣的構造基礎。山區以前震旦系變質岩為基底,上布有1000多米厚的寒武系和奧陶系石灰岩岩層。岩層以3~15度傾角向北傾斜,至市區埋沒於第四系沉積層之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可溶性灰巖,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岩溶地貌發育,形成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共同組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脈狀地下網道。市區北部為燕山期輝長岩~閃長巖侵入體,質地細密,巖質堅硬,隔水性能好。千佛山斷塊西有通過緯一路的千佛山斷層;東有穿過解放橋和老東門的羊頭峪斷層,這樣就組成了東西北三面阻水巖體,構成了三面封閉的排泄單元。 [6] 
南部山區,在灰巖出露和裂隙岩溶發育的地方,吸收了大量的大氣降水和地表徑流,滲入地下形成了豐富的裂隙岩溶水。這些裂隙岩溶水,受太古界變質岩的隔阻,沿岩層傾斜的方向,向北作水平運動,形成地下潛流,至城區遇到侵入岩巖體的阻擋和斷層堵截,地下潛流大量匯聚,並由水平運動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促進了岩溶發育和水位抬高,在強大的靜水壓力下,地下水穿過岩溶裂隙,在灰巖和侵入岩體的接觸地帶及第四系沉積層較薄弱處奪地而出,湧出地表,形成天然湧泉。 [6] 
據地質部門查明,黑虎泉泉羣所在地區,地表有20多米厚的第四紀的砂、礫石、粘土層,往下是幾米厚的閃長巖,閃長巖下面是奧陶紀白雲質石灰岩,泉水即來自白雲質石灰岩中。 [7] 

黑虎泉水系構成

黑虎泉經濟南護城河入小清河 黑虎泉經濟南護城河入小清河
黑虎泉,屬黑虎泉泉羣——南護城河——東濼河——小清河水系。 [7] 
濟南護城河,是1371年(明洪武四年)建城牆時在舊城四周修建的人工河,全長6260米,轄區5534米。河水源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羣、五龍潭泉羣水入西護城河,經北護城河,西濼河入小清河;黑虎泉羣水入南護城河,經東護城河,菜市莊河(一説東濼河 [7]  )入小清河;珍珠泉羣水經曲水亭河入大明湖,出小北門,經北護城河、菜市莊河入小清河。大柳行頭河彙集東圩子壕溝等排水溝之水入小清河。護城河1985年闢為環城公園的遊覽河。 [8]  [15] 
小清河,位於濟南市郊區北部,黃河南側。源於濟南西郊睦裏閘,納玉符河下游分流之水,東西向流至濟南北園,又匯市內諸泉,流經歷城、章丘,鄒平等地,由羊角溝入海。該河唐以前為濟水殘渠,金時劉豫疏導入海。元於欽《齊乘》曰:“古濼水自華不注山東北入大清河,偽齊劉豫乃導之東行,為小清河。”明劉敕《歷乘》載:”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環城而東,合黑虎泉諸泉之水,東北繞華不注山,經章丘、鄒平、新城諸縣入海。此劉豫之運河,今迷其故道。”明朝時,河道淤塞,其源退至章丘,以獺河為源。1891年,清朝山東巡撫張曜指令當時任登萊青道的盛宣懷治理小清河,歷經三年竣工,其源仍為濟南諸泉。 [19] 
濟南南護城河黑虎泉河段 濟南南護城河黑虎泉河段
濟南南護城河 濟南南護城河
濟南南護城河 濟南南護城河

黑虎泉治理開發

黑虎泉水電開發

山東省最早的水電站建於1929年(民國18年)春。山東第一座水利發電站在濟南新東門外護城河畔建成,該以黑虎泉等泉水為水源,閘壩上下游水位差為1.3米,總裝機容量14千瓦,供省建設廳照明及省政府無線電台用電。建國後,曾用水輪機帶動機磨加工麪粉。1958年大鍊鋼鐵時,利用機磨粉碎礦石,不久報廢。 [9]  [11] 

黑虎泉泉池治理

噴水獸頭 噴水獸頭
泉池 泉池
1930年4月,設立小清河工程局後,對其上源進行治理。1931年年8月3日開工,將黑虎泉擴大,泉池挖深1.2米(長約13米、寬約9米 [5]  ),四周砌石壁及短牆,北牆中段設一量水口(水閘,標高6.93米 [5]  ),南牆增加噴水龍頭(一説贔屓 [5]  )兩個(標高27.88米 [5]  )。 [10]  [20] 

黑虎泉城市供水

1958年,濟南市自來水公司在歷下區建文化路水廠和黑虎泉水廠,1959年開始供水,文化路水廠日供水量2.5~4萬噸,黑虎泉水廠日供水量1.7萬噸,轄區自來水普及率為92.5%。 [16] 

黑虎泉園林建設

黑虎泉公園“黑虎”、“金虎”雕塑 黑虎泉公園“黑虎”、“金虎”雕塑
黑虎泉公園,位於濟南護城河東端,是聞名遐邇的園林景觀之一。1991年9月1日,一對設計風格新穎、獨特的“黑虎”、“金虎”雕塑在黑虎泉東側建成。“雙虎”雕塑由中國著名的美術家韓美林教授設計,其中“黑虎”是由黑色花崗石雕鑿而成,山東萊州石刻廠承做。“金虎”由銅鑄成,棗莊工藝美術廠鑄造,重約8噸,是當時國內已知規模最大的鑄銅虎。“黑虎”、“金虎”身長各為9.7米,投影身長8.7米,身高3.7米,翹起的虎尾最高點離地面達4.5米。“雙虎”雕塑頭東尾西,一前一後,昂首奮蹄,似猛虎下山狀,恰與身邊的黑虎泉、金虎泉景觀相對應。 [12-13] 
明代嘉靖年間,黑虎泉洞穴的上方曾建有黑虎廟,廟內供奉着“趙公明”。院內院外,花木扶疏,景色佳麗。清朝王培荀《鄉園憶舊錄》記載:“‘碧欄之下,寸寸秋色’,古今以為奇語,移贈此泉,洵可無愧。”如今這裏景色更佳。1965年以來,疏浚河道,整修河岸,堆疊假山,栽植各種花木,新建解放閣、黑虎泉茶社等,闢為江南式的濱河水景園。在黑虎泉洞穴上方的黑虎廟舊址,新建一處觀覽泉水的小庭院,內有茶廳、平台,憑欄可賞看泉湧及周圍景色。 [5] 
泉石園 泉石園
環城公園,位於濟南歷下區西北部。1984年建,全長6.26公里,面積40.7公頃。公園沿古護城河兩岸30米寬的起伏河岸,建成環狀風景綠地。把趵突泉羣、黑虎泉羣、珍珠泉羣、五龍潭泉羣和大明湖連接在一起,形成以泉水為特徵的園林綠化中心。環城公園的景觀分4部分。其中,南護城河是以黑虎泉為中心的泉石園。泉旁怪石嶙峋,依勢而建的“清音閣”、“五蓮軒”、“琵琶橋”、“伴月亭”、“金虎亭”、“對波亭”等風姿各異,與泉水山石、綠柳繁花融為一體。南護城河北岸舊城垣上矗立着雄偉壯觀的解放閣。 [18] 
黑虎泉與解放閣隔河相對,泉池在懸崖下洞內。泉水從石洞中湧出,通過暗渠,從三個石雕獸口中噴出,匯入石砌方池,再溢入護城河,形成丈餘寬的水簾。泉池洞內有巨石伏卧,上生苔蘚,如猛虎深藏,泉水湍擊巨石,朔風吹入石隙,發出粗獷的鳴響,酷似虎嘯,故名黑虎泉。黑虎泉一帶泉水眾多,怪石林立,垂柳依依。建國後堆山鑿池、廣植花木,修建亭廊茶社,逐步建成初具規模的泉石園。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