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虎泉泉羣

鎖定
黑虎泉泉羣,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舊城東南隅,南護城河東段。沿河兩岸,東起解放閣,向西長約700米的地方,共有泉池14處。以黑虎泉最大,泉水湧量僅次於趵突泉,在濟南眾泉中佔第二位,最大涌量約4.1萬立方米/日。 [2] 
黑虎泉泉羣,是濟南市城區四大泉羣中流量最大的一個。平均流量達0.82立方米/秒。黑虎泉泉羣泉水匯流進東濼河,再注入小清河 [1] 
1986年,沿濟南古護城河建成環城公園,把黑虎泉、九女泉、白石泉、琵琶泉、瑪瑙泉、五蓮泉等10餘處成為泉石園的主體。 [6] 
中文名
黑虎泉泉羣
外文名
Black Tiger Springs Group
地    址
山東省濟南市舊城東南隅
泉池總數
14處
泉    池
白石泉、瑪瑙泉、九女泉等14處
平均流量
0.82 m³/s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小清河支流東濼河

黑虎泉泉羣位置境域

黑虎泉泉羣的位置 黑虎泉泉羣的位置
黑虎泉泉羣,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舊城東南隅,南護城河東段。沿河兩岸,東起解放閣,向西長約700米的地方,共有泉池14處:依次為白石泉、瑪瑙泉、九女泉、黑虎泉、琵琶泉、南珍珠泉、任泉、豆芽泉、五蓮泉、一虎泉(繆家泉)、金虎泉、胤嗣泉、匯波泉、對波泉。其中黑虎泉、金虎泉、南珍珠泉,名列金《名泉碑》。 [2] 

黑虎泉泉羣水文特徵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節分配直接影響着泉水的變化。濟南屬暖温帶季風氣候,常年平均降水量為650~700毫米。由於夏季季風的影響,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三分之二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五分之一,冬春兩季降水很少。四季降水量的具體情況是:春季(3~5月)86.9毫米,夏季(6~8月)448.2毫米,秋季(9~11月)124.9毫米,冬季(12~2月)25.2毫米。隨着降水量的季度變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應地出現季節變化,不過在時間上較降水的季節變化推遲一些。一般年份,泉水變化過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漸減少,至6月出現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隨降水量增加而流量開始增大,8、9月出現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雨季過後,流量開始變小,直至次年初夏。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也同樣影響着泉水流量和水位。一般規律是年降水量多,當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當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8] 
大氣降水對泉水動態變化所起的主導作用,是人工開採量不超過泉水流量的情況下顯示出來的,如果開採量大於泉流量,雨量因素則處於次要地位。開採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泉水的動態變化。1972年1月20日6時40分,市區發生大面積停電4小時50分鐘的事故,提水系統全部停機,這段時間市區水位回升40釐米。1968年,開採量與泉流量大體相當,被稱為二者的轉換年。在此以前,開採量小於泉流量,因此泉水錶現一直很好;在這以後,由於開採量超過泉流量,並不斷增大,泉水流量變小。為了證明這一點,1980年9月24日,在有關部門的組織下,市區停采地下水8小時,比平日少採水135600噸,市區地下水位回升44~45釐米。據山東省水文地質隊資料,1973~1977年,市區水位下降2.25米。從1976年以後,雨季後不到1個月,泉水流量就逐漸減少。趵突泉自1981年以來,連續三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斷流,乾涸達半年以上。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趵突泉斷流長達兩年之久。 [8] 
濟南泉水還以質純味甘著稱。泉水來自岩層深處,受氣温影響甚微,水温比較穩定,常年保持在17~18攝氏度,無色無味,清冽甘美,為優質飲料。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濟南“普利思”礦泉水,即是直接從地下汲取而成。經國家地礦部門鑑定,礦化度為650,並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含有:鋰(Li)0.12毫克、鍶(Sr)0.99毫克、鋅(Zn)0.13毫克、鎂(Mg)35.55毫克、溴(Br)0.5毫克、鈣(Ca)62.68毫克、偏硅酸(H₂SiO3)76毫克。 [9] 
該泉羣是城區四大泉羣中流量最大的一個。據1959~1977年統計,泉水平均流量每日為10.1萬立方米,最大18.92萬立方米,最小為0.55萬立方米。其中1973~1977年測量,每日平均流量為7.12萬立方米,最大16.02萬立方米。這裏,地勢低窪。 [1] 

黑虎泉泉羣地質地貌

濟南市地勢 濟南市地勢
古時,人們對濟南泉水成因的説法很多。有的認為濟南泉水來源於河南的王屋山。如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説:濟水自王屋山東流,有時隱伏地下,至濟南冒出地面而成諸泉。明代胡纘宗詩云:“王屋流來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泠然。”前人也有關於濟南泉水來源的正確説法,如宋代曾鞏、金代元好問等人認為,濟南的泉水並非濟水之出露,而是來自濟南城南的山區。曾鞏在任齊州知州期間,為摸清泉水來路,曾進山調查,認為南部山區的水下滲潛流至市區而出露成泉。他在《齊州二堂記》中説:“泰山之北與齊之東南諸谷之水,西北匯於黑水之灣(即錦陽川水),又西北匯於柏崖之灣(疑在柏崖山處),而至於渴馬之崖(在今黨家莊鎮東、西渴馬崖村一帶)。蓋水之來也眾,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於崖下,則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於歷城之西,蓋五十里,而有泉湧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蓋泉自渴馬之崖潛流地中,而至此復出也。” [7] 
現代地質工作者調查研究認為,濟南泉水來源於市區南部山區,大氣降水滲漏地下,順岩層傾斜方向北流,至城區遇到侵入岩體阻擋,承壓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濟南南部山區,為泰山餘脈,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區變為山前傾斜平原和黃河沖積平原的交接帶,高差達500多米,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彙集。 [7] 
濟南市區泉羣地質圖 濟南市區泉羣地質圖
在地質構造上,南部山區屬泰山隆起北翼,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由於北側斷裂切斷,形成許多斷塊,其中千佛山斷塊是構成城區泉羣的構造基礎。山區以前震旦系變質岩為基底,上布有1000多米厚的寒武系和奧陶系石灰岩岩層。岩層以3~15度傾角向北傾斜,至市區埋沒於第四系沉積層之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可溶性灰巖,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岩溶地貌發育,形成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共同組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脈狀地下網道。市區北部為燕山期輝長岩~閃長巖侵入體,質地細密,巖質堅硬,隔水性能好。千佛山斷塊西有通過緯一路的千佛山斷層;東有穿過解放橋和老東門的羊頭峪斷層,這樣就組成了東西北三面阻水巖體,構成了三面封閉的排泄單元。 [7] 
南部山區,在灰巖出露和裂隙岩溶發育的地方,吸收了大量的大氣降水和地表徑流,滲入地下形成了豐富的裂隙岩溶水。這些裂隙岩溶水,受太古界變質岩的隔阻,沿岩層傾斜的方向,向北作水平運動,形成地下潛流,至城區遇到侵入岩巖體的阻擋和斷層堵截,地下潛流大量匯聚,並由水平運動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促進了岩溶發育和水位抬高,在強大的靜水壓力下,地下水穿過岩溶裂隙,在灰巖和侵入岩體的接觸地帶及第四系沉積層較薄弱處奪地而出,湧出地表,形成天然湧泉。 [7] 
據地質部門查明,黑虎泉泉羣所在地區,地表有20多米厚的第四紀的砂、礫石、粘土層,往下是幾米厚的閃長巖,閃長巖下面是奧陶紀白雲質石灰岩,泉水即來自白雲質石灰岩中。 [1] 

黑虎泉泉羣主要泉池

黑虎泉泉羣主要泉池分佈位置 黑虎泉泉羣主要泉池分佈位置
黑虎泉,位於南護城河東端南岸陡壁下,北與解放閣相對。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這泉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寬1.7米。穴由青石砌壘,上有巧石懸掛,下有頑石齧波,左右秀石錯落。洞穴隱露,從遠處望去,猶如猛虎吼天。泉水湧量僅次於趵突泉,在濟南眾泉中佔第二位,最大涌量約4.1萬立方米/日。水自洞中通過暗道由標高27.88米的石雕獸頭口中噴出,形似瀑布,然後流進長約13米、寬約9米的石砌方池中。此獸名為贔屓,傳為龍之六子,性喜水,常棲水邊。池中獸頭清末僅是1個,1931年整治泉池時建為3個。池內泉水清澈,青藻漂浮。池北為一水閘,標高6.93米,水漫流形成水簾,泄入河中。 [2] 
黑虎泉 黑虎泉
昔日,泉水聲勢浩大,明朝人劉敕曾做過繪聲繪色的描述:“噴珠飄練,澄澈可鑑眉睫。泉溢而出,轟轟下瀉,澎湃萬狀,飄者若雪,斷者若霧,綴者若流,掛者若簾,瀉為圓池,名曰太極。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擊,珠迸玉碎,瀠洄作態,其聲如昆陽鉅鹿之戰,萬人鳴鼓擊缶……十丈外灑人。”如今,盛水季節其氣勢如故。 [2] 
泉是因聲和形而得名。泉源為一深邃洞穴,內有巨石盤曲伏卧,上生苔蘚,顯得深蒼蒼,猶如猛虎深藏。泉水從巨石下湧出,湍擊巨石,發出粗獷的鳴響,再加半夜朔風吹入石隙裂縫,驚人的吼聲迴盪於洞中,酷似虎嘯,故名。
明代嘉靖年間,黑虎泉洞穴的上方曾建有黑虎廟,廟內供奉着“趙公明”。院內院外,花木扶疏,景色佳麗。清朝王培荀《鄉園憶舊錄》記載:“‘碧欄之下,寸寸秋色’,古今以為奇語,移贈此泉,洵可無愧。” [2] 
1965年後,疏浚河道,整修河岸,堆疊假山,栽植各種花木,新建解放閣、黑虎泉茶社等,闢為江南式的濱河水景園。在黑虎泉洞穴上方的黑虎廟舊址,新建一處觀覽泉水的小庭院,內有茶廳、平台,憑欄可賞看泉湧及周圍景色。 [2] 
 白石泉 白石泉
白石泉,在黑虎泉東北,解放閣南側河岸邊,西與九女泉相鄰,泉邊有潔白的自然石俯卧。昔日,泉流甚急,噴湧搖盪,衝擊白石,發出清響。清道光《濟南府志》有載。該泉出現較晚。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春夏之交,天旱,山東布政使江蘭主持疏浚河道,以祈甘霖。數日應禱,果然天降大雨,即刻從地中湧出一泉,泉周有很多白石,或出或沒於水面,似朵朵白雲,故命名為“白石泉”。水甘美如醴,既可灌溉又可飲用,居民為之歡欣。為記此事,清代書法家桂馥於嘉慶二年(1797年)秋,撰文並書白石泉碑(今碑已沒)。泉邊原建有“金山小煞”,築亭台、樓閣、寶塔、茶室等,可於此放舟垂釣,觀白鷺戲水。清代濟南人喬嶽《松石詩抄》中有《白石泉上》詩讚美説:“風滿園林月滿樓,一泉圍繞半城秋。溪西煙樹知多少?添個魚船勝虎丘。”解放初期建築已廢,但水勢尚好。盛水時節,串串水泡爭相浮出,漾溢着漣漪,與水中青藻白石相亂,編織出一幅水紋圖案,其景不減當年。 [3] 
九女泉 九女泉
九女泉,位於解放閣下護城河北岸,東與白石泉相鄰。泉流淙淙,松柏蓊蘢。民國《歷城縣鄉土調查錄》有載。據傳説,泉水清澈甘美,引得九仙女於風清月明之夜,來這裏浣紗沐浴,既歌又舞,歡快異常,因此稱之為“九女泉”。該泉呈橢圓形,半伸河中,自然石駁岸。泉池高出水面,清澈見底,水泡從池底冒出,嫋嫋升起,於水面碎裂,與綠藻交織出美麗的圖案。細流從石縫中泄入河內,與溪水相擊,如濺珠璣。東西兩側垂柳婆娑,與泉池相映成趣。 [3] 
琵琶泉 琵琶泉
琵琶泉,位於黑虎泉西,護城河南岸。池底冒出串串水泡,於水面破裂,噝噝作響,夜深人靜聽之,猶如琵琶揚韻,故名。泉池原為不規則自然形式,1965年重新修整,池壁以青石砌成,四周石雕欄杆裝飾,水從北側出口漫溢二級石階,跌進護城河中,形如絲絃,與河水相擊發出聲響。泉東側有一石拱橋,建於1964年,因泉得名“琵琶橋”。泉南有一高閣探出岸來,名為“清音閣”。坐在閣內,既可聆聽琵琶泉發出的清越之聲,又可賞看琵琶泉的秀姿及周圍風景。 [3] 
五蓮泉 五蓮泉
五蓮泉,在琵琶泉西,護城河中的南側。池底泉眼甚多,較大者有5個,水泡成簇,於水面破裂,似五朵盛開的蓮花,故名。1965年整修,為四方平整的池岸,高出河面標高0.5米,泉水湧上池口,向四周漫溢,爾後二疊而下,落於河中,如同掛簾。1986年,泉池四周改為曲岸,堆疊自然石。山石以聚為主,疊砌成島,高出水面,泉水從島上石縫中溢出,流入河中。1985年5月在泉南側河岸上建“五蓮軒”,由亭、台、廊、榭組成,規模較大,構成一組別致的景觀。 [4] 
一虎泉(繆家泉) 一虎泉(繆家泉)
一虎泉(繆家泉),在五蓮泉西,護城河南岸。因水從一石刻虎頭中流出,故名。這裏曾為清光緒壬辰科進士、翰林院編修、臨清直隸州知州繆潤紱的花園,故又稱“繆家泉”。泉水自河岸斜坡泄出,1983年作為黑虎泉公園的一個景區,整修泉池,就勢疊山理水,創構了城市山林景觀。山腳清流環繞,自西向東,三個洞穴依次排開,其形各異。泉水匯成曲池,然後跌進河中。池邊磯石橫卧,水中巨石矗立,水隨山轉,山因水活。 [4] 
金虎泉 金虎泉
金虎泉,在一虎泉西側河中,名列金代《名泉碑》。清代時失迷。民國《歷城縣鄉土調查錄》仍稱“今失考”,但又云:有人説即在護城河北岸勝紹公司院內,亦有人説在範氏花園內。“範氏花園”今址為何處,已不明。相傳,該泉原在河南岸,水勢甚猛,由曲折小溪注入河中。泉源處由人工用山石裝飾,形式奇特,似虎非虎,故名“金虎泉”。昔日,泉側有一庭園,名曰“適園”,建於何年無考。此園沿河構築,東西狹長。園中有溪,溪上架橋,橋旁建亭。後來,園主家境衰敗,庭園荒廢,被山西商人李卓購買,加以修復,改園名為“須彌”,改泉名為“金粟”。解放前此園荒廢,泉也與岸分開,移至河中。1986年,於泉上建亭,透頂、翹角,綠瓦,因泉得名“金虎亭”。南側有三曲平橋與南岸相連,遊人可由曲橋步入亭內。 [4] 
匯波泉 匯波泉
匯波泉,在五蓮泉西側,護城河南岸。沿池四周,山石聚散佈置,東、西、南皆為土坡,土坡以山石疊砌形成山巒。泉水在山腳下涓涓流淌,匯為小潭,兩側山石交錯,細流潺 ,猶若山澗小溪。1986年于山上建“伴月亭”,亭挑出水面,躍躍欲飛,周圍綠樹垂蔭。泉、石、亭、樹有機結合,極富情趣。 [5] 
 對波泉 對波泉
對波泉,在護城河北岸,與匯波泉相對,故名。池側矗立小亭,名叫“對波亭”,1985年建,因泉得名。 [5] 
瑪瑙泉 瑪瑙泉
瑪瑙泉,民國《歷城縣鄉土調查錄》有載。位於黑虎泉東,護城河南岸。周以塊石砌壘,水泡從池底冒出,太陽一照,光彩奪目,如同瑪瑙而得名。泉水從北壁石洞中流到河中。 [5] 
豆芽泉 豆芽泉
豆芽泉,位於琵琶泉西,護城河南岸。為石砌方池。昔日,一附近居民常用此泉水生豆芽,故名。 [5] 
南珍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著錄,民國《歷城縣鄉土調查錄》亦有載。在五蓮泉東北側的護城河中。串串水泡湧出似珍珠,又因在舊城內的珍珠泉之南,故名。 [5] 
任泉 任泉
任泉,位於南珍珠泉西北側,護城河北岸下,南與五蓮泉相對。以青石砌壘,水從砌石縫隙流入河中。 [5] 
胤嗣泉 胤嗣泉
黑虎泉~胤嗣泉 黑虎泉~胤嗣泉
胤嗣泉,民國《歷城縣鄉土調查錄》有載。在金虎泉三曲小橋南端,碎石砌壘,不規則形式,水流入河中。因泉在張仙廟崖下,故取名“胤嗣”。解放後,廟傾圮,1986年重修泉池。 [5] 

黑虎泉泉羣水系構成

黑虎泉泉羣水系構成 黑虎泉泉羣水系構成
黑虎泉泉羣泉水匯流南護城河,再進東濼河,再注入小清河。 [1]  濟南護城河,系1371年(明洪武四年)建城牆時開挖的人工河,全長6644米,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的水均匯流其中,經東、西濼河流入小清河。 [10] 

黑虎泉泉羣園林建設

環城公園-泉石公園3 環城公園-泉石公園3
環城公園,沿濟南古護城河兩岸佈局,全長6.26公里。1984年始建,1986年建成。以綠地、水系和風景遊覽線把黑虎泉、趵突泉、五龍潭、大明湖、珍珠泉聯繫起來,構成濟南市區的園林綠化中心。地勢起伏,假山連綿,虹橋卧波,清泉潺氵爰,楊柳垂蔭,百花爭豔,亭台樓閣點布其間,成為頗具泉城特色的遊覽勝地。主要景觀有:泉石園、鑑泉園、五三紀念園等。 [6] 
環城公園-泉石公園 環城公園-泉石公園
環城公園-泉石公園 環城公園-泉石公園
黑虎泉泉羣主要分佈在泉石園中。泉石園,位於南護城河東段,濟南舊城東南隅。這裏清泉眾多,除黑虎泉外,還有九女泉、白石泉、琵琶泉、瑪瑙泉、五蓮泉等10餘處,為濟南城區四大泉羣之一。此地水面寬闊,地形起伏自然。1965年拆除破舊的民居,將清泉、名勝囊括在內,新建亭台橋閣,堆疊假山,石砌河岸,疏浚河道,栽植各種花木,被闢為黑虎泉公園。1986年建環城公園時,改稱泉石園。幾經建設,園內險峯峭壁,飛瀑湧泉,波光石影,清流映黛,綠柳婆娑的秀美風景區。多組亭榭因地就勢,與花叢翠樹相掩映,頗具江南風貌。主要建築有:解放閣、清音閣、五蓮軒等。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