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菌蟲

鎖定
黑菌蟲是昆蟲綱,鞘翅目,擬步甲科的一種倉庫害蟲。寄主有棉花、木材、黃麻、木香、大米、花生、砂谷、生藥材、棗類、玉米、可可豆、茯毛、綠豆、芝麻、豆蔻、烏梅木、白冠、檳榔。危害糧食及其加工品、乾果、可可、椰子、豆蔻等。又能食蟲屍、蟲糞及腐敗夾雜物,食性十分複雜。在潮濕糧食、陳糧、糧腳、糧倉及糧食加工廠的陰暗潮濕和夾塵雜物等處發生最多。
中文學名
黑菌蟲
拉丁學名
Alphitobius diaperinus Panzer
動物界
昆蟲綱
鞘翅目
擬步甲科
寄    主
棉花、木材、黃麻、木香等

黑菌蟲形態特徵

黑菌蟲成蟲

體長5.5-7毫米,橢圓形,背隆起,黑褐色至黑色,背面無毛有光澤。複眼為頰所切,腎形,最寬處有3個小眼面,唇基微凹入,觸角11節,從第5節開始逐漸膨大略呈鋸齒狀。前胸背板扁,兩側緣前,半弧形,後半部較直,與後緣呈直角形。小盾片半圓形,中胸腹板後緣"V"形脊光滑,無刻點。前足基節窩後方封閉式,前足脛節末端明顯擴大。

黑菌蟲幼蟲

黑菌蟲
黑菌蟲(6張)
體長11-13毫米,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呈半圓筒形。頭大,半圓形,觸角3節。體各節背面為黑褐色,自前向後漸深,背中線從前胸背板直達5-6腹節,各節腹面兩側各具剛毛4根,腹末圓錐形,近基部顯著縮狹,末端呈尖刺狀尾突,其前方兩側各具不規則的短刺8根。

黑菌蟲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1~3代。成蟲、幼蟲均可越冬。喜羣居,喜歡高濕度,常棲息於較陰暗潮濕處。如在温度32℃、相對濕度100%條件下,完成一代需時37天 [1] 

黑菌蟲危害特徵

在東北常與黑粉蟲、黃粉蟲、小菌蟲同時大量聚集危害。成蟲或幼蟲常聚集在倉庫的陰暗壁角、磚石、木板下、塵芥雜物中或糧食碎屑內越冬。成蟲有羣棲性、趨光性、假死性、同類殘殺性,能飛善爬、喜食蟲屍、雜物,能抗飢11~24日,喜食潮濕穀物;成蟲壽命在高温潮濕條件下可達1年,一般為2~3個月。幼蟲喜食帶濕穀物及粉類,有假死性、肉食性、羣棲性及趨光性,能耐飢3~9日,一般為6日。

黑菌蟲地理分佈

此蟲分佈在世界各國,我國除青海、西藏外,各省區均有發現。從1965~ 1985年間,我國海運進口貨物中曾多次截獲。主要分佈於: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越南、伊拉克、敍利亞、新加坡、斯里蘭卡、土耳其、泰國、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馬裏、加納、幾內亞、埃及、肯尼亞、新幾內亞、阿根廷、尼加拉瓜、巴拉圭、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墨西哥和美國。

黑菌蟲防治法

(1)保持倉房及糧食清潔、乾燥與低温,通風,避免潮濕,特別是倉庫底部要常打掃。
(2)糧食已感染黑菌蟲時,可用曝曬、冷凍、過風、過篩等辦法防治。
(3)用氯化苦、二氯乙烯藥劑燻蒸 [2] 
參考資料
  • 1.    福建省糧食廳《糧油保管》編寫組,糧油保管,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254頁
  • 2.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手冊 (修訂本),山東人民出版社,1964年05月第1版,第379頁